内窥镜用剪刀及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33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用剪刀及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于内窥镜的钳子孔而被使用的内窥镜用剪刀及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

本申请基于2014年10月2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19976号、2014年10月30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221892号、2015年10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05864号及2015年10月19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205865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由于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因此例如使用于切除病变组织等生物体组织的外科手术等。作为这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已知有将生物体组织用环状勒除器结扎并去除的器具、具有杯状或板状钳子片的把持钳子及用剪刀片剪切生物体组织的内窥镜用剪刀等。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开合操作整体形成有锯状鳄齿的一对板状钳子片的把持钳子。在钳子片的前端部形成有向闭合方向突出的爪部,多个鳄齿与该爪部连接并朝向前基端方向排列设置于钳子片的大致整体上。

把持钳子是将生物体组织强力把持并以剜取的方式切除的器具。即,如专利文献1的图7所示,把持钳子是将包含病变组织等切除对象部位的规定宽度的区域保持并整体剜取的器具。相对于此,内窥镜用剪刀是用重叠的一对剪刀片向生物体组织施加剪切力来把持生物体组织,并根据需要施加高频电压而将生物体组织烧灼而剪切的器具,与把持钳子有区别。内窥镜用剪刀是沿病变组织等切除对象部位的周围将生物体组织逐步剪成环绕状而切除切除对象部位的器具。内窥镜用剪刀能够准确地仅切除生物体组织的目标部位,因此比把持钳子更加适合做微创手术。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内窥镜用剪刀的一例。在该内窥镜用剪刀的剪刀片前端部形成有向闭合方向突出的爪部,能够在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用剪刀片准确剪切。在专利文献2的图8中公开了将剪刀片的刃部形成为锯齿状的内容。通过将刃部设为上下弯折的锯齿状,也能够剪切相对较硬的生物体组织。更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的剪刀片中,在刃部的前基端方向的大致整体上与前端的爪部连接而形成有多个锯齿,换言之,爪部以从前端锯齿的凹部隆起的方式突出。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内窥镜用剪刀的另一例。在该内窥镜用剪刀的剪刀片(刀片)的刃部(刃面)形成有凹口。所述凹口形成为其厚度较薄而不至于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剪刀片,并作为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剪切时的防滑部件发挥功能。

并且,在以往,作为用于实施切除体腔内的病变部位等,或者切开生物体组织等的处置的医疗用器具,已知有与内窥镜一同使用并在操作线(操作线)的前端部配置有一对把持片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

例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以下也称为“现有技术1”),其具备彼此被支承销轴支承而转动位移到张开状态或闭合状态的一对剪刀片,上述剪刀片通过操作线的进退操作而位移到张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在现有技术1中,具有用于向设置在剪刀片的刃部施加高频电源的连接端子。

现有技术1中的剪刀片具有导电性刃部,用一对剪刀片把持生物体组织,并且向该刃部施加高频电压,由此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烧灼。另一方面,在剪刀片的除了刃部以外的表面及与剪刀片连结的连杆机构的表面形成有绝缘性涂膜。由此,在现有技术1中,施加高频电源时,防止因生物体组织与刃部以外的部位接触而使预定以外的部位被烧灼。

在此,如专利文献4图4、图6所示,现有技术1具有前端支承框(以下,称为保持框),其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狭缝。现有技术1中的一对剪刀片及与上述一对剪刀片连结的连杆机构配置于狭缝内并被保持框支承。一对剪刀片与保持框的内侧面(构成狭缝的壁面)抵接而配置位置变得稳定,并且被支承销可转动地轴支承,该支承销横跨构成狭缝并对置的壁面之间而被保持。由此,一对剪刀片不向支承销的轴心方向及与轴心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而配置于狭缝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311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38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658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1/043340号小册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与用正对着的一对杯状或板状钳子片以面状保持生物体组织的把持钳子不同,内窥镜用剪刀的刃部形成为平坦且窄幅的线状,并且由于对生物体组织,通过剪切力把持向剪刀片的厚度方向稍微偏移的位置,因此把持力较弱。因此,为了用内窥镜用剪刀准确剪切所希望的部位而需要熟练的技术。相对于此,如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用剪刀那样,在剪刀片的前端部形成爪部,使爪部咬入生物体组织而在将其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剪切,因此剪刀片不会打滑而能够准确剪切目标生物体组织。并且,如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用剪刀那样,将刃部设为锯齿状而增加生物体组织的把持力。

然而,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用剪刀中存在有可能将生物体组织剪切过深的忧虑。例如,在切除粘膜组织时,有时不仅剪切表层的粘膜层和相当于底层的粘膜底层,连更底层的肌层也剪切,这种情况属于高创伤,因此最好避免该情况。相对于此,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用剪刀是在将爪部及多个锯齿咬入粘膜组织而将其把持的状态下进行剪切的,因此剪刀片过度咬入粘膜组织时存在连肌层也剪切的忧虑。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内窥镜用剪刀在其刃部形成有凹口,生物体组织局部进入凹口,因此该凹口作为剪切时的防滑部件发挥功能。但是,生物体组织仅进入凹口的深度范围内,因此除了剪切在所述微小的范围内灵活地变形的生物体组织的情况以外,凹口的防滑功能极其有限。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并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微创手术的内窥镜用剪刀,该剪刀的剪刀片不仅不会打滑而且能够准确剪切目标生物体组织,例如不会剪切过深而剪切肌层。

另外,在现有技术1中,如上所述,一对剪刀片通过被保持框支承而其配置变得稳定,但存在以下课题。

即,一对剪刀片开合时在狭缝内部动作的剪刀片的表面有时因与保持框的内侧面接触而被磨损,从而绝缘性涂膜被剥离。在此,因一对剪刀片的开合动作而绝缘性涂膜被剥离的部位暴露于保持框的外部,由此存在刃部以外的导电部分有可能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问题。

利用图15及图16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说明。图15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张开状态的一对剪刀片1212、剪刀片1222。图16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闭合状态的一对剪刀片1212、剪刀片1222。

图15及图16所示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中,在比剪刀片1212、剪刀片1222的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的部位更靠基端侧具有阶梯部1110,且形成为比阶梯部1110更靠基端侧的厚度小于比阶梯部1110更靠前端侧的厚度。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中,厚度为阶梯部1110的高度尺寸以下的连杆片1017、1027与剪刀片1212、1222通过轴1170、1270彼此被轴支承,且至少剪刀片1212、1222的外侧面与臂部1910的内侧面处于抵接的关系。因此,一对剪刀片1212、1222稳定配置于对置的臂部1910之间。另外,省略图示了比剪刀片1212更靠纸面里侧设置的臂部1910。对抗的两个臂部1910与基端部1912一同构成保持框1914。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通过从闭合状态动作到张开状态,而在闭合状态下容纳于保持框1914的剪刀片1212、1222的一部分如图15所示作为露出区域1920暴露于保持框1914的外侧。并且,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通过从闭合状态动作到张开状态,而在闭合状态下容纳于保持框1914的剪刀片1212、1222的一部分如图16所示作为露出区域1940暴露于保持框1914的外侧。在此,剪刀片1212、1222的容纳于保持框1914的部分通过动作到张开状态或闭合状态,有时与保持框1914的内侧面接触而磨损,引起使形成在表面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的露出区域1920、1940成为导电区域而对生物体组织的预定以外的部位进行烧灼。

上述问题在具有一对剪刀片以外的把持片(例如开口部为对置的一对杯状片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中也同样发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具备一对把持片的处置部被保持框支承,而且处置部与保持框接触而防止绝缘性涂膜剥离。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剪刀,其通过插入于内窥镜的钳子孔来使用以剪切生物体组织,该内窥镜用剪刀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剪刀片,彼此对置地重叠,且能够开合地被沿重叠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轴支承,并且分别具有把持并剪切所述生物体组织的刃部;及操作线,对所述剪刀片的基端部侧施加驱动力而使所述剪刀片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在一对所述剪刀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前端部,比所述刃部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的爪部;在一方或另一方的所述剪刀片的所述刃部局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除了所述爪部及所述凹部以外,所述刃部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

根据上述发明,爪部在剪刀片的前端部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能够使爪部咬入并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剪切该生物体组织,因此剪刀片不仅不会在生物体组织上打滑,而且能够准确剪切目标组织。并且,由于形成在刃部的凹部沿厚度方向贯穿,因此与专利文献3相比,能够使较多的生物体组织进入凹部而使刃部咬入。在此,除了爪部及局部形成的凹部以外,刃部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因此与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刃部设为锯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适度地抑制刃部对生物体组织的咬入。因此,即使例如在剪刀片对粘膜组织咬入较深的情况下,牵引剪刀片而吊起粘膜组织,由此肌层因弹性恢复力而从剪刀片之间脱落,实质上仅粘膜层或仅粘膜底层被刃部剪切。因此,在不损伤肌层的情况下能够剪切粘膜组织。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电性操作线,进退自如地插通在插入于体内的挠性管;处置部,配置于所述操作线的前端部并具备一对把持片,该一对把持片以彼此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方式被转动轴轴支承且具备导电性刃部,并且除了上述刃部以外的周面的大致整个面被绝缘性涂膜覆盖;连接端子,用于向上述刃部施加高频电压;操作部,附设于述挠性管的基端部,使上述操作线进行进退操作来操作上述处置部,从而使上述把持片开合;及保持框,在对置的一对臂部内侧容纳上述处置部的一部分,并且保持上述转动轴的两端;还具有分隔部,该分隔部配置于上述臂部的内侧面与容纳于上述臂部的上述处置部的与上述臂部的上述内侧面对置的对置面之间,使上述臂部的上述内侧面与上述处置部的上述对置面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剪刀片不仅不会打滑而且能够准确且微创地剪切目标生物体组织的内窥镜用剪刀。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在具备一对把持片的处置部的外侧面与保持框的内侧面分离的状态下,处置部被保持框支承。因此,即使在一对把持片进行开合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形成在处置部的表面的绝缘性涂膜与保持框的内侧面接触而剥离。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闭合状态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3为张开状态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

图4为表示张开剪刀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闭合剪刀片而剪切生物体组织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侧视图。

图8a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8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张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整体侧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闭合状态下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张开状态下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13a为组装之前的处置部及保持框的局部俯视图。

图13b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及保持框的局部俯视图。

图14a为组装之前的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及保持框的俯视图。

图14b为局部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处置部及保持框的俯视图。

图15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张开状态的一对剪刀片。

图16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闭合状态的一对剪刀片。

图17a为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7b为本发明的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侧视图。

图18为表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的前端处置部的张开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闭合状态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图3为张开状态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部的纵剖视图。图4为表示张开剪刀片12、22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为表示闭合剪刀片12、22而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状态的说明图。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概要进行说明。内窥镜用剪刀100是通过插入内窥镜的钳子孔(不图示)来使用以剪切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4、图5)的器具。内窥镜用剪刀100具备操作线30和彼此对置地重叠且能够开合地被沿重叠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9(参考图2、图3)轴支承的一对剪刀片12、22。一对剪刀片12、22分别具有把持并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刃部13、23。操作线30是对剪刀片12、22的基端部侧施加驱动力而使剪刀片12、22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的部件。在一对剪刀片12、22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比刃部13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的爪部14。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在上述一方或另一方的剪刀片(本实施方式中,指剪刀片12及剪刀片22两个剪刀片)的刃部13、23局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15、25,除了爪部14及凹部15、25以外的刃部13、23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进行详细说明。

内窥镜用剪刀100具有使彼此重叠的薄板状剪刀片12、22开合而向生物体组织200施加剪切力并把持的剪刀状前端处置部10。剪刀片12、22以转动轴29为轴而向面内方向彼此开合。转动轴29的延伸方向(轴向)是剪刀片12、22的重叠方向,换言之,是剪刀片12、22的厚度方向。前端处置部10在操作线30的作用下进行开合驱动。操作线30由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

内窥镜用剪刀100具备挠性护套40和设置在该护套40的近端侧的手动操作部50。护套40呈绝缘性管状,在其内部插通有操作线30。

手动操作部50具备供操作线30插通的轴部58、设置在该轴部58的基端部的搭指环54及与操作线30的基端连结并相对于轴部58进退移动的滑块56。操作线30相对于轴部58可滑动地插通。用户例如将拇指插入搭指环54,并利用其它两个手指沿轴部58的长边方向进退驱动滑块56。由此,操作线30相对于手动操作部50前进或后退。操作线30相对于护套40可进退地插通,并与滑块56的移动联动而操作线30的前端部相对于护套40前进或后退。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操作线30的前端侧一体连结有进退部26。在进退部26可转动地连结有两枚连杆片17、27。而且,在连杆片17可转动地连结有第一剪刀片12,在连杆片27可转动地连结有第二剪刀片22。第一剪刀片12、第二剪刀片22及连杆片17、27在图2及图3中所示的平面内相对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护套40的前端安装有保持框20。保持框20的基端部插入于护套40而被固定,保持框20的前端部比护套40突出并容纳连杆片17、27。可转动地连结第一剪刀片12与第二剪刀片22的转动轴29固定于保持框20。

如图2所示,若操作线30及进退部26被牵引至基端侧(图2的右方),则连杆片17、27及剪刀片12、22呈大致直线状,前端处置部10呈闭合状态。相反,如图3所示,若向前端侧(图3的左方)推出操作线30及进退部26,则在保持框20的内部,连杆片17、27接近转动轴29而驱动剪刀片12、22,从而前端处置部10呈张开状态。

剪刀片12、22在转动轴29附近向转动面内方向稍微弯曲而形成为大致l形即镰刀形状。成对的剪刀片12、22的形状可以是对称形状或可以是非对称形状。剪刀片12、22及连杆片17、27以转动轴29为支点构成开合驱动前端处置部10的四节连杆机构。而且,操作线30经由进退部26及连杆片17、27向剪刀片12、22的基端部施加驱动力,从而对剪刀片12、22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护套40是将不锈钢线等导电线紧贴地卷绕而成的线圈。在护套40的外表面紧贴地设置有绝缘性涂层42。在旋转操作部57(参考图1)摩擦连接有操作线30,通过使旋转操作部57绕轴部58进行轴旋转,基端固定在滑块56的操作线30在护套40的内部旋转。由此,能够使前端处置部10朝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操作部57可旋转地安装于供电部52,能够在使连结供电部52和高频电源(不图示)的电源电缆(不图示)向下方下垂的状态下使旋转操作部57绕轴部58旋转操作。另外,替代本实施方式,可以将滑块56构成为能够绕轴部58进行轴旋转,从而使滑块56具备旋转操作部57的功能。即,可以构成为:通过沿轴部58的长边方向进退驱动滑块56而使操作线30进退,以使得前端处置部10进行开合操作,并且通过使滑块56绕轴部58进行轴旋转而使前端处置部10旋转而朝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

在剪刀片12、22,沿彼此重叠的各内表面中的对置的端缘(边缘)形成有刃部13、23。本实施方式的刃部13、23形成在剪刀片12、22中的比转动轴29更靠前端侧的一部分区域。刃部13、23是剪刀片12、22中形成为比较锋利的刃面,是用来剪切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4、图5)的部位。具体而言,牵引手动操作部50的滑块56(参考图1),如图2所示那样,使剪刀片12、22以转动轴29为中心转动而闭合前端部,由此在刃部13、23彼此之间产生剪切力。

刃部13、23的端缘可以形成为可通过所述剪切力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程度的锋利,或者可以形成为通过所述剪切力不能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程度的较钝的角度。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刃部13、23的端缘形成为较钝的角度,并构成为仅依靠牵引滑块56而产生的剪切力实质上不能剪切生物体组织200。而且,在以剪刀片12、22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的状态下,通过将后述高频电压施加于剪刀片12、22之间而烧灼并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由此,以剪刀片12、22把持生物体组织200,而且在拉长生物体组织200并以规定的张力延伸的期间,生物体组织200不会被意外剪切。

在剪刀片12和剪刀片22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用来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的爪部14比刃部13或刃部23更靠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闭合方向”是指从一方的剪刀片12、22朝向另一方的剪刀片22、12的方向,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张开方向。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在第一剪刀片12的前端部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有爪部14,在第二剪刀片22未形成有所述爪部。其中,替代本实施方式,可以在第一剪刀片12及第二剪刀片22这两者都形成向内侧突出的爪部(省略符号)。在第一剪刀片12及第二剪刀片22分别形成爪部时,各爪部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并无特别限定,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爪部可以分别从剪刀片12、22向内侧突出。

如图5所示,爪部14是咬入生物体组织200,并用于将以剪刀片12、22把持的生物体组织200以夹住的方式保持而防止脱落的突起部。在爪部14未形成有刃面,且其厚度尺寸比刃部13的厚度尺寸大。

在第一剪刀片12的刃部13局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15,除了爪部14及凹部15以外,刃部13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并且,在第二剪刀片22的刃部23也局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25,除了凹部25以外,刃部23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

“刃部13、23为平坦线状”是指,彼此重叠的剪刀片12、22的各内表面中对生物体组织200施加剪切力的端缘为直线形状或圆滑的弯曲形状。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刃部13、23未形成有如鳄齿那样尖锐的突出部。除了爪部14及凹部15的形成区域以外,刃部13呈直线形状。同样地,除了凹部25的形成区域,刃部23呈直线形状。其中,替代本实施方式,刃部13、23中的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圆滑地弯曲成向闭合方向突出的凸圆弧状或向张开方向凹陷的凹圆弧状。

在剪刀片12或剪刀片22中的至少一方(本实施方式中,为双方)的刃部13、23局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15、25。“在刃部13、23形成有凹部15、25”是指,以从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端缘向张开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有凹部15、25。换言之,凹部15、25在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的端缘开口。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例示了在刃部13及刃部23双方都形成有凹部15、25的方式,但也可以如后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仅在刃部13和刃部23中的一方(例如刃部13)形成凹部15。

凹部15、25沿厚度方向贯穿刃部13、23。因此,与如专利文献3的内窥镜用剪刀那样,在刃部形成带底凹口的情况不同,如图5所示,能够使生物体组织200进入凹部15、25而使剪刀片12、22更加良好地咬入生物体组织200。

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5、25分别呈大致半圆形。“大致半圆形”是指,由圆滑的弯曲线构成的凹形状。

凹部15与形成在剪刀片12的前端部的爪部14连接而形成。即,爪部14以从凹部15的内周面向闭合方向隆起的方式突出形成。剪刀片12的刃部13比凹部15更向基端侧延伸而形成为线状。

所述大致半圆形的凹部15、25在一对剪刀片12、22的刃部13、23彼此对应的位置分别对置地形成。而且通过闭合剪刀片12、22而凹部15、25合拢而形成大致圆形的贯穿孔16(参考图2)。

通过在闭合剪刀片12、22时形成贯穿孔16,能够将生物体组织200在贯穿孔16内包围成圆柱状而通过剪刀片12、22来把持。因此,与咬入生物体组织200的爪部14相结合,能够在爪部14及贯穿孔16的多个部位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由此,即使在从生物体组织200相对于前端处置部10不仅向前基端方向而且还向交差方向施加力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防止生物体组织200从前端处置部10脱落。

图4中例示了作为生物体组织200,在肌层206的上表面层叠有粘膜底层204,进一步在其上表面层叠有粘膜层202的粘膜组织。作为所述生物体组织200,例如可例示胃的内壁面等消化系统的体腔内壁。在粘膜层202局部形成有病变组织203。在粘膜底层204中与病变组织203的下部相当的区域,预先形成注入有生理食盐水或透明质酸等的膨出部210。通过形成膨出部210,使病变组织203较大程度地游离于肌层206。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以包围病变组织203的周缘的方式对其进行剪切,从生物体组织200切除包括病变组织203的粘膜层202及粘膜底层204。

通过对刃部13、23局部形成凹部15、25,在使爪部14及凹部15、25(贯穿孔16)咬入生物体组织200的粘膜层202的状态下,平坦线状的刃部13、23与粘膜层202接触。因此,抑制粘膜层202被剪刀片12、22过度咬入。换言之,刃部13、23将粘膜层202平坦地按压,由此适当地抑制粘膜层202咬入爪部14及贯穿孔16的深度。而且,向上方吊起把持了生物体组织200的前端处置部10时,在粘膜层202被爪部14钩起的状态下,生物体组织200能够沿平坦的刃部13、23稍微向前基端方向滑落。由此,粘膜层202及粘膜底层204处于被前端处置部10把持并拉长而以规定的张力延伸的状态,另一方面,肌层206从前端处置部10脱离。在所述状态下,进一步牵引滑块56(参考图1)而闭合剪刀片12、22,并且如后述那样,施加高频电压,由此剪切粘膜层202(或粘膜层202及粘膜底层204)。通过对粘膜层202及粘膜底层204施加张力,刃部13、23的剪切力向深度方向笔直地传递至粘膜层202,从而能够在所希望的位置准确剪切粘膜层202。

可以用内窥镜用剪刀100沿深度方向多次剪切生物体组织200。即,可以在剪切粘膜层202之后,将前端处置部10更深地插入生物体组织200来剪切粘膜底层204。此外,也可以沿粘膜底层204与肌层206的交界面向水平方向剪切膨出部210的下方的粘膜底层204。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置地形成凹部15、25并通过闭合剪刀片12、22而形成大致圆形的贯穿孔16的方式,但凹部15、25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剪刀片12、22的前基端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分别形成凹部15、25。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在凹部15、25的一部分彼此相连的位置,或者可以形成在使凹部15、25彼此完全分离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处置部10通过一边烧灼一边施加剪切力而剪切生物体组织200。由此,能够以较小的力剪切生物体组织200,并能够同时对所切开的部位进行止血。

如图1所示,内窥镜用剪刀100具备通过操作线30向剪刀片12、22施加高频电压的供电部52。供电部52是与高频电源(不图示)连接的端子。

构成前端处置部10的剪刀片12、22、连杆片17、27及进退部26均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如上所述,操作线30也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施加于供电部52的高频电压施加于剪刀片12、22。

如图3所示,在一对剪刀片12、22的表面分别设有绝缘性涂层18、28。为了方便起见,图3中局部图示了绝缘性涂层18、28,除了刃部13、23及凹部15、25以外,绝缘性涂层18、28在剪刀片12、22的大致整体上形成。即,刃部13、23及凹部15、25的内周面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8、28。

绝缘性涂层18、28例如能够通过涂布氟树脂、类金刚石碳(dlc:diamond-likecarbon)、氧化钛系或硅系等陶瓷材料等绝缘性材料而形成。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明确了作为绝缘性材料尤其选择硅系陶瓷材料,可得到绝缘性、通电耐久性及紧贴性尤其优异的绝缘性涂层。绝缘性和耐久性可通过增加绝缘性涂层的膜厚来实现,但在增加膜厚的情况下存在与剪刀片的紧贴性降低的课题。相对于此,作为绝缘性材料选择硅系陶瓷,由此与其他陶瓷材料或氟树脂、dlc相比,能够平衡并提高绝缘性、通电耐久性及紧贴性。

将硅系陶瓷作为绝缘性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将含有聚硅氧烷(有机聚硅氧烷)的液状绝缘性涂布剂涂敷于剪刀片12、22而形成绝缘性涂层18、28。作为绝缘性涂布剂,除了聚硅氧烷以外,还可以将二氧化硅等无机填料、粘合剂树脂、颜料等着色剂与水系或溶剂系的溶剂配合,也可以任意配合固化剂。

在一对剪刀片12、22的表面上分别设置的绝缘性涂层18、28可以被彼此不同的颜色着色。具体而言,可以将与涂敷于剪刀片12的绝缘性涂层18配合的第一颜料和与涂敷于剪刀片22的绝缘性涂层28配合的第二颜料为呈不同颜色的不同种类的材料,该不同颜色为能够通过肉眼观察而分辨的程度。由此,在内窥镜观察下,能够容易把握剪刀片12、22的表背朝向。

绝缘性涂层18、28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绝缘性材料使用氟树脂的情况下,优选20μm以上且80μm以下;使用dlc的情况下,优选1μm以上且5μm以下;使用硅系陶瓷材料的情况下,优选5μm以上且40μm以下。

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8、28的刃部13、23成为线状电极。剪刀片12、22经由供电部52被施加相位相同的高频电压而成为单极型高频电极。

在将刃部13、23作为导电性电极,且在剪刀片12、22的其他区域形成绝缘性涂层18、28时,能够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能够预先在剪刀片12、22的整体上分别涂布绝缘性材料,之后,通过研磨或通过药品剥离相当于刃部13、23及凹部15、25的内周面的弯曲的线状区域的涂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凹部15、25的大致半圆形的内周面整体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8、28并用作电极的一部分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凹部15、25的内周面形成绝缘性涂层18、28。

如本实施方式,在凹部15、25的内周面并不形成绝缘性涂层18、28而使其露出,由此能够在刃部13、23及凹部15、25烧灼生物体组织200,因此能够进行快速剪切手术。相反,在凹部15、25的内周面形成绝缘性涂层18、28,由此在烧灼生物体组织200时,能够防止已凝固的组织粘附于凹部15、25的内部。因此,在使用内窥镜用剪刀100在多个部位剪切生物体组织200时,凹部15、25不会被已凝固的组织埋没,并防止剪刀片12、22的较高的把持力降低。

保持框20由至少在外表面涂覆形成有绝缘性涂膜的金属材料,或者陶瓷材料,或者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制成。即,施加于供电部52的高频电压不会通过保持框20而意外施加于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4、图5)。由此,能够防止被烧灼的生物体组织200不仅粘附于除了刃部13、23以外的剪刀片12、22,还粘附于保持框20。

<第二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处置部10的侧视图。该图表示闭合状态的前端处置部10。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在一对剪刀片12、22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的至少任一方(例如剪刀片12)的刃部13,沿前基端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部15(15a~15c)。而且,该剪刀片12中除了凹部15a~15c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其他长度区域形成为连续的线状,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适当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通过如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那样在剪刀片12形成多个凹部15a~15c,就能够得到对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5)的较高的把持力。在剪刀片12,比刃部13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有爪部14。在刃部13或刃部23中的形成有爪部14的一侧(刃部13)形成有多个凹部15a~15c。通过形成爪部14及凹部15a~15c,能够良好地抑制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200从前端处置部10脱落。

凹部15a~15c分别呈大致半圆形。凹部15a~15c的曲率半径及深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5a~15c的曲率半径及深度相同。

此时,将凹部15a~15c彼此隔开间隔形成,并在彼此之间形成平坦线状的刃部13,由此抑制剪刀片12过度咬入生物体组织200。并且,通过在另一方的剪刀片22中不形成凹部25(参考图2),并将凹部15a~15c的对置位置平坦化,由此也同样地抑制剪刀片12过度咬入生物体组织200。由此,与剪刀片12紧紧地卡合的生物体组织200的肌层206(参考图5)主要从剪刀片22侧滑落。因此,在不剪切肌层206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剪刀片12良好地把持粘膜层202并对其进行烧灼并剪切。

除了凹部15a与凹部15b之间及凹部15b与凹部15c之间以外,还在爪部14与凹部15a之间形成有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8(参考图3)的导电性刃部13。由此,在使爪部14及凹部15a~15c咬入生物体组织200的状态下,在这些的彼此之间的部位烧灼并剪切生物体组织200。

另外,替代第二实施方式,凹部15a~15c的深度可以彼此不同。具体而言,可以将位于剪刀片12的前端侧的凹部15a形成为比中央的凹部15b更深,且将位于剪刀片12的基端侧的凹部15c形成为比凹部15b更浅。剪刀片12、22以转动轴29为中心进行轴转动而前端侧比基端侧张开更大,因此在剪刀片12、22的前端侧把持较多的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5)。因此,通过将前端侧的凹部15a设为较深,且将基端侧的凹部15c设为较浅,能够在凹部15a~15c对生物体组织200施加均等的卡合力。

<第三实施方式>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处置部10的侧视图。该图表示闭合状态的前端处置部10。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凹部15、25形成在剪刀片12、22的比前基端方向上的中间部更靠基端侧,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此,所谓的剪刀片12、22的中间部,是指从剪刀片12、22的各前端至转动轴29的前基端方向上的长度的中央,不考虑比转动轴29更靠基端侧且通过连杆片17、27驱动的区域。并且,“凹部15、25形成在剪刀片12、22的比前基端方向上的中间部更靠基端侧”是指,凹部15、25的中心位置在剪刀片12、22上位于比前基端方向上的中间部更靠基端侧。

以下,适当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在剪刀片12,爪部14比刃部13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在爪部14与凹部15之间,平坦且线状的刃部13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8(参考图3)而形成。关于剪刀片22的刃部23(参考图3),同样地形成在凹部25的前端侧。

凹部15、25呈大致半圆形,在一对剪刀片12、22中刃部13、23彼此对应的位置分别对置地形成。通过闭合剪刀片12、22而凹部15、25合拢以形成大致圆形的贯穿孔16,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形成于剪刀片12的凹部15的形成深度大于或等于爪部14从刃部13向闭合方向突出的突出高度。由此,使较多的生物体组织200(参考图5)进入贯穿孔16而能够使剪刀片12、22咬入生物体组织200。因此,在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的状态下吊起前端处置部10时,能够在剪刀片12的前端爪部14与形成在比中间部更靠基端侧的凹部15、25之间,对生物体组织200(粘膜层202)施加张力。即,将凹部15、25形成于比中间部更靠基端侧并将刃部13、23仅形成于比凹部15、25的更靠前端侧,由此能够对生物体组织200中被剪刀片12、22剪切的长度区域的大致整体上施加张力。

<第四实施方式>

图8a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处置部10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8b为该前端处置部10的侧视图。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前端处置部10的张开状态的侧视图。适当省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一对剪刀片12、22在比凹部15a~15d的形成区域更靠前端侧具有向重叠方向的一侧(图8a的上方)弯曲的前端弯曲部60,在这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前端弯曲部60可通过将板状剪刀片12、22向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弯曲形成而制成。更具体而言,通过将剪刀片12、22的中间部向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弯曲而形成弯折突部66,由此剪刀片12、22的前端64朝向相对于操作线30的延长线l倾斜的方向。延长线l是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假想线,在图8a中用双点划线图示。

弯折突部66是在剪刀片12、22中形成于与前端弯曲部60的弯曲方向相反一侧(图8a的下侧)的凸出区域。弯折突部66中剪刀片12、22的曲率半径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在弯折突部66平滑地连续形成有前端弯曲部60和基端弯曲部62。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前端弯曲部60,在使前端处置部10沿粘膜层202(参考图4)前进时,使弯折突部66与粘膜层202抵接,由此前端处置部10的前端64朝向与粘膜层202相反一侧,从而抑制该前端64与粘膜层202发生干扰。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00中,一对剪刀片12、22在比前端弯曲部60更靠基端侧具有向重叠方向的另一侧(图8a的下方)弯曲的基端弯曲部62。一对剪刀片12、22的前端64位于操作线30的延长线l上。并且,从前端侧肉眼观察内窥镜用剪刀100时,包括前端弯曲部60及基端弯曲部62的剪刀片12、22容纳于保持框20的包络区域内部。由此,在将内窥镜用剪刀100插入内窥镜的钳子孔并使其向生物体组织前进时,防止包括前端弯曲部60的剪刀片12、22与钳子孔的壁面发生干扰。

如图8a所示,剪刀片12、22在容纳于保持框20的内部的最基端部67与进退部26平行且沿操作线30的延长线l配置。所述最基端部67的一部分比保持框20更向前端侧突出。基端弯曲部62连接设置在最基端部67的前端侧。

在一对剪刀片12、22中的一方和另一方的至少任一方的刃部13、23,沿前基端方向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形成有多个凹部15。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剪刀片12、22双方的刃部13、23,各四个凹部15(15a~15d)及凹部25分别形成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凹部15、25在比剪刀片12、22形成于比前基端方向上的中间部更靠基端侧。具体而言,凹部15形成在刃部13的基端弯曲部62,凹部25形成在刃部23的基端弯曲部62。而且,刃部13中除了凹部15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其他长度区域形成为连续的线状。同样地,刃部23中除了凹部25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其他长度区域形成为连续的线状。即,刃部13、23在前端弯曲部60(不过爪部14除外)形成为平坦线状。

在剪刀片12、22的比形成有凹部15、25的长度区域更靠前端侧弯曲形成前端弯曲部60,由此使凹部15、25咬入粘膜层202以前端处置部10把持生物体组织200的状态下(参考图5),能够利用前端弯曲部60较浅地剪切粘膜层202或粘膜底层204。由此,适当避免由前端处置部10剪切肌层206。

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处置部10中,在剪刀片12与保持框20之间及剪刀片22与保持框20之间配置有分隔部19。分隔部19呈环状,其中插通有转动轴29。分隔部19固定设置于剪刀片12、22的各外表面或保持框20的内表面。如此地,通过在前端处置部10设置分隔部19,避免在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开合操作中或者组装操作中,剪刀片12、22的外表面与保持框2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防止形成在剪刀片12、22的表面的绝缘性涂层18、28与保持框20意外接触并剥离。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在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导电线线圈的方式形成护套40的内容,但并不限定于此。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剪刀片12、22施加相位相同的高频电压的单极型内窥镜用剪刀100,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剪刀片12、22中的一方作为有源电极,而将另一方作为返回电极的双极型内窥镜用剪刀100。

另外,本发明的内窥镜用剪刀100的各种结构部件无需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可以允许多个结构部件构成为一个部件、由多个部件形成一个结构部件、一结构部件为其他结构部件的一部分、一结构部件与其他结构部件的一部分重复等。

接着,对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的各种结构部件无需是各自独立的存在,可以允许多个结构部件构成为一个部件、一个结构部件由多个部件形成、一结构部件是其他结构部件的一部分、一结构部件与其他结构部件的一部分重复等。

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前端”是指将本发明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插入内窥镜的钳子孔时的插入前端,“基端”是指与上述前端相反侧的端部,即操作者侧的端部。

并且,在以下实施方式中,“一对把持片”是指能够通过操作部的操作进行开合动作的部分,并能够通过向闭合方向动作而夹住生物体组织的部分。本发明的把持片例如包含具备薄板状刃部的剪刀片、开口部对置的碗状杯片。

并且,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在并无特别限定的情况下,“侧面观察”是指沿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臂部1016。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0至图13b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进行说明。为了进行比较,将作为现有技术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示于图15和图16。

图10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整体侧视图。图11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闭合状态的前端部的侧视图。图12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张开状态的前端部的侧视图。图13a为组装之前的处置部1010及保持框1020的局部俯视图,图13b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处置部1010及保持框1020的局部俯视图。

图15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张开状态的一对剪刀片1212、1222。图16为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的前端部的侧视图,表示闭合状态的一对剪刀片1212、1222。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图12、图14a、图14b、图15中,为了便于理解,线圈1041、绝缘性涂膜1042及基端部1019表示纵截面。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有操作线1030、处置部1010、连接端子1052、操作部1050及保持框1020。

操作线1030是进退自如地插通在插入体内的挠性管(护套1040)的导电线。

处置部1010具备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彼此能够进行开合动作地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且具有导电性刃部1013、1023,此外,除了刃部1013、1023以外的周面的大致整个面被绝缘性涂膜1018、1028覆盖。连接端子1052是对刃部1013、1023施加高频电压的端子。

操作部1050附设于挠性管(护套1040)的基端部,通过使操作线1030进行进退操作来操作处置部1010,从而使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开合。保持框1020在对置的一对臂部1016的内侧容纳处置部1010的一部分,并且保持转动轴1029的两端。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特征在于具备分隔部1015,其配置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参考图13a、图13b)与容纳于臂部1016的处置部1010的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对置的对置面1154(参考图13a、图13b)之间,并使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分离。

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具备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处置部1010在容纳于一对臂部1016的内侧的状态下保持在保持框1020。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通过配置有分隔部1015而避免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直接接触。因此,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不会因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而摩擦,导致使设置在对置面1154的表面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

本实施方式的处置部1010具有作为把持片的剪刀片1012、1022及与剪刀片101012、1022连结的连杆片1017、1027。在连杆片1017、1027的表面也形成绝缘性涂膜(省略图示)。通过分隔部1015的配置,连杆片1017、1027的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对置的对置面1154(参考图13a、图13b)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分离。因此,即使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进行开合动作,也不会因摩擦而使形成在连杆片1017、1027的表面的绝缘性涂膜剥离。

从而,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防止处置部1010的外侧面的绝缘性涂膜剥离,并且露出于臂部1016的外部的区域因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而成为导电性。

如图13a、图13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分隔部1015无间隙地夹在容纳在臂部1016的把持片即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之间。在此,“无间隙”是指,以剪刀片1012、1022在臂部1016的内部不会向轴心方向晃动的程度,内侧面1152、分隔部1015及对置面1154中的至少一部分相连续。因此,所述结构并不排除内侧面1152与分隔部1015之间或者分隔部1015与对置面1154之间具有微观上的间隙的情况。

在具备所述结构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容纳在臂部1016的剪刀片1012、1022的配置位置稳定,使得剪刀片1012、1022不会向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晃动。因配置位置稳定而剪刀片1012、1022的操作性良好。

在以下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作为把持片具有剪刀片1012、1022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进行说明。

即,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一对把持片是分别具有薄板状刃部1013、1023的一对剪刀片1012、1022。薄板状刃部1013、1023的刃尖彼此朝向闭合方向,通过一对剪刀片1012、1022向闭合方向的动作,对生物体组织(省略图示)施加剪切力。在对生物体组织施加刃部1013、1023的剪切力的状态下,对刃部1013、1023施加高频电压,由此能够对该生物体组织进行烧灼并剪切(切除)。

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剪刀片1012、1022在中间部彼此重叠的区域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剪刀片1012、1022的刃部1013、1023向以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的部位为支点而向彼此重叠的方向(闭合方向)动作,在接近闭合状态或接近闭合状态下能够夹住生物体组织。通过彼此相对的位置关系稳定,刃部1013、1023能够良好地夹住生物体组织。因此,尤其在把持片为剪刀片1012、1022的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优选分隔部1015无间隙地夹在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之间而剪刀片1012的配置位置稳定。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进行详细说明。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是通过插入内窥镜的钳子孔(不图示)来使用,对生物体组织(不图示)施加剪切力的同时施加高频电压而剪切的器具。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备一对剪刀片1012、1022及操作线1030。一对剪刀片1012、1022分别具有彼此以能够开合的方式被轴支承且对生物体组织施加剪切力的刃部1013、1023。具备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处置部1010设置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前端部。处置部1010利用操作线1030进行开合驱动。操作线1030由例如不锈钢等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操作线1030是向剪刀片1012、1022的基端部侧施加驱动力而使剪刀片1012、1022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的部件。

剪刀片1012、1022是刃部1013、1023为薄板状,并且刃部1013、1023以外的区域也是比刃部1023稍厚的薄板状。剪刀片1012、1022在中间部彼此重叠且可开合地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转动轴1029保持并固定在保持框1020的固定轴。利用操作线1030,向分别设置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刃部1013、1023之间的距离增加的方向操作,使剪刀片1012、1022向张开方向转动,由此一对剪刀片1012、1022呈张开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操作部1050的操作,向分别设置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刃部1013、1023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方向操作,使剪刀片1012、1022向闭合方向转动,由此一对剪刀片1012、1022呈闭合状态。

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护套1040的前端安装有保持框1020。保持框1020具有基端部1019及臂部1016。基端部1019插入护套1040的前端侧,由此保持框1020固定安装于护套1040的前端。保持框1020具有从基端部1019向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前端方向突出并且彼此对置的两个臂部1016。两个臂部1016隔开规定间隔而对置,并在两个臂部1016之间容纳有处置部1010,且转动轴1029横跨两个臂部1016而延伸。转动轴1029的两端被两个臂部1016保持,由此转动轴1029成为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位置相对固定的固定轴。

保持框1020可以由与剪刀片1012、1022相同或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在其表面形成绝缘性涂膜。或者保持框1020可以由陶瓷或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如图10至图13b所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有分隔部1015。如图13b所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夹着处置部1010对置地配置有两个分隔部1015。因此,在臂部1016的内侧,处置部1010的配置状态稳定。

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1015完全容纳于保持框1020,且侧视观察时分隔部1015的整体被两个臂部1016覆盖。

分隔部1015可以由与剪刀片1012、1022相同或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在其表面形成绝缘性涂膜。或者保持框1020可以由陶瓷或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如图13b所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夹着一对剪刀片1012、1022对置地配置有两个分隔部1015。剪刀片1012、1022隔着分隔部1015与臂部1016相连续。因此,在臂部1016的内侧,剪刀片1012、1022的配置状态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谓“相连续”是指在对置的臂部1016之间,剪刀片1012、1022与分隔部1015、分隔部1015与臂部1016以剪刀片1012、1022的配置状态稳定的程度相邻。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1015设置于转动轴1029的周围。因此,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的剪刀片1012、1022的配置稳定性良好。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分隔部1015可以设置于转动轴1029的周围以外的部位,例如连杆片1017的对置面1156(参考图13a、图13b)。不过,在所述结构中,剪刀片1012、1022与臂部1016分离,剪刀片1012、1022因操作部1050操作而动作时,剪刀片1012、1022有可能向臂部1016的方向稍微晃动。相对于此,在分隔部1015设置在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参考图13a、图13b)的方式,尤其在分隔部1015设置在转动轴1029的周围的方式中,上述剪刀片1012、1022晃动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其理由是:容纳在保持框1020的剪刀片1012、1022隔着分隔部1015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实质上相连续。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分隔部1015是扁平的板状物,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孔1029a(参考图13a),在孔1029a中插通有转动轴1029(参考图13b)。即,分隔部1015连续设置于转动轴1029的周围。

一对剪刀片1012、1022通过操作部1050的操作而向开合方向动作时,作为固定轴的转动轴1029上施加有恒定的负载。因此,在分开的臂部1016与剪刀片1012、1022之间且在连续包围转动轴1029的周围的位置设置厚度大致均匀的分隔部1015,由此能够降低转动轴1029的负载而予以保护。

更具体而言,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的分隔部1015为圆盘状,并在大致中央处设有孔1029a。

分隔部1015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但通过分隔部1015呈圆盘状而使分隔部1015具有旋转对称性。由此,能够抑制以转动轴1029为中心向旋转方向进行开合动作的一对剪刀片1012、1022与分隔部1015之间的接触区域的面积而使该面积实质上较小。

并且,例如在分隔部1015固定在剪刀片1012、1022的方式中,因分隔部1015具有旋转对称性而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向旋转方向的开合动作下,分隔部1015很难暴露于臂部1016的外侧。

在此,“圆盘状”是指包括从一个面至另一面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筒形及直径从一个面向另一面连续或非连续减小的锥形中的任一种形状。在分隔部1015为上述锥形而其一个面与另一面的面积不同时,优选将面积较大的一面作为固定在臂部1016或剪刀片1012、1022中的任一方的固定面,将面积较小的一面作为非固定面。其理由是:在保持框1020的内部,一对剪刀片1012、1022进行开合动作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分隔部1015与其他部件的接触面积。

能够将圆盘状分隔部1015的外径设为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中供转动轴1029贯穿的部位的宽度尺寸1130(参考图11)的二分之一以上。

如此,通过相对于剪刀片1012的宽度尺寸1130,设置充分大的形状的分隔部1015,不仅能够使剪刀片1012、1022与臂部1016分离,还能够使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分隔部1015以充分的面积面接触。因此,剪刀片1012、1022向厚度方向的晃动得到限制,并且能够良好地实现与臂部1016分离的剪刀片1012、1022的配置稳定性。

如图13a、图13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1015、剪刀片1012、1022及对置的两个臂部1016中分别形成有孔1029a。使正确配置的各结构的孔1029a向一侧方向对齐,从而形成插通转动轴1029的一连串的孔1029a。虽省略图示,但转动轴1029的两端固定于臂部1016在厚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或外侧面。

如图13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1015固定在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外周面(对置面1154)。根据所述结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发挥以下效果。

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下,分隔部1015不会与剪刀片1012、1022发生摩擦。因此,进行开合动作的剪刀片1012、1022不会因与分隔部15接触而使设置在剪刀片1012、1022的表面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固定在剪刀片1012、1022的分隔部1015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下,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接触。但是,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不与生物体组织接触,因此,即使设置在内侧面1152的绝缘性涂膜的一部分剥离,也不会烧灼生物体组织的未预先设定的部位。当然,可以预先以绝缘性材料构成内侧面1152。

在剪刀片1012、1022的外周面(对置面1154)固定分隔部1015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与剪刀片1012、1022分体形成的分隔部1015,并通过粘合材料或激光焊接等任意方法固定于规定部位。或者,可以通过以一种材料一体形成剪刀片1012、1022和分隔部1015,在剪刀片1012、1022的外周面(对置面1154)固定分隔部1015。

在剪刀片1012、1022固定有分隔部1015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优选留意以下方面。

即,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优选在一对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下比向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即侧面观察)到的臂部1016的外缘更靠内侧包含分隔部1015。

所涉及的结构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分隔部1015的表面设置有绝缘性涂膜的方式中尤其有效。其理由在于:在一对剪刀片1212、1222的开合动作下,即使分隔部1015与臂部1016发生摩擦而分隔部1015的绝缘性涂膜剥离,包括剥离部位的分隔部1015不会暴露于臂部1016的外部,因此不存在烧灼生物体组织的担心。

分隔部1015固定在剪刀片1012、1022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还具有以下结构。

即,如图13a、图13b所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作为扁平的板状物的两个分隔部1015夹着一对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对置地配置。在此,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上的处置部的最大尺寸比对置的两个分隔部1015的对置宽度尺寸小。

更具体而言,如图13a所示,在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分隔部1015分别配置并固定于彼此对置的位置。从而,分隔部1015构成突出于对置面1154的突出部。在剪刀片1012、1022的比被转动轴1029轴支承的部位更靠基端侧设有阶梯部1110,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向内侧仅下降规定高度。剪刀片1012、1022的厚度尺寸在比阶梯部1110更靠前端侧大致均匀,且在阶梯部1110的后端侧大致均匀。在比阶梯部1110更靠基端侧,剪刀片1012、1022分别通过轴1170、1270与连杆片1017、1027连结。连杆片1017、1027的厚度与阶梯部1110的高度尺寸大致相同(图13a、图13b中比阶梯部1110的高度尺寸稍微大),且比阶梯部1110的高度和分隔部1015的厚度之和小。根据所述结构,在此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的处置部的最大尺寸比对置的两个分隔部1015的对置宽度尺寸小。另一方面,对置的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彼此的距离与对置的分隔部1015的对置宽度尺寸大致相同。

所述结构在制造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时发挥以下有益效果:如图13a所示,在将处置部1010从两个臂部1016的前端侧向进深方向插入而使其与保持框1020嵌合安装时,能够避免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处置部1010的外侧面接触。由此,在组装时能够防止设置在处置部1010的外侧面的绝缘性涂膜与臂部1016接触而剥离。

如图10所示,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备挠性护套1040和设置在护套1040的近端侧的操作部1050。护套1040是绝缘性挠性管,在其内部插通有操作线1030。

操作部1050具备插通有操作线1030的轴部1058、设置在该轴部1058的基端部的搭指环1054及连结有操作线1030的基端而相对于轴部1058进退移动的滑块1056。操作线1030相对于轴部1058可滑动地插通。用户例如将拇指插入搭指环1054,并利用其他两个手指沿轴部1058的长边方向进退驱动滑块1056。由此,操作线1030相对于操作部1050前进或后退。操作线1030相对于护套1040可进退地插通,操作线1030的前端部与滑块1056的移动联动而相对于护套1040前进或后退。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操作线1030的前端侧一体连结有进退部1026。进退部1026与两枚连杆片1017、1027通过轴1260彼此被轴支承并可转动地连结。而且,连杆片1017与一个剪刀片1012通过轴1170彼此被轴支承并可转动地连结,连杆片1027与另一个剪刀片1022通过轴1270彼此被轴支承并可转动地连结。剪刀片1012、另一剪刀片1022及连杆片1017、1027在图11及图12所示的平面内相对转动。轴1170、1270及轴1260并未保持于保持框1020,而其位置与操作线1030的操作联动而移动。即,轴1170、1270及轴1260成为相对于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其位置相对可移动的移动轴。

如图11所示,向基端侧(图11的右方)牵引操作线1030及进退部1026时,连杆片1017、1027及剪刀片1012、1022呈大致直线状,一对剪刀片1012、1022呈闭合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向前端侧(图12的左方)推出操作线1030及进退部1026时,轴1170、1270向保持框1020的外侧方向移动而连杆片1017、1027与剪刀片1012、1022的连结部分弯曲,并且刃部1013、1023向张开方向动作。由此,一对剪刀片1012、1022呈张开状态。

剪刀片1012、1022在转动轴1029的附近呈向转动面内方向稍微弯曲的大致l形即镰刀形状。成对的剪刀片1012、1022的形状可以为对称形状或可以为非对称形状。剪刀片1012、1022及连杆片1017、1027以转动轴1029为支点构成开合驱动处置部1010的四节连杆机构。而且,操作线1030经由进退部1026及连杆片1017、1027向剪刀片1012、1022的基端部施加驱动力,使剪刀片1012、1022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

如此,通过一对剪刀片1012、1022转换为闭合状态和张开状态,包括剪刀片1012、1022、连杆片1017、1027的处置部1010相对于保持框1020进行相对移动。通过重复进行所述相对移动,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重复进行容纳在处置部1010的臂部1016的部分暴露,已暴露的部分容纳于臂部1016的动作。在此,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备上述分隔部1015。因此,即使处置部1010相对于保持框1020进行相对移动,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和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也不会彼此摩擦而使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的绝缘性涂膜剥离。

本实施方式的护套1040是紧贴卷绕不锈钢线等导电线而制成的线圈1041。在护套1040的外表面紧贴设置有绝缘性涂膜1042。在旋转操作部1057(参考图10)摩擦连接有操作线1030,通过使旋转操作部1057绕轴部1058进行轴旋转,基端固定在滑块1056的操作线1030在护套1040的内部旋转。由此,能够使处置部1010朝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操作部1057相对于连接端子1052可旋转地安装,能够在使连结连接端子1052与高频电源(不图示)的电源电缆(不图示)向下方下垂的状态下使旋转操作部1057绕轴部1058进行旋转操作。另外,替代本实施方式,可以将滑块1056构成为能够绕轴部1058进行轴旋转,从而使滑块1056具有旋转操作部1057的功能。即,可以构成为:通过沿轴部1058的长边方向进退驱动滑块1056而使操作线1030进退,使得处置部1010进行开合操作,并且通过使滑块1056绕轴部1058进行轴旋转而使处置部1010旋转并朝向所希望的方向。

在剪刀片1012、1022,沿彼此重叠的各内表面中的对置的端缘形成有刃部1013、1023。本实施方式的刃部1013、1023形成在剪刀片1012、1022中比转动轴1029更靠前端侧的一部分区域。刃部1013、1023是对生物体组织(不图示)施加剪切力的部位。具体而言,通过牵引操作部1050的滑块1056(参考图10),如图11所示,使剪刀片1012、1022以转动轴1029为中心转动而闭合前端部,由此在刃部1013、1023彼此之间产生剪切力。

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中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把持生物体组织的爪部1014比刃部1013、1023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在剪刀片1022的前端部具有比刃部1023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的爪部1014。

在一对剪刀片1012、1022设置导电性刃部1013、1023,并且使除了刃部1013、1023以外的周面的大致整个面具有绝缘性。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具有用于向导电性刃部1013、1023施加高频电压的连接端子1052,用刃部1013、1023夹住生物体组织并对其施加剪切力的同时施加高频电压,从而能够剪切生物体组织。在剪切时,通过利用高频,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能够以较小的力剪切生物体组织,并且能够同时对所剪切的部位进行止血。在此,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因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操作而处置部1010的外侧面与臂部1016发生摩擦而处置部1010的绝缘性涂膜剥离的问题得到改善。因此,不会像现有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900那样使露出区域1920、1940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而成为导电性,因此高频电压的利用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良好。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中,滑块1056具备与高频电压(不图示)连接的端子即连接端子1052。为了利用高频能够剪切生物体组织,构成处置部1010的剪刀片1012、1022、连杆片1017、1027及进退部1026均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如上所述,操作线1030也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施加在连接端子1052的高频电压施加于剪刀片1012、1022。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剪刀片1012、1022的表面设有绝缘性涂膜1018、1028。为了方便起见,图11及图12中局部图示了绝缘性涂膜1018、1028,但除了刃部1013、1023的线状缘部以外,绝缘性涂膜1018、1028形成在剪刀片1012、1022的大致整体上。刃部1013、1023露出于绝缘性涂膜1018、1028。

绝缘性涂膜1018、1028例如能够涂布氟树脂、类金刚石碳(dlc:diamond-likecarbon)、氧化钛系或硅系等陶瓷材料等绝缘性材料而形成。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明确了作为绝缘性材料尤其选择硅系陶瓷材料,可得到绝缘性、通电耐久性及紧贴性尤其优异的绝缘性涂层。绝缘性和耐久性可通过增加绝缘性涂层的膜厚而实现,但在增加膜厚的情况下存在与剪刀片的紧贴性降低的课题。相对于此,作为绝缘性材料选择硅系陶瓷,由此与其他陶瓷材料或氟树脂、dlc相比,能够平衡并提高绝缘性、通电耐久性及紧贴性。作为绝缘性材料选择硅系陶瓷,由此绝缘性涂层的耐磨性提高,因此更加合适地抑制因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而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

在将硅系陶瓷作为绝缘性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将含有聚硅氧烷(有机聚硅氧烷)的液状绝缘性涂布剂涂敷于剪刀片1012、1022而形成绝缘性涂层1018、1028。作为绝缘性涂布剂,除了聚硅氧烷以外,还可以将二氧化硅等无机填料、粘合剂树脂、颜料等着色剂与水系或溶剂系的溶剂配合,也可以任意配合固化剂。

分别覆盖一对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表面的绝缘性涂层1018、1028可以被彼此不同的颜色着色。具体而言,可以将与涂敷于剪刀片1012的绝缘性涂层1018配合的第一颜料和与涂敷于剪刀片1022的绝缘性涂层1028配合的第二颜料作为呈不同颜色的不同种类的材料,该不同颜色为能够通过肉眼观察而分辨的程度。由此,在内窥镜观察下,能够容易把握剪刀片1012、1022的表背朝向。

绝缘性涂层1018、1028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作为绝缘性材料使用氟树脂的情况下,优选20μm以上且80μm以下;使用dlc的情况下,优选1μm以上且5μm以下;使用硅系陶瓷材料的情况下,优选5μm以上且40μm以下。

露出于绝缘性涂层1018、1028的刃部1013、1023成为线状电极。剪刀片1012、1022经由连接端子1052被施加相位相同的高频电压而成为单极型高频电极。

在将刃部1013、1023作为导电性电极,且在剪刀片1012、1022的其他区域形成绝缘性涂层1018、1028时,能够按照以下进行:能够预先在剪刀片1012、1022的整体上分别涂布绝缘性材料,之后,通过研磨或药品剥离相当于刃部1013、1023的线状区域的涂层。

保持框1020及分隔部1015由至少在外表面涂覆形成有绝缘性涂膜的金属材料或陶瓷材料或树脂材料等绝缘性材料制成。即,不会施加于连接端子1052的高频电压经由保持框1020意外施加于生物体组织。由此,还能够防止被烧灼的生物体组织不仅粘附于除了刃部1013、1023以外的剪刀片1012、1022还粘附于保持框1020。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图14a、图14b对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进行说明。

图14a为组装之前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的处置部1010及保持框1020的俯视图,(b)为局部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的处置部1010及保持框1020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中,分隔部1015固定在臂部1016的内侧面,在这方面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以下,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说明,适当省略与第五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具备分隔部1015,其配置在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容纳在臂部1016的处置部1010的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对置的对置面1154之间,使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与处置部1010的对置面1154分离。与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100相同,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具备剪刀片1012、1022来作为把持片。

如图1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1015固定在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分隔部1015,可以将与保持框1020分体制造的分隔部1015通过粘合或激光焊接等任意方法固定于内侧面1152的规定位置,也可以使用一种材料与保持框1020一体形成。

例如,对刃部1013、1023施加高频电压时,保持框1020并不包括于导电路径的结构中,能够以树脂等绝缘性部件形成保持框1020。通过使用树脂等一体成形性优异的材料一体形成保持框1020及分隔部1015可提高生产效率。

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1200的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具有与分隔部1015接触的接触区域1158(参考图14b)。构成开合为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一对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把持片(剪刀片1012、1022)的接触区域1158的轨迹包含于比向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的臂部1016的外缘更靠内侧。

通过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开合动作,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接触区域1158发生变化。因分隔部1015与剪刀片1012、1022在接触区域1158发生摩擦而有时存在剪刀片1012、1022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剥离的情况。即,接触区域1158和形成有绝缘性涂膜1018、1028的区域成为大致相同的区域。

在此,接触区域1158的轨迹包含于比向转动轴1029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的臂部1016的外缘更靠内侧,由此能够防止形成有绝缘性涂膜1018、1028的区域暴露于保持框1020。

<第七实施方式>

图17a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100的前端处置部1010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图17b为该前端处置部1010的侧视图。图18为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100的前端处置部1010的张开状态的侧视图。适当省略与上述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100的一对剪刀片1012、1022具有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图17a中的上方)弯曲的前端弯曲部1060,在这方面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

前端弯曲部1060能够通过将板状剪刀片1012、1022向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弯曲而制成。更具体而言,通过将剪刀片1012、1022的中间部向与表面垂直的方向弯曲来形成弯折突部1066,剪刀片1012、1022的前端1064朝向相对于操作线1030的延长线l倾斜的方向。延长线l是内窥镜用剪刀1100的假想线,在图17a中用双点划线图示。

弯折突部1066是形成于剪刀片1012、1022中的与前端弯曲部1060的弯曲方向相反一侧(图17a中的下侧)的凸出区域。弯折突部1066的剪刀片1012、1022的曲率半径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在弯折突部1066平坦地连续形成有前端弯曲部1060和基端弯曲部1062。如本实施方式,通过形成前端弯曲部1060,使前端处置部1010在体腔内前进时,使弯折突部1066与生物体组织抵接,由此前端处置部1010的前端1064朝向与该生物体组织相反侧,因此抑制前端1064与生物体组织发生干扰。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剪刀1100中,一对剪刀片1012、1022在比前端弯曲部1060更靠基端侧具有向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图17a中的下方)弯曲的基端弯曲部1062。一对剪刀片1012、1022的前端1064位于操作线1030的延长线l上。并且,从前端侧肉眼观察内窥镜用剪刀1100时,包括前端弯曲部1060及基端弯曲部1062的剪刀片1012、1022容纳于保持框1020的包络区域内部。由此,在将内窥镜用剪刀1100插入内窥镜的钳子孔并使其向生物体组织前进时,防止包括前端弯曲部1060的剪刀片1012、1022与钳子孔的壁面发生干扰。因此,防止前端处置部1010的绝缘性涂膜1018、1028与钳子孔的壁面摩擦接触而损耗。

如图17a所示,剪刀片1012、1022在容纳于保持框1020的内部的最基端部1067与进退部1026平行且沿操作线1030的延长线l配置。所述最基端部1067的一部分比保持框1020更向前端侧突出。基端弯曲部1062连接设置在最基端部1067的前端侧。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至第七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在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隔部1015配置在剪刀片1012、1022与臂部1016之间的例子。但是,本实施方式包含在剪刀片1012、1022以外的处置部1010的任意部位(例如连杆片1017、1027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对置的对置面1156(参考图13a、图13b)与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之间配置分隔部1015的方式。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分隔部1015固定配置在剪刀片1012、1022的对置面1154或臂部1016的内侧面1152的例子。但是,分隔部1015的固定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转动轴1029贯穿其中央的同时并不固定于处置部1010及臂部1016的任一方的状态下被这些夹持。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示出了具备转动轴1029所插通的孔1029a且连续配置在转动轴1029的周围的分隔部1015的例子。但是,所述例子并不限定分隔部1015的配置位置。例如,分隔部1015可以在剪刀片1012与臂部1016之间,在转动轴1029的周围离散设置多个。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内窥镜用剪刀,其通过插入于内窥镜的钳子孔来使用以剪切生物体组织,该内窥镜用剪刀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剪刀片,彼此对置地重叠,且能够开合地被沿重叠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轴支承,并且分别具有把持并剪切所述生物体组织的刃部;及操作线,对所述剪刀片的基端部侧施加驱动力而使所述剪刀片的前端部进行开合操作;在一对所述剪刀片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前端部,比所述刃部更向闭合方向突出而形成有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的爪部;在一方和/或另一方的所述剪刀片的所述刃部局部形成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凹部,除了所述爪部及所述凹部以外,所述刃部形成为沿前基端方向延伸的平坦线状。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内窥镜用剪刀,其中,所述凹部呈大致半圆形。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内窥镜用剪刀,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剪刀片的所述刃部的彼此对应的位置分别对置地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的所述凹部,通过闭合所述剪刀片,来所述凹部合拢而形成大致圆形的贯穿孔。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剪刀,其中,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剪刀片的比前基端方向上的中间部更靠基端侧而形成。

(5)根据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剪刀,其中,在一对所述剪刀片中的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所述刃部,沿前基端方向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另一所述刃部形成为连续的线状。

(6)根据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剪刀,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剪刀还具备通过所述操作线向所述剪刀片施加高频电压的供电部,在所述剪刀片的表面设有绝缘性涂层,所述刃部及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露出于所述绝缘性涂层。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7)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一对所述剪刀片在比所述凹部的形成区域更靠前端侧具有向所述重叠方向的一侧弯曲的前端弯曲部。

(8)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一对所述剪刀片在比所述前端弯曲部更靠基端侧具有向所述重叠方向的另一侧弯曲的基端弯曲部,一对所述剪刀片的前端位于所述操作线的延长线上。

(9)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在一对所述剪刀片的所述一方和所述另一方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所述刃部,沿前基端方向彼此隔开间隔而排列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该刃部中的除了所述凹部的形成区域以外的其他长度区域形成为连续的线状。

(10)上述内窥镜用剪刀的特征在于,还具备通过所述操作线向所述剪刀片施加高频电压的供电部,在一对所述剪刀片的表面分别设有绝缘性涂层,所述刃部及所述凹部的内周面露出于所述绝缘性涂层。

(11)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所述绝缘性涂层包括硅系陶瓷。

(12)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剪刀片的表面的所述绝缘性涂层被彼此不同的颜色着色。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3)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导电性操作线,进退自如地插通在插入于体内的挠性管;

处置部,配置于所述操作线的前端部并具备一对把持片,该一对把持片以彼此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方式被转动轴轴支承且具备导电性刃部,并且除了所述刃部以外的周面的大致整个面被绝缘性涂膜覆盖;

连接端子,用于向所述刃部施加高频电压;

操作部,附设于所述挠性管的基端部,使所述操作线进行进退操作来操作所述处置部,从而使所述把持片开合;及

保持框,在对置的一对臂部内侧容纳所述处置部的一部分,并且保持所述转动轴的两端;

还具备分隔部,该分隔部配置于所述臂部的内侧面与容纳于所述臂部的所述处置部的与所述臂部的所述内侧面对置的对置面之间,使所述臂部的所述内侧面与所述处置部的所述对置面分离。

(14)根据上述(13)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无间隙地夹在容纳于所述臂部的所述把持片的所述对置面与所述臂部的内侧面之间。

(15)根据上述(13)或(14)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夹着所述处置部而对置地配置有两个所述分隔部。

(16)根据上述(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周围。

(17)根据上述(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是扁平板状物并具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孔,所述孔中插通有所述转动轴。

(18)根据上述(17)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是圆盘状,并在大致中央设有所述孔。

(19)根据上述(18)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圆盘状的所述分隔部的外径在所述把持片的所述转动轴所贯穿的部位的宽度尺寸的二分之一以上。

(20)根据上述(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固定在所述把持片的外周面。

(21)根据上述(20)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在一对所述把持片的开合动作下,在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到的所述臂部的外缘更靠内侧包含所述分隔部。

(22)根据上述(20)或(21)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作为扁平板状物的两个所述分隔部夹着一对所述把持片而对置地配置,

所述转动轴的轴心方向上的所述处置部的最大尺寸比对置的两个所述分隔部的对置宽度尺寸小。

(23)根据上述(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分隔部固定在所述臂部的所述内侧面。

(24)根据上述(23)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把持片具有与所述分隔部接触的接触区域,

在比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心方向肉眼观察到的所述臂部的外缘更靠内侧包含所述把持片的所述接触区域的轨迹,所述把持片构成开合为张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一对所述把持片。

(25)根据上述(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把持片是分别具有薄板状刃部的剪刀片。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26)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一对所述剪刀片具有向厚度方向的一侧弯曲的前端弯曲部。

(27)所述内窥镜用剪刀中,一对所述剪刀片在比所述前端弯曲部更靠基端侧具有向所述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弯曲的基端弯曲部,一对所述剪刀片的前端位于所述操作线的延长线上。

(28)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所述绝缘性涂层包括硅系陶瓷。

(29)上述内窥镜用剪刀中,分别覆盖一对所述把持片的表面的所述绝缘性涂层被彼此不同的颜色着色。

符号说明

10前端处置部

12第一剪刀片

22第二剪刀片

13、23刃部

14爪部

15、15a~15d、25凹部

16贯穿孔

17、27连杆片

18、28绝缘性涂层

19分隔部

20保持框

26进退部

29转动轴

30操作线

40护套

42绝缘性涂层

50手动操作部

52供电部

54搭指环

56滑块

58轴部

60前端弯曲部

62基端弯曲部

64前端

66弯折突部

67最基端部

100内窥镜用剪刀

200生物体组织

202粘膜层

203病变组织

204粘膜底层

206肌层

210膨出部

l延长线

1010处置部

1012、1022剪刀片

1013、1023刃部

1014爪部

1015分隔部

1016臂部

1017、27连杆片

1018、1028绝缘性涂膜

1019基端部

1020保持框

1026进退部

1029转动轴

1029a孔

1030操作线

1040护套

1041线圈

1042绝缘性涂膜

1050操作部

1052连接端子

1054搭指环

1056滑块

1057旋转操作部

1058轴部

1060前端弯曲部

1062基端弯曲部

1064前端

1066弯折突部

1067最基端部

1100、1200、1900内窥镜用高频处置器具

1110阶梯部

1130宽度尺寸

1152内侧面

1154对置面

1156对置面

1158接触区域

1170、1260、1270轴

1212、1222剪刀片

1910臂部

1912基端部

1914保持框

1920、1940露出区域

l延长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