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081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外科手术等中插入到患者内而进行观察、处置等的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通过将处置器具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并借助线等对处置器具前端进行牵引而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观察或治疗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手术时,多将用于观察的内窥镜、把持组织的钳子或者切除组织的电手术刀等多个处置器具插入到体腔内。这多个处置器具有可能在狭窄的体腔内彼此发生干涉。

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处置器具的前端关节具有挠性并且能够弯曲的技术。通过这样使处置器具的前端弯曲而能够避免某种程度的干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11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075375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2-50313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使处置器具的前端弯曲时,作用于将处置器具与主体连接的连接部的张力发生变化,有可能给组织带来影响。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课题,提供如下的处置器具:能够对将主体部与保持组织的保持部连接的连接部的张力进行调节,能够将组织调节为准确的状态、进行准确的处置,并且能够避免处置器具彼此的干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特征在于,该处置器具具有:

主体部,其具有壳体和中空的轴,该轴设置于所述壳体;

保持部,其在体腔内对活体组织进行保持;

连接部,其贯穿插入于所述轴内,将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保持部连接;以及

张力调节部,其使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轴移动,能够调节所述连接部的张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处置器具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将所述处置器具转换为保持所述连接部的张力的张力保持模式,

所述张力调节部在所述张力保持模式下对所述连接部的张力进行保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张力调节部具有:

驱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

张力检测部,其检测所述连接部的张力;以及

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张力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检测值来控制所述驱动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在判断为所述张力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检测值在每单位时间内急剧地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驱动部停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控制部在如下情况下使所述驱动部停止:

所述张力检测部检测到在每单位时间内急剧地降低后的第一检测值、

利用所述驱动部使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轴侧移动一定时间、

对所述第一检测值与所述移动后所述张力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第二检测值进行比较,增加量在预先确定的规定量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弹性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各向异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用于夹持所述活体组织的把持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钩挂所述活体组织的钩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方式的处置器具,能够对将主体部与保持组织的保持部连接的连接部的张力进行调节,能够将组织调节为准确的状态、进行准确的处置,并且能够避免处置器具彼此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对组织进行把持的状态。

图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对组织进行牵引的状态。

图4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对组织进行剥离的状态。

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保持部。

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处置器具1。

图7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处置器具1的张力的状态。

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将弹性部件送出的状态。

图10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对组织进行牵引的状态。

图11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对组织进行剥离的状态。

图12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另一使用方法。

图13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另一使用方法。

图14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图15是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时的图。

图16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图17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治疗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

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具有:主体部2,其具有壳体21和中空的轴22,该轴22设置于壳体21;保持部3,其在体腔内对活体组织t进行保持;连接部4,其贯穿插入于轴22内,将主体部2与保持部3连接;以及张力调节部6,其能够使连接部4相对于轴22移动,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调节。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还具有操作部5,该操作部5将处置器具1转换为保持连接部4的张力的张力保持模式,张力调节部6在张力保持模式下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调节。

主体部2具有:壳体21,其收纳张力调节部6等;以及中空的轴22,其设置于壳体21,贯穿插入有连接部4。

保持部3与连接部4的一端连接。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具有在体腔内对活体组织进行把持的把持部31。把持钳子31是通过对后述的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能够开闭的构造。

连接部4的一端安装于保持部3,连接部4的另一端安装于移动部件61b。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是通过移动部件61b移动而相对于轴22进出的线41。

操作部5具有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该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将处置器具1转换为保持连接部4的张力的张力保持模式。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5具有对把持部31的开闭进行操作的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和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优选由切换按钮构成。

张力调节部6具有:驱动部61,其设置于壳体21;张力检测部62,其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63,其根据张力检测部62检测到的检测值来控制驱动部61。张力调节部6在张力保持模式下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调节。

驱动部61具有:驱动部件61a,其被保持于主体部2;移动部件61b,其借助驱动部件61a的驱动力而移动;以及驱动操作部61c,其由对驱动部件61a进行驱动的拨盘等构成。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部61,通过驱动部件61a的旋转而小齿轮旋转,从而使作为移动部件61b的齿条移动。另外,可以根据来自控制部63的指令信号而对驱动部件61a进行驱动,也可以通过手动对驱动操作部61c进行旋转操作而对驱动部件61a进行驱动。

张力检测部62安装于移动部件61b,与移动部件61b一同移动。控制部63在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被操作而选择了张力保持模式时对驱动部件61a进行控制以使张力检测部62的检测值成为规定的值。

接下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把持部31通过未图示的套管插入到腹腔内,通过对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使把持部31打开。

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对组织t进行把持的状态。

在使插入到腹腔内的把持部31贴上体内的要处置的组织后,通过对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使该把持部31闭合、像图2所示那样对组织t进行把持。这样,通过利用把持部31对组织t进行把持,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准确地对组织t进行保持。

图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对组织t进行牵引的状态。

接着,在把持部31把持着组织t的状态下送出线41。关于线41的送出,只要通过对驱动操作部61c进行操作而使驱动部件61a旋转从而使移动部件61b移动即可。

在送出了线41后,将轴22向上方抬起。然后,在能够通过内窥镜确认组织t的剥离线l的位置,停止轴22的移动。在该位置,对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以设为张力保持模式。

图4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对组织t进行剥离的状态。

在停止了轴22的移动并设为张力保持模式之后,利用剥离钳子k等沿着剥离线l对组织t进行剥离。如果像以往那样在保持把持着组织t的状态下进行剥离,则把持部31所把持的部分松弛,变得难以观察到剥离线l。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在张力保持模式下,以将线41的张力保持为恒定的方式使线41随着剥离的进行而在轴22内移动,从而使把持部31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不移动主体部2而始终以适当的张力经由线41来牵引组织。因此,组织t在被剥离的同时逐渐被拉起,不会出现剥离线l被遮蔽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准确地进行组织t的剥离。

并且,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具有在张力检测部62的检测值急剧地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停止线41的移动的功能。例如,能够防止在剥离结束而张力急剧地消失了的情况下把持部31急剧地移动而损伤体腔内。

这里,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进行说明。

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保持部3。

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具有:把持部31,其对组织进行把持;连杆部件32,其与把持部31形成连杆机构;钳子支承部件33,其将把持部31支承为能够旋转;连杆支承部件34,其将连杆部件32支承为能够旋转;施力部件35,其对连杆支承部件34进行施力;以及把持开闭传递部件36,其抵抗着施力部件35的作用力来按压连杆支承部件34。

把持部31由两个部件构成,这两个部件彼此在中央处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钳子支承部件33旋转,彼此在一端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连杆部件32旋转,由另一端对组织进行把持。连杆部件32由两个部件构成,彼此的一端将把持部31支承为能够旋转,另一端被连杆支承部件34支承为能够旋转。连杆支承部件34被保持为能够在钳子支承部件33内移动,被施力部件35向使把持部31闭合的方向施力。通过对图1所示的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对把持开闭传递部件36进行推拉。

例如,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当从图5的(a)所示的通常状态对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时,把持开闭传递部件36被按压,使连杆支承部件34抵抗着施力部件35移动。于是,连杆部件32移动,能够使把持部31像图5的(b)所示那样打开。

并且,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通过从图5的(a)所示的通常状态使驱动部件61a旋转而使移动部件61b移动,从而能够像图5的(c)所示那样使线41相对于轴22延伸。

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处置器具1。

图6所示的处置器具1具有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调节的张力调节操作部64。作用于连接部4的线41的张力是把持并抬起在剥离线l处剥离的组织t的力和作用于组织t的剥离线l的张力的总和。因此,如果随着剥离的进行而增大进行把持并抬起的力,则作用于组织t的剥离线l的张力减小,剥离变得困难。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张力调节操作部64对作用于线41的张力进行操作而将作用于剥离线l的张力保持为几乎恒定。可以利用传感器等对剥离线l的剥离位置进行检测而自动地调节张力调节操作部64,也可以是手术人员一边肉眼观察未图示的显示装置等一边手动地调节张力调节操作部64。

图7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处置器具1的张力的状态。

首先,在区域a,在对线41施加张力、停止轴22的移动并设为张力保持模式后,利用剥离钳子k等沿着剥离线l对组织t进行剥离。作用于张力检测部62的张力a被保持为恒定,但作用于剥离线l的张力b随着所剥离的组织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在区域b,当手术人员肉眼观察而判断为剥离线的张力减小时,利用张力调节部6来增加张力。同样地,重复进行在区域c剥离、在区域d调节张力、在区域e剥离的作业。最后,在区域f,当组织被完全剥离时,张力急剧地减小。这里,张力检测部62检测张力的急剧变化,使线41的移动停止。区域g是组织的剥离完成、线41的移动停止的状态。因此,张力检测部62仅将所剥离的组织的重量检测为张力。然后,利用移动部件61b使线41移动,移动到使把持部31与轴22接触的位置,进行组织的回收。

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

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具有:主体部2,其具有壳体21和中空的轴22,该轴22设置于壳体21;保持部3,其在体腔内对活体组织t进行保持;连接部4,其贯穿插入于轴22内,将主体部2与保持部3连接;以及张力调节部6,其使连接部4相对于轴22移动,能够调节连接部4的张力。

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由能够弯曲的弹性部件42构成。弹性部件42能够相对于轴22进出,并且能够借助弹力而挠曲。例如,弹性部件42由旋管等构成,在内侧贯穿插入有图5所示的线41。并且,操作部5具有对把持部31的开闭进行操作的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通过推拉线41而进行把持部31的开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优选由手柄构成。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把持部31通过未图示的套管插入到腹腔内,通过对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使把持部31打开。在使插入到腹腔内的把持部31贴上体内的要处置的组织后,通过对把持开闭操作部件52进行操作而使该把持部31闭合、像图8所示那样对组织t进行把持。

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送出弹性部件42的状态。

接着,在把持部31把持着组织t的状态下送出弹性部件42。关于弹性部件42的送出,只要通过对驱动操作部61c进行操作而将驱动部件61a驱动从而使移动部件61b移动即可。

图10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对组织t进行牵引的状态。

在送出了弹性部件42后,将轴22向上方抬起。然后,在能够通过内窥镜确认组织t的剥离线l的位置,停止轴22的移动。

图11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对组织t进行剥离的状态。

在停止了轴22的移动后,利用剥离钳子k等沿着剥离线l对组织t进行剥离。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中,当在把持着组织t的状态下进行剥离时,借助弹性部件42的弹力使组织t在被剥离的同时逐渐被拉起,不会出现剥离线l被遮蔽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准确地进行组织t的剥离。

图12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另一使用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能够利用弹性部件42的弹力来变更牵引组织t的方向。例如,像图12所示那样将轴22向深处移动,从而能够从与壳体21相反的一侧利用把持部31对组织t进行牵拉。因此,能够在组织t的近前侧(即壳体21侧)形成空间,能够减少在该空间内的干涉,并且能够易于观察剥离线l。

图13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另一使用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能够调节弹性部件42的伸出量。例如,当像图13所示那样增加弹性部件42的伸出量时,能够在组织t的近前侧(即壳体21侧)形成空间,能够减少在该空间内的干涉并且能够易于观察剥离线l。

图14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中,使弹性部件42的截面形成为具有各向异性的形状。即,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42具有难以弯曲的方向和易于弯曲的方向,能够通过旋转主体部2来变更组织t的牵引方向。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42形成为x方向上的长度比y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扁平形状,该弹性部件42难以在x方向上弯曲而易于在y方向上弯曲。另外,在弹性部件42中在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孔42a,线41贯穿插入于孔42a内。

图15示出从上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时的图。

在使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弹性部件42在y方向上弯曲的情况下,当从上方观察时,如图15的(a)所示。在使该状态下的处置器具1的主体部2以轴22的轴线为中心像图15的(b)那样逆时针旋转的情况下,或者在使该状态下的处置器具1的主体部2以轴22的轴线为中心像图15的(c)那样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在组织t的近前的上方侧(即壳体21侧的上方)形成空间,能够减少在该空间内的干涉、能够易于观察剥离线l。

图16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的前端变更为钩部37。

将钩部37通过未图示的套管插入到腹腔内。使插入到腹腔内的钩部37钩挂于体内的要处置的组织t。接着,在钩部37钩挂着组织t的状态下送出线41。关于线41的送出,只要通过对驱动操作部61c进行操作而使驱动部件61a驱动从而使移动部件61b移动即可。

在送出了线41后,将轴22向上方抬起。而且,在能够通过内窥镜确认组织t的剥离线l的位置,停止轴22的移动。在该位置,对张力保持模式操作部件51进行操作以设为张力保持模式。然后,在停止了轴22的移动并设为张力保持模式后,利用剥离钳子k等沿着剥离线l对组织t进行剥离。

通过这样由钩部37来构成保持部3的前端,即使在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准确地进行组织t的剥离。

图17是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的治疗的一例的概略图。

在腹腔镜手术中,将被称作套管(通道)8a~8d的管插入到在患者的体壁上开设的孔中,经由该套管8a~8d将各种医疗用器具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在图17中示出了内窥镜9贯穿插入于套管8b、把持部31等贯穿插入于套管8a、剥离钳子k贯穿插入于套管8d的状态。在经由套管8b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的内窥镜9的前端设置有摄像部和视野调节机构,能够调节角度等以使得患部或保持部等进入到视野内。在经由套管8d插入到患者的体腔内的处置器具1上设置有剥离钳子k,治疗人员m调节内窥镜9的视野调节机构,一边观察摄像部拍摄到的患部的影像一边对处置器具1进行操作从而使把持部31开闭,利用剥离钳子k等对患部进行治疗。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由于该处置器具1具有:主体部2,其具有壳体21和中空的轴22,该轴22设置于壳体21;保持部3,其在体腔内对活体组织进行保持;连接部4,其贯穿插入于轴22内,将主体部2与保持部3连接;以及张力调节部6,其使连接部4相对于轴22移动,能够调节连接部4的张力,因此能够对将主体部2与保持组织t的保持部3连接的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调节,能够将组织t调节为准确的状态、进行准确的处置,并且能够避免处置器具1彼此的干涉。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该处置器具1具有操作部5,该操作部5能够将处置器具1转换为保持连接部4的张力的张力保持模式,张力调节部6在张力保持模式下对连接部4的张力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将组织t保持为准确的状态,进而能够进行准确的处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张力调节部6具有:驱动部61,其设置于壳体21;张力检测部62,其检测连接部4的张力;以及控制部63,其根据张力检测部62检测到的检测值来控制驱动部61,因此能够不移动主体部2而始终以适当的张力来牵引连接部4。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在判断为张力检测部62检测到的检测值在每单位时间内急剧地变化的情况下,控制部63使驱动部61停止,因此能够防止保持部3急剧地移动而损伤体腔内。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控制部63在张力检测部62检测到在每单位时间内急剧地降低的第一检测值、利用驱动部61使连接部4向轴22侧移动一定时间、对第一检测值与移动后的张力检测部62检测到的第二检测值进行比较而增加量在预先确定的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使驱动部61停止,因此即使在保持部3偏离了组织t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损伤体腔内。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连接部4具有线41,因此能够使线41从轴延伸,能够在组织t的近前侧(即壳体21侧)形成空间,能够减少在该空间内的干涉,能够易于观察组织t。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连接部4具有弹性部件42,因此通过使弹性部件42从轴延伸,能够在组织t的近前侧(壳体21侧)形成空间,能够减少在该空间内的干涉,能够易于观察组织t。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弹性部件42具有各向异性,因此仅通过使壳体21以轴22的轴向为中心扭转,就能够容易地变更连接部4的位置。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保持部3具有用于夹持活体组织t的把持部31,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准确地保持组织t。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保持部3具有钩挂活体组织t的钩部37,因此即使在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准确地保持组织t。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即,在说明实施方式时,为了例示而包含了很多特定的详细的内容,但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理解即使对这些详细的内容实施各种变化或变更也没有超出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相对于要求权利保护后的发明不失一般性并且不进行任何限定而仅是进行描述。

标号说明

1:处置器具;2:主体部;21:壳体;22:轴;3:保持部;31:把持部;32:钩部;4:连接部;41:线;42:弹性部件;5:操作部;6:张力调节部;61:驱动部;62:张力检测部;63:控制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