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40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品,特别是一种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背景技术: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痦瘤”、“瘾疹”、“赤白游风”等证,民间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等。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很早,《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瘾轸”之名,《诸病源候论·风痦痛候》说:“夫人阳气外虚则汗多,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痦痛。”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风邪关系密切。历代医著对本病都有一定的记载,如明代《证治准绳》、《外科真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观察得颇为仔细。中医认为荨麻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多因赋禀不耐,当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则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透达,内不疏泄而起风团。或饮食失宜,脾失健运,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病。肌肤蕴湿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致营卫不和;肠胃湿热,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郁遂外透而发;湿热内生化虫,虫死而毒素外溢;禀赋不耐如吃鱼、虾、蟹等腥物,动风内生,或肾肝营血不足,肤失濡养而成本病。

中医学中所说的腠理分皮腠、肌腠等。有时又指皮肤和肌肉的交接处,合称皮腠。腠理是渗泄液体,流通和合聚元气的场所,有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腠理和卫气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卫气有温润、充养腠理,控制腠理开合的作用,若卫气平和,则腠理致密,开合有度,能抗御外邪的侵袭,若卫气不足,则腠理疏松,外邪得以随时侵入。此处所述“卫气”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肺气和脾气”。

在人体五脏之中,脾主身之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其经脉与胃相连,形成表里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从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和症状来看,其根本有:

1、脾气虚弱: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之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肌肉失去滋养,人体失去保护屏障正常防御功能自然容易收到外邪侵袭。

2、肺气虚弱:人体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肺与皮毛的相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津于皮毛等生理功能,从而滋润、温养皮毛;二是皮毛与肺配合,协调肺的呼吸作用。皮毛汗孔的开合,具有宣散肺气和调节呼吸的作用,《内经》称汗孔为"气门",即气体出入之门。因为肺与皮毛在生理方面具有相互配合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病理方面,也常相互影响。所以肺气虚弱也是直接导致皮肤易受外邪侵袭入体,且皮肤毛孔闭合不和导致邪气无法外散的原因之一。

现代医学证明荨麻疹是一种因为过敏从而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本身也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因为个人体质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才会在不经意时接触到过敏源而病发时反应出各种不同症状。。因此,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经常反复发作者,不易根治,且应用西药还会产生一些副反应。

中医学中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之理。荨麻疹是一种由于人体暂时性自身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对外界抵抗力不足外邪入侵所造成的一种多变性过敏反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禀赋不耐,而受六邪之累”。当受到外感风寒或风热时,由于外不透达,内不疏泄,因此风邪淤积在皮肤和肌肉的纹理之中而形成风疹。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此类疾病要采用疏通气血,发汗解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为主要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荨麻疹发生的原因,提供一种具有疏通气血,发汗解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功效的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原料及重量比为:月见草15~25%,红花10~20%,艾叶5~20%,薄荷10~20%,荆芥10~20%,防风10~20%,将各原料分别制成不少于8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原料重量3~5倍的白酒、1~2倍的醋,密封包装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不少于300目的粉状,混合后,加入原料重量3~5倍的纯净水熬制25~30分钟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萃取液,混合均匀,制成喷剂,包装即成。

作为一种优选,将各原料分别制成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后,制成药浴包,包装即成。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荨麻疹外用中药配方,其主要原料有:月见草,红花,艾叶,薄荷,荆芥,防风等组成。各原料功效如下:

月见草的作用与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炎。

红花的作用与功效: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理气血,逐寒湿;还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薄荷性辛、凉,归肺、肝经。《本草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薄荷辛凉而能透散表邪,清解表热,故应用于风热表证。本品虽为辛凉之品,然其透散之力较强,有一定的发汗作用,故对于风热表证无汗或有汗不畅者尤为适宜。《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之要药。”薄荷轻扬宣散,疏表散邪,助疹透发。

荆芥的作用与功效:发汗解表,散瘀止血外感风寒,麻疹初期透发不畅。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有解热、镇痛、镇静和抗惊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白酒的作用与功效:白酒具有通 风散寒 、舒筋通络、活血化淤的功效。

醋的作用与功效:醋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外用还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

本发明的药用医理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得药材中有效成分快速渗入皮肤,起到杀菌并且辅助发汗的作用。让淤留在皮肤中的外邪随汗液一起排出体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月见草150克,红花100克,艾叶150克,薄荷200克,荆芥200克,防风20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8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3000克~5000克的白酒、1000克-2000克的醋,密封包装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使用时涂抹患处。

实施例二:

取月见草250克,红花200克,艾叶200克,薄荷100克,荆芥100克,防风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15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5000克的白酒、2000克醋,密封包装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使用时涂抹患处。

实施例三:

取月见草200克,红花150克,艾叶200克,薄荷150克,荆芥200克,防风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26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4000克白酒、1500克醋,密封包装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使用时涂抹患处。

实施例四:

取月见草230克,红花180克,艾叶50克,薄荷180克,荆芥180克,防风18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3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3000克纯净水熬制25分钟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使用时涂在患处。

实施例五:

取月见草180克,红花160克,艾叶180克,薄荷160克,荆芥160克,防风16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5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5000克纯净水熬制30分钟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使用时涂在患处。

实施例六:

取月见草250克,红花150克,艾叶150克,薄荷150克,荆芥150克,防风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600目粉末,混合后,加入4000克纯净水熬制28分钟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使用时涂在患处。

实施例七:

取月见草200克,红花150克,艾叶200克,薄荷150克,荆芥200克,防风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萃取液,混合均匀,制成喷剂,包装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实施例八:

取月见草250克,红花150克,艾叶150克,薄荷150克,荆芥150克,防风150克,将各原料分别制成纳米级粉末,混合均匀后,制成药浴包,包装即成治疗荨麻疹的外用保健药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