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508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被使用到医疗工作中去,在针对腿部骨折病人,通常在恢复期间需要借助拐杖进行行走,传统的拐杖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表面不平整的地面使用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解决传统的拐杖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在表面不平整的地面使用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包括上杆体和下杆体,所述的上杆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可拆卸式软质支撑垫,所述的上杆体正面开设有三个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内部均卡接固定有可拆卸式供电装置,所述的上杆体正面位于安装槽下端开设有翻转槽,所述的翻转槽内底面铰链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的翻转板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的下杆体上端插入上杆体内部与上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杆体下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所述的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下端开设有伸缩槽,所述的伸缩槽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所述的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下端升降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固定杆,所述的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固定杆相配合的环形防滑垫,所述的上杆体左侧面上开设有内置照明装置的功能槽,所述的上杆体背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别控制照明装置、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和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的控制开关组。

优选地,为了方便连接供电,所述的供电装置供电输出端通过上杆体和下杆体内部的电源连接线与照明装置和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供电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的供电装置为充电电池。

优选地,为了方便安装固定,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功能槽大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通过在上杆体上集成隐藏式收纳盒、照明装置、供电装置与控制装置,然后在下杆体上集成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和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使得整个拐杖功能性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杆体,2.下杆体,3.软质支撑垫,4.安装槽,5.供电装置,6.翻转槽,7.翻转板,8.收纳盒,9.安装孔,10.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1.伸缩槽,12.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3.螺纹固定杆,14.防滑垫,15.照明装置,16.功能槽,17.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包括上杆体1和下杆体2,上杆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可拆卸式软质支撑垫3,上杆体1正面开设有三个安装槽4,安装槽4内部均卡接固定有可拆卸式供电装置5,上杆体1正面位于安装槽4下端开设有翻转槽6,翻转槽6内底面铰链连接有翻转板7,翻转板7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收纳盒8,下杆体2上端插入上杆体1内部与上杆体1固定连接,下杆体2下端开设有安装孔9,安装孔9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下端开设有伸缩槽11,伸缩槽11内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下端升降杆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固定杆13,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下端固定连接有与螺纹固定杆13相配合的环形防滑垫14,上杆体1左侧面上开设有内置照明装置15的功能槽16,上杆体1背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分别控制照明装置15、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和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的控制开关组17。

优选地,为了方便连接供电,供电装置5供电输出端通过上杆体1和下杆体2内部的电源连接线与照明装置15和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供电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为了方便使用,供电装置5为充电电池,优选地,为了方便安装固定,照明装置15和功能槽16大小相同,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底部固定装置的安全医疗拐杖通过在上杆体1上集成隐藏式收纳盒8、照明装置15、供电装置5与控制装置,然后在下杆体2上集成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和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使得整个拐杖功能性和安全性都大大提升,使用更加方便。

控制开关组17由单独控制照明装置15的第一电控开关、单独控制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的第二电控开关和单独控制可调式液压支撑底杆10的手控旋转开关组成。电动旋转式升降装置12通过旋转升降带动螺纹固定杆13插入地下来固定整个拐杖。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