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564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之一,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化疗不敏感或化疗达不到预期效果等实际问题,或者患者在开始化疗阶段尚敏感,而化疗进行过程中出现耐药现象,耐药导致在手术后化疗常常出现的肿瘤转移、复发等,最终导致死亡。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学药物治疗失败的常见因素,同时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也包括肿瘤细胞不单对原来使用过的药物产生耐药,对未接触过、结构无关、机制各异的多种抗肿瘤药物也具有交叉耐药性。目前国内肿瘤患病率呈上升趋势,90%的肿瘤患者死亡在不同程度上受肿瘤耐药影响,如何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是当今肿瘤治疗亟待解决问题,由此也急切寻求理想的耐药逆转剂。

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主要包括:细胞膜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过度表达形成药物外输泵,使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细胞内蓄积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单独或与谷胱甘肽一起参与多种细胞毒代谢及解毒过程;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因子及基因如bcl-2,P53等异常。国内外针对上述环节进行了广泛研究,以寻求拮抗和/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体外证实具有逆转耐药活性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很多,但真正进入临床研究的只有异博定、环孢菌素A等极少数药物,且临床疗效不理想。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或方法在临床被广泛接受原因在于:现有逆转剂大多为“老药新用”,逆转耐药往往不是其主要功能,临床使用禁忌症多,毒副作用大;生物制剂在体内不稳定,难以作用到靶点且毒副反应多;临床耐药往往数种机制同时参与,只对单一机制起作用的逆转剂难以发挥显著效应。某些中药协同化疗起到很好的增效作用,能起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对于有些中药或有效单体成分研究结果而言,大多体外实验效果较好,真正能结合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理论的甚少;因此,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肿瘤化疗多药耐药发病机制,采用中药复方作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应用,体现临床疗效优势。

中国发明专利CN200710143393.1公开了“青蒿素在制备抗肿瘤多药耐药药物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200710070320.4公开了“姜黄素在制备肿瘤多药耐药预防剂中的用途”,中国发明专利CN1463701公开“联苯双酯作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新用途”;这类药物为中药单体成分作为耐药逆转剂。中国发明专利CN102603692A公开了“一种抗肿瘤多药耐药抑制剂色满和色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101780068A公开了“片叶苔素D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和抗肿瘤多药耐药逆转药物中的应用”,中国发明专利CN102274220A公开了“索拉菲尼在制备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药物中的应用”;这类药物为化学药物或拓展了原药物的新用途。目前有关制备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发明专利报道基本集中在化学药物和中药单体成分,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具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各原料药火绒草、化香树、红头草、红背叶、虎耳草备用。

2)按上述重量配比的火绒草、化香树、红头草、红背叶、虎耳草,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加3-5倍量水浸泡1-2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2-3倍量水加热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0.5小时,倒出上清液。

3)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20-130℃,出风温度105-120℃,雾化器转速20-30转/分钟,进料速度为3-5ml/分钟,得喷雾干燥粉。

4)粉碎喷雾干燥粉,过筛后得细粉,即该中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aoides(Willd)Beauv.为菊科植物火绒草的地上部分,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胡桃科化香树属植物化香树的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红头草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见霜黄Blumea lacera DC.的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红背叶为大戟科山麻杆属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Benth.)Muell.-Arg.的根,味甘、性凉,具有清热散瘀作用;虎耳草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Meerb.的全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上述中药材配伍,体现其清热解毒化瘀功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在肿瘤多药耐药治疗中起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且该中药组合物无毒副作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以十倍原料配比量为例)

1.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火绒草100克、化香树100克、红头草50克、红背叶50克和虎耳草50克备用。

2.按照上述重量比药材混合,加3倍量水浸泡1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2倍量水加热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0.5小时,倒出上清液;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20℃,出风温度105℃,雾化器转速20转/分钟,进料速度为3ml/分钟,得喷雾干燥粉18克,粉碎过筛后可得细粉。

实施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以十倍原料配比量为例)

1.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火绒草300克、化香树300克、红头草250克、红背叶250克和虎耳草200克备用。

2.按照上述重量比药材混合,加3倍量水浸泡1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2倍量水加热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0.5小时,倒出上清液;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0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30℃,出风温度120℃,雾化器转速30转/分钟,进料速度为5ml/分钟,得喷雾干燥粉70克,粉碎过筛后可得细粉。

实施例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以十倍原料配比量为例)

1.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

火绒草120克、化香树120克、红头草100克、红背叶100克和虎耳草100克备用。

2.按照上述重量比药材混合,加3倍量水浸泡1小时,加热煎煮1.5小时,过滤,药渣再加2倍量水加热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0.5小时,倒出上清液;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9时,进喷雾干燥器,进风温度控制125℃,出风温度110℃,雾化器转速25转/分钟,进料速度为4ml/分钟,得喷雾干燥粉30克,粉碎过筛后可得细粉。

实验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ADR耐药性研究

白血病细胞株HL60/S为敏感株,HL60/ADR为白血病细胞阿霉素耐药株;HL60/ADR是由HL60/S细胞接触递增浓度的ADR诱导而成,具有典型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均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

含药血清制备:NIH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后,称重,根据随机数目表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

给药方法与剂量: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按40g/kg灌胃给药,中剂量组按20g/kg灌胃给药,低剂量组按10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

上述给药组小鼠分别给药2h后取血离心分离血清,56℃灭活30min,用RPMI1640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清培养液。

取对数生长期HL60/ADR细胞以1×105/ml、HL60/S以0.5×105/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在37℃、5%CO2条件下培养过夜后,加不同浓度的受试含药血清和ADR共100μl,调零组和对照组加相应体积的培养液,每组设4个平行孔。培养72h后,每孔加5mg/ml MTT20μl(调零组除外),再培养4h,倾去培养液,加DMSO100μl/孔,待完全溶解后,用酶联免疫仪在波长570nm处调零组调零后读取吸光度(A)值。

取4孔A值的均数按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率,细胞抑制率(IR)=[1-(试验孔A均值/对照孔A均值)]×100%;计算IR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上实验重复3次;逆转倍数=空白对照组IC50/用药组IC50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HL60/ADR耐药株逆转作用

本发明组合物含药血清与ADR联合使用可致ADR对HL60/ADR的IC50明显下降,不同给药浓度对HL60/ADR逆转倍数为1.56-4.38,且呈浓度正相关,提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HL60/ADR耐药株具有逆转作用。

实验例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R耐药性研究

白血病细胞株K562/S为敏感株,K562/ADR为白血病细胞阿霉素耐药株;K562/ADR是由K562/S细胞接触递增浓度的ADR诱导而成,具有典型多药耐药性。细胞株均培养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

含药血清制备:NIH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后,称重,根据随机数目表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

给药方法与剂量: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按40g/kg灌胃给药,中剂量组按20g/kg灌胃给药,低剂量组按10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

上述给药组小鼠分别给药2h后取血离心分离血清,56℃灭活30min,用RPMI1640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清培养液。

取对数生长期K562/ADR细胞以1×105/ml、K562/S以0.5×105/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在37℃、5%CO2条件下培养过夜后,加不同浓度的受试含药血清和ADR共100μl,调零组和对照组加相应体积的培养液,每组设4个平行孔。培养72h后,每孔加5mg/ml MTT20μl(调零组除外),再培养4h,倾去培养液,加DMSO100μl/孔,待完全溶解后,用酶联免疫仪在波长570nm处调零组调零后读取吸光度(A)值。

取4孔A值的均数按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率,细胞抑制率(IR)=[1-(试验孔A均值/对照孔A均值)]×100%;计算IR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上实验重复3次;逆转倍数=空白对照组IC50/用药组IC50

表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K562/ADR耐药株逆转作用

本发明组合物含药血清与ADR联合使用可致ADR对K562/ADR的IC50明显下降,不同给药浓度对K562/ADR逆转倍数为1.44-3.20,且呈浓度正相关,提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K562/ADR耐药株具有逆转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