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538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以九种中草药为原材料制成用于治疗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汤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环境因素是: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出现典型的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数表现为发病前常有肥胖,疲乏无力,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体重会逐渐下降。

现代医学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现状:

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症,其认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阻。

本发明仅涉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背景技术的中医的临床现状中只描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中医辩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1.燥热炽盛 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采用养阴清热治疗,方选一贯煎加减。

2.气阴两虚 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采用益气养阴治疗,方选生脉散加减。

3.阴虚火旺 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采用滋阴降火治疗,知柏地黄汤加减。

4.阴阳两虚 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益阴治疗,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

5.脾肾阳虚 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采用温肾健脾法治疗,方选理中汤加减。

6.瘀血内阻 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中医临床在一般情况下,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内阻型,其中瘀血内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在继承中国传同统医学的基础上,依靠发明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以调节人体的内在生理功能为主,对人体无害,能有效进行整体调控,改善糖尿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的中药组合,而且组成该中药的草药简单易得。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中药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草药制成:

北沙参30克,生石膏2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丹参15克,枸杞子15克,山楂15克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一次一剂。

本发明的重要特点是药剂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本发明各原料组分所含成分以及功能主治如下:

北沙参:别名莱阳参、辽沙参等,主产中国的北方沿海沙地,该草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北沙参水煎剂所含的多糖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人体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中医临床总结认为,北沙参滋肺养阴之良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用于热病津伤口渴等症的治疗。

生石膏:别名白虎、细理石等,是硫酸盐类矿物质硬石膏族石膏。主要由化学沉积作用而成。中国各省均有产出。该草药味甘、辛,性大寒。入肺、胃经。生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内服经胃酸作用,部分变成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能增加血钙浓度,有利于机体增强免疫力、解渴消烦。

玄参:别名元参、浙元参等,主产中国浙江,多地有栽培。该草药味甘、咸、苦,入肺、胃、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玄参具有轻度降低血糖的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玄参是清热滋阴之良药,其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等症。

知母:别名蒜瓣子草,毛知母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中国的东北。该中药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水煎剂局有抗衰老,降血糖等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知母清火生津的良药,具有清火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可用于内热消渴。

丹参:别名血红木、红根等,该草药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和保肝和调节体内免疫力的功能等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丹参是活血化瘀的良药,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的功效,可用于消渴症的辅助治疗等。

枸杞子:别名宁夏枸杞、血枸杞等,主产于中国的宁夏、甘肃等省,该中药味甘、性平,入肝、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子水煎剂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枸杞子是补肾明目的良药,具有滋补肝肾、养阴补血等功效。用于虚劳精亏、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等症。

山楂:别名赤瓜木、映山红果等,该药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具有增加胃液中酶的分泌,促进消化,还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清胆固醇,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等作用。中医临床总结,山楂是消积化食的良药,具有消食积、散瘀行气、健胃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胃脘胀满,消化不良,肉食积滞等症。

麦冬:别名麦门冬、细叶麦冬等,主产中国的四川、浙江等省,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麦冬的水煎剂具有镇咳祛痰的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总结认为,麦冬具有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之功效,主要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虚劳咳嗽等症。

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等,主产中国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该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肾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味药的水煎剂具有降血糖的临床药理作用。中医临床认为,天花粉是清热生津的良药,具有清热生津,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消渴症的临床治疗。

实例:

患者覃 某,男,54岁,烦渴多饮3月余就诊,自述就诊前100余天,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患烦渴,然后多饮、多尿、多食,渐渐消瘦,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自汗明显,尿频色黄,大便干结。就诊时查体见:舌苔薄白,舌质红少津,脉沉细。空腹血糖为8.6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为12.3mmol/L;依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开具以下中药组合:北沙参30克,生石膏2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丹参15克,枸杞子15克,山楂15克,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共开14剂,医嘱患者,水煎服,每日一次,一次一剂,连服14天复诊时空腹血糖为7.9mmol/L,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小时血糖为11.3mmol/L。患者“三多一少”症状缓解,继续开具14剂,并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医嘱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积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