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真菌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22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耳真菌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耳真菌病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当外耳道潮湿、损伤或长期使用广谱滴耳液时,较易受真菌,主要为曲霉菌感染。感染者耳内发痒或不适感,有时感奇痒。早期或轻者可无症状。真菌侵入上皮后,可出现耳内发痒及闷胀感。当因炎症而致外耳道表皮脱落,与菌丝体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于鼓膜表面时,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若合并有细菌感染而致上皮下层受累时,则可引起肿胀、疼痛及流脓。

用消毒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干棉签拭干后,局部滴用抗真菌药液或薄层涂搽抗真菌软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耳真菌病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耳真菌病的中药,是由中草药大叶香薷、木槿叶、燕窠土、半截叶、柘树茎叶、岗松、番石榴叶、买麻藤、丛毛榕根、醉马草、山蒟、通骨消、鹿耳翎、散血藤、荨麻、刺萆薢、藤杜仲、山木通、草威灵组成。

单剂药量为大叶香薷15 g、木槿叶10 g、燕窠土12 g、半截叶10 g、柘树茎叶10 g、岗松12 g、番石榴叶10 g、买麻藤15 g、丛毛榕根15 g、醉马草8 g、山蒟12 g、通骨消10 g、鹿耳翎5 g、散血藤15 g、荨麻10 g、刺萆薢15 g、藤杜仲15 g、山木通12 g、草威灵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大叶香薷:祛风顺气、温中止痛,主治伤暑腹胀、痧气作痛、痔瘘下血、外用杀虫止庠,主治湿疹风痒、滴虫性阴道炎;木槿叶:主肠风、痢后热渴、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燕窠土:治风瘙瘾疹、浸淫湿疮、白秃、丹毒、口疮;半截叶:活血舒筋、燥湿杀虫,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肝炎、疟疾、蛔虫病;柘树茎叶:治疖子、湿疹;岗松:去瘀、止痛、利尿、杀虫,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淋病、疥疮、脚癣;番石榴叶:收敛止泻,主治泄泻、久痢、湿疹、创伤出血;买麻藤: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主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丛毛榕根:祛风、健脾、利湿,主治风湿痹痛、劳倦乏力、消化不良、白带;醉马草:麻醉、镇静、止痛,主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山蒟:祛风湿、强腰膝,主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通骨消:祛风、驳骨,主治风湿、跌打、接骨;鹿耳翎:祛风、除湿、化滞、散瘀、消肿、解毒,主治感冒咳嗽身疼、腹痛泻痢、风湿关节痛、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疔痈瘰疬、湿毒瘙痒;散血藤:祛风湿、解热毒,主治瘀血凝滞、筋骨风痛及疮毒红肿;荨麻: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刺萆薢:祛风利湿、解疮毒,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藤杜仲:宽筋活血、消肿、强壮补腰,主治小儿麻痹、风湿骨痛、跌打驳骨、肚痛;山木通: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治风湿关节肿痛、肠胃炎、疟疾、乳痈、牙疳、目生星翳;草威灵:祛风寒、消积滞、通经络,主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噎膈、胃痛、体虚多汗、感冒咳嗽、风湿脚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大叶香薷15 g、木槿叶10 g、燕窠土12 g、半截叶10 g、柘树茎叶10 g、岗松12 g、番石榴叶10 g、买麻藤15 g、丛毛榕根15 g、醉马草8 g、山蒟12 g、通骨消10 g、鹿耳翎5 g、散血藤15 g、荨麻10 g、刺萆薢15 g、藤杜仲15 g、山木通12 g、草威灵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