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39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肺动脉栓塞(PE)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常见的是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此外,肺动脉栓塞还包括其他以肺血栓性栓子栓塞为病因的类型如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和肿瘤栓塞。

肺动脉栓塞后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起源于肺动脉原位者称肺动脉血栓形成。滤器可将这些血栓捕获并保留在腔静脉中,而后进行溶栓或取栓,从而防止上述危害发生。但传统的下腔静脉滤器存在置入血管位置不准、释放后歪斜移位、收集血栓时滤器划破血管等问题。

专利号为ZL 0326645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其由过滤部、固定部、导向部组成。所述的过滤部由若干根金属丝的顶端聚集形成,该过滤部由金属帽或金属管固定,金属丝的末端发散,整体结构呈伞状。其中几根金属丝形成固定部,另几根金属丝形成导向部。上述专利虽然能够起到捕获血栓的作用,但是因为其只是通过几根金属丝作为固定部,所以其整体结构的刚性较大,收缩性能差,且容易移位、脱落。并且由于金属丝的端部直接与血管内壁接触,所以其对血管内壁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需要一种结构更为理想的腔静脉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扩张性能,可以根据血管粗细自动调节大小和径向支撑力,同时支撑稳定不易移位、脱落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于上部和下部的圆弧段贴壁部分,每个圆弧段贴壁部分均与支撑过滤部分的一端连接,各支撑过滤部分的另一端均与中心连接部分可缩放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贴壁部分为圆弧形杆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部、下部的圆弧段贴壁部分分别设有3~10段。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贴壁部分占整个装置俯视外轮廓圆的角度为20°-40°。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部分为直杆结构。

优选地,所述直杆结构与圆弧段贴壁部分连接的端部分叉为两条,形成Y型结构。

优选地,每个所述圆弧段贴壁部分分别与1或2根支撑过滤部分连接。

优选地,当每个圆弧段贴壁部分分别与2根支撑过滤部分连接时,2根支撑过滤部分的对称轴与圆弧段贴壁部分的对称轴的夹角为5°-20°。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贴壁部分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支撑过滤部分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中心连接部分设于上部和下部圆弧段贴壁部分的对称中心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使用时,在鞘管中圆弧段贴壁部分变形与轴向一致。推出时,圆弧段贴壁部分膨开与血管壁贴合,然后继续推送,膨开另一端,达到稳定固定后旋拧释放本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自扩张性能,可以根据血管粗细自动调节大小和径向支撑力,且支撑稳定不易移位、脱落,是一种理想的腔静脉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收进鞘管后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工作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4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4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俯视图;

图10为实施例5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6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立体示意图,所述的自适应血栓过滤装置包括分别位于上、下圆面上的圆弧段贴壁部分1,圆弧段贴壁部分1为圆弧形杆状结构,上、下圆面上分别设有4段圆弧段贴壁部分1。支撑过滤部分2为直杆结构,每段圆弧段贴壁部分1分别与一根支撑过滤部分2的一端连接,各支撑过滤部分2的另一端均与中心连接部分3连接。中心连接部分3位于装置的中心,即位于上部和下部圆弧段贴壁部分1的对称中心处。

装置高度在20-40mm之间。

装置自然状态下俯视图如图2,直径大小在20-50mm之间。圆弧段贴壁部分占整个装置俯视外轮廓圆的角度在20°-40°之间。圆弧段贴壁部分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直径在0.2-0.6mm之间;也可以是椭圆形,长径比在1.2-2.5之间,其中长轴与轮廓圆平行,短轴直径在0.2-0.6mm之间。

支撑过滤部分截面可以是圆形,直径在0.2-0.6mm之间;也可以是椭圆形,长径比在1.2-2.5之间,其中长轴与装置轴向垂直,短轴直径在0.2-0.6mm之间。

图3所示为本装置收进鞘管后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装置工作示意图,可以看到在鞘管中圆弧段贴壁部分变形与轴向一致。推出时,圆弧段贴壁部分膨开与血管壁贴合,然后继续推送,膨开另一端,达到稳定固定后旋拧释放本装置。

实施例2

结合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下圆面上分别设有3段圆弧段贴壁部分1。

实施例3

结合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支撑过滤部分2与圆弧段贴壁部分1连接的一端分叉为两条,形成Y型结构。分叉部分与圆弧段贴壁部分1过度连接,分叉两条为扁平状,长径比在1.2-2.5之间,其中长轴与装置轴向垂直,短轴直径在0.15-0.4mm之间。

分叉两支长度不同,长度比在1.2-2之间,长度不同的设计方便本装置收缩成线条状装进鞘管。同时分叉两支长度不同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实施例4

结合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段圆弧段贴壁部分1由2根支撑过滤部分共同支撑。如图8俯视图所示,其中虚线为圆弧段贴壁部分1的对称轴,特殊的,对这种设计,2根支撑过滤部分共同支撑并不对称支撑圆弧段贴壁部分,它们与圆弧段贴壁部分的对称轴夹角大小有5°-20°的差值。这可以保证本装置收进鞘管时圆弧段贴壁部分的轴向成束变形。

实施例5

结合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部的几个圆弧段贴壁部分1不在同一圆周上,下部的几个圆弧段贴壁部分1也不在同一圆周上。如图10,4段圆弧段贴壁部分1中,对角的两圆弧段贴壁部分1位于同一圆周上,其余两个圆弧段贴壁部分1在另一圆周上,两圆周垂直距离在1mm-4mm之间。

实施例6

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圆弧段贴壁部分1不与装置轴心方向垂直,如图11,圆弧段贴壁部分1与装置轴心方向成30°-60°夹角。各圆弧段贴壁部分与装置轴心方向夹角大小相同。这种设计保证本装置在血管中同向旋拧,更加稳定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