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监测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811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监测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检测显示输液滴速并对输液异常情况进行报警的输液监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给疾病治疗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输液作为目前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精准”的表现就在用药内容、用药剂量和输注速度等方面上。目前,很多药物已经明确在其说明书中注明最佳输注速度,或针对不同疾病、症状的不同输注速度。然而传统一次性输液器往往不能对输液滴速予以监测,只能靠医护人员经验粗略调节。而临床中可以精确控制输液速度的输液泵成本较高,往往在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房中使用,普及度不大,门诊、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往往未能配备相关设备。

同时输液治疗长期伴随着一个棘手问题,输液结束或者输液器出现故障可能未被及时发现,也就不能及时更换处理,会出现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后果极其严重,极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因此,目前临床输液过程一般是患者、陪护或医护人员随时观察药液余量,耗费精力且效率低下又不可靠。

输液监测装置作为常见的辅助医疗器械,目前,根据不同原理已提出了多种监测方案,例如药液称重、光源反射、光源折射、电容测量等,对于采用光敏传感器件来进行输液监测的方案,由于有色药液会使光敏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下降,容易误报或漏报,而要避光输注的药液,通常使用棕色输液器,上述光敏传感器件无法准确工作,其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电容测量等方案往往需要配备专用硬件式终端进行使用,增加了研制的成本和复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能够检测显示输液滴速并对输液异常情况进行报警的输液监测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输液监测报警装置,用于具有输液架和输液滴斗的输液器中,包括壳体、将壳体固定于输液架上的固定件、检测器件和布置在壳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一侧开设有一与输液滴斗形状、尺寸相匹配的凹槽,凹槽开口部固定有一透明弹性带,输液滴斗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检测器件为对射式光电检测器,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沿所述输液滴斗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壁上;所述光接收器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电连接一报警器。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臂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通过第一夹持臂固定于壳体凹槽所在一侧的相对侧的侧壁上部,第二夹持件通过第二夹持臂固定于壳体凹槽所在一侧的相对侧的侧壁下部。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还包括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所述显示屏和操作按钮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其电连接到所述控制电路板。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中,所述报警器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包括第一报警指示灯、第二报警指示灯和蜂鸣器。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中,所述光发射器为发光二极管。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还包括一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源以及与电源串联连接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光发射器、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上述输液监测报警装置中,所述电源为干电池、锂电池或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配合使用,实现对输液滴速和输液量进行实时精准监测,有助于实现最佳治疗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通过固定件将装置固定于输液架上,并通过壳体的凹槽和透明弹性带将输液滴斗固定,防止工作过程中由于输液滴斗的晃动或脱出造成工作异常;通过显示屏和报警器的设置,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输液架、输液滴斗配合关系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图1中沿A-A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1:输液架;02:输液滴斗;

1:壳体,11:凹槽,12:透明弹性带;

2:固定件,21:第一夹持臂,22:第一夹持件,23:第二夹持臂,24:第二夹持件;

3:检测器件,31:光发射器,32:光接收器;

4:控制电路板;5:显示屏;6:操作按钮;7:报警器,71:第一报警指示灯,72:第二报警指示灯,73:蜂鸣器;

8:电源,9:电源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监测报警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即利用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对输液滴斗02的下落的液滴进行监测,光发射器发出的光被下落的液滴每遮挡(干扰)一次,光接收器接收到光量发生一次变化(接收不到光或接收的光量减少),从而光接收器生成的电信号发生一次跳变,通过相应的控制电路可以检测到每一次跳变,可以监测到在一定时间内下落的液滴数,并估算每滴液滴的体积,从而得到输液量和单位时间内的液体量(输液速率),并通过设置报警阈值,例如,超出成年人正常输液速率95%的参考区域时进行一级报警;相当长的时间内未监测到液体时,进行二级报警,以提醒护士和患者换液或拔针,避免空气输入或回血等医疗事故。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描述该装置的结构。

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例,该实施例的输液监测报警装置用于医院中带有输液架01的输液器,该装置包括壳体1、将壳体1固定于输液架01上的固定件2、用于检测输液滴速的检测器件3、布置在壳体1内部的控制电路板4和电源8以及布置在壳体1外表面的显示屏5、操作按钮6、报警器7和电源开关9,其中:

壳体1为内设空腔的方形壳体,壳体1一侧通过固定件2固定于输液架01上,固定件2包括两个夹持臂(即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3)和两个夹持件(即第一夹持件22和第二夹持件24),第一夹持件22通过第一夹持臂21固定于壳体1的侧壁上部,第二夹持件24通过第二夹持臂23固定于壳体1的同一侧壁下部;壳体1相对于固定件2所在一侧的相对侧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形状与输液滴斗02的形状、尺寸相匹配,凹槽11开口部固定一透明弹性带12,用于固定置于凹槽11中的输液滴斗02,防止输液滴斗02晃动或从凹槽中脱出,同时可以从凹槽11的开口处观察输液滴斗02的工作情况。

检测器件3为对射式光电检测器,用于监测输液滴速,包括光发射器6和光接收器7,光发射器6和光接收器7沿输液滴斗0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在壳体1的凹槽11的内壁上,光接收器7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4,光接收器7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板4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其中,光发射器6可以为发光二极管。

显示屏5设置在壳体1的外表面,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状态信息和设置信息;操作按钮6用于设置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作参数。显示屏5可以是液晶显示屏,其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4,操作按钮6设置该装置的工作参数时,显示屏5显示参数设置界面,例如,第一报警指示灯71和第二报警指示灯72的报警阈值;该装置正常工作是,控制电路板4将得到的输液滴速和输液量信息传送到显示屏5显示。

报警器7具备声光报警功能,其布置在显示屏5所在的侧面,包括第一报警指示灯71、第二报警指示灯72和蜂鸣器73,报警器7电连接到控制电路板4,由控制电路板4控制报警指示灯和蜂鸣器的启动。当出现输液管堵塞、患者输液针划出穿刺血管等意外影响输液情况时,输液速率会发生变化,一旦超出设定范围(例如,正常情况下,中年人输液速度在40~70滴/分钟,则中年人输液速度范围为144-252mL/h;儿童、老年人输液速度在5-40滴/分钟,则儿童、老年输液速度范围为18-144mL/h;当有药物相关说明时候,按照药物说明执行),控制电路板4控制第一报警指示灯71和蜂鸣器73启动,第一报警指示灯71闪烁蓝光,蜂鸣器73发出声音,以提醒护士或患者调节速度;当输液结束或输液速率降为0(例如,20秒内未监测到液滴)时,控制电路板4控制第二报警指示灯72和蜂鸣器73启动,第二报警指示灯72闪烁红光,蜂鸣器73发出声音,以提醒护士或患者换液或者拔针。

电源8是该装置必不可少的部件,其分别与控制电路板4、光发射器6电连接,电源8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壳体1靠近电源8的壁体上开设有开口,方便安装和取出电源8;电源8可以为一次性电池,也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例如,干电池、锂电池或纽扣电池等。电源开关9安装于壳体1的外表面,例如,该实施例中,电源开关9与电源8串联连接,安装于显示屏5所在的侧面。

该实施例装置通过光发射器6和光接收器7配合使用,实现对输液滴速和输液量进行实时精准监测,有助于实现最佳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通过固定件2将装置固定于输液架01上,并通过壳体1的凹槽11和透明弹性带12将输液滴斗02固定,防止工作过程中由于输液滴斗02的晃动或脱出造成工作异常;通过显示屏5和报警器7的设置,减少人工成本,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提高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各种等价变型和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