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肋骨双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胸外科及部分心脏手术中,往往需要从左侧(或右侧)肋间隙侧进胸,进行相关手术操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利用肋骨撑开器将上、下肋骨撑开以暴露手术视野。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病人对手术切口外观的要求,手术切口越来越倾向于美容小切口,不过这也对手术暴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常规的肋骨撑开器主要包括1个固定撑开臂、1个活动撑开臂、2个肋骨卡槽、1个齿条板和1个撑开装置。使用时,分别将固定撑开臂和活动撑开臂的肋骨卡槽卡在需要撑开的上下两个肋骨之间,然后通过撑开装置使活动撑开臂做反向运动,远离固定撑开臂,从而使肋骨被撑开暴露。
由于是上、下肋骨被撑开,虽然上下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但是撑开器两边的距离因为缺少器械撑开并不能满足暴露的要求,特别是选择小切口后,必须更多地依赖撑开器的充分暴露才能更好地进行手术。但是,目前常规的肋骨撑开器主要存在的缺点就是手术视野暴露并不充分,因为其在撑开的同时无法同时保证左右距离的充分暴露,从而也不能保证手术视野的充分暴露,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拉钩帮助暴露,但是因为小切口本身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因此往往会影响手术的便利和手术的效果,也给手术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肋骨双撑开器,在撑开上下肋骨的同时,也能同时撑开左右两侧的距离,这将有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也能避免更多的手术器械干预影响手术操作空间,提高手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目前这种肋骨双撑开器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肋骨双撑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肋骨双撑开器,所述肋骨双撑开器设有固定撑开臂、活动撑开臂、齿条板、第一活动短臂、第二活动短臂、第一调节条、第二调节条、第一肋骨卡槽、第二肋骨卡槽、第三肋骨卡槽、第四肋骨卡槽、第五肋骨卡槽、第六肋骨卡槽、移动装置,固定撑开臂设有第一固定撑开短臂、第二固定撑开短臂、轴,第一固定撑开短臂尾部与齿条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头部与另一齿条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撑开短臂与第二固定撑开短臂通过轴连接,第一固定撑开短臂中部设有槽,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一肋骨卡槽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中部设有槽,所述第二固定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二肋骨卡槽连接,所述活动撑开臂设有第一活动撑开短臂、第二活动撑开短臂、轴,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短臂尾部设有齿条板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尾部与齿条板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支撑短臂头部设有齿条板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头部与另一齿条板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通过轴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中部设有槽,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三肋骨卡槽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中部设有槽,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四肋骨卡槽连接,所述移动装置设有拔轮、转轴、摇臂,所述拔轮设置在活动撑开臂尾部与齿条板连接端内,所述摇臂通过转轴与拔轮连接,所述第一活动短臂设置在第一固定撑开短臂尾部与第一活动撑开短臂尾部之间的齿条板上,所述第一活动短臂设有卡槽、调节条移动槽、齿条板移动槽,所述第一调节条设置在调节条移动槽内,所述第一活动短臂通过卡槽与第一调节条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条头部与第五肋骨卡槽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短臂设置在第二固定撑开短臂头部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头部之间的齿条板上,所述第二活动短臂设有卡槽、调节条移动槽、齿条板移动槽,所述第二调节条设置在调节条移动槽内,所述第二活动短臂通过卡槽与第二调节条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条头部与第六肋骨卡槽连接。
所述轴均为枢轴。
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一肋骨卡槽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二肋骨卡槽连接为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三肋骨卡槽连接、第二活动撑开短臂通过槽与第四肋骨卡槽连接为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与第二固定撑开短臂、第一活动撑开短臂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均通过轴可相对弯折调节,弯折角度在30°以内。
所述第一活动短臂通过卡槽与第一调节条连接、第二活动短臂通过卡槽与第二调节条连接为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条头部与第五肋骨卡槽连接、第二调节条头部与第六肋骨卡槽连接为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在更好地贴合肋骨走行撑开上下肋骨的同时,可以充分撑开左右皮肤和肌层组织肋骨,有利于手术视野充分暴露。
2、减少手术过程中其他手术器械的利用,提高手术便利性与安全性。
3、有利于胸部美容小切口的手术视野暴露。
4、适用人群广,覆盖面大。
5、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俯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固定撑开臂的立体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活动撑开臂的立体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第一活动短臂的立体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第一肋骨卡槽的立体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调节条的立体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第五肋骨卡槽的立体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移动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固定撑开臂 11.第一固定撑开短臂
12.第二固定撑开短臂 13.轴
14.槽 15.槽
2.活动撑开臂 21.第一活动撑开短臂
22.第二活动撑开短臂 23.轴
24.槽 25.槽
26.齿条板移动槽 27.齿条板移动槽
3.齿条板 4.第一肋骨卡槽
5.第三肋骨卡槽 6.第二肋骨卡槽
7第四肋骨卡槽 8.移动装置
81.拔轮 82.转轴
83.摇臂 9.第一活动短臂
91.卡槽 92.调节条移动槽
93.齿条板移动槽 10.第二活动短臂
101.卡槽 102.调节条移动槽
103.齿条板移动槽 111.第一调节条
121.第二调节条 131.第五肋骨卡槽
141.第六肋骨卡槽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所述肋骨双撑开器设有固定撑开臂1、活动撑开臂2、齿条板3、第一活动短臂9、第二活动短臂10、第一调节条111、第二调节条121、第一肋骨卡槽4、第二肋骨卡槽5、第三肋骨卡槽6、第四肋骨卡槽7、第五肋骨卡槽131、第六肋骨卡槽141、移动装置8,固定撑开臂1设有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轴13,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尾部与齿条板3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头部与另一齿条板3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与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通过轴13连接,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中部设有槽14,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通过槽14与第一肋骨卡槽4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中部设有槽15,所述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通过槽15与第二肋骨卡槽6连接,所述活动撑开臂2设有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轴23,所述第一活动支撑短臂21尾部设有齿条板移动槽26,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尾部与齿条板3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支撑短臂22头部设有齿条板移动槽27,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头部与另一齿条板3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通过轴23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中部设有槽24,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通过槽24与第三肋骨卡槽5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中部设有槽25,所述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通过槽25与第四肋骨卡槽7连接,所述移动装置8设有拔轮81、转轴82、摇臂83,所述拔轮81设置在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尾部与齿条板3连接端内,所述摇臂83通过转轴82与拔轮81连接,所述第一活动短臂9设置在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尾部与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尾部之间的齿条板3上,所述第一活动短臂9设有卡槽91、调节条移动槽92、齿条板移动槽93,所述第一调节条111设置在调节条移动槽92内,所述第一活动短臂9通过卡槽91与第一调节条111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条111头部与第五肋骨卡槽131连接,所述第二活动短臂10设置在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头部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头部之间的齿条板上,所述第二活动短臂10设有卡槽101、调节条移动槽102、齿条板移动槽103,所述第二调节条121设置在调节条移动槽102内,所述第二活动短臂10通过卡槽101与第二调节条121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条121头部与第六肋骨卡槽131连接。所述轴13、轴23均为枢轴,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通过槽13与第一肋骨卡槽4连接、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通过槽15与第二肋骨卡槽6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通过槽24与第三肋骨卡槽5连接、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通过槽25与第四肋骨卡槽7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与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通过轴13可相对弯折调节、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与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通过轴23可相对弯折调节,弯折角度在30°以内,所述第一活动短臂9通过卡槽91与第一调节条111连接、第二活动短臂10通过卡槽101与第二调节条121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条111头部与第五肋骨卡槽131连接、第二调节条头部121与第六肋骨卡槽141连接为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使用方法是,参照图9。在手术过程中,切开术侧肋间隙后,放入本实用新型的肋骨撑开器,将第一肋骨卡槽4和第三肋骨卡槽6与两侧的下肋骨贴合,将第二肋骨卡槽6和第四肋骨卡槽7与两侧的上肋骨贴合,并依据上下肋骨的走行方向,将第一固定撑开短臂11和第二固定撑开短臂12、第一活动撑开短臂21和第二活动撑开短臂22适当进行弯折调节,弯折角度在30°以内,使得两侧的固定撑开臂1和活动撑开臂2更好地贴合上下肋骨的走行;然后通过摇臂83摇动是一侧的活动撑开臂2向外移动,从而撑开肋间隙;当撑开一定程度后,分别移动位于固定撑开臂1和活动撑开臂2之间齿条板3上的第一活动短臂9与第二活动短臂10至适当位置,同时通过第一活动短臂9上方的螺栓向外移动第一调节条111,通过第二活动短臂10上方的螺栓向外移动第二调节条121,在移动过程中第五肋骨卡槽131、第六肋骨卡槽141充分暴露左右两侧的距离,并旋紧螺栓固定第一调节条111和第二调节条121,从而使手术视野更好的暴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肋骨双撑开器的优点是,在更好地贴合肋骨走行撑开上下肋骨的同时,可以充分撑开左右皮肤和肌层组织肋骨,有利于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减少手术过程中其他手术器械的利用,提高手术便利性与安全性;有利于胸部美容小切口的手术视野暴露;适用人群广,覆盖面大;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