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0191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结肠灌注给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灌肠装置是一根灌肠管一端连接储药袋,另一端直接插入患者肛门中。该装置简易有效,但极容易损伤直肠,造成患者不适。而且插入灌肠管操作困难,无他人协助下,很难独立完成。给需长期或反复给药的患者带来了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给药、不易损伤粘膜的自助灌肠给药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其中:包括组装盒,组装盒内放置数个储药袋、一个连接管、数个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一个气囊、数瓶清洗液以及数组一次性手套,储药袋下端开口,清洗液能灌入储药袋中,连接管为一Y形管,连接管的上部第一接头能与储药袋下端开口对接固定,连接管的上部第二接头能与气囊连接固定,连接管的上部第一接头和上部第二接头内均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允许气体或液体从连接管的上部向下部流动,反之则不允许,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包括手柄以及注射管,手柄设置有内腔,内腔中填充润滑液,手柄上部设置有一插槽,连接管的下部接头能插在插槽与手柄密封固定连接,插槽底部设置第一密封薄膜,第一密封薄膜将内腔与插槽密封隔离,注射管上端连接手柄的下端,注射管由注射内管和注射外管组成,注射内管位于注射外管中,注射内管的内腔与注射外管的内腔互不连通,注射外管上端口与内腔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薄膜隔离,注射内管上端口与内腔之间通过密封片隔离,密封片抗压能力强于第一密封薄膜和第二密封薄膜,注射管下端设置有葫芦头,葫芦头包裹在注射管上,葫芦头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葫芦头的渗透微孔,渗透微孔与连接外管连通,连接外管的下端为盲端,注射内管下端开口于注射管底端。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手柄的插槽的内壁贴附有一层摩擦层,手柄通过该摩擦层与连接管下端固定连接。

上述的润滑液为石蜡油。

上述的储药袋上设置有刻度。

上述的手柄为透明塑料制作。

上述的葫芦头为硅胶制作。

上述的第一密封薄膜、第二密封薄膜以及密封片均为聚乙烯塑料制作,第一密封薄膜和第二密封薄膜的厚度均为0.1mm至0.15mm,密封片的厚度为0.4mm至0.5mm。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包括组装盒,灌肠给药结构都放置在组装盒中,方便存放,各组件可以组装使用,组装好后的自助灌肠给药装置如图2所示。在灌肠管道中段增加了润滑液注入的机构,通过挤压气囊,能对手柄内腔产生压力,从而冲破第一密封薄膜和第二密封薄膜,但是力量不足以冲破密封片,使手柄内腔中的润滑液流入注射外管,由于注射外管前端是盲端,润滑液只能通过渗透微孔渗至整个葫芦头外表面,在注射管插入肛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气囊压力,使润滑液持续流出,葫芦头能将经过的肠壁均涂抹上润滑液,使后续进入直肠的注射管部分不会对直肠造成大的摩擦,导致肠壁受损。当将注射管送到直肠内合适位置后,挤压储药袋,储药袋对手柄内腔产生压力要大于气囊产生的压力,使密封片被冲开,清洗液以及残余的润滑液均从注射内管充入肠道内,完成灌肠。本实用新型的注射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储药袋和气囊,管线较长,患者可以将储药袋和气囊放在面前,一只手操作气囊或储药袋,另一只手拿握辅助手柄将注射管前端插入肛门,操作非常方便,一个人即可完成灌肠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组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组装好的自助灌肠给药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D部结构放大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组装盒1、清洗液11、一次性手套12、储药袋2、连接管3、上部第一接头31、上部第二接头32、单向阀33、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4、手柄41、注射管42、内腔43、插槽44、摩擦层44a、第一密封薄膜45、注射内管46、注射外管47、第二密封薄膜48、密封片49、气囊5、葫芦头6、渗透微孔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其中:包括组装盒1,组装盒1内放置数个储药袋2、一个连接管3、数个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4、一个气囊5、数瓶清洗液11以及数组一次性手套12,储药袋2下端开口,清洗液11能灌入储药袋2中,连接管3为一Y形管,连接管3的上部第一接头31能与储药袋2下端开口对接固定,连接管3的上部第二接头32能与气囊5连接固定,连接管3的上部第一接头31和上部第二接头32内均设置有单向阀33,单向阀33允许气体或液体从连接管3的上部向下部流动,反之则不允许,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4包括手柄41以及注射管42,手柄41设置有内腔43,内腔43中填充润滑液,手柄41上部设置有一插槽44,连接管3的下部接头能插在插槽44与手柄41密封固定连接,插槽44底部设置第一密封薄膜45,第一密封薄膜45将内腔43与插槽44密封隔离,注射管42上端连接手柄41的下端,注射管42由注射内管46和注射外管47组成,注射内管46位于注射外管47中,注射内管46的内腔与注射外管47的内腔互不连通,注射外管47上端口与内腔43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薄膜48隔离,注射内管46上端口与内腔43之间通过密封片49隔离,密封片49抗压能力强于第一密封薄膜45和第二密封薄膜48,注射管42下端设置有葫芦头6,葫芦头6包裹在注射管42上,葫芦头6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葫芦头6的渗透微孔61,渗透微孔61与连接外管22连通,连接外管22的下端为盲端,注射内管46下端开口于注射管42底端。

实施例中,手柄41的插槽44的内壁贴附有一层摩擦层44a,手柄41通过该摩擦层44a与连接管3下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中,润滑液为石蜡油。

实施例中,储药袋2上设置有刻度。

实施例中,手柄41为透明塑料制作。

实施例中,葫芦头6为硅胶制作。

实施例中,第一密封薄膜45、第二密封薄膜48以及密封片49均为聚乙烯塑料制作,第一密封薄膜45和第二密封薄膜48的厚度均为0.1mm至0.15mm,密封片49的厚度为0.4mm至0.5mm。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盒1内有数瓶清洗液11,每次灌肠时,一瓶清洗液倒入储药袋2中,然后根据储药袋2上的刻度兑水,直到储药袋2中的液体体积达到规定体积,一次性手套12用于患者穿戴在手上。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4为一次性使用,因此组装盒1内的一次性润滑灌肠注射管4数量较多。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组装式自助灌肠给药装置操作方式如下:将清洗液11灌入储药袋2,兑水到合适体积,按图2所示安装好本实用新型,按压气囊5,通过气压压破第一密封薄膜45和第二密封薄膜48,此时葫芦头6外会微微渗出润滑剂,患者一只手握着手柄41,将注射管42前端慢慢插入肛门,另一只手保持对气囊5的压力,使葫芦头6能持续润滑肠道。当感觉肠道有粗糙感时,适当增加对气囊5的压力,使润滑液流出的更多。当注射管42插入到合适深度后,松开气囊5,改为挤压储药袋2,力度可以稍大,使手柄41的内腔43压力增加,压破密封片49,注射内管46接通,清洗液以及残余的润滑液均从注射内管充入肠道内,完成灌肠。

本实用新型在连接管3内使用的单向阀33为市场上常用的单向阀,具体细节不再作出详细解释。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