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1705发布日期:2018-12-22 08:1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一次性吸收产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用于吸收人体排泄物的一次性吸收产品的外表面上形成纳米涂层,以提高产品的透气性并阻挡水分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如婴儿尿布、卫生巾、内裤衬垫等的一次性吸收产品是用于处理由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排泄的排泄物的产品。这些一次性吸收产品在直接与身体接触的状态下吸收含有水分的排泄物,因此,当长时间穿着时,由于含有水分及氨被接触的皮肤溃烂严重时成为多种发病的原因,因此,必须确保吸收水分后的吸收性和允许外部空气流动的透气性。

在现有的一次性吸收产品中代表性的有尿布,作为尿布的常规技术,授权实用新型第20-257960号(2001年12月24日注册)公开了包括所述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尿布,包括:衬垫,与身体接触,并前方和后方朝腰部前后方突出;固定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垫的前方和后方两侧供衬垫固定在腰部。

所述衬垫包括与穿着者的身体接触以便通过尿液、分泌物或大便的上片、设置在所述衬垫内用于吸收及储存尿液、分泌物或大便的吸收垫以及设置在下部防止衣服变脏的防水片构成,此时,上片由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天然纤维中的任一种构成,从而可以渗透尿液或分泌物。

固定单元由设置在衬垫的前方或后方两侧的魔术贴式伸缩带构成。

所述防水片由纸浆、合成纤维等制成,其中广告纸、图片、商标等印刷在暴露于外部的外面上,并且吸收垫层压在内面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尿布中,排泄物中含有的水分被吸收垫吸收然后储存,从而防止水分通过防水片逸出到外面,然而,现有的防水片是用于防止水分逸出,存在的问题是难以将外部空气引入尿布内部,即,透气性差。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市场上已经推出了所谓的“透气尿布”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在尿布的一部分上形成皱纹或使用超细织物而形成的。

然而,由于这种现有产品只能在尿布的一部分上确保透气性,因此仍然存在透气性不足的问题,使得在吸收垫储存大量水的状态下不能防止身体接触的部位被溃烂的问题。

此外,已经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向所述吸收垫涂覆银溶液或粉末来防止细菌在存储在吸收垫中的水分或分泌物中生长的产品,然而存在的问题是银溶液或粉末不能牢固地粘附到上片或吸收垫上,因此发生容易脱膜的现象,银溶液或粉末不能被均匀地涂覆使得降低杀菌效果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编织纳米纤维形成垫的产品,但是具有制造成本及制造时间增加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一次性吸收产品的外皮形成纳米涂层,通过所述纳米涂层提高透气性的同时阻挡水分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作为与身体接触用于吸收及储存从身体排泄或排出的排泄物等的吸收产品,其特征在于,防止吸收及储存的水分泄漏到外部,并且为了确保外部空气在内部循环的透气性,在暴露于外部的吸收产品外表面上形成纳米涂层。

所述纳米涂层通过涂覆对人体无害的纳米涂层单体形成,厚度为5nm至500nm,优选地25nm至250nm。

所述纳米涂层通过刀涂、辊涂、凹版涂布、粉末涂布、挤出涂布、浸涂、棒涂、喷涂或低压等离子体工艺中一个工艺形成。

所述低压等离子体工艺在真空等离子体室中进行,并且进行工艺的压力通常在10至1000mtorr之间,使用的功率通常在5至5000w之间进行,并重复进行直到纳米涂层厚度达到5nm至500nm之间,优选地在25nm至250nm之间的厚度。

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自不会引起身体疹子的材料如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等的材料以片材形态卷绕在卷辊上,以预定速度传送的片材传送步骤;用于加热及干燥传送的片材的一次干燥步骤;用于对人体无害的纳米涂层的单体以5nm至500nm,优选地25nm至250nm的厚度涂覆到干燥的片材的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步骤;用于干燥单面被纳米涂层的片材的第二干燥步骤;以及切割成所需长度或形状的切割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吸收人体排泄物的一次性吸收产品的外面上形成纳米涂层,以改善整个产品的透气性并阻挡水分,使得防止穿着者的身体被水分溃烂或引起炎症,与使用超细纤维织物相比,可以保持廉价的制造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出色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制造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图4的流程图的工程过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图6的流程图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及制造方法的优选的实施例。

图1至图2是示出在一次性吸收产品中的婴儿用尿布上形成有根据本发明的纳米涂层的实施例的图,所述婴儿尿布10包括与身体接触的衬垫11、外皮12及固定单元13,在外皮12的内面附着有所述衬垫11,外皮的前端及后端相比所述衬垫11长,使得佩戴在穿着者的腰部的前后,固定单元1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外皮12的前端及后端,在所述外皮12形成有纳米涂层n。

所述衬垫11包括液体透性上片111、设置在上片111的下部局部连接到上片111的用于吸收及储存液体的吸收垫112,上片111形成为弧形以与穿着者紧密接触。

所述外皮12一体地附接到所述衬垫11的内面,相比所述衬垫11具有更大的面积,相比所述衬垫11前方及后方的长度更长,使得前端及后端佩戴在穿着者的腰部前后。此时,褶皱部121以预定长度形成在衬垫11的左右两侧部,以确保所述外皮12的外部和内部的透气性。

所述固定单元13设置在外皮12的前端及后端,以将外皮12固定在穿着者的腰部,并且在固定单元的一面形成魔术贴式附着面,所述附着面可拆卸地固定在外皮的外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婴儿尿布10是通常的结构,因此在本发明中将省略对该结构的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纳米涂层n设置在婴儿尿布10的外皮12上,在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等对皮肤不引起皮疹的材料中选择的材料的表面上涂层对人体无害的纳米涂层单体,其厚度在5nm至500nm之间,优选在25nm至250nm之间,然后附着在婴儿尿布10的外皮12上。

为此目的,通过加工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中的任何一种的一面来形成所述纳米涂层n,加工方法包括刀涂、辊涂、凹版涂布、粉末涂布、挤出涂布、浸涂、棒涂、喷涂等多种方法,分别的加工方法根据婴儿尿布10的外皮12的材料选择性地使用。

所述纳米涂层单体是指构成高分子化合物、聚合物的基本单元材料,本发明中用作原料的单体优选以气体形态引入到等离子体中,这种方法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容易地引入在后面描述的纳米涂层步骤中的低压等离子体工艺中使用的等离子体室中,或者,液体或固体前体可以在大气压或减压下使用,并且通常通过在不超过200℃的温度下的简单加热来蒸发。

所用的单一材料优选含有卤素及/或磷及/或氮及/或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前体cf4、c2f6、c3f6、c3f8、c4f8、c3f6、c5f12、c6f14及/或饱和或不饱和氢氟烃(cxfy)获得的单体,丙烯酸酯(例如,c13h1707f2),甲基丙烯酸酯(例如,c14h9f1702),或其混合物获得的单体,从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丙酯或其他磷酸衍生物的一种或多种前体获得的单体,从乙胺、三乙胺、烯丙胺或丙烯腈的一种或多种前体获得的单体,从硅氧烷、硅烷或其混合物获得的单体等。

除了在外皮12上直接形成纳米涂层n的方法之外,纳米涂层n可以单独形成并附着到外皮12上,纳米涂层n通过辊涂在选自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的材料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并切割成与要附着的外皮12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切割的纳米涂层n可以通过热粘合或超声波焊接等粘附到外皮12上,然后通过干燥步骤一体粘附。

由此,在所述外皮12上形成纳米涂层n,从而可以通过形成纳米涂层n的部分确保透气性,这可以通过完全或至少局部地形成外皮12的纳米涂层n,从而与仅通过形成在衬垫11的左侧和右侧的褶皱部具有透气性的现有尿布相比,可以通过大面积及各种部分确保透气性。

即,在本发明中,相比现有尿布中部分地确保渗透性,可以通过整个纳米涂层n确保透气性,此时,由于根据需要,可以在尿布的整个外皮12上形成纳米涂层n,因此空气可以通过比现有技术更宽的面积循环。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n的吸收产品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在女性卫生巾20的外面具备纳米涂层n。

女性卫生巾20包括用于与身体接触的液体可透性上片21、设置在上片21下面用于吸收及储存代谢物的吸收垫22以及在内面设置有所述吸收垫22并且在外面局部具有与内衣可拆卸地结合的结合单元23的外片24。

根据本发明的纳米涂层n设置在所述女性卫生巾20上的除了设有所述结合单元23的外面的局部上,以确保透气性,特别是穿着女性卫生巾20的状态下坐着时,水分不会通过纳米涂层n流出到外部,并且能确保透气性。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n的制造过程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选自不会引起身体疹子的材料如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等的材料以片材形态卷绕在卷辊110上,用于以预定速度传送的片材传送步骤s1a、用于加热及干燥传送的片材100的一次干燥步骤s2a、用于对人体无害的纳米涂层的单体以5nm至500nm,优选25nm至250nm的厚度涂覆到干燥的片材100的一个表面上的涂层步骤s3a、用于干燥单面被纳米涂层的片材的二次干燥步骤s4a以及切割成所需长度或形状的切割步骤s5a。

片材传送步骤s1a是将由不会引起人体疹子的薄的布状材料例如纸浆、无纺布、通常纤维等形成的片材100传送到卷辊110上后,通过由控制部(未图示)控制的传送带120及多个支撑辊130以预定的速度及方向传送。

此时,根据一次和二次干燥步骤及涂层步骤、切割步骤的工艺速度控制传送带120的传送速度,多个支撑辊130布置成使得一对支撑辊130垂直地彼此面对以保持片材100的张力。

另外,优选地,在所述片材100的一个表面上,更准确地说,在所述片材100的暴露于外部的面上预先打印广告文本、印刷品、图形等。

其次,在一次干燥步骤s2a中,通过加热片材100的一面来使纳米涂层材料强力地附着在片材100上,作为干燥片材100的步骤,通过热风、热线等的加热单元干燥片材100。此时,根据片材100的材料调整温度,片材在5至20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优选在20至90℃的温度下加热。

然后,涂层步骤s3a是将纳米涂层材料混匀地涂覆在被干燥传送的片材100上的步骤,涂层方法有,刀涂、辊涂、凹版涂布、粉末涂布、挤出涂布、浸涂、棒涂、喷涂等多种方法,在本发明中,在各种涂覆方法中,使用低压等离子体工艺作为实施例进行描述。

低压等离子体工艺可以形成厚度在5至500nm之间的纳米涂层,并且可以均匀地涂覆所有部位,并且还适用于具有复杂形态及形状以及小尺寸的结构,形成本发明所需的25至250nm的纳米涂层厚度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所述低压等离子体工艺发生在真空等离子体室中,其中控制该工艺的参数包括功率、压力、温度、单体类型、流动、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频率及处理时间。用于等离子体的发生器的频率可以在khz、mhz及ghz范围内,并且可以是脉冲的或连续的。电极的数量和布置也可以是可变的。

另外,进行低压等离子体工艺的压力通常在10至1000mtorr之间。所述工艺进行直到达到预定的涂层厚度。所用的功率高度依赖于所用的单体,但通常可在5至5000w之间变化,并且可连续或以脉冲方式涂覆。在脉冲功率模式中,脉冲重复周期通常在1hz至100khz之间,并且标记空间比通常在0.05至50%之间。

另外,将来自等离子体形成气体的可聚合颗粒涂覆在表面上以形成涂层。用作原料的单体以气体形态引入到等离子体中,其通过辉光放电引发。辉光放电中产生的激发电子使单体分子电离。单体分子在分解的同时产生自由电子、离子、受激分子及自由基。自由基吸附在片材上,凝聚并聚合。电子和离子交联或与已经涂覆在片材表面上的材料产生化学键。优选使用等离子体聚合工艺中使用的单体完成自由基的产生。

然后,二次干燥步骤s4a是加热涂覆有纳米材料的片材100,使得纳米涂层材料可以牢固地粘附到片材100上的步骤,根据片材及纳米涂层材料调节温度,将片材在5至200℃,优选地在20至90℃的温度下加热。

然后,切割步骤s5a是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类型及形状切割片材100的步骤,并且可以是根据待切割而形成的形状多次切割的形态。

即,多个切割刀片140顺序地设置在片材100的进入方向上,并且控制部控制多个切割刀片140以将片材100切割成期望的形状。

还可以使用形成有除切割刀片之外的所需形状的切割刀片上下移动切割的压制工艺的形态。

所述工艺步骤描述了纳米涂层n单独形成后附着到吸收产品上,然而,还有一种将纳米涂层n直接形成在吸收产品的外表面上的制造方法,如图6及图7所示,纳米涂层n直接形成在吸收产品中的一次性尿布10上。

将粘附衬垫11之前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0通过传送带120以预定速度及预定间隔传送的尿布传送步骤s1b;用于干燥传送的尿布10的外皮12的一次干燥步骤s2b;将纳米涂层材料直接涂覆到干燥的尿布10的外皮的步骤s3b;以及用于干燥形成有纳米涂层n的尿布10的二次干燥步骤s4b。

省略与上述工艺相同的工艺的描述,并且将详细描述用于在干燥的尿布10的外表面上直接涂覆纳米涂层材料的直接涂层步骤s3b。

在所述直接涂层步骤s3b中,由于将纳米涂层材料直接涂覆到尿布的外表面上,因此,防止尿布的外表面被损坏,同时,在涂覆过程中需要阻止尿布的移动。为此,在直接涂层步骤s3b中进一步提供用于固定尿布的固定夹具(未图示),并且除了低压等离子体工艺之外,优选选择如辊涂或喷涂的涂覆方法。另外,可以同时使用所述辊涂或喷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形成有纳米涂层的吸收产品除了所述实施例外也可用于通过将药物附着到织物上而制成的外用贴剂(所谓的“药贴”)或一次性带等。

即,从患部排出的疮水等可以在保持被吸收的状态的同时提高透气性。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被所述实施例而限定,在权利要求的精神范围内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及变更,并这种修改及变更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