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90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尤指利用一驱动装置可达到定点按摩与来回移动按摩的指压效果,同时能配合身体的压力,而调整摆臂的角度,使全部按压轮的按压力道都能相同,以获得更舒适的指压揉动效果的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质量越趋讲究,为了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需付出的工作时间也越趋长久,而工作时间的延长使人们的生活状态跟着改变,除了超时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外,每天千篇一律的重复性动作也容易造成职业性伤害,因此,适时通过各种方式来舒压成为了现今一项重要的课题,其中,通过舒压器材以达到消除压力的效果为目前常见的方式之一,即借由按摩来使肌肉放松,使身心均能减轻负担。

现有的按摩装置有按摩椅、肩颈按摩器、手臂或腿部按摩机等,该按摩行为可说是非常多样化,其中,按摩椅为最常见且多在椅背上设有一按摩机构,该按摩机构由一驱动马达驱使,使按摩机构能产生定点按摩的动作,但每个使用者的身材差异性大,其想按摩的部位也因人而异,所以该摆动揉捏的位置无法配合用户而改变,为一大问题点,因此,坊间又出现一按摩机,除了可于定点针对局部按摩外,更可以视使用者需求而能自行调整按摩机构,使其能上、下来回按摩,以能适合各种身形的使用者,且不局限只按摩某个部位,但目前能来回动作与针对定点做指压揉捻的按摩机构的带动通常利用一马达的驱动,才能随时选择带动按摩机构移动或移动至一定点位置,且按摩机构的转动又需有另一马达的驱动,才能在驱动装置停止后,还可独立产生各种的按摩动作,该结构的设计需使用两个马达的作为驱动,其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现有按摩装置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发明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发明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按摩装置无法有效配合用户的身形而找到最佳的指压揉捻位置,并且,改良后的按摩装置虽具有能来回动作与针对定点做指压揉捻的效果,却必须利用两个马达才能随时选择带动按摩机构移动或移动至一定点位置,待驱动装置停止后,方可独立产生各种方式的按摩运动,该结构的设计需使用两个马达作为驱动,造成成本较为昂贵。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基座、一驱动装置与一带动件,其中,基座上端设有一第一定位板与一第二定位板,且基座上、下两端各设有一凹槽;该驱动装置设有一主座体,主座体底部设有一卡槽,上端则设有一驱动件,该驱动件贯穿设有一转动轴,转动轴左、右两端又以偏离圆心的方式穿套在一按摩组件的枢孔上,使按摩组件可以以枢孔为轴心而适当偏摆转动,该转动轴一端穿套按摩组件后又穿设有一单向轴承与第一伞型齿,该按摩组件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按摩体,主座体底部的卡槽啮合定位在第一定位板上,主座体侧边抵固在第二定位板处,将能使整个驱动装置在基座上做上、下滑移移动;并且,带动件锁固在基座一侧端,该带动件是由两个定位块中间设有一涡杆组合而成,涡杆表面形成有十字螺纹,且涡杆上设有一第二伞型齿与一行动件,该行动件被第二伞型齿所牵引,并且,行动件内部嵌设有一连动件,且第二伞型齿与行动件之间预留一容置凹槽,其第一伞型齿与第二伞型齿相互啮合形成连动关系,且连动件抵固在十字螺纹处;并且,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件上方处设有一挡板,该挡板上、下端置于基座上的凹槽处,通过驱动件带动转动轴的转动,使按摩组件能以轴心作适当偏摆转动与按摩体进行指压揉捻的动作,当转动轴进行正转时,该单向轴承跟着正转,以能带动第一伞型齿转动,并且,该第一伞型齿又带动第二伞型齿形成连动,且第二伞型齿转动的同时能带动行动件转动,由于行动件内部的连动件抵固在十字螺纹处,因此行动件转动的同时,连动件将能沿着十字螺纹进行移动进而带动整个驱动装置在基座上、下移动;并且,当转动轴进行反转时,单向轴承停止动作,使驱动装置停留在一定点,使按摩组件在原地进行指压揉捻的动作,借此组成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

其中,单向轴承能一方向带动,而另一方向空转,使驱动装置为一方向转动,能使主座体顺着涡杆移动,或另一方向转动,而中止单向轴承后方各组件的连动关系。

其中,本发明通过一上端呈内凹状的固定座锁设在主座体上,并将内凹状处嵌入容置凹槽后,再利用一上盖置于容置凹槽上端并锁设在固定座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轴,以能使按摩组件独立产生按摩运动,并且,通过转动轴衔接一单向轴承,除了可在定点按摩外,可利用第一伞型齿与第二伞型齿连动的动力同时使用,即不需额外的独立动力,便可使驱动装置在基座上做上、下滑移,以能有效配合使用者的身形而找到最佳的指压揉捻位置,借此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组设在按摩椅上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发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本发明的上视图;

图6: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在基座上进行滑移同时做指压揉捻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停留在一定点进行指压揉捻的示意图;

图8:本发明的连动件延着十字螺纹往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的连动件改变方向而延着十字螺纹往下移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座

11第一定位板

12第二定位板

13凹槽

20驱动装置

21主座体

210卡槽

22驱动件

220转动轴

23按摩组件

230枢孔

231按摩体

24单向轴承

240内圈

241外圈

25第一伞型齿

250容置空间

30带动件

31定位块

32涡杆

320十字螺纹

33第二伞型齿

34行动件

340连动件

341弹簧

342定位片

343螺锁件

35容置凹槽

36固定座

360上盖

40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现请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

首先,请由图1至图4所示观之,一种按摩装置的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基座10、一驱动装置20与一带动件30,其中,基座10上端设有一第一定位板11与一第二定位板12,且基座10上、下两端各设有一凹槽13;该驱动装置20设有一主座体21,主座体21底部设有一卡槽210,上端则设有一驱动件22,该驱动件22贯穿设有一转动轴220,转动轴220左、右两端又以偏离圆心的方式穿套在一按摩组件23的枢孔230上,使按摩组件23可以以枢孔230为轴心而适当偏摆转动,该转动轴220一端穿套按摩组件23后又穿设固定有一单向轴承24与一第一伞型齿25,该单向轴承24由一内圈240容置在一外圈241内,其内圈240螺锁固定在转动轴220上,该内圈240只能单向对外圈241作旋转,该第一伞型齿25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50,使外圈241能卡固定位在容置空间250内,使第一伞型齿25能随着外圈241一起旋转,该按摩组件23上、下两端各设有一按摩体231;该带动件30是由两个定位块31中间设有一涡杆32而成,涡杆32表面形成有十字螺纹320,且涡杆32上设有一第二伞型齿33与一行动件34,该行动件34被第二伞型齿33所牵引,该行动件34内部嵌设有一连动件340,且连动件340底部抵固有一弹簧341,该弹簧341又抵固有一定位片342,并以螺锁件343将定位片342锁固在行动件34上。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由图3所示观之,主座体21底部的卡槽210啮合定位在第一定位板11上,主座体21侧边抵固在第二定位板12处,将能使整个驱动装置20在基座10上做上、下滑移移动,其带动件30锁固在基座10一侧端,并且,第二伞型齿33与行动件34之间预留一容置凹槽35,通过一上端呈内凹状的固定座36锁设在主座体21上,并将内凹状处嵌入容置凹槽35后,再利用一上盖360置于容置凹槽35上端并锁设在固定座36上,其第一伞型齿25与第二伞型齿33相互啮合,形成连动关系,且行动件34内部的连动件340抵固在十字螺纹320上,并且,在驱动装置20的驱动件22上方处设有一挡板40,该挡板40上、下端置于基座10上的凹槽13处。

其实际使用方式再请由图5所示观之,其驱动件22将能驱动转动轴220,使之形成正转或反转,该转动轴220与按摩组件23形成固定连接,且转动轴220与按摩组件23的枢孔230间呈一轴向偏心组合,使按摩组件23以枢孔230为转轴呈偏心的旋摆,并且,该按摩组件23在上、下两端都设有按摩体231,该按摩体231能随着按摩组件23的旋摆而呈相同弧度的摆动,即达到如同指压揉捻的效果。

其正转的运作模式再请由图6所示观之,首先,当转动轴220进行正转时,可直接驱转与单向轴承24结合的第一伞型齿25,并能牵动另一与之相互啮合的第二伞型齿33,该第二伞型齿33的转动又能牵引行动件34,使其跟着转动,由于行动件34内部的连动件340与涡杆32上的十字螺纹320相互啮合,使第二伞型齿33在转动的同时除了能带动行动件34的转动外,也能通过连动件340在十字螺纹320上导引前进,并且,当连动件340走至十字螺纹320的最顶端或最底端时,能再通过顶端或底端的十字螺纹320回绕而得以继续往下或往上移动,其在第二伞型齿33与行动件34组合处结合有一固定座36与一上盖360,该固定座36又固定在主座体21上,当第二伞型齿33与行动件34转动的同时,能带动固定座36上、下移动,进而牵引主座体21,借此使驱动装置20在涡杆32上往复的移动请同时参阅图8与图9,得到移动式按摩的效果。

其反转的运作模式再请由图7所示观之,当主座体21随着固定座36被带动到一定点时,可切换驱动件22,使转动轴220为反向转动,其与单向轴承24结合的第一伞型齿25因内部的单向轴承24仅进行空转而停止带动第一伞型齿25,因此当转动轴220为反向转动时,可持续带动上方设置的按摩组件23动作,但却不会连动第一伞型齿25,当第一伞型齿25不被连动,该后方依序设置的第二伞型齿33、行动件34、固定座36,自然也停止运转,借此得到定点按摩的目的。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技术效果:其利用一驱动件22的使用,可驱动转动轴220形成正、反转,其又使用一单向轴承24,单向轴承24可一方向带动,而另一方向空转,当形成空转时,将中止其单向轴承24后方各组件的连动关系,而当驱动使第一伞型齿25、第二伞型齿33直接配合产生转动状态下,其第二伞型齿33后依序设置的行动件34、固定座36及上盖360也跟着连动,由于该固定座36是设置于主座体21上,使整个驱动装置20被涡杆32所牵引移动,借此使用一驱动装置20即可得到移动式的按摩或定点式的按摩效果,仅需利用一驱动件22的方式便可以具有与现有结构相同的效果,不仅更能节省成本,还更具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发明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发明未见于任何刊物,也具备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特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