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3648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疾病往往迁延时间较长,治愈较困难,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咽炎是咽部粘膜及其粘膜下组织的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通常依据病程的长短和病理改变性质的不同,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大类。

急性咽炎时,除咽痛外,还可出现发热、怕冷、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差,大便干、口干渴等全身中毒反应。有细菌感染时,血液白细胞数升高,如果咽痛剧烈,影响吞咽,还会造成体内营养、代谢失调。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导致咽部抵抗力下降,遇气候冷、热、干、湿变化时,粘膜的加温、加湿调节作用减弱,纤毛活动和分解吞噬功能不足,细菌和病毒容易在局部停留繁殖,成为慢性感染病灶。咽部的感染炎症波及其它系统,可侵犯喉、气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若病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环,则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如急性肾炎、脓毒血症、风湿病、心脏病等。

咽炎是让人很难受的一种病,它的症状有很多,如嗓子干痒有异物感,说话声音嘶哑,精神疲倦,严重时还会发热,全身发寒,干咳、咽口水感到干痛,这些都是咽部炎症的症状。患者每天早晨起来或者晚上睡下时都会咳嗽或是干咳无痰,感觉燥热难受,精神萎靡。

急、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是使用抗生素类,如头孢类、阿莫西林等等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类消炎药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破坏性很强,同时抗生素还具有很强的抗药性,使用频次过多,会产生无效反应。如果长期、反复使用这类药物,对人体是有害无益,它不但可造成人体菌群失调,还会引起细菌抗药性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减退,致使病情反复难愈,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造成肝、肾损害等副作用。此外,抗生素治疗急、慢性咽炎的疗程较长,疗效欠佳。

手术治疗有激光、微波和冷冻疗法等,通常采用烧灼法、电凝固法、冷冻、激光、微波及射频治疗法。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病人痛苦,这些方法不是高温灼烧就是冰点冷冻,对咽部正常黏膜组织的损伤太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较痛苦并且易感染,可见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缺陷。

中医治疗咽喉炎有很多的方法,如含服草珊瑚含片,用胖大海、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等泡水喝,这些药物具有清咽利肺,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治疗咽炎均有帮助。但是胖大海、菊花、金银花、罗汉果等不宜长期服用,否则会造成脾胃功能伤害,并且单独使用这些药物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上述药物对于短时间内缓解咽部炎症造成的咽喉不适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治疗急慢性咽炎却没有实质性作用。另外,含片中多含有刺激性成分,长期使用对咽喉粘膜具有很大的损伤。

发明人焦玉娟于2013年7月29日申请了“一种治疗咽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专利号:201310323005.3,该专利的剂型为胶囊。发明人张有富于2013年12月11日申请了“一种治疗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专利号:201310665437.2,该专利的剂型为煎煮汤药。上述二项发明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前者发明的总有效率为90%左右,有效率偏低,治疗周期长;后者的发明为煎煮汤药,服用很不方便。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着病人和医务人员的急、慢性咽炎治疗难的问题,本人研制了一种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咽炎中药制剂,能够快速解除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咽炎中药制剂的配方组成为:蒲公英10~20g,炒牛蒡子10~20g,板蓝根10~20g,山豆根10~20g,淡竹叶5~10g,胖大海5~10g,麦门冬10~20g,炒黄芩10~20g,荆芥8~15g,防风8~15g,重楼10~20g,银花5~10g,连翘10~20g,桔梗5~10g,甘草5~10g,败酱草10~20g。

配方更优的是: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本发明的咽炎中药制剂的生产制作方法是:

1、冲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胖大海、荆芥、银花放入温度为60~80℃,真空度为60~80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筛余物和上述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3~4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30~45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4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40~50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15~1.30,再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胖大海、荆芥、银花细粉,搅匀,在50~70℃的温度下,真空度为60~80kpa的条件下,真空干燥3~5h,将干燥后的药物磨粗粉,过20~50目筛,制成口服冲剂一袋,该口服冲剂即为咽炎冲剂,使用时用开水冲成一杯药液服用。

2、丸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蒲公英、炒牛蒡子、板蓝根,山豆根、淡竹叶、胖大海,麦门冬、炒黄芩、荆芥、防风、重楼、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败酱草放入温度为60~80℃,真空度为60~80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上述药物的筛余物和药物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入3~4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30~45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4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40~50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15~1.30,再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蜂蜜1~3克并将其调匀备用。

(4)取直径为0.5mm左右且无破损的小米15粒,加水100~150克,小火煮10~15min,然后将小米倒入不锈钢细筛中滤去水份,再放入温度为80~90℃的烘箱中烘干备用。

(5)将烘干的小米放入消毒好的盆中,接着倒入调入蜂蜜的浓缩液,将其与小米搅拌均匀后再放入全自动中药制丸机中,向机器中加入药物细粉,开启制丸机即可制得直径为2~3mm的药丸15粒,使用时用温开水吞服15粒药丸。

3、汤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加水800~1000ml,浸泡30~40min,然后大火煎煮10~15min,再小火煎煮15~25min,煎煮药液至200~250ml,然后滤出药液,再在药渣中加水500~600ml,继续煎煮至药液至200~250ml,滤出药液,合并二次滤出的药液,分二份,早晚各服一份,连服3~6天也能达到与口服冲剂同样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制剂中的蒲公英,性甘、寒,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牛蒡子,性辛、寒,味苦,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的功效。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山豆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淡竹叶,性寒、味甘、淡,具有清热、抑菌、利尿的功效。

胖大海,性寒,味甘,具有清肺热、利咽喉、解毒、润肠通便之功效。

麦门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荆芥,性微温,味微苦,具有疏风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防风,性微温,味甘,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

重楼,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银花,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

连翘,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

桔梗,性微温,味苦,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具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败酱草,性辛,微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排脓的功效。

本发明已做300例临床试验,其临床资料如下:

1、病例选择:临床病例300例,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9~76岁,病程1~5年,病情轻症110例,中度病症100例,重度病症90例。对照组200例,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12~63岁,病程1~3年,病情轻症80例,中度病症42例,重度病症78例。

2、药物选择:治疗组100人服用口服冲剂,一日三次,每次一包,冲服;100人口服药丸,一日三次,每次15粒;100人口服汤药,每日一帖,早晚各服一次。无论冲剂或者药丸或者汤剂均是6日为一个疗程,轻者3天即可痊愈,重者一个疗程可痊愈。

对照组服用咽炎片(主要成分:玄参、板蓝根、天冬、麦冬、牡丹皮、制百部、青果、制款冬花、木蝴蝶、地黄、蝉蜕、薄荷油,辅料为淀粉、硬脂酸镁、糊精、滑石粉、蔗糖)。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片,6日为一个疗程。

3、疗效判定:

(1)显效:咽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咽部异物感、咽部痒、发干以及干咳等症状消失。

(2)有效:咽部红肿范围缩小,体温正常,咽部异物感、咽部痒、咽部发干以及干咳症状缓解。

(3)无效:体温及咽部红肿未消退,咽部异物感、咽部痒、咽部发干以及干咳症状未消除。

4、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部分患者服用药物3日后就达到显效,但是为了与对照组做比较仍然坚持服用药物6天。从上述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宣肺利咽的功效,能够迅速去除咽痒、咽干、咽痛的症状,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疗程较短,疗效显著。

实施例一:

1、冲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胖大海6g、荆芥10g、银花6g取出,将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处理(70℃,2h,真空度70kpa),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筛余物和上述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3.5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2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45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50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将其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15,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胖大海、荆芥、银花细粉,搅匀,在6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3h(真空度为:70kpa),将干燥后的药物磨粗粉,过30目筛制成口服冲剂一袋,该口服冲剂即为咽炎冲剂,使用时用开水冲成一杯药液服用。

2、丸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蒲公英、炒牛蒡子、板蓝根,山豆根、淡竹叶、胖大海,麦门冬、炒黄芩、荆芥、防风、重楼、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败酱草放入温度为80℃,真空度为60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上述药物的筛余物和药物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入3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15,再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蜂蜜2克并将其调匀备用。

(4)取直径为0.5mm且无破损的小米15粒,加水100克,小火煮15min,然后将小米倒入不锈钢细筛中滤去水份,再放入温度为80℃的烘箱中烘干备用。

(5)将烘干的小米放入消毒好的盆中,接着倒入调入蜂蜜的浓缩液,将其与小米搅拌均匀后再放入全自动中药制丸机中,向机器中加入药物细粉,开启制丸机即可制得直径为3mm的药丸15粒,使用时用温开水吞服15粒药丸。

3、汤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加水800ml,浸泡30min,然后大火煎煮10min,再小火煎煮20min,煎煮药液至250ml,然后滤出药液,再在药渣中加水500ml,继续煎煮至药液至250ml,滤出药液,合并二次滤出的药液,分二份,早晚各服一份,连服3~6天也能达到与口服冲剂同样的治疗效果。

实施例二:

1、冲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胖大海6g、荆芥10g、银花6g取出,将其置于温度为80℃,真空度为80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筛余物和上述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3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1.5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45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将其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2,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胖大海、荆芥、银花细粉,搅匀,在70℃的温度下真空干燥4h(真空度为:70kpa),将干燥后的药物磨粗粉,过30目筛制成口服冲剂一袋,该口服冲剂即为咽炎冲剂,使用时用开水冲成一杯药液服用。

2、丸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配方中的蒲公英、炒牛蒡子、板蓝根,山豆根、淡竹叶、胖大海,麦门冬、炒黄芩、荆芥、防风、重楼、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败酱草放入温度为80℃,真空度为70kpa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h,然后将干燥后的药物磨成细粉,过300目筛备用。

(3)将上述药物的筛余物和药物配方中的其余药物混合后加入3倍药物重量的水浸泡1.5小时,煎煮二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后滤出药液,第二次在药渣中加3倍药物重量的水,煎煮45分钟后滤出药液,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热测比重为1.20,再在此浓缩液中加入蜂蜜1克并将其调匀备用。

(4)取直径为0.5mm且无破损的小米15粒,加水150克,小火煮10min,然后将小米倒入不锈钢细筛中滤去水份,再放入温度为85℃的烘箱中烘干备用。

(5)将烘干的小米放入消毒好的盆中,接着倒入调入蜂蜜的浓缩液,将其与小米搅拌均匀后再放入全自动中药制丸机中,向机器中加入药物细粉,开启制丸机即可制得直径为2.5mm的药丸15粒,使用时用温开水吞服15粒药丸。

3、汤药制剂的制作方法是:

(1)按照药物配方称取药物如下:蒲公英15g,炒牛蒡子15g,板蓝根10g,山豆根10g,淡竹叶8g,胖大海6g,麦门冬10g,炒黄芩10g,荆芥10g,防风10g,重楼10g,银花6g,连翘10g,桔梗5g,甘草5g,败酱草15g。

(2)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加水900ml,浸泡30min,然后大火煎煮15min,再小火煎煮25min,煎煮药液至250ml,然后滤出药液,再在药渣中加水550ml,继续煎煮至药液至250ml,滤出药液,合并二次滤出的药液,分二份,早晚各服一份,连服3~6天也能达到与口服冲剂同样的治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