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50496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用材料制备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活性玻璃是目前骨组织修复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其主要由sio2、na2o、cao和p2o5组成,植入人体后,通过体液的循环,生物活性玻璃能与软组织以及骨之间发生离子交换,使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化学键合,这种离子交换起到了矿化作用,最终形成与正常骨组织的矿物质形态一样的羟基磷灰石层,从而能够诱导更迅速的骨修复与再生。因此,生物活性玻璃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生物活性玻璃可以用两种常用的方法来合成:传统熔融衍生法和溶胶-凝胶法。熔融衍生法使用于传统玻璃技术,玻璃组分以氧化物或碳酸盐形式的晶粒混合,然后在高温下熔化和均质化,然后将熔融玻璃撒入钢或石墨模具中进行批量研磨或抛光。如果需要生物活性玻璃粉末,再通过浇注熔融玻璃到液体介质中,从而压裂冷冻玻璃制成小片段。随后采用研磨和尺寸分离步骤,以实现将粉末控制在特定的尺寸范围。然而,传统玻璃衍生方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生物玻璃密实无孔、比表面积小,同时由于高的熔化温度和处理步骤蒸发出挥发性成分p2o5,使其难于拥有最佳的生物活性。近年来,溶胶-凝胶技术已成为制备新材料的重要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熔融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室温下制备无机材料的新方法,特别是该方法制备的生物玻璃具有大量的微纳米孔隙,从而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生物活性。目前,溶胶-凝胶技术已逐渐替代熔融衍生法,成为制备生物玻璃最常用的办法。但单纯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玻璃颗粒仍处于粘结状态,难以分散开,通过研磨筛分后得到的是形貌不规则的微米级颗粒,难以获得形貌可控、颗粒尺寸均匀的微纳米级生物玻璃。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研发一种具有纳米级颗粒尺寸及良好分散性,且生物活性较好的生物活性玻璃,对于制备高生物活性骨修复体、骨组织工程支架及药物载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存在颗粒分散性差、尺寸不均匀,且形貌不可控的缺陷,提供一种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钙、五氧化二磷、氧化锌,所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为笼状空心微球,其表面结构呈现为具有纳米孔级的磷灰石层。所述笼状空心微球结构是通过以模板剂为内核支撑,正硅酸乙酯、磷酸三乙酯、硝酸锌和硝酸钙制备的溶胶为骨架,分散剂为外壳,烧结制得。所述模板剂为壳聚糖、明胶、葡萄糖、麦芽糖中的一种或两种,用量为硝酸锌质量的10~30倍。所述正硅酸乙酯、磷酸三乙酯、硝酸锌、硝酸钙的摩尔比为(60~80):(8~10):(1~2):(16~36)。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p6000、聚乙烯醇p10000、聚乙烯醇p20000中的一种,用量为硝酸锌质量的40~120倍。一种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s1.按摩尔比(60~80):(8~10):(1~2):(16~36),取正硅酸乙酯、磷酸三乙酯、硝酸锌、硝酸钙;s2.将正硅酸乙酯加入乙醇溶液中溶解,并用硝酸调节ph至0.8~1.0,再加入磷酸三乙酯、硝酸锌、模板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溶胶液;s3.将硝酸钙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再加入分散剂,搅拌均匀得分散液;s4.将溶胶液滴入分散液中持续搅拌至滴加完毕,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12.0~12.5,静置1~2h后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沉淀在-30~-20℃下冷冻干燥20~24h,得冻干粉;s5.将冻干粉置于马弗炉中,以1~5℃/min加热至600~650℃,煅烧4~6h,冷却至室温后出料,得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模板剂吸附离子呈球形,干燥烧结后模板剂氧化留下一个空心,这就是出现空心球状体的原因,同时利用分散剂含有的羟基与前驱沉淀离子形成较强的氢键,醚键也易与沉淀离子表面产生亲合作用,使分散剂吸附在离子表面,从而形成一层高分子膜,包裹前驱沉淀离子,导致空间位阻效应,使离子间的吸引力大大消弱,从而有效地阻止离子生长,抑制粒子的团聚,在冷冻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水在结冰时体积变大的特点,溶胶在冷冻过程中,使冰晶凝结析出,形成特殊的孔道,密集的分布在冰晶间隙间,干燥烧结后形成笼状结构;(2)本发明具有纳米级颗粒尺寸并具有良好分散性,且含有锌元素,可通过激活成骨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来提高atp酶活性刺激骨形成,能够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钙沉积,还可负载多种骨生长因子,制备的骨组织工程的支架,能支持骨细胞生长。具体实施方式取0.6~0.8mol正硅酸乙酯,加入2.4~3.6l质量分数为25%乙醇溶液中,以300~400r/min搅拌10~20min,并用硝酸调节ph至0.8~1.0,再加入0.08~0.10mol磷酸三乙酯,0.01~0.02mol硝酸锌,60~90g模板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溶胶液,取0.16~0.36mol硝酸钙,加入1.8~2.4l去离子水中,以300~400r/min搅拌20~30min,再加入240~360g分散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分散液,将溶胶液以5~10ml/min滴入分散液中,并以300~400r/min持续搅拌至滴加完毕,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12.0~12.5,静置1~2h后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沉淀置于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在-30~-20℃下干燥20~24h,得冻干粉,将冻干粉置于马弗炉中,以1~5℃/min加热至600~650℃,煅烧4~6h,冷却至室温后出料,得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所述模板剂为壳聚糖、明胶、葡萄糖、麦芽糖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醇p6000、聚乙烯醇p10000、聚乙烯醇p20000中的一种。实例1取0.6mol正硅酸乙酯,加入2.4l质量分数为25%乙醇溶液中,以300r/min搅拌10min,并用硝酸调节ph至0.8,再加入0.08mol磷酸三乙酯,0.01mol硝酸锌,60g壳聚糖,继续搅拌20min,得溶胶液,取0.16mol硝酸钙,加入1.8l去离子水中,以300r/min搅拌20min,再加入240g聚乙烯醇p6000,继续搅拌20min,得分散液,将溶胶液以5ml/min滴入分散液中,并以300r/min持续搅拌至滴加完毕,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12.0,静置1h后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沉淀置于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在-30℃下干燥20h,得冻干粉,将冻干粉置于马弗炉中,以1℃/min加热至600℃,煅烧4h,冷却至室温后出料,得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实例2取0.7mol正硅酸乙酯,加入3.0l质量分数为25%乙醇溶液中,以350r/min搅拌15min,并用硝酸调节ph至0.9,再加入0.09mol磷酸三乙酯,0.01mol硝酸锌,75g明胶,继续搅拌25min,得溶胶液,取0.26mol硝酸钙,加入2.1l去离子水中,以350r/min搅拌25min,再加入300g聚乙烯醇p10000,继续搅拌25min,得分散液,将溶胶液以8ml/min滴入分散液中,并以350r/min持续搅拌至滴加完毕,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12.3,静置1h后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沉淀置于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在-25℃下干燥22h,得冻干粉,将冻干粉置于马弗炉中,以3℃/min加热至625℃,煅烧5h,冷却至室温后出料,得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实例3取0.8mol正硅酸乙酯,加入3.6l质量分数为25%乙醇溶液中,以400r/min搅拌20min,并用硝酸调节ph至1.0,再加入0.10mol磷酸三乙酯,0.02mol硝酸锌,90g葡萄糖,继续搅拌30min,得溶胶液,取0.36mol硝酸钙,加入2.4l去离子水中,以400r/min搅拌30min,再加入360g聚乙烯醇p20000,继续搅拌30min,得分散液,将溶胶液以10ml/min滴入分散液中,并以400r/min持续搅拌至滴加完毕,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12.5,静置2h后离心分离得沉淀,将沉淀置于真空冷冻干燥箱中,在-20℃下干燥24h,得冻干粉,将冻干粉置于马弗炉中,以5℃/min加热至650℃,煅烧6h,冷却至室温后出料,得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将实例1~3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与市售纳米级生物活性玻璃材料(对比例)进行性能对比,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1检测项目实例1实例2实例3对比例孔径尺寸(nm)2~112~102~810~20比表面积(m2/g)8609501040660显气孔率(%)87.589.691.486.7抗压强度(mpa)6.77.07.56.2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材料颗粒尺寸均匀,并具有良好分散性,同时材料具有更高的显气孔率和比表面积,为较大生物分子的吸附与分离提供了极佳的载体,因此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