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止血、抗菌、促愈合功能的防粘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7785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止血、抗菌、促愈合功能的防粘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学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人、哺乳动物等有血创面,具有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可降解防粘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术后粘连是指手术创伤后,组织愈合过程中伴有的组织、器官之间的异常纤维连接。外科手术后的粘连是医学上长期以来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术后伤愈过程都会涉及到组织的粘连问题。组织粘连作为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所带来的后果却不容小视,组织粘连可导致包括小肠梗阻,不孕症和慢性腹腔、盆腔疼痛等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并且组织粘连还会增加手术的难度与风险,引起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增多以及周围组织器官损伤,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迄今为止,使用防粘连材料已被临床证实为最有效的预防粘连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组织防粘连材料在临床防粘连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专利201410580360.3公开了一种医用可注射防粘连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这种通过双联注射装置原位形成的防粘连凝胶,具有体内留存性长、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利用该专利所制备的凝胶降解时会带来体内小分子交联剂残留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中国专利201410748936.2公开了一种淀粉/透明质酸/明胶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制备的防粘连膜克服单一透明质酸组分防粘连效果较差的缺点,同时加入具有一定吸水性的淀粉和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明胶,使所制备的防粘连膜兼具止血、促愈合作用。但是该防粘连膜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该防粘连膜以具有极强交联能力的京尼平为交联剂,可能会使防粘连膜难以降解,增加临床使用风险;另一方面,细菌感染也是引起组织粘连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对于存在于大量组织液的潮湿环境中的有血创面。而该防粘连膜不具备抗菌功能,临床使用受限。中国专利201610870752.2公开了一种具有抑菌促愈合功能的防粘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虽然这种具有温敏性能的凝胶材料在粘连二次松解术中显示了良好的防粘连效果,但是出血造成的纤维蛋白沉积是导致粘连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止血性能,上述专利产品不适用于出血较多的粘连高发创面。

综上所述,当前市场上缺乏一种兼具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生物安全性高的防粘连材料。本专利以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为原材料,利用二者的席夫碱反应和/或酰化反应提高天然多糖的稳定性,依靠所制备的防粘连材料良好的液体吸收能力,实现对凝血因子的浓缩,从而有效地激活凝血途径达到快速止血效果,并利用改性多糖的抗菌性以及促愈合性能,成功开发一种具有止血、抗菌、促愈合功能的防粘连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防粘连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防止组织粘连的材料,该材料可直接作用于人、动物体的有血创面,包括对体内及体腔内组织、器官,当在外科手术、创伤救治、喉镜、内窥镜及腔镜下的出血创面使用该材料时,能够提供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防止组织粘连功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经化学反应所形成一种具有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可降解防粘连材料,其机理包括:该防粘连材料能够吸收血液中的水分,浓缩凝血因子,激活凝血途径,缩短凝血时间,同时能够封堵出血口,达到止血目的;本发明的防粘连材料采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改性天然多糖为原料组分,能够隔离创面,阻止细菌感染,从而达到抗菌目的;本发明的防粘连材料能够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符合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目的。

所述具有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可降解防粘连材料包括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与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经席夫碱反应和/或酰化反应形成复合物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制备而成,其中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1:100。所述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20:1~1:20。

具体地,真空冷冻干燥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10℃~-50℃下凝结成固态,继而在真空度为1~10帕斯卡条件下水分由固态升华为气态,从而使物料脱水。

具体地,天然多糖包括甲壳素衍生物,透明质酸衍生物,海藻酸钠衍生物,淀粉衍生物,葡聚糖衍生物,普鲁兰多糖衍生物、白芨多糖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木质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改性天然多糖包括氨基化透明质酸衍生物,氨基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氨基化淀粉衍生物,氨基化葡聚糖衍生物,氨基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氨基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氨基化纤维素衍生物,氨基化木质素衍生物,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氧化透明质酸衍生物,氧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氧化淀粉衍生物,氧化葡聚糖衍生物,氧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氧化纤维素衍生物,氧化木质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增加防粘连海绵的抗菌功效,所述防粘连海绵还包括抗菌药物,所述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抗菌药物占防粘连海绵质量的0.05%~10%,所述抗菌药物与防粘连材料混合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制备复合防粘连海绵。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具有止血、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可降解防粘连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工艺成型途径,利用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经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物制备防粘连材料,继而采取冷冻干燥、流延成膜和原位成胶等技术分别制备成海绵、膜、凝胶等形式的产品,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手术防粘连需要,手术操作便利,产品适合工业化生产。

所述防粘连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制成:

(a)用去离子水溶解或溶胀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制备各自溶液。其中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

(b)将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混合,其中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1:100,优选20:1~1:20。

(c)该混合溶液经-10℃~-50℃下凝结成固态,继而在真空度为1~10帕斯卡条件下水分由固态升华为气态而真空冷冻干燥,制备防粘连海绵。

为了增加防粘连海绵的柔韧性,本发明将增塑剂与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混合后,经真空冷冻干燥制备柔性防粘连海绵。

所述的增塑剂选用甘油、山梨醇、乙醇、聚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增塑剂占防粘连海绵质量的0.05%~10%。

所述防粘连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用去离子水溶解或溶胀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制备各自溶液。其中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

(b)将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混合,其中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1:100,优选20:1~1:20。

(c)将该混合溶液由300目筛过滤,减压脱泡,常温静置后流延成膜。

其中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1:100,优选20:1~1:20。

为了增加防粘连膜的抗菌功效,作为进一步设置,本发明采用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与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混合后,将该混合溶液由300目筛过滤,减压脱泡,常温静置后流延成膜,干燥即得防粘连膜。

为了增加防粘连膜的柔韧性,本发明将增塑剂与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混合后,将该混合溶液由300目筛过滤,减压脱泡,常温静置后流延成膜,干燥即得防粘连膜。所述的增塑剂选用甘油、山梨醇、乙醇、聚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增塑剂占防粘连膜质量的0.05%~10%。

所述防粘连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用去离子水溶解或溶胀天然多糖和改性天然多糖,制备各自溶液。其中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0.05%~50%。

(b)将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混合,其中天然多糖溶液与改性天然多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00:1~1:100,优选20:1~1:20。

(c)将该混合溶液4~60℃静置10分钟~48小时,制备防粘连凝胶。

为了增加防粘连凝胶的抗菌功效,作为进一步设置,本发明采用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与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混合后,将该混合溶液4~60℃静置10分钟~48小时,制备防粘连凝胶。

所述的抗菌药物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抗菌药物占防粘凝胶质量的0.02%~5%。

为了增加防粘连凝胶的强度,本发明将增塑剂与一种或多种天然多糖的溶液以及一种或多种改性天然多糖的溶液混合后,将该混合溶液4~60℃静置10分钟~48小时,制备防粘连凝胶。

所述的增塑剂选用甘油、山梨醇、乙醇、聚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其中增塑剂占防粘连凝胶质量的0.02%~5%。

为了确保防粘连材料在有血创面处直接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对本发明的防粘连材料包装后进行灭菌,灭菌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环氧乙烷灭菌、co-60辐射灭菌、γ辐射灭菌、臭氧灭菌。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天然多糖与改性天然多糖的化学反应,得到了兼具两种多糖优异性能的防粘连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多糖降解过快,防粘连效果不佳的问题(图7)。(2)本发明所制备的防粘连材料能够同时具备止血(图2)、抗菌(图5)以及促进创面愈合功能(图6)。(3)本发明所制备的防粘连材料成型简便,能够制备成海绵、膜、凝胶等形式的产品,广泛适用于不同的手术防粘连需要,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防粘连海绵电子扫描显微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防粘连海绵全血凝血结果,其中以抗凝全血在去离子水中溶解为对照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防粘连膜细胞毒性结果,其中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中培养为阴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6%的苯酚溶液中培养为阳性对照,以正常生长的对数期细胞在在防粘连膜浸提液中培养为实验组。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防粘连凝胶在37℃下储能模量(g′)和耗损模量(g″)的时间扫描流变学结果,由图可知,该防粘连凝胶的成胶时间小于6秒。

图5为不同防粘连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其中a为山东某公司的市售凝胶,b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防粘连凝胶,c为杭州某公司的市售凝胶,d为正常生长的细菌。

图6为sd大鼠皮肤创面模型术后7天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a为sd大鼠皮肤创面模型的建立,b为创面7天后的生长情况,其中对照组为不加任何材料的空白组,实验组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防粘连凝胶。

图7为sd大鼠盲肠过擦模型术后7天防粘连效果。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防粘连材料,实验组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防粘连凝胶,市售产品为山东某公司生产的防粘连凝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4℃下将分子量为100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0.05%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氨基化葡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50%的氨基化葡聚糖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氨基化葡聚糖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20:1搅拌下混合,随后将上述混合溶液在-20℃下静置48h,继而在温度为-45℃,真空度为5帕斯卡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96h,从而使物料脱水得到防粘连海绵。

实施例2:

(1)在4℃下将分子量为80万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50%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氧化透明质酸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0.05%的氧化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2:8搅拌下混合,随后将0.2ml质量分数为0.5%的山梨醇溶液缓慢滴加到混合溶液中,4℃下静置30分钟。随后将上述添加山梨醇的混合溶液在-20℃下静置48h,继而在温度为-45℃,真空度为5帕斯卡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96h,最后得到含增塑剂的防粘连海绵。

实施例3:

(1)在4℃下将分子量为60万的纤维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3%的纤维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氨基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6%的氨基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纤维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氨基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5:5搅拌下混合,随后将该混合溶液由300目筛过滤,减压脱泡,常温静置后流延成膜,从而得到防粘连膜。

实施例4

(1)在4℃下将分子量为60万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8%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8%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1:9搅拌下混合,随后将该混合溶液于25℃静置24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5

(1)在4℃下将分子量为100万的甲壳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0%的甲壳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8%的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甲壳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2:8搅拌下混合,随后将该混合溶液于25℃静置24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6

(1)在4℃下将分子量为50万的白芨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5%的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质量体积比为5%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甲壳素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2:8搅拌下混合,随后将该混合溶液于4℃静置48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7

(1)在4℃下将分子量为60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5%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氨基化淀粉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5%的氨基化淀粉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氨基化淀粉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1:9搅拌下混合,随后将该混合溶液液于50℃静置12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8

(1)在4℃下分别将分子量为80万的海藻酸钠衍生物和分子量为60万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5ml质量体积比为8%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和5ml质量体积比为2%的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各取5ml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和透明质酸衍生物溶液混合,300rpm下搅拌3小时得到均一的海藻酸钠衍生物和透明质酸衍生物的混合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氧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3%的氧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海藻酸钠衍生物和透明质酸衍生物的混合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3:7搅拌下混合,随后将上述混合溶液于20℃静置48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9

(1)在4℃下将分子量为30万的甲壳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的甲壳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分别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和分子量为10万的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5ml质量体积比为2%的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和5ml质量体积比为4%的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液,各取5ml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溶液和氧化木质素衍生物溶液混合,300rpm下搅拌3小时得到均一的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和氧化木质素衍生物的混合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甲壳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白芨多糖衍生物和氧化木质素衍生物的混合溶液按体积比为5:5搅拌下混合,随后将上述搅拌下混合溶液于37℃静置18小时,从而制备防粘连凝胶。

实施例10

(1)在4℃下将分子量为60万的木质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的木质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氨基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5%的氨基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木质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氨基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1:9搅拌下混合,随后将0.5ml质量分数为2%的乙醇溶液和0.3ml质量分数为5%的甘油溶液缓慢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4℃下静置30分钟。随后将上述添加乙醇和甘油的混合溶液在-20℃下静置48h,继而在温度为-45℃,真空度为5帕斯卡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96h,最后得到含增塑剂的防粘连海绵。

实施例11

(1)在4℃下将分子量为50万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0.8%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氧化淀粉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0%的氧化淀粉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淀粉衍生物溶液按体积比8:2搅拌下混合,随后将0.1g四环素添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4℃下静置30分钟。随后将上述添加四环素的混合溶液在-20℃下静置48h,继而在温度为-45℃,真空度为5帕斯卡条件下,真空冷冻干燥96h,最后得到含抗菌剂的防粘连海绵。

实施例12

(1)在4℃下将分子量为100万的淀粉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8%的淀粉衍生物溶液;

(2)在4℃下将分子量为20万的氧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溶于水中,得到10ml质量体积比为10%的氧化海藻酸钠衍生物溶液;

(3)在4℃下将步骤(1)所得的淀粉衍生物溶液与步骤(2)所得的氧化海藻酸钠按体积比为4:6搅拌下混合,随后将0.2g青霉素和0.1g林可霉素添加到上述复合溶液中,4℃下静置30分钟。,随后将上述添加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混合溶液于24℃静置36小时,从而制备含抗菌剂的防粘连凝胶。

实验例1:防粘连海绵形貌观察实验

准备好样品支架,在支架上贴好双面导电铜胶,将少量按实施例1所制备的防粘连海绵与导电铜胶自然粘合,采用溅射仪(hitachi,e-1045,japan)对样品进行表面镀金处理30s,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s-4800,japan)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防粘连海绵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

实验例2:全血凝血实验

称取10mg按实施例2所制备的防粘连海绵放置于表面皿内部,37℃下培养5min中,随后将200ul抗凝血缓慢滴加到样品表面,接着加入20ul,0.2mol/l氯化钙溶液,继续37℃培养5min。过后,将10ml蒸馏水小心加入到表面皿中并在摇床中30rpm转速下震荡培养10min,同时以不加防粘连材料为对照组重复上述步骤,观察防粘连海绵对红细胞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按实施例1所制备的防粘连海绵具有良好的红细胞吸附作用,具有止血功效。

实验例3:细胞毒性实验

实验细胞使用48h~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系细胞。培养基为加入10%(v/v)胎牛血清的rapi1640。阴性对照(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实验组(取0.5g实施例3所述的防粘连膜与10ml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于37℃浸提24h)。阳性对照组(质量分数为5%的苯酚溶液),试验在96孔板上进行。初始培养液的细胞密度约为5万/ml,每孔加入200μl细胞培养液,使每孔中细胞个数约10000个。每孔重复三次,在37℃5%(v/v)二氧化碳/空气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h,然后弃去原培养基。阴性对照组中加200μl含10%胎牛血清的新鲜无菌rapi1640培养基,实验组分别加20μl、40μl、60μl、80μl、100μl浸提液,再加入阴性对照液使每孔中溶液体积为200μl。阳性对照组分别加20μl、40μl、60μl、80μl、100μl质量分数为5%的苯酚溶液,再加入阴性对照液使每孔中溶液体积为200μl。随后,将该96孔板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再培养48h后取出培养板,弃去培养板内溶液,每孔加入20μlmtt溶液,继续培养4h,接着吸去原液,加入150μl二甲亚砜,震荡十分钟,在免疫酶标仪上57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abs)。

相对细胞活性(%)=abs570实验组/abs570阴性对照×100%

根据gb/t16886.5-2003体外细胞毒性评判标准,实施例3所述的防粘连膜浸提液在5~25μg/ml具有0级细胞毒性,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实验例4:凝胶时间测定实验

采用旋转式锥板流变仪(ta,dhr-1,usa)检测按照实施例4所制备的凝胶的弹性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时间的变化,其中温度设为37°c,铝板直径40mm,样品缝隙25μm,频率为0.1-100rad/s,检测时间600s。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实施例4所制备的凝胶的成胶时间小于6秒。

实验例5:抑菌实验

实验细菌选用大肠杆菌。在48孔板中每孔加200μl按实施例5所制备的凝胶,待完全成胶后,每孔加10μl大肠杆菌菌液(106cfu/ml)于凝胶表面,37℃孵育2h,接着每孔加入1mlpbs重悬细菌,以10μl菌液(106cfu/ml)溶于1mlpbs为对照组,接着孵育24h,随后,每孔取出40μl大肠杆菌菌液于琼脂板37℃孵育24h之后,观察琼脂板表面细菌生长情况。其中a为山东某公司的市售凝胶,b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防粘连凝胶,c为杭州某公司的市售凝胶,d为正常生长的细菌。

实验结果表明,按实施例5所制备的防粘连凝胶具有良好的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功效。

实验例6:创面愈合实验

将实验动物sd大鼠麻醉、消毒后在脊柱两侧分别取直径约为4cm的创面,实验组为将实施例6制备的防粘连材料注射于创面,然后以消毒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的创面则只用消毒敷料覆盖创面。术后7天结果显示,使用实施例6防粘连材料的sd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更快,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实验例7:防粘连实验

将实验动物sd大鼠麻醉、消毒后开腹,在腹壁剥离直径约为2cm圆形伤口,形成出血表面;然后在与腹壁创面相接触的盲肠表面用手术刷摩擦至盲肠浆膜层有明显出血,随后将1ml防粘连凝胶分别涂至腹壁创面和盲肠创面,待凝胶固化后,缝合腹壁,7天后,开腹观察盲肠粘连情况。其中对照组不加任何防粘连材料,实验组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防粘连凝胶,市售产品为山东某公司生产的防粘连凝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