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531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转运病人的医用气悬浮可降解病人转运垫。



背景技术:

转运是对急诊危重者实施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除对急诊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外,转运还包括了在医疗机构内病区、诊疗室和手术室之间使用搬运工具来实现病人的转运行为。如若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转运的设备发生意外损坏等,不仅会影响到对危重病人的诊疗,还可因此而导致病人的二次伤害。医疗转运的目的是对病人进行影像学检查、急诊和手术诊疗,为了明确诊断、辅助治疗或转至其他特殊治疗单元,都需要转运,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多次转运。winter研究表明,所有的转运中ct检查占78.0%,mri检查占12.0%,手术室占9.5%;其中28.1%患者需转运2~4次。当然,转运中的医疗风险也会随着转运需求和工作量的增加而随之上升。据对拥有12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抽样调查显示,单日住院病人为1160人,手术病人146人,因检查转运的病人为283人,单日转运人数约占全部住院人数的40%,因检查转运320人次,单日总转运466人次。每个病人单次转运可能需要2-4次搬运行为,每次可能需要2-4名医务人员。其次,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work-relatedmusculoskeletaldisorders,wmsds)也非常值得关注,文献报道护士发生wmsds的发生率在84%左右,其中肌肉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下腰部(44.1%)、颈部(28.0%)、膝关节(22.4%),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搬运患者(50.8%)和单日处理过多患者(44.9%)是导致职业性骨骼肌肉损伤最主要的原因。wmsds的发生,增加了医护人员因搬运过劳就医的医疗费用、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传统低效率、高风险的转运模式,不仅会占有已经十分匮乏的大量医疗人力资源,且从卫生经济学评价角度考量也损耗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万林等的研究中实施常规转运平均转运时间为(19.5±8.4)min。

转运的关键在于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标诊室。已有的研究成果提示,在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可高达70%,且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非转运患者的高9.6%。其中,1/3的不良事件案例都与转运工具相关。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对转运病人常以多人非默契配合下的徒手搬运法,直接利用床单过床搬运病人,也有以塑料铲式担架来搬运病人进行转运;对一些有限制体位要求的病人则采用医用过床器、滑板等工具把病人搬运至医疗转运车上实施转运。非常显见,目前所采用的多种搬运病人来实现病人转运的工具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风险和弊端。不仅增加了病人在搬运、转运过程中的二次伤害,也与造成医护人员因参与搬运和转运病人产生的过劳损伤关系密切。其次,现有技术中的所有用于病人过床搬运的工具均属于重复使用,不易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的重复使用工具,其中会涉及到许多具有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使用,如若不能做到一人一用,就会极大地增加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危重病人的转运作为院前急救医疗和院内危重病人医疗感染质量控制管理的措施,它决不仅仅是单纯的“运输”病人行为,其过程包含着潜在的不安全隐患与医疗意外,因此,重视并研提升究危重病人转运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对增强医疗安全,减少医疗意外伤害,提高医疗品质和转运的质控与培训均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一款基于人体工学、气体薄膜技术托起转移载荷原理,并由气体流量精确控制的气悬浮可降解病人转运垫,以满足临床安全转运病人多方面的需要,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用于对病人的转运,其中,该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包括依次叠层放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所述三个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形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与第二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形成上气室;所述第二片状柔性材料与第三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形成下气室。即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一层(最上层),第二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二层(中间层),第三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三层(最下层);所形成的上气室位于下气室之上,两个气室之间通过第二片状柔性材料连接。也就是说,上气室和下气室连接在一起,第二次片状柔性材料既作为上气室的一部分,也作为下气室的一部分。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还包括第四片状柔性材料;所述第四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二片状柔性材料与第三片状柔性材料之间;所述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与第二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形成上气室;所述第四片状柔性材料与第三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形成下气室。也即是,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一层(最上层),第二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二层,第四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三层,第三片状柔性材料位于第四层(最下层);此时,上下气室通过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连接而固定连接。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气室为密封气室;所述下气室为持续充气悬浮的气室。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层片状柔性材料上具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使下气室与外界连通。所述通孔的位置分布依据人体重量分布来设计。该通孔用于将下气室中的气体喷出,从而使气垫的底部形成一定的气压,使气垫处于其悬浮状态。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上具有逆止充气口,所述逆止充气口用于上气室的充气和放气。也即是,上气室上设置有逆止充气口。一些实施例中,逆止充气口通常设置在上气室端部或顶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逆止充气口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还包括一个及以上的隔离条;所述一个及以上的隔离条横向位于下气室和/或上气室上,使下气室和/或上气室被分隔为两个及以上气腔;所述隔离条两端与下气室和/或上气室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一定的间距,使下气室和/或上气室两侧边形成气体通道。即隔离条连接形成下气室的第二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三柔性材料,或者是隔离条连接形成下气室的第四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三柔性材料;更为优选的,隔离条还同时连接形成上气室的第一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二柔性材料。隔离条两端与气室的两端部分别具有一定的间距,,使下气室和/或上气室两侧边具有气体通道,使气室被隔离条分隔出的多个气腔之间气体连通,即每个气腔之间通过气室两侧边未被隔离条隔断的气体通道连通。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隔离条是由多条缝合线缝合第一、第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和/或第四片状柔性材料后组合形成,具体的,缝合线缝合形成下气室表面的第二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形成下气室的隔离条,或者是缝合线缝合形成下气室表面的第四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形成下气室的隔离条,使下气室被隔离出气腔。以及或者是缝合线缝合形成上气室表面的第一片状柔性材料和第二片状柔性材料形成上气室的隔离条,使上气室被隔离出气腔。更为优选的,组成隔离带的缝合线一次性缝合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片状柔性材料,形成同一隔离条同时使上气室和下气室隔离出气腔。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第三片状柔性材料上,也即位于下气室上的通孔全部位于隔离条分隔出的气腔上。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状柔性材料的周边缝合形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缝合线为水溶线。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气室具有充气口。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气口为2个,分别位于气室的两侧边。方便连接气泵。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高压气泵和连接在高压气泵上的充气管。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气管的端部外侧壁具有上按扣;充气口内侧壁具有与充气管的端部外侧壁的上按扣相对应的下按扣。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气口内壁固定有夹网布和海绵条。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充气口连接有盖面固定结构;充气口的外表面设有高密度魔术贴毛面,盖面固定结构内壁设有高密度魔术贴勾面。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片状柔性材料为无纺布;第二和第三片状柔性材料为尼龙布;第四片状柔性材料为牛津布。

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气室或下气室两侧外表面连接有拉环。

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气室或下气室两侧外表面连接有约束带。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依据人体工学、气体薄膜技术托起转移荷载原理,并由气体流量精确控制设计出的,将弥补现有病人转运设备和工具技术上的不足,本设计采用了超薄型、可折叠的材质,因此,气悬浮转运垫可广泛的用于医疗机构危急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的转运、以及野外急救,包括空中、海上急救中用于直升飞机的起吊救援。可利用气垫的悬浮技术快速安全地转运病人,可将悬浮气垫预置于任何需要转运的病人床面上,转运时在注入高压气体后可瞬间将病人处于安全转运的状态,节省医护人员、家属和护工为转运病人所付出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由于本研究采用了环保可降解的技术,完成转运的病人可以作为平时常规病床的床单使用,且可以满足院感质控的要求,实现一人一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转运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转运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室示意图;

图4为气室示意图;

图5为具有隔离条的气室示意图;

图6为另一具有隔离条的气室示意图;

图7为充气口处盖面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8为盖面固定结构与充气管连接示意图;

图9为充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充气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转运垫在楼梯拖拽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30,面层无纺布1,尼龙布2,牛津布3,尼龙布4,上气室40,下气室50,气孔(通孔)5,隔离条6,气体通道61,气腔60,拉环7,下气室充气口8,逆止充气口9,约束带10,盖面固定结构11,毛面12,勾面13,四合扣14,充气管15,上按扣16,下按扣17,海绵条18,夹网布19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图例附带的参考文字是这里的一个部分,它以举例说明本发明可能实行的特定具体方案的方式来说明。我们并不排除本发明还可以实行其它的具体方案和在不违背本发明的使用范围的情况下改变本发明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转运垫30由三层片状柔性材料构成,这三层片状柔性材料通常为面料,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这三层面料分别为无纺布1、尼龙布2和尼龙布4。其中,三层面料全部在边部进行缝合或粘合等使三层面料之间形成两个气室----上气室40和下气室50。具体的,第一层无纺布1与第二层尼龙布2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上气室40,第二层尼龙布2与第三层尼龙布4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下气室50,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转运垫30的形状呈中间宽,两端渐窄的船型或椭圆形结构。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运垫30为一端渐窄,其余部分同宽的另一船型结构。转运垫总长度为195cm,总宽度为85cm,从而能够放置在标准的病床上。

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更为优选,增加一层片状柔性材料---牛津布3,使该转运垫30更结实和牢固。具体的,牛津布3位于两层尼龙布2,4之间,与其余三层面料1,2,4一起全部在边部进行缝合或粘合固定,此时,第一层无纺布1与第二层尼龙布2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上气室40,牛津布3与第三层尼龙布4之间形成的空腔为下气室50,如图4所示。增加了牛津布3的转运垫30特别适用于楼梯上的拖拽,保证位于转运垫上病人安全及舒适性,如图11所示。

本发明中,上气室40充气后保持气垫船型状态,如图11所示,成为密封气室。上气室40充气后使转运垫30可作为软担架使用,同时可在紧急状态下(火灾)时电梯停用时在安全楼梯上拖拽转移病人,还能短时间在较平稳水面作为救生筏。具备急救逃生功能。而下气室50为持续充气的气悬浮气室,下气室通常在床与床,或床与检测台之间转运时持续充气,使整个转运垫悬浮,方便操作。通常,上气室和下气室按照需要分别单独充气使用,也可以一起充气使用。在下气室50的底部尼龙布4上具有多个通孔5。通孔5大多分布在充气后船型的底部位置处,更为具体的,通孔分布在转运垫与底部接触的接触面处。其分布密度、分布位置以及孔径大小可以依照人体工学计算的重力分布和按照气悬浮原理进行设置。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孔孔径、密度和位置以充气悬浮状态下能载荷100kg的物体标准而设计。通常,通孔孔径在0.5-1mm之间,孔间距在1-2mm之间,通孔位置对应位于转运垫人体躺卧的位置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孔孔径为0.5mm,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下气室50在充气后以及持续充气中时,由底部通孔5---气孔向下喷射压力气体,从而在转运垫30底部与其接触面(床或者推车的表面)之间形成空气膜。使转运垫30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被消除,大大降低了转运垫与接触面的阻力,实现病人在床与床,床与推车,推车与检查设备(ct等),推车与手术台之间的平稳过渡。上气室40与下气室50在不同用途下可以分别充气使用;也可同时充气,减缓冲击力,同时实现多功能用途。

其中,上气室40上具有逆止充气口,用于给上气室充气和放气。具体的,该逆止充气口位于无纺布1上,通常,逆止充气口位于气室的边缘处,如图1所述,该逆止充气口9位于上气室的一个端部。

一些实施例中,在下气室和/或上气室上具有阻隔气室全部连通的隔离条6,如图5和图6所示,隔离条6连接上、下气室的无纺布1、尼龙布2、牛津布3和尼龙布4,使上、下气室一起被分隔,形成多个气腔60。与此同时,隔离条6横向固定在气室40和50上,但隔离条6并未延伸至气室40号和50的侧边处,如图1和图2所示,隔离条两端与气室的两侧壁分别具有一定的间距,形成气体通道61,从而未将整个气室40隔断,进而每个气腔60之间处于气体连通状态,其通过气体通道61连通,气体通道61位于气室40和50的两个侧边处。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多组缝合线横向缝合无纺布1、尼龙布2、牛津布3和尼龙布4,形成隔离条6。一些实施例中,缝合线为2-5组,具体的,为2组或4组。本发明中,根据空气动力学,力学原理,根据不同规格在气室上设置多个隔离条6,并使隔离带不连接到气室侧边,形成气体通道,连通整个气室,充气时能迅速平稳整体抬升托起病人。通常隔离条具有6个及以上,更具体的,隔离条具有6-15个之间,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运垫30,设有隔离条11个,隔离出气腔12个,如图1所示。更为具体的,隔离条长度为55cm,位于气室或片状柔性材料的中间位置处,隔离条的两端分别与气室的两侧边间距为15cm。具体的实施例中,通孔均位于气腔上,而部位于气体通道上。本发明中,隔离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限制了转运垫30在充气状态下的转运垫30中间充气高度,同时在充气过程中由于隔离条6的阻碍,周边充气速度大于中间,周边先抬起,中间在充气过程中和充气后始终低于转运垫周边,形成一个船状,使病人位于船体的中间,这样就能防止病人在充气和转移过程中的位移。实验结果显示,病人在高差15厘米的移动过程里,能保持始终处于转运垫中间位置。另外,隔离条6加强了转运垫30充气后整体刚度,可以轻松安全地在分开间隙20厘米的两床或推车与设备之间的转移。解决了特殊情况下床与床,床与推车不能紧密靠近的困难。

具体的,本发明的转运垫还设有拉环7,拉环7连接在上气室或下气室两侧。如图1和图2所示,拉环通常设置4-8个,均匀并对称的连接着上气室或下气室的侧边,用于转移病人过床用,也可以将转运垫在野外应急急救时替代担架使用,方便医护人员提抬转运垫。转运垫还设有约束带,约束带用于固定位于转运垫上的人员,约束人员体位,通产设置2-3组,每组为相互扣合的带体,分别对称位于上气室或下气室的两侧边,如图1所示。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拉环位于下气室两侧边;另一些实施例中,约束带位于上气室的两侧边。

本发明中,上层无纺布1采用新一代环保材料70g以上医用pp无纺布(ppnon-wovenfabrics),横>75牛顿、纵>100牛顿。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抗菌涂层。采用具有透气吸收功能的无纺布隔离层与病人肢体直接接触,可以起到既透气、又吸潮的作用。二层和三层尼龙布2,4采用190t高强度消光服装用环保尼龙布(nylon),克重超过70g/m2,经向>500牛顿、纬向>300牛顿同时在尼龙布内层做了特殊的防水涂层处理水压测试超过0.014mpa,以便更好的起到防水和防漏气的功能,另外为了加强转移垫的耐磨性,尼龙布的经纬线为68d,涂层具有高光滑性,使用中尽可能减少转移时的阻力,使得工作人员转移病人时更轻松。而牛津布3为加涂pu涂层的牛津面料,具有耐摩擦和防水性能,在非正常移动(逃生)时可以保障病人安全。

本发明中,片状柔性材料周边缝合形成气室;所述缝合线为水溶线。具体来说,缝合部使用了特殊水溶线,在产品的充气口一侧的双针压线使用是遇水即化的常温水溶纱线,水溶线原材料属于维纶的一种,是一种可溶性维纶,简写pva,具有强伸度的特点,有良好的耐酸干热性能,水溶线溶于水后无味、无毒,水溶液呈物色透明状,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自然生物降解。使之无法再次清洗重复使用,有效避免院感。该水溶线为可降解的材料,在转运重症创伤性病人过程中,特别是患有重大传染病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一旦有体液流淌至气垫上,当流淌的体液接触到气垫四周的缝合线时,气垫就会在完成病人转运后,在吸收病人体液的同时发生降解,以此提醒气垫的使用者不能再次使用气垫,应做销毁处理。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6号《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中所规定的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的要求。

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下气室50需要持续充气并且需要一定的气压,才能使气体从下气室的通孔喷出到接触面上,进而使整个转运垫30位于悬浮状态,方便转运病人。从而,下气室具有充气口8;充气口位于转运垫的转角处,方便充气。并且,还有提供高压气体的高压气泵以及供电的可充电移动电源;以及连接高压气泵与下气室充气口的充气管15。充气口的尺寸与充气管相匹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充气管的管径为5cm,充气口开口尺寸则在6-12cm之间,具体的,为10cm。本发明中,高压气泵技术参数为:输出功率:1200w,出气量60min/m3,工作噪音不大于50db(a)。可充电移动电源的电池容量为60a/h。

如图1所示,为了适应不同目的和不同方式的转运,充气口8可以为多个,分别设置在下气室50的四周位置处。本发明中,充气口8为2个,分别位于下气室50的2个顶角处,以方便使用转运垫30时左右均能充气。

一些实施例中,因高压气泵提供气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在充气管15的端部外侧壁具有上按扣16,如图9所示;充气口8内侧壁具有与充气管的端部外侧壁的上按扣相对应的下按扣17,如图10所示。当充气管15插入充气口8后,先扣合上、下按扣16,17,使二者相对固定。

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充气效果,即减少充气口8的漏气,使充气口的密封性更好,在充气口8内部设计有夹网布19,加强充气口8的受力强度。具体的,充气口8内置厚度0.023-0.026mm的夹网布(tarpaulin)。并且,在充气口8内壁固定有海绵条18。海绵条18更好的与充气管15壁密合,进一步填充充气口8与充气管15之间的缝隙,使密封性提高,使得充气时充气,15更牢固的固定和防止漏气。

更为优选的实施例中,充气口上8设有盖面固定结构11;该盖面固定结构11为一端连接在充气口8,另一端延伸出去的条状尼龙布。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条状尼龙布长10cm,宽度为8.5cm。充气口8的上表面高密度魔术贴毛面12,充气口的盖面固定结构11内壁设有高密度魔术贴勾面13;盖面固定结构11端部设有高强度尼龙四合扣14。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充气口8的上表面人工双针车缝固定的5cm宽的高密度魔术贴(velcro)的毛面12,然后再在口子上高压固定高强度尼龙四合扣14,充气口的盖面内层双针车缝固定了5cm宽的高密度魔术贴(velcro)勾面13,使用盖面固定结构有效的和充气口外表面的魔术贴毛面12粘合,进一步防止充气管15脱落和进一步保证有效充气。

利用本发明的气悬浮可降解转运垫30将病人床与床之间转运的具体方法如下:

将未充气的转运垫30置于病床上或移动床上,使病人躺卧在转运垫的上表面上,位于中间位置处,扣合转运垫的左右两侧的约束带,将病人约束在转运垫上。通过逆止充气阀将本转运垫的上气室充气,使上气室充满气体后呈船型,将病人安置在上气室上方船型中央处,然后将连接在高压气泵上的充气管的端口插入转运垫下气室的充气口,先扣合充气管和充气口的上下按扣,使二者相互固定,然后,使充气口的盖面固定结构在充气口缠绕一周,使上表面高密度魔术贴毛面12与充气口的盖面固定结构内壁设有高密度魔术贴勾面13相粘合,进一步固定充气管与充气口。打开高压气泵,使下气室充气,气体迅速填充到两侧的气体通道,再沿通道流入各个气腔,待气腔被充气到一定程度后,腔内压力增大到一定值后,气体通过位于下气室底部的通孔开始向外部喷出,喷出的气体位于转运垫与病床之间,聚集到一定量的气体后,转运垫底部被气体充斥后脱离病床表面,使整个转运垫30处于悬浮状态。此时,转运人员通过拉环7提升转运垫并轻轻推送转运垫,将转运垫推送到比原床位高的病床或检测仪器上。或者转运人员通过拉环7直接轻轻推送转运垫,将转运垫推送运到比原床位低的病床或检测仪器上。实现病人床与床之间近距离的转移。

当病人需要通过楼梯转运楼层时,可以通过上气室的逆止充气口对上气室进行充气,使上气室充满气体后,成为软担架,由人员进行拖拽转运,如图1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