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952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缝合线,具体涉及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术缝合线为非吸收线,使用该类缝合线在术后缝合过程中,造成的创伤较大,在伤口愈合后还需要进行拆线,造成二次创伤,导致恢复时间也较长;且缝合线一般都是整条的线,手术前需要浪费大量时间来穿针引线,当需要做连续缝合时,第一针往往要缝合后打好几个结以防止手术缝合线出现脱滑现象。但是由于创口部位的空间有限,这样操作的方式不仅会额外增加一些繁杂的步骤,相应的也会延长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致使患者危险系数增加。

为了减少打结甚至不打结,缩短手术时间,申请号为cn201120279072.6,授权公告号为cn20216136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双头针的减张手术缝合线,该减张手术缝合线,适用于双头针结构,该双头针手术缝合针由针体和分布在针体两端的针头构成。减张手术缝合线由中间向两侧形成有对称结构的倒刺,在连续缝合时由于手术缝合线上的倒刺,使得穿过的组织承受到张力,防止了连续缝合时缝合线的发生滑脱现象。但是这种手术缝合线不易生产,且由于手术缝合线的材质一般为柔性软体的材质,仅仅使用倒刺结构并不能完全代替打结。因此,如何使手术缝合线在缝合过程中不需要打结并且容易生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手术缝合过程中不需要打结并且容易生产的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包括芯纱和包缠丝,芯纱由多根长丝加捻而成,包缠丝上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粗节,包缠丝包缠在芯纱上;将包缠丝伸直时,包缠丝上相邻两个粗节之间间隔4-15mm;将包缠丝包缠在芯纱上时,沿手术缝合线的轴线方向,两个粗节之间间隔3-13mm。

优选地,组成芯纱的多根长丝的表面呈凹凸状。这能够增加芯纱中长丝之间的抱合力。同时,由于长丝表面呈凹凸状,则使得包缠丝在包缠到芯纱上时,不容易滑移,能够保持手术缝合线上相邻粗节之间的间隔稳定。

优选地,芯纱表面包缠有一根包缠丝,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表面。

优选地,芯纱表面包缠有两根包缠丝,其中一根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表面,另一根包缠丝再z向或s向包缠。

优选地,包缠丝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为芯纱直径的1/4-1/2。

优选地,包缠丝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是粗节大小的1/4-1/3。

优选地,包缠丝和组成芯纱的长丝均包含可降解材质,使得在手术后不必进行拆线,减轻患者痛苦。

优选地,该手术缝合线中的可降解材质为聚乙交酯。

优选地,该手术缝合线中还包括消炎止血药,以利于伤口愈合。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长丝:将用于生产芯纱的高分子材料熔融,利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得到长丝,其中包括熔融、过滤、计量、喷丝、侧吹风冷却、拉伸、定型、卷绕步骤;

(2)生产芯纱:将多根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长丝并合加捻,得到芯纱;

(3)生产包缠丝:将用于生产包缠丝的高分子材料熔融,利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得到粗旦丝;再将粗旦丝均匀加热,使得粗旦丝软化;再将软化后的粗旦丝通过冷却装置,使粗旦丝沿轴向间隔冷却,之后再进行拉伸步骤;由于均匀加热和间隔冷却的作用,使得粗旦丝的拉伸时产生轴向拉伸不匀,由此而得到具有粗节的包缠丝;通过控制间隔冷却的距离和拉伸倍数,使得包缠丝上相邻两个粗节之间间隔为4-15mm;

(4)生产手术缝合线:利用包缠装置,将包缠丝包缠在芯纱上,之后进行杀菌步骤,得到具有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包缠时,控制包缠角度,使得包缠丝包缠在芯纱上时,沿手术缝合线的轴线方向,两个粗节之间间隔3-13mm。

优选地,在步骤(1)制备长丝时,在熔体中加入有纳米颗粒,以使长丝表面形成凹凸状。由此而使得在将多根长丝加捻制成芯纱时,能够增加长丝之间的抱合力。同时,由于长丝表面呈凹凸状,则使得包缠丝在包缠到芯纱上时,不容易滑移,能够保持手术缝合线上相邻粗节之间的间隔稳定。

优选地,在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可降解材质。

优选地,在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可降解材质,可降解材质为聚乙交酯。

优选地,在步骤(4)生产手术缝合线时,将一根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表面。

优选地,在步骤(4)生产手术缝合线时,采用两根包缠丝,将一根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表面后,另一根包缠丝再z向或s向包缠。

优选地,生产包缠丝时,控制包缠丝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是粗节大小的1/4-1/3。

优选地,生产得到的包缠丝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为芯纱直径的1/4-1/2。

优选地,在步骤(1)制备长丝和/或步骤(3)生产包缠丝时,在熔体中加入有消炎止血药,以利于伤口愈合。

此外,包缠丝上相邻两个粗节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缝针的间隔等。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缝合方法,采用上述制备的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对伤口进行缝合,在每缝合一针时,由于手术缝合线表面具有粗节,这使得手术缝合线在拉力作用下穿过肌肉后,不易滑脱;此时,再将缝针越过肌肉表面而穿入缝合这一针时而穿过肌肉前的最近的手术缝合线的表面的包缠丝与芯纱之间,由此而进一步防止手术缝合线滑脱,如此,再进行下一针的缝合,直至最后一针时,再最后打结。在这过程中,由于手术缝合线的包缠结构,而手术缝合针的针尖很尖,容易穿过手术缝合线的芯纱与包缠丝之间,在穿过芯纱与包缠丝之间后,轻轻拉紧手术缝合线,这又使得手术缝合线表面的粗节又起到锁止作用。由此,整个缝合过程中不必每缝合一针就打结,从而减少了缝合时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在手术缝合过程中不需要打结并且容易生产,能够顺利地穿过肌肉,并且不容易脱滑,在缝合时,利用手术缝合线中的包缠结构和粗节,还能顺利地锁定每一针,不容易脱滑,节约了缝针过程中的打结时间,能够更快地完成缝合过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采用可降解材质生产手术缝合线,能够避免拆线,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在手术缝合线中加入消炎止血药,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采用一根包缠丝的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芯纱;2-包缠丝;3-粗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包括芯纱1和包缠丝2,芯纱1由多根长丝加捻而成,包缠丝2上有均匀间隔分布的粗节3,包缠丝2包缠在芯纱1上;将包缠丝2伸直时,包缠丝2上相邻两个粗节3之间间隔4-15mm;将包缠丝2包缠在芯纱1上时,沿手术缝合线的轴线方向,两个粗节3之间间隔3-13mm。

优选地,组成芯纱1的多根长丝的表面呈凹凸状。这能够增加芯纱1中长丝之间的抱合力。同时,由于长丝表面呈凹凸状,则使得包缠丝2在包缠到芯纱1上时,不容易滑移,能够保持手术缝合线上相邻粗节3之间的间隔稳定。

优选地,芯纱1表面包缠有一根包缠丝2,包缠丝2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1表面。

优选地,芯纱1表面包缠有两根包缠丝,其中一根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1表面,另一根包缠丝再z向或s向包缠。

优选地,包缠丝2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为芯纱1直径的1/4-1/2。

优选地,包缠丝2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是粗节3大小的1/4-1/3。

优选地,包缠丝2和组成芯纱1的长丝均包含可降解材质,使得在手术后不必进行拆线,减轻患者痛苦。

优选地,该手术缝合线中的可降解材质为聚乙交酯。

优选地,该手术缝合线中还包括消炎止血药,以利于伤口愈合。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长丝:将用于生产芯纱1的高分子材料熔融,利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得到长丝,其中包括熔融、过滤、计量、喷丝、侧吹风冷却、拉伸、定型、卷绕步骤;

(2)生产芯纱:将多根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长丝并合加捻,得到芯纱1;

(3)生产包缠丝:将用于生产包缠丝2的高分子材料熔融,利用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得到粗旦丝;再将粗旦丝均匀加热,使得粗旦丝软化;再将软化后的粗旦丝通过冷却装置,使粗旦丝沿轴向间隔冷却,之后再进行拉伸步骤;由于均匀加热和间隔冷却的作用,使得粗旦丝的拉伸时产生轴向拉伸不匀,由此而得到具有粗节3的包缠丝2;通过控制间隔冷却的距离和拉伸倍数,使得包缠丝2上相邻两个粗节3之间间隔为4-15mm;

(4)生产手术缝合线:利用包缠装置,将包缠丝2包缠在芯纱1上,之后进行杀菌步骤,得到具有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包缠时,控制包缠角度,使得包缠丝2包缠在芯纱1上时,沿手术缝合线的轴线方向,两个粗节3之间间隔3-13mm。

优选地,在步骤(1)制备长丝时,在熔体中加入有纳米颗粒,以使长丝表面形成凹凸状。由此而使得在将多根长丝加捻制成芯纱1时,能够增加长丝之间的抱合力。同时,由于长丝表面呈凹凸状,则使得包缠丝2在包缠到芯纱1上时,不容易滑移,能够保持手术缝合线上相邻粗节3之间的间隔稳定。

优选地,在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可降解材质。

优选地,在步骤(1)和步骤(3)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都是可降解材质,可降解材质为聚乙交酯。

优选地,在步骤(4)生产手术缝合线时,将一根包缠丝2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1表面。

优选地,在步骤(4)生产手术缝合线时,采用两根包缠丝,将一根包缠丝s向或z向包缠在芯纱1表面后,另一根包缠丝再z向或s向包缠。

优选地,生产包缠丝2时,控制包缠丝2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是粗节3大小的1/4-1/3。

优选地,生产得到的包缠丝2中非粗节段的平均直径为芯纱1直径的1/4-1/2。

优选地,在步骤(1)制备长丝和/或步骤(3)生产包缠丝2时,在熔体中加入有消炎止血药,以利于伤口愈合。

此外,包缠丝2上相邻两个粗节3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缝针的间隔等。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的缝合方法,采用上述制备的包缠结构的手术缝合线对伤口进行缝合,在每缝合一针时,由于手术缝合线表面具有粗节3,这使得手术缝合线在拉力作用下穿过肌肉后,不易滑脱;此时,再将缝针越过肌肉表面而穿入缝合这一针时而穿过肌肉前的最近的手术缝合线的表面的包缠丝2与芯纱1之间,由此而进一步防止手术缝合线滑脱,如此,再进行下一针的缝合,直至最后一针时,再最后打结。在这过程中,由于手术缝合线的包缠结构,而手术缝合针的针尖很尖,容易穿过手术缝合线的芯纱1与包缠丝2之间,在穿过芯纱1与包缠丝2之间后,轻轻拉紧手术缝合线,这又使得手术缝合线表面的粗节3又起到锁止作用。由此,整个缝合过程中不必每缝合一针就打结,从而减少了缝合时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