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9678发布日期:2019-07-06 10:4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卫生用品领域,涉及一种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



背景技术:

纸尿裤在穿着过程中有其良好的封闭性,与人体形成了一个与外界环境截然不同的微小环境,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舒适性和皮肤健康。尿液在温湿环境中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滋生细菌,一方面细菌有可能给婴儿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可能带来红屁股和尿布疹,使其舒适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

纳米银由于其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相比于微米银和银离子具有更好的抗菌能力。此外,相比于使用抗生素,纳米银的使用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纳米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成为了近年来研巧的热点。目前,己有纳米银抗菌纤维、纳米银抗菌凝胶和纳米银抗菌敷料等医疗产品相继问世。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

为达到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包括主芯体输出装置、无纺布输出装置、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监测装置、浸泡装置、磁化装置、烘干装置、压制装置、警告装置;

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警告装置都和监测装置连接;浸泡装置和磁化装置连接;

纳米银输出装置用于向混合装置提供纳米银粉末,纳米银粉末的平均粒径在40~50nm的范围内;水输出装置用于向混合装置提供去离子水;混合装置将纳米银粉末和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得到纳米银溶液;

监测装置实时测量纳米银溶液的体积和纳米银的浓度,并根据测量值控制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警告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过程如下:如果纳米银溶液的体积低于3l时,则水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内输出2l去离子水并充分搅拌,直到纳米银的浓度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如果固定值小于10mg/l,则监测装置产生1024khz的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每1s向纳米银输出装置发送输出请求信号,信号宽度为20个时钟信号,接收到输出请求信号后,纳米银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输出2mg纳米银粉末并充分搅拌,输出请求信号发送后的100个时钟信号内,如果纳米银的浓度增加到10mg/l以上,则停止发送输出请求信号;如果纳米银的浓度高于18mg/l,则警告装置立即被启动,利用led灯发出闪烁灯光,同时监测装置产生1024khz的时钟信号,每100ms向水输出装置发送补水请求信号,信号宽度为20个时钟信号,接收到补水请求信号后,水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输出200ml去离子水并充分搅拌,补水请求信号发送后的100个时钟信号内,如果纳米银的浓度减小到18mg/l以下,则停止发送补水请求信号,并且警告装置停止工作;

无纺布输出装置输出长为30cm、宽为10cm的无纺布并送入浸泡装置;浸泡装置将无纺布送入纳米银溶液中,控制浸泡时间为10min,同时启动磁化装置,磁化装置包括一对永磁铁,永磁铁相对放置,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且在0.4~0.5的范围内,磁化装置启动后,调整永磁铁的位置使混合装置放置于永磁铁的中间,利用磁场磁化无纺布;浸泡10min后,浸泡装置将无纺布送入烘干装置;

烘干装置将无纺布烘干后得到无菌层并将其送入压制装置;主芯体输出装置输出长为30cm、宽为10cm的主芯体并送入压制装置,主芯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放置的无尘纸层、无纺布层、sap高分子层、无纺布层;压制装置将无菌层叠放于主芯体上,并将两者压实成型,得到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

本发明的有益成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对吸液芯体中的无菌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细致划分,包括添加银离子,磁化无纺布、烘干、压制成型;制备过程中对银离子的尺寸和浓度做了严格限制,将其控制在最佳杀菌效果的范围内,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所有流程的原料添加量以及各个工序的时间,不需要手动控制添加量和时间,实现了智能生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产品属于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方法如下:

实施例1:本实施例具体说明了纳米银的性质及其在卫生用品领域的应用,如下:

纳米银通常指粒径小于100nm的金属银单质。由于纳米银的表面效应,同等浓度下其抑菌能力要明显好于大颗粒的银单质。此外,纳米尺度的银单质也比银离子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在医疗领域使用的过程中,银单质不会像抗生素那样,会因为细茵的耐药性而导致药效丧失。正因如此,纳米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关于纳米银颗粒的抑菌机制,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根据不同研究,纳米银颗粒的抑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银纳米粒子可能通过附着到细胞膜的表面来干扰细胞的渗透性及其呼吸功能;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纳米银颗粒能比其他大颗粒拥有更大的表面积,从而具有更大的巧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空间;银纳米颗粒能与细荫膜上的含硫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同时也与诸如dna上的含磯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细菌失活;纳米银殿粒可在细菌内部释放银离子,可提高其抗菌活性;

随着纳米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按实施状态,可分为乳液法、溶液法与气相法;按照反应条件,可分为还原剂还原、γ射线辐射、电极电解、超声、加热与光引发等;按照制备的机理,可分为化学还原与物理蒸发等;

绝大多数的含纳米银的医疗产品都具有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较差。制备出具有较低细胞毒性且具有一定抑菌能力的纳米银产品成为研究热点,必须严格控制纳米银的使用量;

实施例2:本实施例具体说明了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的结构,如下:

包括主芯体输出装置、无纺布输出装置、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监测装置、浸泡装置、磁化装置、烘干装置、压制装置、警告装置;

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警告装置都和监测装置连接;浸泡装置和磁化装置连接;

纳米银输出装置用于向混合装置提供纳米银粉末,纳米银粉末的平均粒径在40~50nm的范围内;水输出装置用于向混合装置提供去离子水;混合装置将纳米银粉末和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得到纳米银溶液;

监测装置实时测量纳米银溶液的体积和纳米银的浓度,并根据测量值控制纳米银输出装置、水输出装置、混合装置、警告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过程如下:如果纳米银溶液的体积低于3l时,则水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内输出2l去离子水并充分搅拌,直到纳米银的浓度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如果固定值小于10mg/l,则监测装置产生1024khz的时钟信号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每1s向纳米银输出装置发送输出请求信号,信号宽度为20个时钟信号,接收到输出请求信号后,纳米银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输出2mg纳米银粉末并充分搅拌,输出请求信号发送后的100个时钟信号内,如果纳米银的浓度增加到10mg/l以上,则停止发送输出请求信号;如果纳米银的浓度高于18mg/l,则警告装置立即被启动,利用led灯发出闪烁灯光,同时监测装置产生1024khz的时钟信号,每100ms向水输出装置发送补水请求信号,信号宽度为20个时钟信号,接收到补水请求信号后,水输出装置向混合装置输出200ml去离子水并充分搅拌,补水请求信号发送后的100个时钟信号内,如果纳米银的浓度减小到18mg/l以下,则停止发送补水请求信号,并且警告装置停止工作;

无纺布输出装置输出长为30cm、宽为10cm的无纺布并送入浸泡装置;浸泡装置将无纺布送入纳米银溶液中,控制浸泡时间为10min,同时启动磁化装置,磁化装置包括一对永磁铁,永磁铁相对放置,表面磁感应强度相同且在0.4~0.5的范围内,磁化装置启动后,调整永磁铁的位置使混合装置放置于永磁铁的中间,利用磁场磁化无纺布;浸泡10min后,浸泡装置将无纺布送入烘干装置;

烘干装置将无纺布烘干后得到无菌层并将其送入压制装置;主芯体输出装置输出长为30cm、宽为10cm的主芯体并送入压制装置,主芯体包括由下而上依次放置的无尘纸层、无纺布层、sap高分子层、无纺布层;压制装置将无菌层叠放于主芯体上,并将两者压实成型,得到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

本发明的有益成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纳米银抗菌吸液芯体的报警设备,对吸液芯体中的无菌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细致划分,包括添加银离子,磁化无纺布、烘干、压制成型;制备过程中对银离子的尺寸和浓度做了严格限制,将其控制在最佳杀菌效果的范围内,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所有流程的原料添加量以及各个工序的时间,不需要手动控制添加量和时间,实现了智能生产,减轻了测试人员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同时以上说明,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以理解及实施,因此其他基于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完成的等同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