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捻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9484发布日期:2018-07-20 17:5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捻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心脏外科的常规开胸手术一般都是采取纵向劈开胸骨后进行胸心血管手术,胸心血管手术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胸骨两侧骨折端的固定,而目前固定胸骨断端的最常用方法就是采取钢丝捆扎关闭胸腔,以恢复胸壁的完整性。

普通钢丝关胸的手术操作是将经切口两侧胸骨瓣或经肋间绕胸骨表面穿过钢丝后将两端钢丝收紧后拧紧完成固定。现有技术中,对于钢丝或其它金属丝包绕胸骨捆扎时都是采用老虎钳拧紧,易出现过负荷拧断关胸部分钢丝,而且由于钢丝松紧度不一,会出现的高受力钢丝,其容易出现钢丝切割胸骨或绷断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专用的钢丝拧紧装置,如申请号201510884764.6,但是由于原有钢丝捻紧装置为金属材质制作,捻紧钢丝时底座与主轴在捻紧钢丝过程中随着钢丝捻紧程度越来越紧,底座与主轴的承压接触旋转面因互相挤压而阻力越来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使用过程中阻力越来越大的捻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捻紧装置,包括底座和手柄,所述底座内设有轴孔,所述手柄具有由所述轴孔的顶端插入轴孔内并可在轴孔内转动的捻紧轴,所述捻紧轴上设有沿轴向的分隔嵴,捻紧轴在分隔嵴的两侧形成走丝槽,所述底座在轴孔的下端通过开设横向的贯穿孔形成观察窗,底座在观察窗的下方形成压头,所述压头上在轴孔的正下方开设汇拢过孔,所述手柄上在捻紧轴的上方设有张紧机构,所述轴孔内设有托台,所述捻紧轴上设有下压环,所述下压环和托台之间设有滚动配合或滑动配合的润滑组件。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润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托台顶部的下滑片和设在所述下压环底部的上滑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压环底部设有若干轴向齿定位槽,所述上滑片顶部设有嵌入各轴向齿定位槽内的轴向定位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托台顶部设有凹槽,所述下滑片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径向齿定位槽,所述下滑片的边缘设有嵌入各径向齿定位槽内的径向定位齿。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手柄内设有棘轮仓,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横向穿过所述棘轮仓的横杆、设在所述横杆上的棘轮以及一端伸入棘轮仓内并可卡住所述棘轮的滑杆,所述横杆上在棘轮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横杆在伸出手柄外侧的一端设有旋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手柄在棘轮仓的上方设有顶部敞口的滑杆腔,所述滑杆腔内设有滑杆座,滑杆座内设有滑杆导孔,所述滑杆插装在所述滑杆导孔内,滑杆的下端由棘轮仓的顶部伸至所述棘轮的上方,所述滑杆上设有凸台,滑杆外侧在凸台和滑杆座间套装有可将滑杆向下弹出的压缩弹簧,所述滑杆的上端穿出滑杆座,并在滑杆座的上方连接舌片。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在轴孔的前侧开设上入线槽,压头在钢丝汇拢过孔的前侧开设与上入线槽相对的下入线槽,压头的底部端面上设有从两侧汇入汇拢过孔内的压线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轴孔为阶梯轴孔,所述阶梯轴孔包括顶部的大径轴孔段和底部的小径轴孔段,所述捻紧轴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包括插装在大径轴孔段内的大径轴段和插装在小径轴孔段内的小径轴段,大径轴段上设有上压环和下压环,所述底座的顶端在所述上入线槽的两侧设有将捻紧轴压紧在轴孔内的左压环和右压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包括对应大径轴孔段的大径段和对应小径轴孔段的小径段,所述小径段在上入线槽的边缘设有向外隆起的前嵴,小径段的左侧和右侧还具有由大径段过渡至压头的左嵴和右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大径段和手柄均呈圆筒状,大径段和手柄的外壁上均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轴孔内设有托台,所述捻紧轴上设有下压环,所述下压环和托台之间设有滚动配合或滑动配合的润滑组件。因此在捻紧轴和手柄的贴合面之间增加了具有自润滑特性的润滑组件,以降低主轴和底座的研磨阻力,使捻紧的操作过程更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滑片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滑片轴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滑片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下面以捻紧钢丝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捻紧装置,其可用于关闭胸骨切口的钢丝捻紧,包括底座1和手柄2,所述底座1内设有轴孔11,所述手柄2具有由所述轴孔11的顶端插入轴孔11内并可在轴孔11内转动的捻紧轴21,所述捻紧轴21上设有沿轴向的分隔嵴22,捻紧轴21在分隔嵴22的两侧形成走丝槽23,走丝槽23对称分布在捻紧轴21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底座1在轴孔11的下端通过开设横向的贯穿孔形成观察窗12,底座在观察窗12的下方形成压头13,所述压头13上在轴孔11的正下方开设汇拢过孔14,所述手柄2上在捻紧轴21的上方设有张紧机构,所述轴孔11内设有托台110,所述捻紧轴21上设有下压环24,所述下压环24和托台110之间设有滚动配合或滑动配合的润滑组件。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轴孔11内设有托台110,所述捻紧轴21上设有下压环24,所述下压环24和托台110之间设有滚动配合或滑动配合的润滑组件。因此在捻紧轴21和手柄2的贴合面之间增加了具有自润滑特性的润滑组件,以降低主轴和底座的研磨阻力,使捻紧的操作过程更省力。

参见图3,润滑组件可以采用滑动或滚动摩擦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保证清洗的效果,所述润滑组件包括设在所述托台110顶部的下滑片7和设在所述下压环24底部的上滑片8,即因此在两个金属面之间增加了具有自润滑特性的上、下滑片,以降低捻紧轴21和底座1的研磨阻力,使捻紧钢丝的操作过程更省力。

参见图4、图5,为了使上滑片8能与下压环24固定配合,避免捻紧过程中相互脱离,所述下压环24底部设有若干轴向齿定位槽25,所述上滑片8顶部设有嵌入各轴向齿定位槽25内的轴向定位齿81。

参见图6、图7,为了使下滑片7能与托台110固定配合,避免捻紧过程中相互脱离,所述托台110顶部设有凹槽,所述下滑片7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有若干径向齿定位槽,所述下滑片7的边缘设有嵌入各径向齿定位槽内的径向定位齿71。

所述手柄2内设有棘轮仓31,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横向穿过所述棘轮仓31的横杆32、设在所述横杆32上的棘轮33以及一端伸入棘轮仓31内并可卡住所述棘轮33的滑杆34,所述横杆32上在棘轮33的两侧均设有通孔35。所述横杆34在伸出手柄2外侧的一端设有旋钮36。

使用时,将钢丝绕过胸骨后,将钢丝的两端均依次穿过钢丝汇拢过孔14、观察窗12、分隔嵴22两侧的走丝槽23,然后与张紧机构连接,连接时将钢丝一头插入通孔35并拧动旋钮36将横杆32旋绕一周,将钢丝另一头插入横杆32的另一通孔35内并再次旋绕横杆1-2圈固定钢丝末端,45度角倾斜捻紧器并拧动旋钮36使钢丝继续绕在横杆32上,在收紧钢丝同时确认两股钢丝分列于分隔嵴22两侧后调整张紧机构使钢丝收紧,同时旋转底座1并通过底座1下端的压头13将左右两股钢丝压在胸骨上,再次拧动旋钮36直至完全收紧钢丝使捻紧器轴线与胸骨垂直;一手紧握底座1不动,另一手单向转动手柄2使钢丝同向相互旋绕、捻紧,直至钢丝捻紧部分在观察窗12处被拧断。

其中,所述手柄2在棘轮仓31的上方设有顶部敞口的滑杆腔41,所述滑杆腔41内设有滑杆座42,滑杆座42内设有滑杆导孔43,所述滑杆34插装在所述滑杆导孔43内,滑杆34的下端由棘轮仓31的顶部伸至所述棘轮33的上方,所述滑杆34上设有凸台,滑杆34外侧在凸台和滑杆座42间套装有可将滑杆34向下弹出的压缩弹簧,所述滑杆34的上端穿出滑杆座42,并在滑杆座42的上方连接舌片45。当收紧钢丝时,拧动旋钮36,横杆32带动棘轮33同步转动,滑杆34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卡入棘轮33的齿间避免横杆32反转。当完成钢丝捻紧操作后,用手捏住舌片45旋转使其并向上提起滑杆34,反向拧动旋钮36,便可向外抽出缠绕在横杆32上的钢丝。

所述底座1在轴孔11的前侧开设上入线槽15,压头13在钢丝汇拢过孔14的前侧开设与上入线槽15相对的下入线槽16,上入线槽15和下入线槽16的设置方便钢丝穿入钢丝汇拢过孔14和轴孔11,同时便于观察钢丝在捻紧轴21上的位置。压头13的底部端面上设有可引导钢丝从两侧汇入钢丝汇拢过孔14内的压线槽17,同时,压线槽17在拧紧旋钮36时可将左右两股钢丝压在胸骨上。

所述轴孔11为阶梯轴孔,所述阶梯轴孔包括顶部的大径轴孔段和底部的小径轴孔段,所述捻紧轴21为阶梯轴,所述阶梯轴包括插装在大径轴孔段内的大径轴段和插装在小径轴孔段内的小径轴段,大径轴段上设有上压环26和下压环24,所述底座的顶端在所述上入线槽的两侧设有将捻紧轴压紧在轴孔内的左压环5和右压环6。所述底座包括对应大径轴孔段的大径段和对应小径轴孔段的小径段,所述大径段和手柄均呈圆筒状,大径段和手柄2的外壁上均设有防滑纹。所述小径段在上入线槽15的边缘设有向外隆起的前嵴18,两侧前嵴18避免位于上入线槽15内的钢丝脱出和防止操作时手术者的手套顺着入线槽缝隙被卷入捻紧轴与小径段轴孔间的间隙而损伤操作者,小径段的左侧和右侧还具有由大径段过渡至压头13的左嵴19和右嵴10,左嵴19和右嵴10改善了大径段和小径段的整体强度。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