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3485发布日期:2018-08-17 07:3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脊柱手术内固定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固定器,适用于椎间盘手术。



背景技术:

目前的脊柱椎间盘手术时常需在取出椎间盘组织后,在椎间隙内安放融合器用以支撑椎间隙,之后再安装钢板(颈椎手术)或钉棒(胸腰椎手术),以防止融合器脱出或移位,直至上下椎体间骨性融合。而为了实现上下椎体间的融合,需要安装两套固定装置,安装时需要在上下椎体两端钻孔,大大增加了切口长度,软组织和骨创伤,增加了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率和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固定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合理,改变传统椎间手术时对上下椎体进行钢板或钉棒的固定,不仅使骨头融合率高,手术时间缩短,而且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安全性较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间融合固定器,用于在椎间盘手术中使用,设于上椎体骨和下椎体骨之间的椎间隙内,包括支撑融合部分和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卡接在一起的螺旋固定部分,所述支撑融合部分为3d打印的金属骨小梁结构,该金属骨小梁结构具有孔径为300-500微米的金属微孔,金属微孔在金属骨小梁结构上的孔隙率大于80%,内部还设有一个或多个植骨槽;所述螺旋固定部分具有螺纹,尾部设有内六方孔,所述螺纹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融合部分厚度尺寸3-4mm。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融合部分一端内凹设有卡槽,所述螺旋固定部分一端设有卡头,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卡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融合部分的金属骨小梁结构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金属骨小梁结构设有多个植骨槽时,各植骨槽之间设有间隔。

所述支撑融合部分能够与所述螺旋固定部分自由分离。

本发明在椎间盘手术中应用时,适用于颈椎及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椎间失稳病人及椎管狭窄病人,在摘除椎间盘刮除上下终板软骨,彻底解决神经压迫后,采用撑开器撑开椎体间隙,用试模测试椎间高度,选择合适高度的支撑融合部分,植骨槽内装入所取碎骨,将支撑融合部分推入椎间隙,选择配套的螺旋固定部分与其卡接,旋入螺旋固定部分达到支撑融合部分后缘与椎体边缘相平行或内陷1-2mm即可,完成后缝合伤口,植骨槽和金属微孔有利于骨长入,上下椎体的骨质最终与支撑融合部分融为一体。

本发明中的支撑融合部分用于支撑椎间高度,骨微孔和植骨槽的设计

利于骨长入和实现上下椎体骨的融合;螺旋固定部分与前方支撑融合部分以卡槽卡接相连,之后通过螺丝刀对准内六方孔操作,使螺旋固定部分旋入上下椎体,有效阻滞了上下椎体的前后移动,保持了上下椎体的平稳性;螺旋固定部分的外径高出支撑融合部分厚度3-4mm,能够固定支撑融合部分,防止其移动和脱出,同时利用螺旋固定部分还能够方便实现推进和取出支撑融合部分。

本发明将支撑融合部分和螺旋固定部分合二为一,避免了钢板和钉棒的使用,手术可以微创完成,大大减少了手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降低了感染率和医疗费用,该技术将改写现行的摘除椎间盘手术中必切除小关节的手术常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了传统的椎间盘手术中用于固定椎体的钢板技术和钉棒技术,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支撑融合部分为3d打印金属骨小梁结构,与现有的化工材料制作的融合器相比更有利于骨生长;螺旋部分固定了上下椎体和融合器,阻止了椎体间的移位和融合器脱出,稳定了脊柱,有利于骨长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支撑融合部分和螺旋固定部分融为一体,从而避免了颈前路钢板的使用和胸腰椎钉棒的使用,在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时可以在小开窗或通道下一次完成植骨融合和固定,一改传统手术为微创手术,即便与当前最先进的颈椎零切迹融合器相比,也减少了4个螺钉,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金属微孔结构与现有化学材料相比更有利于骨长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

图4是图1中ⅰ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附图1-5中,1.螺旋固定部分,2.支撑融合部分,3.植骨槽,4.间隔,5.上椎体骨,6.下椎体骨,7.金属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肾型胸腰椎间融合固定器,用于在椎间盘手术中使用,设于上椎体骨和下椎体骨之间的椎间隙内,包括支撑融合部分2和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卡接在一起的螺旋固定部分1,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为3d打印的金属骨小梁结构,该金属骨小梁结构具有孔径为300微米的金属微孔,金属微孔在金属骨小梁结构上的孔隙率为85%,内部还设有两个植骨槽3;所述螺旋固定部分1具有螺纹,尾部设有内六方孔,所述螺纹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融合部分2厚度尺寸3-4mm。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一端内凹设有卡槽,所述螺旋固定部分1一端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卡接在一起,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能够与所述螺旋固定部分1自由分离。

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的金属骨小梁结构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金属骨小梁结构具有多个植骨槽3时,各植骨槽3之间设有间隔4。

参看附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形胸腰椎间融合固定器,用于在椎间盘手术中使用,设于上椎体骨和下椎体骨之间的椎间隙内,包括支撑融合部分2和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卡接在一起的螺旋固定部分1,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为3d打印的金属骨小梁结构,该金属骨小梁结构具有孔径为400微米的金属微孔,金属微孔在金属骨小梁结构上的孔隙率为90%,内部还设有1个植骨槽3;所述螺旋固定部分1具有螺纹,尾部设有内六方孔,所述螺纹的外径尺寸高出支撑融合部分2厚度尺寸3-4mm。

参看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颈椎间融合固定器,用于在颈椎间手术中使用,设于上椎体骨和下椎体骨之间的椎间隙内,包括支撑融合部分2和与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卡接在一起的螺旋固定部分1,所述支撑融合部分2为3d打印的金属骨小梁结构,该金属骨小梁结构具有孔径为350微米的金属微孔,金属微孔在金属骨小梁结构上的孔隙率为95%,内部还设有两个植骨槽3;所述螺旋固定部分1具有螺纹,尾部设有内六方孔,所述螺纹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融合部分2厚度尺寸3-4mm。

参看附图4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示意图,表示的是300-500微米的金属微孔,孔隙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参看附图5中,支撑融合部分2置于上椎体骨5和下椎体骨6之间,螺旋固定部分1一端旋入支撑融合部分2一端,因螺旋固定部分的外径尺寸大于支撑融合部分厚度尺寸3-4mm,所以在旋入过程中,所述螺旋固定部分的外径边缘分别嵌入上椎体骨和下椎体骨各1.5-2mm,图中ⅱ处所示就是表示螺旋固定固定部分嵌入上下椎体骨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椎间盘手术中应用时,适用于颈椎及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有椎间失稳病人及椎管狭窄病人,在摘除椎间盘刮除上下终板软骨,彻底解决神经压迫后,采用撑开器撑开椎体间隙,用试模测试椎间高度,选择合适高度的支撑融合部分,植骨槽内装入所取碎骨,将支撑融合部分推入椎间隙,选择配套的螺旋固定部分与其卡接,旋入螺旋固定部分,使支撑融合部分的后缘与椎体缘相平行或内陷1-2mm即可,完成后缝合伤口,植骨槽和金属微孔有利于骨长入,上下椎体的骨质最终与支撑融合部分融为一体。

本发明将支撑融合部分和螺旋固定部分合二为一,避免了钢板和钉棒的使用,手术可以微创完成,大大减少了手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降低了感染率和医疗费用,改写了目前常见的摘除椎间盘必切除小关节手术的历史。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