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895发布日期:2018-11-24 11:4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主动脉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硬化、损伤、感染等原因造成,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尤其是对于累及主动脉弓部或升主动脉的动脉瘤或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仍是目前的常规的治疗方式,这种术式需要在开胸条件下将覆膜支架植入到主动脉病变位置,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时间长,用血多,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较高。如何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便捷性是医疗器械厂家和血管外科医生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覆膜支架的装载和释放方式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至关重要,对手术过程中操作的便捷性,支架释放后展开的均匀性,释放定位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市场上覆膜支架的束缚装置及释放方法的样式繁多,但是大多存在支架束缚装置结构复杂,释放方式单一,支架释放均匀性差,释放定位不准等问题,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释放方式单一、定位准确性低、释放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该覆膜支架输送设备包括:覆膜支架束缚装置以及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包括导向头;所述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包括:呈筒形的膜套;所述膜套包括柔性膜片和第一刚性拉丝;所述柔性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分别沿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边沿,均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穿丝孔;所述第一刚性拉丝穿设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内,以使所述柔性膜片卷曲后固定成筒形;所述膜套内放置所述覆膜支架;所述第一刚性拉丝的一端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依次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穿丝孔,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头。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器包括芯管;所述芯管与所述膜套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刚性拉丝在所述导向头内部转向后穿过所述芯管。。

进一步地,拉住所述芯管内的第一刚性拉丝向近心端移动,所述第一刚性拉丝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所述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刚性拉丝包括均穿设在所述第一穿丝孔的第一子拉丝和第二子拉丝;

所述第一子拉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拉丝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膜套的两端,所述第一子拉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拉丝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膜套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一子拉丝远离所述第二子拉丝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头穿设在所述芯管内。

进一步地,拉住所述第一子拉丝远离所述第二子拉丝的一端并向近心端移动,所述第一子拉丝从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所述覆膜支架从中部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拉住所述第二子拉丝远离所述第一子拉丝的一端并向近心端移动,所述第二子拉丝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所述覆膜支架从中部向近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膜片包括第一子膜片、第二子膜片和第二刚性拉丝;

所述第一子膜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膜片的一端均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穿丝孔,并且与所述第一子膜片的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膜片的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所述柔性膜片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刚性拉丝穿设在所述第一子膜片与所述第二子膜片上的多个第二穿丝孔内,以将所述第一子膜片固定形成所述柔性膜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刚性拉丝包括均穿设在所述第二穿丝孔的第三子拉丝和第四子拉丝;所述第三子拉丝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子拉丝的一端分别位于所述膜套的两端,所述第三子拉丝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子拉丝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膜套的中部;并且所述第三子拉丝远离所述第四子拉丝的一端绕过所述导向轮穿设在所述芯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器包括手柄和拉丝释放件;

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所述芯管,另一端连接所述拉丝释放件;所述第一刚性拉丝的一端穿过所述芯管后与所述拉丝释放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器包括安全卡扣;所述拉丝释放件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插槽;所述手柄与所述插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安全卡扣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通孔插在一个所述插槽内,从而将所述拉丝释放件在所述芯管的延伸方向上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头包括底座和导向轮,底座设有中心孔及侧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芯管连通,所述侧孔与所述第一穿丝孔连通,并且所述侧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丝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该覆膜支架输送设备包括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和输送器,该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包括膜套,该膜套由柔性膜片卷曲后将第一刚性拉丝穿设在第一穿丝孔内以将柔性膜片的两端固定,从而形成膜套。膜套内放置覆膜支架,并通过输送器输送至病变位置。拉住所述芯管内的第一刚性拉丝向远心端移动,第一刚性拉丝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本发明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输送器与膜套配合使用,可将覆膜支架植入血管腔内并安全撤出,第一刚性拉丝与导向头的配合可实现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定位准确,释放方式灵活,安全性高等。同时膜套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快速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便于批量化生产,并且不易打结出错,释放行程与覆膜支架基本一致,释放行程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片平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弯折片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管和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3所示的芯管和导向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丝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释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由中部释放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轮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膜套;2-穿线孔;3-折叠孔;

4-覆膜支架;5-底座;6-侧孔;

7-中心孔;8-覆膜;9-导向轮;

10-弹性环;11-柔性膜片;12-第一刚性拉丝;

13-第一穿丝孔;14-插片;15-四分支人工血管;

16-手柄;17-锁紧件;18-拉丝释放件;

19-穿丝孔;20-防滑槽;21-绕线支架;

22-芯管;23-中间管;24-中间管座;

25-顶丝;26-释放孔;27-顶丝孔;

28-确认孔;29-插槽;111-第一子膜片;

112-第二子膜片;113-第二刚性拉丝;114-第二穿丝孔;

121-第一子拉丝;122-第二子拉丝;1131-第三子拉丝;

1132-第四子拉丝;1111-弯折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其中,本专利中近心端是指靠近心脏的一端,远心端是指远离心脏的一端。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折片平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弯折片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覆膜支架束缚装置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管和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3所示的芯管和导向轮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拉丝释放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释放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膜套由中部释放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向轮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该覆膜支架输送设备包括:覆膜支架束缚装置以及输送器;输送器包括导向头;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包括:呈筒形的膜套1;膜套1设置在输送器上;膜套1包括柔性膜片11和第一刚性拉丝12;柔性膜片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沿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边沿,均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穿丝孔13;第一刚性拉丝12穿设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内,以使柔性膜片11卷曲后固定成圆筒形;膜套1内放置覆膜支架4,第一刚性拉丝的一端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依次穿过多个第一穿丝孔,另一端绕过导向头。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膜支架输送设备,该覆膜支架输送设备包括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和输送器,该覆膜支架束缚装置包括膜套1,该膜套1由柔性膜片11卷曲后将第一刚性拉丝12穿设在第一穿丝孔13内以将柔性膜片11的两端固定,从而形成膜套1。膜套1内放置覆膜支架4,并通过输送器输送至病变位置。拉住所述芯管内的第一刚性拉丝向近心端移动,第一刚性拉丝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本发明提供的覆膜支架输送设备,第一刚性拉丝与导向头的配合可实现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定位准确,释放方式灵活,安全性高等。同时膜套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快速加工,提高生产效率,便于批量化生产,并且不易打结出错,释放行程与覆膜支架基本一致,释放行程短。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释放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拉住所述芯管内的第一刚性拉丝向近心端移动,所述第一刚性拉丝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被拉出,以使所述覆膜支架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方向依次释放。

其中,膜套1可以为圆筒形,该圆筒形可沿其轴向变直径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刚性拉丝12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镍钛等。

进一步地,膜套1的材质可以为涤纶或者e-ptfe等医用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输送器包括芯管22;芯管22与膜套1同轴设置;第一刚性拉丝12的一端绕过导向头并穿过芯管22。

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拉丝12穿在第一穿丝孔13内,绕过导向头并穿过芯管22,使用者将芯管22内的拉丝向近心端移动,膜套1上的第一刚性拉丝12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移动,覆膜支架4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释放,使得近端定位更加精准。同时,在释放过程中,由于第一刚性拉丝12的带动,覆膜支架4有相对于芯管22向远心端移动的趋势,但是由于远心端导向头的阻挡作用,可有效防止覆膜支架4相对于中间管23发生移位,释放过程定位更加稳定可靠。而一般的拉丝或拉线释放方式,大多由于释放过程中的拉拽,会使覆膜支架4相对于芯管22向近端发生移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刚性拉丝12包括均穿设在第一穿丝孔13的第一子拉丝121和第二子拉丝122;第一子拉丝121的一端与第二子拉丝122的一端分别位于膜套1的两端,第一子拉丝12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拉丝122的另一端均位于膜套1的中部;并且第一子拉丝121远离第二子拉丝122的一端绕过导向头穿过芯管22。

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拉丝12包括第一子拉丝121和第二子拉丝122,第一子拉丝121和第二子拉丝122分别位于膜套1的两端,使用者拉动芯管22内的第一子拉丝121向近心端移动,膜套1穿设第一子拉丝121的部分由中部向远心端逐渐打开,覆膜支架4由中部向远心端逐渐释放。拉动第二子拉丝122远离第一子拉丝121的一端,膜套1穿设第二子拉丝122的部分由中部向近心端打开,覆膜支架4由中部向近心端逐渐释放,从而实现覆膜支架4的中间部分向两端逐渐释放的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柔性膜片11包括第一子膜片111、第二子膜片1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第一子膜片111的一端与第二子膜片112的一端均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穿丝孔114,并且与第一子膜片111的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柔性膜片11的第一端,与第二子膜片112的该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柔性膜片11的第二端;第二刚性拉丝113穿设在第一子膜片111与第二子膜片112上的多个第二穿丝孔114内,以将第一子膜片111固定形成柔性膜片11。

本实施例中,柔性膜片11包括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穿丝孔13和第二穿丝孔114,第一刚性拉丝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分别穿设在第一穿丝孔13和第二穿丝孔114内以将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固定形成上述膜套1。在膜套1输送至病变位置后,将第一刚性拉丝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分别从第一穿丝孔13和第二穿丝孔114内拉出,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的两端边缘分离,使得覆膜支架4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逐渐释放,并且是覆膜支架4的两端同时释放,这种释放方式可使覆膜支架4展开的更加均匀,不易形成月牙形凹陷。

进一步地,同样的,第二刚性拉丝113的一端穿过第二穿丝孔114,另一端绕过导向头穿过芯管22。使用者同时将第一刚性拉丝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向近心端移动,第一刚性拉丝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移动,覆膜支架4的两端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释放,释放快速且定位精准。

进一步地,第一刚性拉丝12包括三段以上的第一分段拉丝;多个第一分段拉丝沿膜套1的轴向依次穿设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内;

和/或,第二刚性拉丝113包括三段以上的第二分段拉丝;多个第二分段拉丝沿膜套1的轴向依次穿设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内。

本实施例中,在整体覆膜支架4释放前或释放后,使用者可选择性释放某一段膜套1,只需要撤出该段位置处的第一分段拉丝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穿丝孔13的深度方向与膜套1的轴线平行,第一端与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交错设置;

和/或,第二穿丝孔114的深度方向与膜套1的轴线平行,第一子膜片111与第二子膜片112上的多个第二穿丝孔114交错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穿丝孔13的深度方向与膜套1的轴线平行,第一端和第二端上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依次交错设置,第一穿丝线依次穿过多个第一穿丝孔13,这样可使膜套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处对接紧密平整。同理,第二穿丝孔114这样设置可使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连接处对接紧密平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柔性膜片11包括固定片以及多个固定套筒;柔性膜片11相对的两端上,分别沿该端的边沿,均依次间隔设置多个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轴线与膜套1的轴线平行;第一刚性拉丝12穿设在多个固定套筒内;固定套筒的内腔形成第一穿丝孔13;

和/或,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均包括连接片以及多个连接套筒;连接片的一端依次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轴线与膜套1的轴线平行;第二刚性拉丝113穿设在多个连接套筒内;连接套筒的内腔形成第二穿丝孔114。

本实施例中,柔性膜片11包括固定片和多个固定套筒,固定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多个固定套筒,第一刚性拉丝12穿设在多个固定套筒内,以将固定片卷曲固定形成膜套1,也即,此时固定片可为单层或多层,固定套筒固定在固定片上即可,结构简单。同理,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采用连接片和多个连接套筒的结构有益效果同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穿丝孔13的深度方向为第一子膜片111的厚度方向,第一端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与第二端的多个第一穿丝孔13一一对齐;

和/或,第二穿丝孔114的深度方向为第二子膜片112的厚度方向,第一子膜片111的多个第二穿丝孔114与第二子膜片112的多个第二穿丝孔114一一对齐。

本实施例中,第一穿丝孔13的深度方向为第一子膜片111的厚度方向,此时在第一子膜片111上打孔即可加工形成第一穿丝孔13,加工方便。第二穿丝孔114的有益效果同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柔性膜片11为单层结构。或者,柔性膜片11为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

本实施例中,柔性膜片11可以为单层,此时优选的,可如上,第一穿丝孔13的深度方向为的第一子膜片111的厚度方向,第二穿丝孔114的深度方向为第二子膜片112的厚度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子膜片111包括弯折片1111和连接线;弯折片1111上依次间隔设置三排穿线孔2;第一子膜片111由弯折片1111的两端向同一方向折叠以使三排穿线孔2重叠,连接线穿设在重叠的三排穿线孔2内以将弯折片1111折叠后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膜片111由弯折片1111弯折形成为三层结构,三排穿线孔2通过连接线穿设固定,增强了第一子膜片111的强度,同时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第二子膜片112与上述第一子膜片111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弯折片1111上设置两排折叠孔3,两排折叠孔3与三排穿线孔2交错设置;第一子膜片111由弯折片1111沿两排折叠孔3的中线向同一方向折叠形成;相邻的两个折叠孔3之间的间隔折叠后形成第一穿丝孔13或第二穿丝孔114。

本实施例中,在弯折片1111上设置折叠孔3,通过折叠弯折片1111使得折叠后的弯折片111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穿丝孔13和第二穿丝孔114,步骤简单,提高加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折叠孔3为矩形或者圆形,方便加工。当然折叠孔3也可以为六边形等其他形状,制造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形状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刚性拉丝113包括均穿设在第二穿丝孔114的第三子拉丝1131和第四子拉丝1132;第三子拉丝1131的一端与第四子拉丝1132的一端分别位于膜套1的两端,第三子拉丝1131的另一端与第四子拉丝1132的另一端均位于膜套1的中部;并且第三子拉丝1131远离第四子拉丝1132的一端绕过导向头穿过芯管22。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同时操作第一刚性拉丝12和第二刚性拉丝113,也即,将第一子拉丝121和第三子拉丝1131穿过芯管22的一端向近心端移动,第一子拉丝和第三子拉丝1131相对应的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释放。拉动第二子拉丝122远离第一子拉丝121的一端以及第四子拉丝1132远离第三子拉丝1131的一端并向近心端移动,第二子拉丝122和第四子拉丝1132相对应的第一子膜片111和第二子膜片112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释放。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输送器包括手柄16和拉丝释放件18;手柄16的一端固定芯管22,另一端连接拉丝释放件18;第一刚性拉丝12的一端穿过芯管22后与拉丝释放件18固定。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手握拉丝释放件18向近心端移动,第一刚性拉丝12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移动,膜套1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打开,覆膜支架4由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渐释放,便于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输送器包括安全卡扣17;拉丝释放件18相对的两端均设有插槽29;手柄16与插槽29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通孔;安全卡扣1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通孔插在一个插槽29内,从而将拉丝释放件18在芯管22的延伸方向上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安全卡扣17与通孔和插槽29的配合使得拉丝释放件18在芯管22的延伸方向上固定,也即,使得拉丝在其需拉动的方向上固定,避免拉丝释放件18不小心被移动。在需要拉动拉丝时,将安全卡扣17从插槽29内移动,将拉丝释放件18向近心端方向移动即可,方便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头包括底座5和导向轮9,底座5设有中心孔7及侧孔6,所述中心孔7与所述芯管连通,所述侧孔6与所述第一穿丝孔连通,并且所述侧孔6与多个所述第一穿丝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刚性拉丝依次穿过第一穿丝孔、侧孔6、绕过导向轮9再穿过中心孔7、芯管最后与拉丝释放件固定,中心孔7和侧孔6的设置可起到引导第一刚性拉丝移动并释放的作用,使得拉丝释放过程更加稳定,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导向轮9为两个,导向轮9上设有凹槽,侧孔6为两个,两个侧孔6分别与第一穿丝孔和第二穿丝孔对应设置,第一刚性拉丝和第二刚性拉丝穿过中心孔7,分别穿过一个侧孔6,并分别绕过一个导向轮,拉丝位于凹槽内,最终穿过芯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拉丝释放件18上设有用于放置手指的释放孔26。

本实施例中,使用者手指放置在释放孔26内,便于对拉丝释放件18着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安全卡扣17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防滑槽20。

本实施例中,防滑槽20的设置增大了安全卡扣17外表面的摩擦力,方便使用者操作锁紧件17。

优选的,锁紧件17为半圆形,锁紧件17上相对设置有两个插片14,两个插片14分别通过通孔插入至两个插槽29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环10、四分支人工血管15、绕线支架21;输送器还包括中间管23、中间管座24。

进一步地,拉丝释放件18上设有穿丝孔19、顶丝孔27和确认孔28,第一刚性拉丝12穿设在穿丝孔19内,顶丝孔27内放入顶丝25以将第一刚性拉丝12与拉丝释放件18固定。确认孔28与穿丝孔19和顶丝孔27连通,以便于确认第一刚性拉丝12的位置。第二刚性拉丝113如上方式固定。覆膜支架4包括覆膜8。

综上,本专利可实现支架的三种释放方式: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由中部向两端。释放方式多样化,适用性增强。本专利的束缚装置可以为单片膜片和单根拉丝配合、两片膜片和两根拉丝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