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11737发布日期:2018-10-09 20:3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造成血尿酸水平增高,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又称为尿酸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ga),是由尿酸纳在关节腔内形成微晶体沉淀,引起的非特异性关节炎症。本病主要累及下肢关节,首发关节部位多为第一跖趾关节,亦可在踝、足背、膝、腕等关节,主要临床特征:关节发红、肿痛,发作时不能活动,长期发作有皮下结节形成,甚至关节强直畸形。本病有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性与遗传有关。痛风性关节炎和其它炎症发展过程类似,都有变质、渗出和增生,以变质、渗出、充血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促进炎症细胞的趋化,在痛风性关节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为中老年男性,以岁以上男性最常见,为女性患者,女性多为绝经后发病。急性期具有骤然发作和剧烈疼痛的特征,多数患者表现为发作与缓解交替,部分患者缓解期短而发作期长,迁延不愈,表现为慢性痛风石性痛,其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对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研究更加受到人们重视。

现行痛风药物均为化学合成,毒副作用大。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成分,研发新型药物及功能性食品,成为关注热点和科研难关。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药,该药物具有药效好,无明显的毒副反应等优点。

本发明的治疗痛风的外用药,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枇杷30~50份、羌活10~30份、黄柏10~30份、天南星5~15份以及血藤5~15份。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各原料粉碎,混合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枇杷、所述羌活、所述黄柏、所述天南星以及所述血藤蒸煮后于碳酸钠的水溶液中浸泡;

对浸泡液进行一次过滤弃去第一滤渣,调节第一滤液ph=6.5~7.5后沉淀6h~10h;

再次过滤,弃去第二滤液,将得到的第二滤渣充分混合于50~65度白酒中;

再次过滤,弃去第三滤渣,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药效好,纯中药配方,无明显的毒副反应;

(2)以中药制剂形式用药,外用方便,可用多种痛风,用药效果好;

(3)对皮肤刺激性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外用药,包括以下组份:枇杷、羌活、黄柏、天南星以及血藤。

优选的,本发明的外用药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枇杷30~50份、羌活10~30份、黄柏10~30份、天南星5~15份以及血藤5~15份。

优选的,本发明的外用药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枇杷35~45份、羌活15~25份、黄柏15~25份、天南星7~13份以及血藤7~13份。

优选的,本发明的外用药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枇杷40份、羌活20份、黄柏20份、天南星10份以及血藤10份。

一、原料(组分)

(1)枇杷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中文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琵琶果,是蔷薇科中的枇杷属的一种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果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又称作枇杷叶、芦橘叶、无忧扇),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全株枇杷(主干、茎、叶、根等)晒干后得到,不仅能更好地治疗痛风,还可调节痛风液对皮肤的刺激性。

(2)羌活

羌活,又称作蚕羌、川羌、竹节羌、大头羌,是中药材,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exh.t.chang)及同属植物寛叶羌活(n.forbessiboiss.)或川羌活(n.franchetiiboiss.)的根茎和根。本品体轻走表,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用于感冒风寒表实证,由于发汗力较强,而又有止痛作用。

(3)黄柏

黄柏是双子叶植物芸香科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或关黄柏(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树皮。黄柏内外用均可以用来治疗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4)天南星

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是天南星科天南星属的植物。中医上以球茎入药,性温、味苦辛,有毒,功能祛风化痰,主治中风、破伤风、小儿惊风、风痰癫痫等症;外敷痈肿。

(5)血藤

血藤(mucunamacrocarpa)为豆科血藤属下的一个种。血藤能够败毒消痈,活血通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用药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二、形式和剂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为简单混合物。制备过程为将各药材(原料)简单混合即可,这种简单混合物适于制备简单的水剂。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药物还可以做成中成药的形式。中成药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散剂、膏剂、丹剂、酒剂、锭剂、水剂、气雾剂、巴布剂;

本发明优选为酒剂。

(1)散剂

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材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是我国古代剂型之一。散剂治疗范围广,服用后分散快,奏效迅速,且具有制作方便、携带方便、节省药材等优点。

本发明采用外用散剂。

(2)膏剂

膏剂系药物剂型之一。膏剂是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外用膏有软膏、硬膏两种。外用的软膏称油膏,一般药膏,是把蜂蜡加入棉子油或花生油中,加热熔化,乘热加入应用的药物细粉,不断搅拌,待冷凝即成。冰片、樟脑等容易挥发的药,可在油膏冷后加入搅匀。

本发明优选为外用软膏。

(3)丹剂

丹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没有固定剂型。有的将药物研成细末即成,有的再加糊或黏性药汁制成各种形状,有的丹剂也是丸剂的一种。因多用精炼药品或贵重药品制成,所以不称丸而称丹。外用丹剂,仅供外科用。

(4)酒剂

酒剂古称“酒醴”,后世称为“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物,或加温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或外用。酒剂不宜于阴虚火旺的病人。

(5)锭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单独或加适当的糊粉、蜂蜜与赋型剂混合后制成不同形状的一种固体制剂。本发明采用外用,磨汁涂敷患处。若制成饼状则称为饼剂。

(6)水剂

将药物冲泡后外用。

(7)气雾剂

系指药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的制剂,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以定量或非定量喷出,药物喷出多为雾状气溶胶,其雾滴一般小于50μm。

(8)巴布剂

巴布剂(cataplasma)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系指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质中,摊涂于裱背材料上,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剂型。

三、制备方法

1、简单混合物的制备

可以将上述原料简单混合在一起,从而制备本发明的简单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制备该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组分粉碎,混合在一起。

2、中成药的制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制备本发明药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原料用水煎煮,得到煎液,或用乙醇水溶液提取,得到提取液;

(b)用煎液制备所需剂型。

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枇杷、所述羌活、所述黄柏、所述天南星以及所述血藤蒸煮后于碳酸钠的水溶液中浸泡;

对浸泡液进行一次过滤弃去第一滤渣,调节第一滤液ph=6.5~7.5后沉淀6h~10h;

再次过滤,弃去第二滤液,将得到的第二滤渣充分混合于50~65度白酒中;

再次过滤,弃去第三滤渣,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碳酸钠的水溶液浓度为5w/v%~10w/v%,还可以选择6w/v%、7w/v%、8w/v%、9w/v%。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蒸煮之前,将所述枇杷、所述羌活、所述黄柏、所述天南星以及所述血藤粉碎,粉碎后的粒径小于70~90目,还可以选择80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煮的时间为1h~3h,还可以选择2h。

四、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外用药可直接外敷使用。

一般每日敷3-5次,外敷后3小时即可明显消肿止痛。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膏剂)

按枇杷30g、羌活30g、黄柏10g、天南星15g以及血藤5g研细末混匀成中药混合粉,每取100g混合粉加入150ml丙三醇(即甘油)、150ml蒸馏水、凡士林200g,调成糊状,分装于罐内,冷藏避光。

实施例2(散剂)

按枇杷50g、羌活10g、黄柏30g、天南星5g以及血藤15g。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细粉,过350目的药用筛。

实施例3(水剂)

枇杷35g、羌活14g、黄柏25g、天南星7g以及血藤12g。

粉碎后充分混匀,用80℃-90℃热水100ml冲泡并冷却至37℃-40℃后备用。

实施例4(酒剂)

将枇杷45g、羌活25g、黄柏15g、天南星13g以及血藤7g粉碎至粒径小于70~90目,蒸煮1h后于10w/v%的碳酸钠的水溶液中浸泡;

对浸泡液进行一次过滤弃去第一滤渣,调节第一滤液ph=7.2后沉淀9h;

再次过滤,弃去第二滤液,将得到的第二滤渣充分混合于50度白酒中(泡2~4周);

再次过滤,弃去第三滤渣,即得。

实施例5(酒剂)

将枇杷40g、羌活20g、黄柏20g、天南星10g以及血藤10g粉碎至粒径小于80目,蒸煮2h后于7w/v%的碳酸钠的水溶液中浸泡;

对浸泡液进行一次过滤弃去第一滤渣,调节第一滤液ph=7.0后沉淀8h;

再次过滤,弃去第二滤液,将得到的第二滤渣充分混合于58度白酒中(泡2~4周);

再次过滤,弃去第三滤渣,即得。

实验例1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

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无任何处理)、模型组(只建关节肿胀模型模)、溶剂对照组(建模后涂抹白酒)、吲哚美辛组(建模后涂抹吲哚美辛)、痛风液组(建模后涂抹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痛风液,分高中低剂量)。各组动物每天按剂量涂药两次,早晚各一次,连续3d;于末次给药后30min,固定大鼠,将右踝关节弯曲,局部消毒后,用6号注射针自两骨突之间进针,除对照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0.05ml外,其余各组大鼠在右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生理盐水混悬液0.05ml,以关节囊对侧鼓起为注入标准,诱导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检测指标:(1)关节肿胀度: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致炎前及致炎后4h大鼠右踝关节的厚度,以致炎前后的差值作为痛风性关节炎的肿胀度。

表1痛风液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的影响(n=10)

△△p<0.01,vs对照组;*p<0.05,**p<0.01,vs溶剂组。

从表1可知,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说明建模成功;

吲哚美辛作为阳性对照,与溶剂组相比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说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实验结果可信;

痛风液的中浓度和高浓度组与溶剂组相比,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痛风液能有效拮抗大鼠痛风性关节肿胀。

实验例2痛风液的皮肤刺激性评估

将健康日本大耳白家兔30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5只,雌雄各半。六组分别为:对照组(完整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中剂量组(完整皮肤)、中剂量组(破损皮肤)、对比例组(完整皮肤)、对比例组(破损皮肤)。在家兔背部两侧对称区域用理发剪去毛大小约50cm×30cm。破损皮肤组用手术刀在脱毛消毒皮肤区划两个等大的“井”字,以渗血为度。分笼饲养,观察1天后开始用药。对照组只涂抹溶剂(白酒),其余每只家兔背部左侧皮肤外涂抹痛风液,背部右侧区外搽溶剂(白酒),自然吹干。依照上述方法每天用药1次,连续3周。每日观察记录家兔背部用药部位是否有皮肤红斑、水肿情况,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以及皮肤变粗或变薄等情况,在第三周评价。根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p210~p211“scorecriteriondegreeofcutancousstimulus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oncutancousstimulus”进行评分统计。

其中对比例组按实施例5进行设置,区别仅在于将枇杷替换为等量的甘草(有大量实验证明无皮肤刺激性),施用剂量和中剂量组一致2.0g·kg-1

表2皮肤刺激反应程度评分标准

表3对家兔的刺激性评分表

从表3可知,枇杷能够很好地降低痛风液的刺激性,这可能与枇杷的消炎特性有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