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2371发布日期:2019-01-05 10:5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桌面仪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学、医疗卫生检验等方面对工具消毒灭菌通常还是采用几种传统的方法,高温高压蒸煮、酒精灯明火烧灼、酒精擦拭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普遍效率低、可靠性差、能耗高,有的体积庞大不易操作,有的存在安全隐患,有的消毒灭菌不彻底、容易有残留或死角;因此亟待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出现,该装置采用加热线圈加热、相变材料储能层保温、红外传感器红外线辐射、和外部保温层物理隔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超高温的空间管路环境,内部热辐射温度可达到900度以上,瞬间高效的将操作工具实现消毒灭菌,装置的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方便,所需能耗也得到了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该装置采用加热线圈加热、相变材料储能层保温、红外传感器红外线辐射、和外部保温层物理隔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超高温的空间管路环境,内部热辐射温度可达到900度以上,瞬间高效的将操作工具实现消毒灭菌,装置的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方便,所需能耗也得到了大大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旋转操作台和加热筒,所述加热筒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该装置采用加热线圈加热、相变材料储能层保温、红外传感器红外线辐射、和外部保温层物理隔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超高温的空间管路环境,内部热辐射温度可达到900度以上,瞬间高效的将操作工具实现消毒灭菌,装置的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方便,所需能耗也得到了大大降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筒包括:中空陶瓷管,所述中空陶瓷管内设有加热区,所述加热区用于放置工具并对其进行消毒灭菌。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筒包括一组、二组、三组或四组以上加热线圈,所述加热线圈与所述中空陶瓷管之间设有相变材料储能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加热筒还包括:不锈钢外筒,所述不锈钢外筒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设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不锈钢外筒上开设有阵列的散热孔。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加热筒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与所述加热筒电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显示屏和启动开关,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启动开关分别与所述控制箱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箱内还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控制箱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正二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加热筒的剖视图;

其中:1.加热筒,2.三维旋转操作台,3.中空陶瓷管,4.加热区,5.加热线圈,6.相变材料储能层,7.不锈钢外筒,8.保温层,9.散热孔,10.旋转轴,11.控制箱,12.显示屏,13.启动开关,14.操作台把手,15.控制箱底座,16.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维旋转操作台2和加热筒1,所述加热筒1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2连接;所述加热筒1设置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的2上方并与其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该装置采用加热线圈加热、相变材料储能层保温、红外传感器红外线辐射、和外部保温层物理隔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超高温的空间管路环境,内部热辐射温度可达到900度以上,瞬间高效的将操作工具实现消毒灭菌,装置的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方便,所需能耗也得到了大大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包括1:中空陶瓷管3,所述中空陶瓷管3内设有加热区4,所述加热区4用于放置工具并对其进行消毒灭菌。

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中空陶瓷管3内设有加热区4,中空陶瓷管3内的加热区4采用镜面设计来进行热能聚焦;保证加热温度和效率更高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热量辐射到机器外壳,避免烫伤人的危险情况,使得对工具进行灭菌消毒时加热更加稳定,有效的减少了热能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1包括一组、二组、三组或四组以上加热线圈5,所述加热线圈5与所述中空陶瓷管3之间设有相变材料储能层6。

采用上述实施例,采用中间体温度大于900度的相变材料储能层6,实现了在工作温度区间内的高吸收和高储能,与其他高温灭菌的方法和设备相比,可以达到和维持在更高的工作温度;实际工作温度受环境波动影响更小,温度稳定性大大提高。在使用温度控制器(未示出)进行温度控制时,温度的高低波动被相变材料储能层6吸收,使得中空陶瓷管3内的加热区4工作温度非常稳定准确。同时,由于相变材料储能层6的高保温性和缓慢释放的性能,设备所需要的能耗大大降低。维持工作的功耗仅为同类产品的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筒1还包括:不锈钢外筒7,所述不锈钢外筒7与所述加热线圈5之间设有保温层8。

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保温层8的材质优选石棉或陶瓷纤维中的任一种,这样使得加热线圈5对中空陶瓷管3的加热区的加热能耗损失大大降低,降低了对工具进行灭菌消毒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锈钢外筒7上开设有阵列的散热孔9。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大了散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2上设有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10与所述加热筒1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在超高温和通电工作情况下上下左右任意旋转加热筒1的角度位置;为不同工作场景下的操作人员提供灵活多变和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角度来使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未示出),所述红外传感器(未示出)与所述加热筒1电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红外传感器(未示出)是用红外线为介质的测量系统,按探测机理,本发明的红外传感器(未示出)为热探测器,用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探测器的敏感元件吸收辐射能后引起装置温度升高,自动加热到900-1100℃,在3-7秒内即可完成对工具消毒灭菌工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箱11,所述控制箱11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2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控制箱11设置于所述三维旋转操作台2下方并与其连接,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装置对工具进行消毒灭菌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1上设有显示屏12和启动开关13,所述显示屏12和所述启动开关13分别与所述控制箱11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显示屏12便于装置对工具进行灭菌消毒过程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启动开关便于装置的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1内还设有温度控制器(未示出),所述温度控制器(未示出)与所述控制箱11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对工具进行灭菌消毒的温度进行实时调控。

启动开关13、显示屏12和温度控制器(未示出)分别与加热筒1电连接;打开启动开关13,放入待灭菌工具后,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加热筒1内的加热线圈5自动加热温度到900-1100℃,温度控制器根据不同消毒灭菌需要实时调控加热线圈5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参数实时显示于显示屏12上;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1下端四角对角位置固定有控制箱底座15,所述控制箱底座15上设有吸盘16,所述吸盘16与所述工作箱底座15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当装置放置于桌面上时,所述吸盘与桌面吸引连接,起到了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的固定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11两侧对角位置固定有操作台把手14。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操作人员移动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产生如下的有益效果:

1)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加热线圈5采用钨灯进行加热,中空陶瓷管3内采用镜面设计来进行热能聚焦。保证加热温度和效率更高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热量辐射到机器外壳,避免烫伤人的危险情况。此产品无需任何预热时间,开机即可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时加热管无须一直工作,放入待灭菌工具后,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自动加热到900-1100℃,在3-7秒内即可完成对工具消毒灭菌工作。由于采用镜面聚焦热能方式,受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小。由于中空陶瓷管3内无须连续加热,以及能量聚焦不向外辐射,因此不锈钢外筒7温度很低,极大的减少了意外受伤的可能性。

2)一种用于生物体培养和医疗检验工具的超高温灭菌装置,无明火、无液体,没有安全风险。超高温空间环境灭菌,无死角、无残留,可靠性大大提高。该装置体积小巧、操作灵活方便。解决了传统消毒灭菌产品的诸多问题。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