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397发布日期:2019-11-15 21:3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适用于对偏瘫、截瘫外伤以及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训练床。



背景技术:

因偏瘫、截瘫、脑血栓、外伤等造成的肌肉萎缩和腿部运动障碍的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下肢的康复训练辅助治疗。

根据《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中对偏瘫、截瘫患者日常护理和相应的康复训练,经常采用的几种训练方法是:1.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是为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2.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是为预防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锻炼人体平衡功能;3.抑制下肢联带运动训练,是为抑制屈肌、伸肌异常的连带运动,提高下肢运动能力,缓解患者步态异常的情况;4.双下肢交替屈曲控制训练,是为提高单侧下肢控制能力并抑制患肢连带运动,锻炼腹部肌肉,患者步行训练前的必要的准备训练;5.膝关节屈曲运动训练,是利用屈肌连带运动诱发下肢关节主动运动;6.长坐位膝关节分离运动诱发训练,是为促进膝关节选择性伸展,患者步行训练前的必要的准备训练。

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康复护理床仅仅只能作为患者休息使用,而一些起立床也只是简单的给患者做站立姿态的训练。这些康复训练产品种类少、训练模式单一、功能简单,不能很好地针对不同患者进行适应性调整训练位置,康复训练舒适性差,关节运动不够充分导致训练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它能随患者病情变化,实现一机多用。可在“病情严重”时做卧姿训练,到“病情好转”后做坐姿训练,再到“肢体恢复一定运动能力”做站立训练,并且三种训练模式相互配合且可组合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调整下肢训练器到患者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并且能调整患者下肢摆动的角度和幅度使下肢不同部位的肌肉或关节得到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下肢运动活动度。本实用新型能为患者提供卧姿、坐姿、站姿等不同姿态以及可改变上半身前倾、后仰的姿态,可增加运动训练的舒适性,大大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性之一在于,可提供多种训练姿态、体位,明显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创新性之二在于,增加训练器械与人体相对水平及垂直位置可调机构,以适应不同体型人群、提高训练效果。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包括底支架、下身支架、上身支架、移动支架、下肢训练器、小腿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底支架前端通过活动轴与下身支架的下支腿铰接以驱动下身支架绕水平轴线起立翻转,下身支架后端通过活动轴与上身支架的前端铰接以驱动上身支架绕水平轴线前倾、后仰翻转,下身支架的前部通过滑动幅与移动支架连接以驱动移动支架平行前后移动,移动支架中部通过活动轴与下肢训练器后端连接以驱动下肢训练器绕水平轴线上倾、下俯翻转,小腿支撑组件一端安装在下肢训练器前端且有另一端相对下肢训练器可旋转地与下肢训练器相连。

所述的下肢训练器包括脚踏板、转臂、脚踏驱动装置和箱体;转臂的一端与脚踏板可旋转连接,转臂的另一端与脚踏驱动装置的旋转轴连接,脚踏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箱体内侧,脚踏驱动装置的旋转轴展到箱体外侧。

所述的小腿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摆动杆、加长杆、收线器、弹性绳和小腿护板;

小腿护板安装在脚踏板的一侧,小腿护板适于支撑患者的小腿;

弹性绳的一端与小腿护板相连,弹性绳的另一端与收线器相连;

收线器安装在加长杆上,收线器用于调节弹性绳的长度;

加长杆与摆动杆滑动连接且由摆动杆的旋钮旋入加长杆上匹配的长度孔可锁定滑动长度,加长杆用于调节收线器的高度;

摆动杆一端通过活动轴与底座铰接,驱动摆动杆绕水平轴线前后摆动翻转且由摆动杆的旋钮旋入底座上匹配的角度孔可锁定翻转角度,摆动杆用于调节收线器的前后位置;

底座安装在下肢训练器前端且可拆卸。

所述的下身支架上端安装一个支撑患者的臀部软垫,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固定患者臀部的固定架。

所述的上身支架的后端安装一个能够减轻患者腿部压力的减重支架,其上端安装一个支撑患者的背部软垫,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固定患者上身的固定架。

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控制起立翻转角度、前倾后仰翻转角度和上倾下俯翻转角度,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身支架、下身支架和下肢训练器的装置可处在水平、上倾或下俯状态,这些装置及其状态的组合使患者分别可处在“卧姿”“坐姿”“站姿”等状态下康复训练,明显提高训练的有效性和舒适性。适量调整移动支架与下身支架前端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身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的需要或提高同一患者康复训练舒适性。同时在适量控制脚踏驱动装置内置电机的不同控制方式,以调节患者对本装置的适应程度,使关节运动充分提高其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右侧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卧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坐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站姿”示意图。

附图中,1、底支架;2、下身支架;3、上身支架;4、移动支架;5、下肢训练器;6、小腿支撑组件;201、臀部软垫;202固定架1、;203、直线电机1;301、减重支架;302、背部软垫;303、固定架2;304、直线电机2;401、直线电机3;402、滑动幅;501、直线电机4;502、箱体;503、脚踏驱动装置;504、转臂;505脚踏板、;601、底座;602、旋钮1;603、摆动杆;604、旋钮2;605、加长杆;606、收线器;607、弹性绳;608、小腿护板;609、角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床,包括底支架(1)、下身支架(2)、上身支架(3)、移动支架(4)、下肢训练器(5)、小腿支撑组件(6)。

底支架(1)前端通过活动轴与下身支架(2)的下支腿铰接,直线电机1(203)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底支架(1)与下身支架(2)之间,通过直线电机1(203)的伸缩来控制下身支架(2)绕水平轴线起立翻转角度,可起立0-80°。

下身支架(2)后端通过活动轴与上身支架(3)的前端铰接,直线电机2(304)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上身支架(3)与下身支架(2)之间,通过直线电机2(304)的伸缩来控制上身支架(3)绕水平轴线前倾、后仰翻转角度,可前倾0-80°、后仰0-15°。

下身支架(2)前部通过滑动幅与移动支架(4)连接,直线电机3(401)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移动支架(4)与下身支架(2)之间,通过直线电机3(401)的伸缩来控制移动支架(4)平行前后移动距离,可平行前后移动0-300mm。

移动支架(4)中部通过活动轴与下肢训练器(5)后端连接,直线电机4(501)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安装在下肢训练器(5)与移动支架(4)之间,通过直线电机4(501)的伸缩来控制下肢训练器(5)上倾、下俯翻转角度,可上倾0-80°、下俯0-45°。

小腿支撑组件(6)一端安装在下肢训练器(5)前端且有另一端相对下肢训练器(5)可旋转地与下肢训练器(5)相连。

所述的下肢训练器(5)包括脚踏板(505)、转臂(504)、脚踏驱动装置(503)和箱体(502);转臂(504)的一端与脚踏板(505)可旋转连接,转臂(504)的另一端与脚踏驱动装置(503)的旋转轴连接,脚踏驱动装置(503)固定安装在箱体(502)内侧,脚踏驱动装置(503)的旋转轴展到箱体(502)外侧。通过脚踏驱动装置(503)内置电机的不同控制方式,实现下肢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及助力运动模式。

小腿支撑组件包括底座(601)、摆动杆(603)、加长杆(605)、收线器(606)、弹性绳(607)和小腿护板(608);

小腿护板(608)安装在脚踏板(505)的一侧;小腿护板(608)贴护且适于支撑患者的小腿;

弹性绳(607)的一端与小腿护板(608)相连,且弹性绳(607)的另一端与收线器(606)相连,收线器(606)用于调节弹性绳(607)的长度;

加长杆(605)与摆动杆(603)滑动连接且由摆动杆的旋钮1(602)旋入加长杆(605)上匹配的长度孔可锁定滑动长度;加长杆(605)相对摆动杆(603)可伸长0-200mm;

收线器(606)安装在加长杆(605)上;加长杆(606)用于调节收线器(605)的高度;摆动杆(603)一端通过活动轴与底座(601)铰接,驱动摆动杆(603)绕水平轴线前后摆动翻转且由摆动杆(603)的旋钮2(604)旋入底座上匹配的角度孔(609)可锁定翻转角度;可翻转角度0-180°;摆动杆(603)用于调节收线器(606)的前后位置;

底座(601)可易于拆卸地安装在下肢训练器(5)前端;

小腿支撑组件(6)及其各部件在合适时可整体或部分拆卸。

下身支架(2)上端安装臀部软垫(201),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固定患者臀部的固定架1(202)。

上身支架(3)的后端安装一个能够减轻患者腿部压力的减重支架(301),其上端安装背部软垫(302),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固定患者上身的固定架2(303)。

使用时,首先控制直线电机1(203)、直线电机2(304)和直线电机4(501),驱动对应的起立角度、前倾后仰角度和上倾下俯角度翻转,使臀部软垫(201)、背部软垫(302)和箱体(502)的上端面均处于水平,床体处在水平状态。

患者起始平躺状态:患者胸部和臀部捆绑后,使患者的脚底面与脚踏板(505)接触并由绑带固定,小腿与小腿护板(608)接触并由绑带固定。

实施例一:“卧姿”康复训练

患者起始平躺状态的基础上,控制直线电机4(501)使下肢训练器(5)的箱体(502)适量上倾翻转一定角度;适量旋转摆动杆(603)且旋钮1(602)旋入底座(601)上对应翻转角度的角度孔(609、滑动加长杆(605)且旋钮2(604)旋入加长杆(605)上对应长度的长度孔;收线器(606)调节弹性绳(607)的长度适于抬起使用者的小腿;患者可处在“卧姿”下,由脚踏驱动装置(503)控制脚踏板(505)旋转,并控制下肢康复训练。

实施例二:“坐姿”康复训练

患者起始平躺状态的基础上,控制直线电机2(304)使上身支架(3)适量前倾翻转一定角度;控制直线电机4(501)使下肢训练器(5)的箱体(502)适量上倾翻转或下俯翻转一定角度;患者可处在“坐姿”下,由脚踏驱动装置(503)控制脚踏板(505)旋转,并控制下肢康复训练。

实施例三:“站姿”康复训练

患者起始平躺状态的基础上,控制直线电机1(203)使下身支架(2)适量前倾翻转一定角度;控制直线电机2(304)使上身支架适量前倾翻转或后仰翻转一定角度;控制直线电机4(501)使下肢训练器(5)的箱体(502)适量上倾翻转或下俯翻转一定角度;患者可处在“站姿”下,由脚踏驱动装置(503)控制脚踏板(505)旋转,并控制下肢康复训练。

实施例中,适量控制直线电机3(401)调整移动支架(4)与下身支架(2)前端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身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的需要或提高同一患者康复训练舒适性。同时在适量控制脚踏驱动装置(503)内置电机的不同控制方式,以调节患者对本装置的适应程度,使关节运动充分提高其训练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可部分使用或不使用小腿支撑组件。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特征、结构或者特点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高度”、“角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出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