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9471发布日期:2019-12-11 00:13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护交互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本病常急性发作,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严重者须手术取栓。高达60%的vte病例发生在术后住院期间或住院后,使之成为预防住院期间死亡的首要因素。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可极大的降低vte的发生率,减少vte发生后带来的治疗费用和患者痛苦。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有caprini模型,padua模型、khorana模型、g-caprini模型等,这些评估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均得到了国际以及国内权威指南的推荐。评估模型的使用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高危人群、合理预防和提高vte发生的警惕性。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分系统、门诊医技管理分系统、急诊留观管理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分系统临床检验系统(cls)、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等。在中国,his已经基本覆盖了各级医院,如果能将vte风险模型整合进入his,由系统自动检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分,并根据住院期间危险因素的变化及时更新,势必能减轻临床医师工作量,并提高评分的准确性。同时根据危险级别,通过his推送预防建议,也能起到提高预防意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比例,减少vte发生率的作用。

但是,现有his中并没有建立有效的vte防治医护交互机制,护士手工评估vte发生风险,评估后不能与医生有效沟通,医生不能及时开立预防医嘱的弊端,存在医护评估与有效措施实施的无应答,导致vte评估交互可行性差,无法强制、有效实施预防措施,使得院内vte检出率低、院内致死性vte发生率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中无法有效建立vte防治的医护交互机制,导致住院患者vte发病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有效收集住院患者vte相关风险指标,评分后按标准预估vte风险,给出预防建议并提呈医师做出进一步医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由患者评分系统、患者风险预估系统、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系统和后台数据抓取系统组成,所述患者评分系统将患者的评分结果输出至患者风险预估系统,患者风险预估系统处理患者评分并预估vte风险,给出预防建议,患者风险预估系统将患者评分和预防建议输出至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接收数据后递呈数据给医师,由医师参考患者评分和预防建议下达医嘱并查询医嘱情况,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输出端连接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系统输入端,所述后台数据抓取系统通过his系统进入患者预估评分系统或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中抓取护理评估信息和医师干预信息。

优选地,所述患者评分系统包括护士评分系统和医生站评分系统。

优选地,所述护士评分系统包括不同患者相应的评估表和得分统计存档系统,不同患者相应的评估表按如下方式分配:外科住院手术患者选择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非手术患者选择padua评分表,确诊患者选择确诊vte患者。

优选地,所述医生站评分系统包括患者病历获取,has-bled评分系统和存档系统。

优选地,所述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包括his系统和医嘱管理主窗口,登录his系统后选择住院医生站及患者所在科室以进入医嘱管理主窗口,点击医嘱管理主窗口中需要管理的患者以显示患者护理评分及医嘱情况。

优选地,所述患者风险预估系统预估vte风险,给出预防建议的标准为第九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

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

1、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vte发病率。重点关注vte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实施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等重要指标。为了全院各科室能够及时预防vte的发生,使上述各项指标达标,并做出快速清晰的治疗方案,拟定了住院患者vte预防方案路线图,设计了医护交互系统进行住院患者vte预防。该系统大大提升了医院内医护一体化有效预防vte发生的工作效率,摒弃了既往系统中护士手工评估vte发生风险,评估后不能与医生有效沟通,医生不能及时开立预防医嘱的弊端,避免了医护评估与有效措施实施的无应答,保证vte评估可控可行,强制、有效实施,提高了院内vte检出率、降低了院内致死性vte发生率。

2、通过预防宣教住院患者,提高广大群众对vte这一疾病的知晓率,并在社会范围内普及;通过预防vte发生,减少住院患者非预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通过该系统的广泛实施,动态监测全省乃至全国vte发生、发展、转归的第一手数据,提供中国人群vte的流行病学资料;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预防意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逐年降低vte发生率,使该病在中国成为低发生率或罕见疾病。

3、该系统可大大提高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率、vte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及降低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并因此减少医疗机构用于治疗致死性vte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医疗纠纷调解费用、赔偿费用等;住院患者vte预防医护交互一体化系统实施后,还可增加因筛查高危vte患者而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防用医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抗凝治疗药物的费用,从而提高医院收入。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vte的发生发展涉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而vte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降低vte的风险。本系统旨在完善医护vte防治诊疗过程中的沟通机制,为患者vte防治提供保障。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运行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以及嘉和电子病历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

一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医护交互系统,由患者评分系统、患者风险预估系统、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系统和后台数据抓取系统组成。

患者评分系统包括护士评分系统和医生站评分系统。

护士评分系统包括不同患者相应的评估表和得分统计存档系统,不同类别患者相应的评估表按如下方式分配:外科住院手术患者选择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非手术患者选择padua评分表,确诊患者选择确诊vte患者,确诊患者无需进行评估。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按照caprini评估模型中的血栓风险因素和不同因素对应的分值进行表格设置,例如血栓风险因素包括年龄41~60岁,肥胖(bmi大于等于30kg/m2),异常妊娠,妊娠期或产后(1月),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卧床的内科患者,炎症性肠病史,下肢水肿,静脉曲张,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肺功能异常copd,急性心肌梗塞等,每项分值为1~3分不等。

非手术患者选择padua评分表按照padua评估模型中的血栓风险因素和不同因素对应的分值进行表格设置。例如血栓风险因素包括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先前有局部或远端转移和(或)6个月内接受化疗和放疗;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制动,患者身体原因或遵医嘱需卧床休息至少3天;有血栓形成倾向,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或s缺乏,leidenv因子,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近期(≤1个月)创伤或外科手术;年龄大于等于70岁;心脏和(或)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等,分值为1~3分不等。

上述评分表由护士登录his后进入患者管理页面,按照患者的不同类别选择相应的评分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并提交至伺服器,由伺服器中的得分统计存档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每个患者的得分。

评分系统还包括医生站评分系统,医生站评分系统与护士评分系统并列互补,均为评分系统收集患者信息和评分,医生站评分系统由医生或护士登录嘉和电子病历平台进行操作,登录后选择对应的科室,进入医生工作站医师界面获得在院患者列表,选择对应患者后进入患者病历页面获取患者病历,本科室模板里选“has-bled评分”,has-bled评分系统包括高血压(1分),肝肾功能不全(各1分),卒中(1分),出血(1分),异常inr值(1分),年龄大于65岁,药物或饮酒(各1分)。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上述模板,得出总分,并保存,提交至伺服器,输入登录密码,打印存档。

评分系统完成评分后将评分结果存储于伺服器并将评分结果输出至伺服器中的患者风险预估系统,患者风险预估系统以第九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作为标准对患者预估vte风险,并给出预防建议。

患者风险预估系统将患者评分和预防建议存储于伺服器并输出至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接收数据后递呈数据给医师客户端,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包括his系统和医嘱管理主窗口,医师登录his后选择住院医生站及患者所在科室以进入医嘱管理主窗口,点击医嘱管理主窗口中需要管理的患者以显示患者护理评分及医嘱情况(如预防建议)。由医师参考患者评分和预防建议下达医嘱并查询医嘱情况。

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将医嘱存储于伺服器并输出端连接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系统输入端,对于需要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则签署抗凝/溶栓治疗同意书。在患者工作平台中点击知情文件,选择知情同意书打印后进行签署。便于物理或药物防治措施的实施到位。

后台数据抓取系统通过his系统进入患者预估评分系统或患者预防干预操作系统中抓取护理评估信息和医师干预信息。管理人员登陆医院his系统后,即可在后台进入伺服器抓取已存储的相应信息,主要有护理评估情况,如vte入院评估率;医师干预情况如vte高风险药物预防率,物理药物联合预防例数,住院患者vte中、高风险药物+物理预防联合预防率,caprini中危例数,caprini高危例数,caprini中危物理防治例数,caprini中危药物防治例数等,后台数据抓取系统抓取统计便于进行系统对vte防治的有效性和经济效益的评价。

根据后台数据抓取系统获知的vte防治数据计算vte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实施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等重要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与仅采用his的医院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表1vte防治指标统计

表1结果显示,本系统上线后,可显著提高vte风险评估率、vte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实施预防性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并降低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

综上所述,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vte发病率。重点关注vte风险评估率、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实施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等重要指标。为了全院各科室能够及时预防vte的发生,使上述各项指标达标,并做出快速清晰的治疗方案,拟定了住院患者vte预防方案路线图,设计了医护交互系统进行住院患者vte预防。该系统大大提升了医院内医护一体化有效预防vte发生的工作效率,摒弃了既往系统中护士手工评估vte发生风险,评估后不能与医生有效沟通,医生不能及时开立预防医嘱的弊端,避免了医护评估与有效措施实施的无应答,保证vte评估可控可行,强制、有效实施,提高了院内vte检出率、降低了院内致死性vte发生率。2、通过预防宣教住院患者,提高广大群众对vte这一疾病的知晓率,并在社会范围内普及;通过预防vte发生,减少住院患者非预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通过该系统的广泛实施,动态监测全省乃至全国vte发生、发展、转归的第一手数据,提供中国人群vte的流行病学资料;提高医务工作者的预防意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逐年降低vte发生率,使该病在中国成为低发生率或罕见疾病。3、该系统可大大提高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率、vte预防措施实施率、住院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比率、vte检出率及降低医院相关致死性vte发生率,并因此减少医疗机构用于治疗致死性vte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医疗纠纷调解费用、赔偿费用等;住院患者vte预防医护交互一体化系统实施后,还可增加因筛查高危vte患者而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预防用医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抗凝治疗药物的费用,从而提高医院收入。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