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热炙罐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328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电热炙罐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加热的炙罐治疗器。
采用炙罐治疗某些疾病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炙罐的使用方法是在炙罐内放置炙药或不放,将纸点燃后放于罐内,并将其迅速倒置吸附于人体需治疗穴位处。这种传统的炙罐使用麻烦,温度难维持,加热治疗过程短,时间和温度都难以控制,疗效也不尽人意,并且只具有药疗效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使用安全、方便简单、具有电疗药疗等效果的微电热炙罐治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半球形的壳体内,放置有一环状的微电热加热板,该加热板的上方有一保温隔热板,该加热板的下方装有一传热保护板,该保护板下方为一放置炙药袋的空腔,该空腔的边缘有便于将整个壳体固定于人体治疗处的固定孔。
上述的壳体中央有一将上述传热保护板固定于壳体内的螺丝杆。
上述的环状微电热加热板与可调电压式的电源相接通。
上述的固定孔内穿套有方便固定壳体的塑料尼龙剌粘布带。
在上述的壳体的环状微电热加热板中央空腔内还可放置一磁铁块,进行对人体穴位的辅助磁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以取代传统的炙罐,治疗的时间和温度都能调节和控制,集电疗、药疗和磁疗为一体,治疗效果极佳,是进入家庭的理想理疗用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1半球壳体 2微电热加热板 3保温隔热板 4传热保护板5保护板固定螺杆 6炙药空腔 7粘布带固定孔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耐温塑料材料制作一半球壳体(1),在壳体内顶部先放置一园形的保温隔热板(3),再将一环状的微电热加热板(2)置于壳中,其电源线穿孔接出壳体外,再用一园形的铝质传热保护板(4)蔽掩密封上述的微电热加热板,一根位于壳体中央的金属固定螺杆(5)将保护板(4)与壳体固定为一整体,在壳体内的保护板的下方为放置炙药的空腔(6),壳体的边缘开有两个对称的粘布带固定孔。使用时,将炙药放于壳体的空腔(6)内,用塑料尼龙剌粘布带穿入上述的固定孔(7),并将整个壳体贴梆固定于患者需治疗穴位处,接通电源,并将电源逐步调高至所需电压,使温度升至人体感觉适度发烫为宜,一次理疗30分钟,连续3-5次即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微电热炙罐治疗器,为一半球形的壳体(1),其特征是在该壳体(1)内,放置有一环状的微电热加热板(2),该加热板的上方有一保温隔热板(3),上述的微电热加热板(3)的下方装有一传热保护板(4),该保护板下方为一放置炙药袋的空腔(6),该空腔的壳体边缘有固定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热炙罐治疗器,其特征是上述的壳体(1)的中央有一将上述传热保护板(4)固定于壳体内的螺丝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电热炙罐治疗器,其特征是上述的环状微电热加热板(2)与可谓电压式的电源相接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热炙罐治疗器,其特征在一半球状的壳体(1)内装有微电热加热板(2)、保温隔热板(3)和传热保护板(4),壳体内还有放炙药的空腔(6)。本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以取代传统的炙罐,治疗的时间和温度都能调节和控制,集电疗、药疗和磁疗为一体,治疗效果极佳,是进入家庭的理想理疗用品。
文档编号A61H39/06GK2232273SQ9524194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泽蓉 申请人:王泽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