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3465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更具体地说,涉及在导液管中专门创新和引入的多项技术与功能的改进,其宗旨是使该装置的特性能明显地改进和更方便于对神经病患者的医护,这些病人由于他们的病理情况,需要从头与脊柱的取液孔中对头与脊柱液进行外部引流,它还允许测量和控制颅内压。
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那样,已经有多种通常称为“外脑室引流组件”的装置,基本上由简单的单管组成,藉助于神经外科技术,管子一端插入脑腔中,设置在颅室(cranial box)之外的另一端连接到传统的贮器中,该贮器适合于通过所述导液管收集引流出来的液体。在本发明的外脑室引流系统(external ventricular derivation system)中,也可以用机械和/或电子传感器,以连续或交替的方式,进行颅内压的测量。在现有的系统中,内脑室液体引流是通过重力作用来实现的,即利用脑腔内液体的压力与重力产生的压力之间的差值,后者直接决定于贮器所处的高度。所述的高度是指贮器的最低限位置与脑室高度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的流量可以由波塞维尔(Pouseville)定律确定流量=压差×常数(常数由引流液体的粘度,所用管子的直径与长度确定)。
如上所述,可以看出脑室内的液体的引流是由压力梯度造成的,通过压差的参予只能对液体引流的速度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通过头颅高度的移动或集液器与之相对的高度的变化来改变其高度差。
外部引流装置使用说明中还提到各种急迫情况,由于引流通道堵塞或感染产生颅内高血压危急现象,和/或内脑室出血时引起颅内压增高。大家知道正常头与脊柱液量大约是每分钟0.4毫升,然而在颅内压增高时,生理性地形成了一半的量,即每分钟0.2毫升。这种保护性的生理机理进一步减少了可以藉助于外部引流系统而引流出来的液量,但加长了病理状态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可能并发症的数量诸如交叉感染与传染。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了本发明“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它的导液管主体中具有双通道的实施例,当插入到脑室腔中后,有两个外部导液管放在颅腔外面,这与具有单根外部导液管的现有系统不同。所以,导液管的一根管子与通常一样连到集液器中,它也可以与任何电子的或机械的颅内压测量装置连接,而另一根导液管就与无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贮器相连,它通过压力梯度或机械泵,把适当的液体滴注入脑室腔中。这样,就可以连续地或交替地清洗脑室,也就是当脑室腔超出了起动所述液流需要的压力梯度时,与贮器相连并盛有生理学上足量的液体的导液管向脑室腔内进行渗透,脑室腔内液体量的增加使得流入脑室腔内的液体与头和脊柱液(cephalo-rachidian liquid)混合后,流向引流贮器。这种过程允许脑室系统以单一方式清洗。这种系统也可以进一步与注入/吸入(infusion/suction)系统相连接,从而进行所述系统的颅内压控制。
本发明“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是一项新颖的技术,这是因为在当前已有的各种系统中,所能进行的所有可能操作都可以在本发明的仅一个系统中进行,而且本发明还有其独特性它允许同时进行脑室系统的引流与清洗以及对颅内压的控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改进,所研究的导液管的特征是它使用了双通道机构,它可以在脑室腔中进行适当的液体的提取的同时又进行注入。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专利,下面将参考附图进行详细介绍,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双通道导液管外部结构的透视图;图2,3与4以它们的剖面为重点更详细地示出了双通道主体;图5是一简图,示出了使用双通道导液管同时进行引流与滴注灭菌液。
根据这些示例及它们的详图,更具体地说,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它的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的管状主体(1),尽管表现为细长的单一部件,其内部组合有三根纵向独立管道,其中,第一根限定为中间管道且构成为导引通道(2),其余两根为侧管,一根作为滴注(3)用,另一根作为引流(4)用,所有管子封装成一整体,组成主体(1),其中所有管子的前端都封住,而称为侧管(3-4)的那些管子在其径向上还分布有适当数量的孔,这些孔构成通道群(3′)与(4′),通道群与导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滴注侧管(3)和引流侧管(4)的内部部件联通,如上所述,滴注侧管和引流侧管组合在主体(1)内,此外,主体(1)上除具有一个外部档板(5)外,在导液管的上方末端还有一个扁平增厚部件(6),其中导管(2)的末端就简单地敞露在这里,另外两个管道(3-4)互相连接或与相同的管状可挠曲的延长部件(3″)与(4″)相连,尽管它们之间彼此完全独立,但两者是一致的,特别是在结构上以及两者都包括通用阀(7)与连接装置(8)。
参考图3与图4,称为导管的中心管的形状最好为圆形。然而,至于侧管(3和4),它们的形状可以在大致环形范围内变化,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侧管截面的变化,根据所述截面的变化,主体(1)的截面也可以是圆的或是稍扁平的,但不论怎样,组合件的功能却是完全一样,如图5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插入颅室内腔后,两根外部导液管(3″)与(4″)放在颅内腔的外面,其中之一(4″)如通常一样,连接到集液器(C)上,它也可以与任何电子的或机械的装置(M)相连接以进行颅内压的测量或流量的控制,另一根导液管(3″)则连向灭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贮器(E)上,藉助于地心吸力作用或机械的/电子的装置的梯度(M)允许适当的液体滴入到脑室腔中。
装置(M与M′)可以是独立的机械/电子结构或连接到/组合于一台适当的计算机中,这样在进行颅内压测量的同时,就可以根据压力控制液体的注入/吸入,对其进行保持或调整。
所以,与常见的单通道导液管相反,它可以同时进行连续的或交替的脑室的引流与清洗以及颅内压的控制,也就是说,当脑室腔内超过了起动液流所需的压力梯度时,与贮器(E)连接的外部导液管(3″)就将贮器(E)中的生理适用液体渗透入脑室腔中,在脑室腔中的液体量增加藉助于与引流贮器(C)相连的导管(4″)而排除液体。如上所述,这种操作程序也可以使脑室腔以单一方式进行清洗。
权利要求
1.一种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它的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的管状主体(1),尽管表现为细长的单一部件,其内部组合有三根纵向独立管道,其中,第一根限定为中间管道且构成为导引通道(2),其余两根为侧管,一根作为滴注(3)用,另一根作为引流(4)用,所有管子封装成一整体,组成主体(1),其中所有管子的前端都封住,而称为侧管(3-4)的那些管子在其径向上还分布有适当数量的孔,这些孔构成通道群(3′)与(4′),通道群与导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滴注侧管(3)和引流侧管(4)的内部部件联通,如上所述,滴注侧管和引流侧管组合在主体(1)内,此外,主体(1)上除具有一个外部档板(5)外,在导液管的上方末端还有一个扁平增厚部件(6),其中导管(2)的末端就简单地敞露在这里,另外两个管道(3-4)互相连接或与相同的管状可挠曲的延长部件(3″)与(4″)相连,尽管它们之间彼此完全独立,但两者是一致的,特别是在结构上以及两者都包括通用阀(7)与连接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称为导引通道的中心管道的形状最好是圆形的,然而,至于侧管(3和4),它们的形状可以在大致环形范围内变化,即所述管道可以有不同的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当插入脑室腔以后,两根外部导液管(3″和4″)设置在颅内腔外面,其中之一(4″)和通常一样连接到集液器(C)上,它也可以与任何电子或机械装置(M)连接以进行颅内压测量和/或流量控制,而另一导液管(3″)则与无菌且最好是密封的贮器(E)相连,藉助于地心引力作用或机械/电子梯度(M′),使适当的液体滴注到脑室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装置(M与M′)可以是独立的机械或电子机构或连接到(组合到)适当的计算机中,这样,在进行颅内压测量的同时,就可以根据压力控制液体的注入/吸入,对其进行保持或调整。
全文摘要
本发明“颅内压清洗、引流、监视与控制用的双通道导液管的改进”包括管状主体(1),它基本上用柔性材料制造,包括三根纵向独立管道,一根称为导管的中间管道(2)和两根称为滴注管(3)和引流管(4)的侧向管道,它们的末端都封住,然而,这些称为侧管(3—4)的管道具有通道群(3′)与(4′),它们可以与导液管的外部部件以及上述滴注侧管(3)和引流侧管(4)的内部部件联通,如上所述,它们插在主体(1)的内部,此外,还具有一外部档块(5)并且在主体的上方末端有一扁平的加厚部件(6)。导管(2)的末端简单地敞露在这里,然而正是在此处,另外两个导管(3—4)互相连接或连续在同一管状可挠曲的延长部件(3″)与(4″)中,它们之间彼此完全独立,但两者在结构上以及所用公用阀(7)和连接装置(8)则完全相同,这种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同时进行室内腔系统的引流与清洗以及颅内压的控制。
文档编号A61M3/02GK1198683SQ9719108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8日
发明者佩斯·牛顿 申请人:佩斯·牛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