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709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外用药物剂型可以为:熏蒸剂、乳膏剂、擦 剂、酊剂、软膏剂、散剂、贴剂、凝胶剂和喷雾剂。
[0030] 将本发明外用膏剂加热浓缩至糊状,用酒、醋、蜂蜜调和敷于肿痛关节处,贴药之 处,需洗净,用保鲜膜、医用胶带固定。
[0031] 本发明内服外敷合用能养阴清热、化湿通络,消除疼痛,预防关节变形,不影响病 儿发育;能促进骨骼正常生长,关节强健。本技术具有给药方便,直达病患部位,靶向性强, 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 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内服外敷合用能养阴清热、化湿通络,预防关节 变形,消除疼痛。中药的应用除了能够治疗关节肿痛,还可以缓解西药带来的副反应,从 而显示出其优势所在。最关键是长时间服用也不会引起副作用,不影响儿童发育。中药治 疗能标本兼治,安全、有效,治疗费用较低。本发明使用方便,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能创造 较好的社会价值及经济利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多为正气亏虚、卫表不固、风寒湿热之邪入 侵,困于肌肉、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不通所致。病久痰瘀交阻,留著关节,形成关节 僵硬、肿胀、畸形,日久难复。本病以气血、肝肾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 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治疗当以补肝肾、益气血、祛毒邪为主,佐以祛风除 湿、通络止痛、祛瘀等。中药内服外敷可散寒除湿、温经通络,祛邪而不伤正,故疗效较好。
[0033] 类风湿关节炎多是关节炎,病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很不同。它主要是四肢的 大小关节,尤其是小关节的地方容易产生炎性反应,病情会慢慢恶化,并反复复发,严重 时可以破坏骨组织,最终导致关节的功能丧失。尤其小儿类风湿可能会影响病儿一辈子发 育,造成患儿终身残疾。中医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必须要标本兼治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0034] 《内经》为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痹病类疾病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最早提出 了风寒湿邪与机体"外内相合"致痹的观点,指出痹证的发生先由脏腑内伤,阴阳失调以及 营卫不和,然后风寒湿邪乘虚内侵,"两气相感"而生病。《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了"风湿病" 的病名。张仲景认为风寒湿等邪为致病外因,但更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突出以"正 气虚"为内因。张仲景治痹以通为主,灵活多变,创导的微汗法、温通散寒、通利小便、通阳行 痹等方法沿用至今。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论述历节时提出了"骨历磋 跌"的证候特征,在病因病机方面提出了"风毒"的概念,用"毒"邪的病理概念去认识历节 病的发病规律,在辨证治疗上也开始确立了清热解毒的方法。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太平 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方药已开始广泛使用乌蛇、白花蛇、全蝎等搜风通络的虫药治疗痹 证。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痹症有瘀说",创制了一系列补气活血逐瘀方剂,为现 代活血化瘀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将痹证的 病因责之湿热蕴于经络,另立湿痹之候,以"虚实并治"为法,强调以寒热虚实辨证治疗。前 人用药之偏于祛寒法为主,认为"误用辛温,其害立见",并创清热利湿、宣通经络之宣痹汤, 强调清、利、宣、通四法的应用。而清代另一大家叶天士创"新病湿热在经,久病瘀热入络"之 论,主张治痹通络,运用祛风通络、化湿通络、活血通络、宣肺通络、温阳通络等法。同时叶天 士认为治痹需明辨病位,"上焦属气,下焦属血",治疗上部痹证多用祛风通络之品,治疗下 部痹证多用养血活血通络之品。到了清代对痹证的认识已经到达比较高的水平,理论系统 完善,治疗方法多样化,为后世临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0035] RA属中医痹病中之"旭痹",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凡禀赋 不足、劳逸失度、情志饮食所伤等都极易招致外邪侵袭;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是本病发病的 外在因素,邪气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浊瘀血内阻,流注关节而发病;疾病日久不愈,邪气 内陷脏腑,可导致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等正虚邪恋之候。
[0036] 湿热痹阻证多见于疾病活动期,来势急、病情重,多为风寒湿入侵机体,郁久化热, 或直接感受湿热(毒)之邪导致气血壅滞不通,痹阻脉络所致。症见关节肌肉局部肿痛、重 着、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0037] 本发明组方:牛膝排脓,敛疮生肌;当归行血化瘀,补中气;骨碎补、补骨脂、杜仲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地龙、土鳖虫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独活利水渗湿,健脾宁 心;延胡索、续断、白芍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桑寄生治风湿关节痛;威灵仙祛风 胜湿;散寒止痛;丹参活血补肾阳,强筋骨,伸筋草、老鹤草祛风湿;解痹痛;诸药合用能散 瘀止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0038] 秦艽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治风湿关节痛、结核病潮热、黄疸等症的主药之 一。在青海尤以黄南产的秦艽质量最佳。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 经》,列为中品,"秦艽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秦艽功 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 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 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肢体酸痛之症。
[0039] 独活
[0040]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 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 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 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 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 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
[0041] 骨碎补苦,温。归肾、肝经。功能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 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日华子本草》载其:治恶疮,蚀烂肉,杀 虫。
[0042] 延胡索
[0043] 地龙咸寒。功用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 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0044] 补骨脂味辛;味苦;性温归经:肾;心包;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肾助阳;纳气平 喘;温脾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瘘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 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其 主五劳七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 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柏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荣养乎五脏,故主五脏 之劳。七情之伤所生病。风虚冷者,因阳气衰败,则风冷乘虚而客之,以致骨髓伤败,肾冷 精流,肾主骨而藏精,髓乃精之本,真阳之气不固,即前证见矣,固其本而阳气生,则前证白 除。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妇人血气者,亦犹男子阳衰肾冷而为血脱气陷之病,同乎 男子之肾冷精流也。
[0045] 续断,中药名,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 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滇南 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 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
[0046] 熟地黄熟地黄,中药名,又名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dertn) Iibosch. ex Fisch. etMey.)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 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经炮制后,药 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 故能补肾中元气。"代研宄,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抑瘤活性,还有显著的 强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渗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0047] 老鹤草性味辛、苦,平。归经: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泻利。 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治筋骨疼痛,通行经络,去诸风:新鲜老鹳草 洗净,置一百斤于铜锅内,加水煎煮二次,过滤,再将滤液浓缩至约三十斤,加饮用酒五两, 煮十分钟,最后加入熟蜂蜜六斤,混合拌匀,煮二十分钟,待冷装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 法》老鹤草膏)。
[0048] 伸筋草用于风寒湿痹,筋脉拘挛疼痈。外用治跌打扭伤肿痛。风寒湿痹,肢软麻木。 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可与 羌活、独活、桂枝、白芍等配伍;若肢体软弱,肌肤麻木,宜与松节、寻骨风、威灵仙等同用。
[0049]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开宝 本草》:主诸风,宣通五藏,去腹内冷滞,心隔痰水久积,症瘕痃癣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 冷疼及疗折伤。
[0050] 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宄,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 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 抗肿瘤作用。风寒湿痹。该品辛散苦燥,气香温通,功善袪风湿,止痹痛,为治风湿痹痛主药, 凡风寒湿邪所致之痹证,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 节疼痛属下部寒湿者为宜。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与当归、 白术、牛膝等同用,如独活汤(《活幼新书》);若与桑寄生、杜仲、人参等配伍,可治痹证日久 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0051]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 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本草经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气平和,不寒不热, 固应无毒。详其主治,一本于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胜。腰痛及小儿背强,皆血不足 之候,痈肿多由于营气热。肌肤不充,由于血虚。齿者,骨之余也,发者,血之余也,益血则发 华,肾气足则齿坚而发眉长。血盛则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内伤不足,皆血虚内热之故。产后 余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虚。金疮则全伤于血。上来种种疾病,莫不悉由血虚有热 所发,此药性能益血,故并主之也。兼能核湿,故亦疗痹。
[0052] 白芍养血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 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 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 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赤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 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 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 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0053] 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 ex Z. Y. Su et C. Y. Wu),罂粟科、紫堇属 多年生草本,别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