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426312阅读:来源:国知局
乌4份、连翅6份、薄荷2份、菊花6 份、白裝襲8份、木通2份、白巧4份、决明子10份和甘草8份。
[0037] 制备方法如下: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C热风干燥4小时,控制水分含量为3%,粉碎,过40目筛,得粗 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 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 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 S2取黄巧、葛根、蒲公英、苦参、黄连、生地、川乌、连翅、薄荷、菊花、白裝襲、木通、白巧、 决明子和甘草粉碎混合,加入上述粗粉重量4倍水煎煮2小时,煎煮2次,过滤并保留滤渣, 合并滤液,经滤液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20的浓缩液; S3取步骤S2得到的滤渣,加入上述滤渣2倍重量浓度为65%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 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蒸馈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20的浓缩 液; S4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和步骤S3浓缩液混合,混合均 匀后浓缩至60°C相对密度为1. 30的中药浸膏,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颗粒剂。 阳0測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黄巧18份、桑叶20份、葛根16份、蒲公英8份、苦参8份、黄连6份、生地14份、川乌8份、连翅14份、薄荷6份、 菊花12份、白裝襲12份、木通6份、白巧8份、决明子15份和甘草16份。
[0039]制备方法如下: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C热风干燥4小时,控制水分含量为5%,粉碎,过50目筛,得粗 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 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 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 S2取黄巧、葛根、蒲公英、苦参、黄连、生地、川乌、连翅、薄荷、菊花、白裝襲、木通、白巧、 决明子和甘草粉碎混合,加入上述粗粉重量5倍水煎煮2小时,煎煮2次,过滤并保留滤渣, 合并滤液,经滤液浓缩至65 °C相对密度为1. 23的浓缩液; S3取步骤S2得到的滤渣,加入上述滤渣3倍重量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1次,每次 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蒸馈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5°C相对密度为1. 23的浓缩 液; S4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和步骤S3浓缩液混合,混合均 匀后浓缩至65°C相对密度为1. 32的中药浸膏,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片剂。 W40]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由W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黄巧14份、桑叶14份、葛根12份、蒲公英6份、苦参6份、黄连4份、生地10份、川乌6份、连翅12份、薄荷4份、 菊花8份、白裝襲10份、木通5份、白巧6份、决明子12份和甘草14份。
[0041] 制备方法如下: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C热风干燥4小时,控制水分含量为8%,粉碎,过60目筛,得粗 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 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 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 S2取黄巧、葛根、蒲公英、苦参、黄连、生地、川乌、连翅、薄荷、菊花、白裝襲、木通、白巧、 决明子和甘草粉碎混合,加入上述粗粉重量6倍水煎煮3小时,煎煮3次,过滤并保留滤渣, 合并滤液,经滤液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5的浓缩液; S3取步骤S2得到的滤渣,加入上述滤渣4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 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蒸馈除去乙醇,并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5的浓缩 液; S4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和步骤S3浓缩液混合,混合均 匀后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5的中药浸膏,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丸剂。
[0042] 临床疗效观察 1、病例选择:在300例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志愿者患者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龄最小 的10岁,最大的7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结膜炎症状。
[0043] 2、中医诊断: (1) 眼奇痒难忍,渗涩不适,甚则畏光、流泪; (2) 眼部检查,险结膜型见上险结膜充血污浊,肥大乳头呈铺路石状排列,不侵犯寫 塵部结膜,球结膜型,结膜污浊充血,常见于险裂部,角膜缘成灰黄色胶样隆起,严重者 可见角膜点状混浊,甚则角膜溃瘍。移呈白色,粘丝状; (3 )周期性反复发作,春季发病,夏季加重,秋冬缓解,有自愈趋向; (4) 结膜刮片可见嗜酸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 (5) 多见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常双眼发病; (6) 有条件者作致敏原检查。
[0044] 3、疗效标准: 治愈:角结膜病变消退,眼痒消除; 好转:角结膜病变缓解,眼痒减轻; 未愈:角结膜病变、眼痒均无好转; 总有效率=(治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100%。 W45] 4、服用方法:将300名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和 对照组,治疗A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2g,治疗B组服 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片剂,每日3次,每次2g,治疗C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丸 剂,每日3次,每次2g,对照组服用市面上销售的明目裝襲丸,一次9g,一日2次,分别服用 2周。
[0046] 5、治疗结果: 表1治疗结果
本实验对照组明目裝襲丸主要成份为裝襲(盐水炙)、菊花、地黄、当归、蔓荆子(微炒)、 密蒙花、巧贼、决明子(炒)、赠蚁、黄连、黄琴、荆芥、旋覆花、檐子递水炙)、石决明、川号、黄 柏、防风、白巧、薄荷、连翅、赤巧、甘草;具有清热散风、明目退繫的功效。由表1可知,本发 明药物组合物的痊愈率达到80. 0%W上,总有效率达到90. 0%W上,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 和总有效率,其中治疗C组的治疗效果最佳。可见,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疗效好,痊愈率高, 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使用。
[0047] 由于已经通过W上较佳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或范围内,任 何针对本发明的替换/或组合来实施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 的,且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 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8-18份、桑叶10-20份、葛根8-16份、蒲公英4-8份、苦参4-8份、黄连2-6份、生 地6-14份、川乌4-8份、连翘6-14份、薄荷2-6份、菊花6-12份、白蒺藜8-12份、木通2-6 份、白芷4-8份、决明子10-15份和甘草8-16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 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8份、桑叶10份、葛根8份、蒲公英4份、苦参4份、黄连2份、生地6份、川乌4份、 连翘6份、薄荷2份、菊花6份、白蒺藜8份、木通2份、白芷4份、决明子10份和甘草8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 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18份、桑叶20份、葛根16份、蒲公英8份、苦参8份、黄连6份、生地14份、川乌 8份、连翘14份、薄荷6份、菊花12份、白蒺藜12份、木通6份、白芷8份、决明子15份和甘 草16份。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 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14份、桑叶14份、葛根12份、蒲公英6份、苦参6份、黄连4份、生地10份、川乌 6份、连翘12份、薄荷4份、菊花8份、白蒺藜10份、木通5份、白芷6份、决明子12份和甘 草14份。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 物被制成片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或丸剂。6.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Sl取桑叶,洗去杂质,60°C热风干燥4小时,控制水分含量为3-8%,粉碎,过40-60目 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〇. 5MPa,进料速度为 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 S2取黄芪、葛根、蒲公英、苦参、黄连、生地、川乌、连翘、薄荷、菊花、白蒺藜、木通、白芷、 决明子和甘草粉碎混合,加入上述粗粉重量4-6倍水煎煮2-3小时,煎煮2-3次,过滤并保 留滤渣,合并滤液,经滤液浓缩至60-7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的浓缩液; S3取步骤S2得到的滤渣,加入上述滤渣2-4倍重量浓度为65-75%的乙醇,提取1-2 次,每次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70°C相对密度 为1. 20-1. 25的浓缩液; S4将步骤Sl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浓缩液和步骤S3得到的浓缩液混合, 混合均匀后浓缩至60-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5的中药浸膏,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芪8-18份、桑叶10-20份、葛根8-16份、蒲公英4-8份、苦参4-8份、黄连2-6份、生地6-14份、川乌4-8份、连翘6-14份、薄荷2-6份、菊花6-12份、白蒺藜8-12份、木通2-6份、白芷4-8份、决明子10-15份和甘草8-16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治疗效果好、标本兼治、调理与治疗结合、不易复发等显著的治疗优势,并且还具有制备工艺简便、药效稳定、普适性强、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优势。
【IPC分类】A61K36/804, A61P37/08, A61P27/02
【公开号】CN105147851
【申请号】CN201510704061
【发明人】邓凤桂
【申请人】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