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1245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
【背景技术】
[0002]麦粒肿俗称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眼睑有两种腺体,在睫毛根部的叫皮脂腺,其开口于毛囊;另一种靠近结合膜面埋在睑板里的叫睑板腺,开口于睑缘。麦粒肿就是这两种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患者以青少年较多件。体质虚弱或有近视、远视及不良卫生习惯者最易发病。
[0003]中医认为,麦粒肿是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或因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脾胃蕴热,郁久化火,或外受风热火毒,热毒上攻睑胞,使气血壅滞而成。麦粒肿初发期表现为局部充血,张力增高,睑缘疼痛,然后形成一个小圆形有触痛感的肿胀区,眼泪增多,畏光并有异物感。此病顽固,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严重时可遗留眼脸疤痕。目前,治疗麦粒肿的中药较多,但存在疗效不明显、易复发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安全性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包括中药成分、西药成分和辅料成分,所述中药成分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料提取制备而成'2?5份喜树皮、50?100份野鸦棒子、30?60份回心草、30?90份疬子草、20?100份蕨萁、30?80份香水月季、5?10份红雪柳、60?90份石刁柏、30?50份关公须、40?100份黄桷叶、3?9份桧叶、20?50份水曲柳、30?60份山苦荬、50?80份鸡爪芋、20?80份蓑草、50?80份茶条槭;所述西药成分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成分:0.5?1.5份曲酸、0.1?0.3份醋酸曲安缩松、0.02?0.1份利米定、1.5?3.0份丁香酚。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辅料成分包括:5?8份甘油硬脂酸酯、2?6份透明质酸、0.2?0.4份水杨酸、0.05?0.15份透皮吸收促进剂、I?4份pH调节剂。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或丙二醇,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疗效,且不刺激。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三钠、焦磷酸钠、葡萄糖酸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三钾、聚偏磷酸钾、柠檬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药成分中还可以加入15?45份对叶豆,具有止痒的功效,适合于患处瘙痒的患者。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材料的提取制备方法为:
[0012](I)按配方称取新鲜的疬子草、蕨萁、香水月季、关公须、黄桷叶、桧叶、对叶豆、茶条槭,洗净,切碎,入榨机榨出汁液,冷藏,过滤,除去杂质和沉淀,脱色处理,浓缩至含水量为50?55%,再加入0.2?0.3%的抗氧化剂,得到纯净药液,为成分I,备用;
[0013](2)按配方称取喜树皮、野鸦椿子、回心草、红雪柳、石刁柏、水曲柳、山苦荬、鸡爪芋、蓑草,分别制成中药饮片,粉碎至40目,加相对于所获得的混合物3?5倍重量的纯净7K,浸泡10?20小时,再加入3?5倍重量的纯净水,置于锅炉中煎煮提取I?3次,每次提取I?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再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为成分II,备用;
[0014](3)由所述成分I和所述成分II共同组成所述中药成分。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脱色处理是用活性炭吸附脱色,由于是外部用药,若药物中残留色素不去除,则可能在皮肤上有残留。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没食子酸丙酯、焦亚硫酸钠、丁基羟基茴香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中药材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极易氧化变质,所以需加抗氧化剂防止其氧化变质,保证药效。
[0017]该用于治疗麦粒肿的中西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0018](I)按配方称取新鲜的疬子草、蕨萁、香水月季、关公须、黄桷叶、桧叶、对叶豆、茶条槭,洗净,切碎,入榨机榨出汁液,冷藏,过滤,除去杂质和沉淀,脱色处理,浓缩至含水量为50?55,再加入0.2?0.3%的抗氧化剂,得到纯净药液,为成分I,备用;
[0019](2)按配方称取喜树皮、野鸦椿子、回心草、红雪柳、石刁柏、水曲柳、山苦荬、鸡爪芋、蓑草,分别制成中药饮片,粉碎至40目,加相对于所获得的混合物3?5倍重量的纯净7K,浸泡10?20小时,再加入3?5倍重量的纯净水,置于锅炉中煎煮提取I?3次,每次提取I?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再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为成分II,备用;
[0020](3)将所述成分II与西药成分混合,加入到所述成分I中,加入辅料甘油硬脂酸酯、透明质酸、水杨酸、透皮吸收促进剂,启动均质器均质20?30min,形成均一的溶液,置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15?30%,所得混合液经微孔过滤膜过滤,用瞬间灭菌器灭菌,然后分装,即成。
[0021]进一步地,所述微孔过滤膜的孔径为180?200目。
[0022]本发明所选药材的研究现状如下:
[0023]喜树皮:【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树皮。【性味】味苦;性寒;小毒。【功能主治】活血解毒;祛风止痒。主牛皮癣。
[0024]野鸦椿子:【来源】药材基源:为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的果实或种子。【性味】辛;苦;温。【归经】肝;胃;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主胃痛;寒疝疼痛;泄泻;痢疾;脱肛;有经不调;子宫下垂;睾丸肿痛。
[0025]回心草:【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0026]疬子草:【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下延叶排草Lysimachia decurrens Forst.的全草。【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消肿散结。用于月经不调;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跌打骨折。
[0027]蕨萁:【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 Sw.,以全草入药。【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肺脓疡,眼结膜炎;夕卜用治跌打损伤,蛇咬伤,颈淋巴结结核。
[0028]香水月季:【来源】蔷薇科香水月季Rosa odorata Sweet var.gigantea(Coll.etHems 1.)Rehd.et Wils.,以根、叶、虫癭入药。【性味】湿,凉。【功能主治】调气和血,止痢,止咳,定喘,消炎,杀菌。
[0029]红雪柳:【来源】桔梗科红雪柳Lobelia taliensis Diels,以根入药。【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杀囷,解毒。主治症疾。
[0030]石习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习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的块根。【性味】性微温,昧苦、微辛。【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散结。主肝炎;银肩病;高脂血症;淋巴肉瘤;膀胱癌;乳腺癌;皮肤癌。
[0031]关公须:【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关公须的带根全草。【性味】味苦;辛;性凉。【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腰痛;乳腺炎;疖痈肿毒;毒蛇咬伤。
[0032]黄桷叶:【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叶。【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痒敛疮;活血消肿,止痛,续筋骨。治筋骨疼痛,风眼流泪,皮肤瘙痒。
[0033]桧叶:【性味】辛;苦;性温;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主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荨麻疹;阴疽肿毒初起;尿路感染。
[0034]水曲柳:【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水曲柳的树皮。【性味】苦;性寒。【归经】肝;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清肝明目。主湿热泻痢;带下;肝热目赤;目生翳膜;牛皮癖。
[0035]山苦荬:【来源】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早春采收。【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消肿排脓;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治无名肿毒,阴囊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0036]鸡爪芋:【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功能主治】疏肝健脾;解毒散结。主慢性迀延性肝炎。
[0037]蓑草:【来源】禾本科蓑草Eulal1psis binata(Retz.)C.E.Hubb.,以全草入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