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6372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施例1 :实施例1-19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研究 按【具体实施方式】项下实施例1-19所述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吴茱萸次碱压敏 胶贴剂。
[0033] 采用Franz透皮实验扩散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装置由上下两个磨口玻璃容器组 件对合而成,上面为扩散池,下面为接收池,皮肤夹在中间,以不锈钢夹固定。接收室容积为 5.0ml,扩散面积为0.636cm2。将制备好的离体豚鼠皮肤剪至合适大小置于扩散池与接 收池之间,贴剂剪成合适大小,出去防黏层后紧密贴于皮肤表面,真皮层面向接受池,用夹 子夹紧,防止漏液。接收池中放入磁力搅拌子并分别加入30%PEG400-30%乙醇-生理盐水5 ml作为接收液,使用前超声脱气。循环水浴保持恒温(37 士 0. 25) °C,磁力搅拌子以350r/ min的速度搅拌,在2、4、6、8、10、12、24时间点取样lml,同时立即补加等量的新鲜接收液。 接收液以〇. 22μπι的微孔滤膜过滤,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吴茱萸次碱浓度。
[0034] 表5实施例1-19所得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n=5, 土Λ

实施例1-3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说明,以Duro-Tak87-2852压敏胶为基质的吴茱萸次 碱贴剂累积透过量最大,故优选其为吴茱萸次碱贴剂的压敏胶基质。
[0035] 实施例4-9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最小二乘法对效应拟合得出氮 酮和油酸是影响药物渗透速率的主要因素,卡必醇无明显促进作用,经优化氮酮和油酸取 实验范围内最大值时,即以5%氮酮和10%油酸为促渗剂,吴茱萸次碱的渗透速率最大。
[0036] 实施例10-13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说明,载药量0. 6%的吴茱萸次碱贴剂经皮渗透 性好,并且保存12个月没有产生结晶,故优选贴剂的载药量为0. 6%。
[0037] 实施例14-16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说明,涂布厚度为0. 5mm时,吴茱萸次碱贴剂体 外经皮渗透性较好,故优选贴剂的涂布厚度为0. 5mm。
[0038] 实施例17-19体外经皮渗透性结果说明,按优选的吴茱萸次碱贴剂的处方和制备 工艺:精密称取丙烯酸酯类压敏胶Duro-Tak87-2852 (84. 4%),加入适量乙酸乙酯分散的 吴茱萸次碱〇. 6%,搅拌均匀,加入促渗剂氮酮5%和油酸10%,混匀搅拌,静置脱气,控制涂布 厚度为0. 5mm,使含药压敏胶均匀涂布在离型膜上,室温静置挥去溶剂,60°C加热20min固 化,覆以背衬膜,剪切,即得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制备流程图见图1。本发明制得的吴茱萸 次碱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性良好。
[0039] 应用实施例2 :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的家兔刺激性试验 按【具体实施方式】项下实施例17-19所述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分别制备吴茱萸次碱压敏 胶贴剂。
[0040] 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吴茱萸次碱贴剂和空白贴剂对日本 大耳兔正常皮肤刺激反应分值均为0分,即对正常皮肤没有刺激性,贴剂与皮肤生物相容 性良好。
[0041] 应用实施例3: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的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试验 雄性家兔3只,在实验前12h开始禁食不禁水,给药前以电动剃毛刀除去腹部长毛,再 用眼科小弯剪仔细剪净给药区域短毛。给药时于腹部剃毛区紧密贴敷除去防粘层的贴剂, 其边缘以宽胶带加固贴于皮肤,防止因动物躯体扭动剐蹭而致脱落,贴敷时间12h。分别于 给药前和给药后〇,1,2, 3,4, 5,6,8,10,12, 24h从心脏取血2ml,全血样品均经肝素抗凝, 立即置4000r/min离心lOmin,分离得到血浆,取500μ1,加入内标溶液20μ1,涡旋混合 1min,加入乙腈4ml(1:8),祸旋混合2min,10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40°C氮 气吹干,残渣加乙腈100μL,祸旋混合2min,高速离心lOmin(16000r/min,4°C),取上清 液10μ1采用HPLC-MS法测定样品浓度。
[0042] 家兔经皮肤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采用药动学处理软件DAS2.0处 理血药浓度数据,根据最小AIC判断法和曲线拟合优度原则,分析发现吴茱萸次碱贴剂经 皮给药后符合二室模型,权重为1/c,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药 动学参数见表6。
[0043] 表6药物动力学参数
本发明的透皮贴剂,经药动学实验(应用实施例2 )表明在健康日本大耳兔中的药 物动力学参数1'!^1、〇1^1、41]〇)-24和]\?1'分别为411、9.587 以8/1、486.033 以8/1#1和 84. 602h。给药后24小时,血药浓度仍保持在9. 587μg/L,在体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无 峰谷现象。
【主权项】
1. 一种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由背衬层、含药黏胶层和防粘层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含药黏胶层由吴茱萸次碱0. 1~2份、经皮促渗剂0. 5~25份、压敏胶70~99 份制成;所述的经皮促渗剂为醇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类、萜烯类、酰胺类、氨基 酸类及其酯或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或者为油酸和氮酮的组合促渗剂; 所述的压敏胶为聚异丁烯类压敏胶、硅酮类压敏胶、聚丙烯酸树脂类压敏胶或纤维素类的 一种,或为聚丙烯酸类压敏胶。2. 制备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含药压敏胶的制备:按所述重量份取用药物总量10-50倍溶剂分散吴茱萸次 碱,加入压敏胶搅拌均匀,再加入促渗剂,混匀搅拌,脱气,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得含药压敏胶胶液均匀涂布在防粘层上,准确控制涂布厚度,室温 静置挥去溶剂,加热固化,覆以背衬膜,裁切,即得。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酸乙酯、 异丙醇、乙醇及其混和溶剂。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方法为超声 法、静置法或真空脱气法。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布方法为流延 法涂布。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布厚度为 0. 1 ~lmm〇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布厚度为 0. 5mm〇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固化法可用 烘干法,烘干温度60~80°C,烘干时间10~30min,或烘干温度60°C,烘干时间20min。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衬层材料有复 合铝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酷、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无纺布,或者为 聚乙烯薄膜。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层为表面自由 能低的材料,表面自由能低的材料为经石蜡或有机硅隔离剂处理过的聚乙烯、聚苯乙烯、聚 丙烯、聚碳酸酯、防粘纸;或含氟材料,含氟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者防粘层为聚酯薄膜。
【专利摘要】一种吴茱萸次碱透皮贴剂,由背衬层、含药黏胶层和防粘层三部分构成,含药黏胶层由吴茱萸次碱、经皮促渗剂、压敏胶制成;经皮促渗剂为醇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表面活性剂类、萜烯类、酰胺类、氨基酸类及其酯或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使用,或者为油酸和氮酮的组合促渗剂;压敏胶为聚异丁烯类压敏胶、硅酮类压敏胶、聚丙烯酸树脂类压敏胶或纤维素类的一种。吴茱萸次碱贴剂的方法,含药压敏胶的制备:取用溶剂分散吴茱萸次碱,加入压敏胶搅拌均匀,再加入促渗剂,混匀搅拌,脱气,备用;将前述制得含药压敏胶液涂布在防粘层上,准确控制涂布厚度,室温静置挥去溶剂,加热固化,覆以背衬膜,裁切,即得。
【IPC分类】A61K47/12, A61P11/04, A61P17/06, A61P1/02, A61P9/12, A61K9/70, A61K31/519, A61K47/22
【公开号】CN105395521
【申请号】CN201510820730
【发明人】王森, 欧水平, 雷小娟
【申请人】遵义医学院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