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注射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56016阅读:来源:国知局
转第一凸台8.4。
[006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机构21(图2A至21中看的最清楚)被布置为,用于将控制弹簧9的力选择性地施加到注射筒托架8或针护罩7。另外,控制机构21被布置为,用于锁定触发按钮13,以便其在按压针护罩7抵靠注射部位之前不能被操作,以及用于在按压针护罩7抵靠注射部位之后,解锁触发按钮13,从而允许触发按钮13操作。
[006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机构21包括套管16,套管16具有适于接合针护罩7内的护罩槽17的护罩凸台18,适于接合注射筒托架8内的托架槽19的托架凸台20,以及适于接合壳体2上的倾斜的壳体肋2.9的壳体凸台22。
[006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弹簧9的近侧坐放于壳体2内,远侧抵靠套管16,套管16相对于壳体2可轴向地和转动地移动。在使用之前的初始状态,控制弹簧9可在壳体2和套管16之间被压缩。
[0066]图2A至21是对应于自动注射器I的不同操作状态的、控制机构21的各个部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虽然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A至21中,壳体凸台22、托架凸台20和护罩凸台18显示处于不同的轴向位置,但是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E中所示,套管16上的所有凸台18、20、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槽17包括横向第一表面7.1、横向第二表面17.2、纵向第三表面7.3、横向第四表面17.4、倾斜第五表面17.5、横向第六表面17.6和横向第七表面17.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托架槽19包括横向第一表面19.1、倾斜第二表面19.2、倾斜第三表面19.3、纵向第四表面19.4和横向第五表面19.5。
[0067]操作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顺序如下:
[0068]在使用之前,自动注射器I处于图1A至IG中图示的状态,控制机构21处于图2A中图示的状态。如果可应用,则从注射器I上移除包装。注射筒3内的药剂M可通过查看窗口2.7目检。
[0069]如果帽(未图示)附接到壳体2和/或针护套5,可通过向远侧方向D拉动帽11,从壳体2上移除帽,从而也从针4移除针护套5。拉动帽11施加的载荷被壳体2分解,因为套管16上的壳体凸台22向远侧方向D抵接倾斜壳体肋2.9。套管16相对于壳体2处于第一倾斜位置。由于壳体肋2.9是倾斜的,所以,由于控制弹簧9向远侧方向D偏置套管16,沿第一转动方向Rl的转动力和沿远侧方向D的轴向力被施加到套管16上。转动力和轴向力通过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和/或托架槽20抵接托架槽19(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两者都被使用了)被分解,从而套管16不能相对于壳体2转动或轴向平移。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处于第一轴向位置。
[0070]通过托架凸台20与托架槽19的倾斜第二表面19.2接触,注射筒托架8向远侧方向D的移动被阻止。所以,触发按钮13的按压被阻止。壳体2上的背面止挡件(未图示)阻止注射筒托架8向近侧方向P的移动。另外,控制弹簧9在套管16上的力阻止注射筒托架8向近侧方向P移动。
[0071]针护罩7处于第一伸出位置EP,从壳体2向远侧方向D伸出。针护罩7向远侧伸出壳体2的动作,通过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上的横向第一表面17.1和横向第二表面17.2,受到限制。由于套管16被壳体肋2.9阻止向远侧方向D移动,因此针护罩7也不能向远侧方向D移动。针护罩7相对于壳体2向近侧方向P的移动,使得套管16相对于壳体2对应地轴向平移,压缩控制弹簧9。
[0072]活塞释放机构15阻止活塞12被释放。
[0073]当自动注射器I被压靠在注射部位,针护罩7抵抗控制弹簧9的力被按压进壳体2,进入缩回位置RP。
[0074]图3A和3B是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示意图,针护罩7处于缩回位置RP。图3C和3D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侧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壳体2。图3E是具有套管16的壳体2的相关半透明侧面示意图。图3F和3G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纵向截面图。图2B显示了针护罩7从伸出位置EP平移到缩回位置RP时的控制机构21。图2C显示了针护罩7处于缩回位置RP时的控制机构21。
[0075]控制弹簧9通过套管16和与横向第一表面17.1接合的护罩凸台18提供与按压针护罩7相反的力。在向缩回位置RP按压针护罩7的过程中,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的横向第一表面17.1(参见图2B),使得套管16相对于壳体2向近侧方向P轴向平移。托架凸台20向近侧方向P脱离托架槽19的横向第一表面19.1。由于托架槽19的倾斜第二表面19.2相对于壳体2的横向轴倾斜,所以转动力沿着与第一转动方向Rl相对的第二转动方向R2被施加到套管16,促使套管16相对于壳体2转动到第二倾斜位置。如果自动注射器I从注射部位移走,套管16和针护罩7将向远侧方向D返回到图1A至IG中显示的位置,控制机构21将返回到图2A中显示的状态,这是因为壳体凸台22与倾斜壳体肋2.9接合,沿第一转动方向Rl将转动力施加到了套管16上。
[0076]当针护罩7处于缩回位置RP,托架凸台22保持与壳体肋2.9抵接(参照图3E),护罩凸台18保持与护罩槽17的横向第一表面17.1抵接(参照图3C)。所以,套管16被阻止相对于壳体2轴向移动。
[0077]图4A和4B是按压触发按钮13之后,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侧面示意图。图4C和4D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侧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移去了壳体2。图4E是带有套管16的壳体2的相关半透明侧面示意图。图4F和4G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纵向截面图。
[0078]当触发按钮13被按压,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从第一轴向位置向远侧方向D移动到第二轴向位置,使得托架凸台20进一步沿着倾斜第二表面19.2掠过,从而使套管16相对于壳体2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到相对于壳体2的第三倾斜位置。在套管16相对于壳体2转动充分之后,护罩凸台18开始脱离护罩槽17的横向第一表面17.1,壳体凸台22开始脱离壳体肋2.9。由于套管16不再被壳体2或护罩槽17支撑,套管16在护罩凸台18的引导下向远侧方向D沿纵向第三表面17.3移动(参照图2D ),其中托架凸台20脱离倾斜第二表面19.2,并沿远侧方向D向托架槽19的倾斜第三表面19.3移动。由于托架凸台20接合托架槽19的倾斜第三表面19.3,沿第二转动方向R2的转动力被施加到套管16上,该力通过护罩凸台18抵接第三纵向表面17.3来分解,因此,托架凸台20不能脱离倾斜第三表面19.3。所以,套管16和控制弹簧9轴向联接到注射筒托架8。通过套管16联接到注射筒托架8的控制弹簧9使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从第二轴向位置前进到第三轴向位置,从而,针4从壳体2伸出,并插入注射部位。
[0079]图5A和5B是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侧面示意图,针4伸出壳体2。图5C和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侧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移去壳体2 ο图5E是带有套管16的壳体2的相关半透明侧面示意图。图5F和5G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纵向截面图。
[0080]当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的横向第四表面17.4(参照图2F),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的平移受到限制。所以,横向第四表面17.4限定了针4刺入的深度。
[008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的横向第四表面17.4之前,活塞12被活塞释放机构15释放。随着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向远侧方向D平移,柔性梁8.3到达较宽区段2.5,活塞12在驱动弹簧10的载荷下,径向向外偏转柔性梁8.3上的第一凸台8.4,因此,第一凸台8.4脱离活塞12内的第一开口 12.1。所以,活塞12被释放,并被驱动弹簧10推进,移动注射筒3内的止挡件6,并通过针4排出药剂M。活塞释放机构15的释放可向用户提供可听到和/或可触知的反馈。药剂M的输送进程可通过查看窗口 2.7检查注射筒3内的活塞12的移动而被观察到。在查看窗口 2.7内可看到活塞12,所以帮助用户区分在使用和不在使用的自动注射器I。
[0082]在针4到达插入深度之后的任何时间,如果自动注射器I从注射部位上移走,针护罩7在控制弹簧9的驱动下向远侧方向D移动,控制弹簧9通过套管16和抵接护罩槽17的横向第四表面17.4的护罩凸台18联接到针护罩7。
[0083]图6A和6B是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侧面示意图,注射筒3是空的。图6C和6D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侧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移去壳体2。图6E是带有套管16的壳体2的相关半透明侧面示意图。图6F和6G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纵向截面图。
[0084]当注射筒托架8抵接壳体2上的前侧止挡件(未图示),护罩凸台18脱离纵向第三表面17.3,并抵接横向第四表面14。控制弹簧9的力促使套管16轴向平移,并沿着倾斜第三表面19.3掠过。由于护罩凸台18不抵接纵向第三表面,套管16借助于倾斜第三表面19.3,相对于壳体2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到相对于壳体2的第四倾斜位置。在套管16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充分之后,托架凸台20脱离倾斜第三表面19.3,护罩凸台18从与横向第四表面17.4接触移动到倾斜第五表面17.5(参照图2G)。在套管16沿第二转动方向R2进一步转动之后,托架凸台20抵接纵向第四表面19.4,阻止套管16沿第二转动方向R2进一步转动,但是允许套管16轴向平移。护罩凸台18向倾斜第五表面17.5施加轴向力,以相对于壳体2向远侧方向D推动针护罩7。当托架凸台20脱离纵向第四表面19.4,控制弹簧9的力促使套管16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因为护罩凸台18抵接护罩槽17的倾斜第五表面17.5。
[0085]随着护罩凸台18沿倾斜第五表面17.5移动,套管16从图2H显示的位置转动,直到其抵接横向的第六表面17.6,该转动使得托架凸台20接合临近托架槽19内的横向第五表面19.5的槽口(参照图21)。此时,针护罩7可抵接壳体2内的前侧止挡件(未图示)。针护罩7显示处于第二伸出位置SEP,相比于伸出位置EP,第二伸出位置SEP向远侧方向D进一步地伸出壳体2,从而隐藏伸出的针4。如果针护罩7试图从第二伸出位置SEP向近侧移动,套管16基本被阻止相对于壳体2轴向移动,这阻止了针护罩7相对于壳体2从第二伸出位置SEP向近侧移动。注射筒托架8相对于壳体2的轴向位置已被锁定(参见图5F,其中第一凸台8.4向近侧抵接壳体2的较窄区段2.4),借助于托架凸台20在槽口内的接合,套管16相对于注射筒托架8基本被轴向地锁定。如果针护罩7被按压,护罩凸台18将抵接第六横向表面17.6,并阻止针护罩7缩回。所以,针护罩7被阻止缩回,并被锁定在第二伸出位置SEP,以遮盖针4。一旦针4到达插入深度,这一动作就被启动,从而针4将一直被护罩住,直到从注射部位移走。这减少了针粘附的伤害性。
[0086]图7A和7B是自动注射器I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侧面示意图,其从注射部位移走,而针护罩7处于第二伸出位置SEP。图7C和7D是自动注射器的相关侧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移去壳体2。图7E是带有套管16的壳体2的相关半透明侧面示意图。图7F和7G是自动注射器I的相关纵向截面图。
[008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护罩凸台18可以被布置在针护罩7上,并接合在护罩槽17中,护罩槽17可布置在套管16内。类似的,托架凸台20可以被布置在注射筒托架8上,并接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