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1914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是肝细胞功能严重衰竭的表现之一。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主 要症状特征有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而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 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门体分流 性脑病最为多见,发生的主要机制是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 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人体循环。肝性脑病属中医的"昏迷"、"急黄"、"肝厥"等范畴。
[0003] 病因
[0004] 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 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 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 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 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①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②提 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③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0005] 临床表现
[0006] 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 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 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 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
[0007] ①起病
[0008] 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 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 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0009] ②性格改变
[0010] 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 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0011] ③行为改变
[0012] 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肩、 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0013] ④酬民习惯改变
[0014] 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 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 病即将来临。
[0015] ⑤肝臭的出现
[0016] 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 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 鱼腥味等。
[0017] ⑥扑翼样震颤
[0018] 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 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 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 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颂 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 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0019] ⑦视力障碍
[0020] 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 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 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0021] ⑧智能障碍
[0022]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 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 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
[0023]⑨意识障碍
[0024] 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 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 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肝性脊髓 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
[0025]药物治疗
[0026]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 疗的主要手段。
[0027]①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乳果糖(lactulose,β_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 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 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 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 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乳果糖的疗效确切,可用于各期肝性脑病及较轻微肝性脑病的 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其口感甜腻,使少数患者不能接受。 乳梨醇(lactitol,i3-半乳糖山梨醇)是另一种合成的双糖,经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 而酸化肠道。乳梨醇的疗效与乳果糖相似,但其甜度低,口感好,不良反应亦较少。对于乳糖 酶缺乏者也可试用乳糖,由于有的人小肠内缺乏乳糖酶,口服乳糖后在小肠不被分解和吸 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分解而酸化肠道,并产生气体,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口服抗生 素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的抗生素有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 等。口服新霉素很少吸收。但长期使用有可能致耳毒性和肾毒性,不宜超过1个月。甲硝唑的 疗效与新霉素相似,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利福昔明口服不吸 收,效果与新霉素相同。口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氨的生 成。嗜酸乳酸杆菌的疗效尚有争议,但近年来使用的粪肠球菌SF68的疗效比较确切。SF68的 服用方法为服用4周后停用2周,可反复使用,口服有益菌无毒副反应。
[0028] ②促进体内氨的代谢:L-鸟氨酸-L-门冬氨酸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合制 剂,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而降低血氨。每日静脉注射20g的0A可降低血氨, 改善症状,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鸟氨酸-α_酮戊二酸的降氨机制与0A相同,但其疗效不如 0Α。苯甲酸纳可与氮源性物质结合形成与马尿酸从肾排出而降低血氨,不良反应以消化不 良症状为主。苯乙酸钠可与谷氨酰胺结合形成苯乙酰谷氨酰胺经肾排泄。两者目前临床上 已基本上不用。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有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两种,可 根据血钾和血钠调整两者的使用比例。谷氨酸盐为碱性,使用前可先注射维生素 C,碱血症 者不宜使用。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该药呈酸性,适用于碱中毒者。
[0029] ③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可以拮抗内源性苯二氮卓所致的神经抑制。 对于m-iv期患者具有促醒作用。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起效快,往往在数分钟之内,但维持时 间很短,通常在4小时之内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有关氟马西尼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 虽然尚有争议,但对选择性病例用后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