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设备、旋转单元以及插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3187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插入设备、旋转单元以及插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插入设备,在该插入设备中,具有螺旋套管的旋转单元被安装成能够以长度轴为中心旋转。另外,涉及安装于该插入设备的旋转单元以及具有该插入设备和旋转单元的插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该插入设备具有插入部,在该插入部中,具有螺旋套管的旋转单元被安装成能够以长度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该内窥镜中,插入部贯穿插入于旋转单元。插入部具有中间带、远位带(前端带)以及近位带(基端带),该中间带在外周方向侧覆盖有旋转单元,该远位带设置于中间带的前端方向侧,该近位带设置于中间带的基端方向侧。在远位带和近位带未覆盖有旋转单元。在内窥镜中,通过在螺旋套管被从管腔壁向内周方向按压的状态下使旋转单元旋转,来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或者朝向基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和旋转单元。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205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中,未示出插入部的远位带、中间带以及近位带的挠性以及在覆盖有旋转单元的状态下的中间带的挠性。在小肠(s m a 11intestine)的内部、大肠(large intestine)的内部等管腔(lumen)中,存在管腔从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朝向第2管腔延伸设置方向弯曲的管腔弯曲部位(lumen bending site)。在管腔弯曲部位,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从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朝向第2管腔延伸设置方向变化。
[0008]这里,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插入设备中,考虑远位带的挠性过低的情况。在管腔中,通过从远位带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推进力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作用于远位带。此时,在管腔弯曲部位中,从远位带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管腔壁。这里,因为远位带的挠性较低,因此在管腔弯曲部位中,从远位带作用于管腔壁(lumen wall)的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作用力变大。由于较大的作用力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作用,在管腔弯曲部位中,管腔壁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移动,产生胶着现象。由于产生胶着现象,远位带从管腔弯曲部位向第2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移动性降低。由此,远位带的前端从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朝向插入部的前端方向的移动性降低。
[0009]另外,也考虑在覆盖有旋转单元的状态下的中间带的挠性过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管腔中,也通过从覆盖有旋转单元的中间带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在管腔弯曲部位中,从远位带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于管腔壁。这里,因为覆盖有旋转单元的状态下的中间带的挠性较低,因此在管腔弯曲部位中,从中间带作用于管腔壁(lumen wall)的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作用力变大。由此,产生上述胶着现象,中间带从管腔弯曲部位朝向第2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移动性降低。由此,中间带的前端从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朝向插入部的前端方向的移动性降低。
[0010]另外,考虑近位带的挠性过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近位带的挠性过高,因此在管腔中,即使在从近位带的前端部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情况下,作用于近位带的朝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推进力也变小。因此,从近位带的前端部作用于管腔壁的朝向基端方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变小,管腔壁不朝向从近位带的前端部的外周方向侧的区域拔出的方向(第I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由此,管腔壁的褶皱在近位带的前端部的外周方向侧的区域较密集,管腔壁朝向拔出方向的移动性降低。由此,近位带朝向第2管腔延伸设置方向的移动性降低,近位带的前端部从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朝向插入部的前端方向的移动性降低。
[0011]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旋转单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插入部的情况下也确保插入部在管腔的管腔弯曲部位的沿长度轴的移动性的插入设备。另外,提供安装于该插入设备的旋转单元以及具有该插入设备和旋转单元的插入装置。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种方式是一种插入设备,在该插入设备中,具有螺旋套管的旋转单元被安装成能够以长度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其中,该插入设备具有:插入部,其沿所述长度轴延伸设置,贯穿插入于所述旋转单元;第1挠性管部,其设置于所述插入部,比所述螺旋套管挠性低;第2挠性管部,其在所述插入部中设置于比所述第I挠性管部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所述旋转单元安装于所述插入部的状态下,在外周方向侧覆盖有所述螺旋套管,其中,在未覆盖有所述螺旋套管的状态下,具有比所述螺旋套管低并且与所述第I挠性管部相同或者比所述第I挠性管部高的挠性,通过在所述外周方向侧覆盖有所述螺旋套管,而比所述第I挠性管部挠性低;以及第3挠性管部,其在所述插入部中设置于比所述第2挠性管部靠所述基端方向侧的位置,比所述第I挠性管部挠性低。
[0014]发明效果
[001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在旋转单元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插入部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插入部在管腔的管腔弯曲部位沿长度轴的移动性的插入设备。另外,能够提供具有安装于该插入设备的旋转单元以及具有该插入设备和旋转单元的插入装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概略图。
[0017]图2是示出向第I实施方式的旋转单元传递旋转驱动力的结构的概略图。
[0018]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弯曲部、第I挠性管部、第2挠性管部以及旋转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2挠性管部、第3挠性管部、基座部以及旋转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0021]图6是将第I实施方式的第I挠性管部和第2挠性管部(第3挠性管部)按照每个部件进行分解并概略性地示出的立体图。
[0022]图7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第I挠性管部、第2挠性管部、第3挠性管部以及螺旋套管的挠性的概略图。
[0023]图8是示出从第I比较例的第I挠性管部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4]图9是示出从第I实施方式的第I挠性管部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5]图10是示出从第2比较例的覆盖有螺旋套管的第2挠性管部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6]图11是示出从第I实施方式的覆盖有螺旋套管的第2挠性管部的前端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7]图12是示出从第3比较例的第3挠性管部的前端部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8]图13是示出从第I实施方式的第3挠性管部的前端部位于管腔弯曲部位的状态开始使朝向前端方向的推进力作用于插入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0029]图14是概略性地示出第I变形例的第I挠性管部、第2挠性管部、第3挠性管部以及旋转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15是概略性地示出第2变形例的弯曲部和第I挠性管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16是概略性地示出第3变形例的插入部和旋转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丨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至图14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作为第I实施方式的插入装置的内窥镜装置I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装置I具有长度轴C。平行于长度轴C的方向的一方(图1的箭头Cl的方向)是基端方向,基端方向的相反方向(图1的箭头C2的方向)是前端方向。而且,前端方向和基端方向是平行于长度轴C的轴平行方向。内窥镜装置I具有作为插入设备的内窥镜2。内窥镜2具有:插入部(内窥镜插入部)3,其沿长度轴C延伸设置;以及操作部(内窥镜操作部)5,其设置于比插入部3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插入部3沿长度轴C延伸设置,在使用内窥镜装置I时被插入于体腔内。
[0034]操作部5连接通用线缆6的一端。通用线缆6的另一端连接于周边单元(peripheralunit)10。周边单元10具有:图像处理器等图像处理部11、具有灯等光源的光源部12、驱动控制部13、作为按钮、脚踏开关等的驱动操作输入部15以及监视器等显示部16,其中,该驱动控制部13是具有例如电源、存储器等存储部以及CPlK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者ASIC(applicat1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控制装置。
[0035]插入部3具有:前端硬性部(distal rigid sect1n)21,其形成插入部3的前端;弯曲部(bending Secti0n)22,其设置于比前端硬性部21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第I挠性管部(first flexible tube sect1n)23,其设置于比弯曲部22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第2烧性管部(second flexible tube sect1n)25,其设置于比第I烧性管部23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以及第3烧性管部(third flexible tube sect1n)26,其设置于比第2烧性管部25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在平行于长度轴C的轴平行方向上,在第2挠性管部25与第3挠性管部26之间设置有基座部27。第2挠性管部25经由基座部27与第3挠性管部26连结。
[0036]平行于长度轴C的轴平行方向上的第I挠性管部23的第I轴平行尺寸LI比轴平行方向上的第2挠性管部25的第2轴平行尺寸L2小。另外,轴平行方向上的第2挠性管部25的第2轴平行尺寸L2比轴平行方向上的第3挠性管部26的第3轴平行尺寸L3小。而且,轴平行方向上的基座部27的第4轴平行尺寸L4比第I轴平行尺寸LI小。
[0037]这里,在垂直于长度轴C的剖面上,将远离长度轴C的方向作为外周方向(离轴方向),将朝向长度轴C的方向作为内周方向(向轴方向)。在插入部3的外周方向侧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