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3307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模型构建装置,尤其是一种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实验用血管内壁损伤模型构建一般没有现成的装置,多通过自制的简易装置进行,在模型构建时,现有装置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效果不好,且容易刺破血管,造成实验动物的死亡,增加了模型构建的难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内壁损伤效果好,不易刺破血管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造模装置,由空心穿刺针、导管、血管内壁损伤针、导线、卡子构成。
[0005]上述空心穿刺针与导管相连。
[0006]上述血管内壁损伤针与导线相连,与导线相连的血管内壁损伤针通过导管穿入空心穿刺针内。
[0007]上述血管内壁损伤针的针头部位为钝头。
[0008]上述血管内壁损伤针的的针体为螺旋状。
[0009]上述血管内壁损伤针的螺旋状针体为粗糙表面。
[0010]上述卡子在导线上可前后移动位置。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血管内壁损伤针的针头不易刺破实验动物血管,提高了造模的成功率;血管内壁损伤针的粗糙表面使之在血管内摩擦时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效果更好,提高了模型构建的成功率。
[0012]2、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组成包括:空心穿刺针1,血管内壁损伤针2,导管3,导线4,卡子5。空心穿刺针I与导管3相连,血管内壁损伤针2与导线4相连,血管内壁损伤针2和导线4穿入导管3和空心穿刺针I内,卡子5嵌套在导线4上。
[0016]具体实施时,空心穿刺针I与导管3相连,血管内壁损伤针2与导线4相连,将卡子5套在导线上,通过导管3穿入空心穿刺针I内,根据导管3的长度调整卡子5的位置,将导管3和导线4进行固定。手持空心穿刺针I对需要进行内壁损伤模型构建的血管进行穿刺,空心穿刺针I进入血管内后,移动卡子5的位置,使导管3和导线4脱开,通过导管3将空心穿刺针I退出血管,留血管内壁损伤针2在血管内,通过导线4操作血管内壁损伤针2来回移动以使其摩擦血管的内壁,达到模型构建效果后通过导线4将血管内壁损伤针2退出血管。
[0017]所述空心穿刺针I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血管内壁损伤针2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导管3、导线4、卡子5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
[0018]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单,只需将血管内壁损伤针连接导线后穿入空心穿刺针和导管内,空心穿刺针穿刺进入血管后,通过导管将空心穿刺针退出血管,再通过导线操作血管穿刺针在血管内进行摩擦即可。
【主权项】
1.一种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包括空心穿刺针、导管、血管内壁损伤针、导线、卡子,其特征是:所述空心穿刺针与导管相连,所述血管内壁损伤针与导线相连,与导线相连的血管内壁损伤针通过导管穿入空心穿刺针内,通过导线上的卡子将导管和导线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血管内壁损伤针的针头部位为钝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血管内壁损伤针的针体为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血管内壁损伤针的针体表面为粗糙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卡子可在导线上前后移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包括空心穿刺针,导管,血管内壁损伤针,导线,卡子。空心穿刺针与导管相连接,血管内壁损伤针与导线连接后通过导管穿入空心穿刺针内,通过导线上的卡子将导管和导线进行固定。使用时,手持空心穿刺针穿刺进入需穿刺血管后,移动卡子的位置,将导管和导线脱开,通过导管将空心穿刺针退出,用导线操作血管内壁损伤针对血管内皮进行摩擦,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达到模型构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在血管内皮损伤模型造模过程中不易刺破血管,保证了实验动物的存活率,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是一种实用的实验用血管内壁造模装置。
【IPC分类】A61D1-00
【公开号】CN204542428
【申请号】CN201520135069
【发明人】苏立男, 韦舒杰, 李莹, 何科成, 丁浩, 李昆, 杨永健, 杨大春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