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针混药器、硬双接口及输液软袋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427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低,无菌保证水平高,适宜于大容量注射剂和小容量注射剂的灭菌。
[0098]2.无菌生产工艺:在无菌系统环境下,通过除菌过滤法或无菌操作法,以防止污染为目的,消除导致污染的各种可能性来保证无菌水平。一般来说,由于本方法对环境系统的要求高,且影响无菌操作的因素多而使得无菌保证水平比终端灭菌工艺低。无菌生产工艺一般适宜于粉针剂,亦可适宜于临床需要但不能进行终端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由此,终端灭菌工艺和无菌生产工艺具有不同的系统要求、不同的除菌方法和不同的无菌保证结果
[0099]对于大输液而言,是成本极度敏感性的,故而,大输液中的终端灭菌,只可能采用低成本且高效的湿热灭菌工艺——灭菌条件一般是在115-121摄氏度的高温、0.15MPa压力的蒸汽下,保持30-15分钟。
[0100]虽然混药器以及输液软袋,都是选用的能耐120摄氏度高温的聚丙烯材料,然而,密封状态下的混药器,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其机械性能会降低,非常容易在0.15MPa的压强下变形;而密封膜也会在这个温度和压强下出现变形、褶皱,失去密封效果。
[0101]我们从2011年到2014年进行了长达四年上百次的实验,解决了密封状态下的混药器及输液软袋终端灭菌问题。
[0102]首先,对于混药杯的结构,如图4所示,在杯体的下半部设置了加强筋3-3。加强筋的设置是对混药杯的杯壁,优先的是在杯壁下半部来进行。
[0103]加强筋可以是设置在杯壁内侧和/或外侧的均匀分布的突起的与混药杯一体成型的竖条,或者横条,或者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优选的是沿杯壁内侧下半部均匀分布的竖条状结构;更优选的是突起的竖条从杯壁内侧下半部延伸至杯底,最优选的是竖条突起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平滑的连续增加。
[0104]设置了加强筋的混药杯,在相当的程度上提高了杯体的机械抗压性。实验比较,没有设置加强筋的混药杯,在采用湿热法灭菌工艺之后,圆形的混药杯杯体,被压缩成了方形,完全不能使用。
[0105]在设置了加强筋之后,经过湿热法灭菌工艺之后,圆形的混药杯杯体,有轻微的压缩,基本上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功能。
[0106]其次,对于密封膜9,本身只是一个很薄的易撕膜,起到对混药杯3的密封和使用时便于撕开的效果。密封膜9比混药杯3的杯体更为薄弱,因为密封膜9本身只是一层微米量级厚度的薄膜,承受不了湿热法灭菌工艺中0.15MPa的压强。
[0107]对此,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在密封膜9之下加装一个如图6所示的盖板8,密封膜9覆盖盖板8,使得盖板8对密封膜9形成有效的支撑,防止密封膜9在灭菌时被压缩变形。而盖板8则搁置在所述混药杯杯口台阶状内沿上,使得设置在杯口处的盖板的上表面与杯口平齐或略低于所述杯口,而盖板8的如此设置,对密封膜9压焊在所述杯壁上端表面的密封工艺不会造成影响。
[0108]对于盖板的形状,和混药杯杯口的形状基本匹配的圆形,优选的盖板8的形状是横截面呈多边形,譬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变形。多边形的盖板8—方面的好处是使用时比较方便的取出;而盖板8设置为多边形的另外的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在下面会提到。
[0109]此外,为了增强盖板的抗压强度,优选的是盖板8与穿刺针同轴设置,针尖5-2正对盖板中心并对盖板形成支撑。更有优选的是,盖板8中心设有一通孔8-1,通孔8-1内径小于穿刺针5的外径,针尖5-2部分位于通孔内但不能穿过所述通孔,即针尖5-2嵌入盖板8的通孔8-1中,从而使得穿刺针5对盖板8的支撑效果更为显著。
[0110]与此同时,考虑到盖板8所承受的巨大的向下压力,除了设计穿刺针5对盖板8形成支撑外,还对盖板8进行了加强设置,如图6所示的呈放射状和环状设置的加强筋8-2,增强了盖板8的机械强度。
[0111]压焊与杯口上端的密封膜9,紧紧的贴敷于盖板9上表面,使得密封膜9基本上不需要承受高的压力,极大的缓解了密封膜9变形褶皱的现象。
[0112]而对于褶皱,由于密封膜9太薄,稍有压力就会导致褶皱的出现,严重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
[0113]经过多次的对比实验,在密封膜9上表面镀一层薄的金属膜,譬如镀铝的密封膜,可以有效的缓解密封膜褶皱的问题。
[0114]如此设置的密封混药器,虽然经受住湿热法灭菌工艺的高温和高压后还基本上能正常使用,然而,作为产品的外形依然难以保持在很好的状态,从输液产品的角度来考虑,仍然是不合格的产品。
[0115]在结构上对混药器进行了上述设计之后,只能保证使用功能,为了彻底解决密封混药器的终端灭菌问题,还需要从根部上解决一一密封的混药杯在湿热法灭菌时的内外气压平衡。
[0116]在混药杯组装完成之后,加装盖板8和密封膜9对其密封之前,向杯体内预装一定量的液体,然后再加装盖板,密封。
[0117]内装液体的密封混药杯,在随输液软袋一起进行终端灭菌时,高温下液体快速汽化,从而可以很快的让杯体内外的气压达到一个平衡。
[0118]对于预装液体,优选的是热容量较小,饱和蒸汽压较高的液体。我们研究了各种液体在120摄氏度,0.15MPa下的状态,包括水、乙醇等常用的无害液体,均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考虑到成本以及安全性,优选的是预装液体是水。
[0119]至于至关重要的预装水量Vo,可以通过以下方程来确认:
[0120]PV = nRT,其中P为湿热法灭菌时的内外压力差,V为混药杯容积,η为预装液体/水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湿热法灭菌时的绝对温度。
[0121]Vo = η*Μ/ρ,其中Mg卩为液体/水的摩尔质量,P为液体/水的密度。
[0122]根据上述方程可以很好的平衡密封混药器在终端灭菌时的内外气压。
[0123]以预装液体的方式来平衡内外气压,是一个比较优选的解决方案。
[0124]然而,上述方法能够解决气压平衡的问题,然后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为典型的是,灭菌完了的成品输液软袋,冷却后在混药杯内存在水滴或液体,非常的影响观感,而且这样的产品通常也不太会被医院和患者所接受。
[0125]在此基础上,一个更为优选的方案是,我们特别研究了基于ρρ材料系的具有一定透气性的密封膜,保证在液体汽化后,能通过透气性密封膜和外面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这样在灭菌完成之后,混药杯内不会存在残留的液体。
[0126]透气性密封膜的透气率,经过长时间的多次实验,5%-35%透气率,是最为优选的。
[0127]对于采用我们研究的透气性密封膜来密封的混药器,经过湿热法高温灭菌后,混药杯没有丝毫的变形,密封膜也光滑如初,没有褶皱出现。
[0128]当然,一个改进型方案是,在不预装液体,直接采用具有合适透气率的透气性密封膜来密封混药器,经过我们的多次实验,选择透气性在25%_35%之间,优选的是30%左右的密封膜,基本能保证灭菌之后混药器结构的完整性。
[0129]而优选设计的盖板形状一一多边形且中间带孔的结构,实验表明,在采用了气压平衡手段后,这种优选设计,能更快的让混药杯内外的气压达到平衡,从而在湿热法灭菌工艺中,表现更为出色一一密封膜平整如初,混药杯没有丝毫变形。这是因为多边形且中间带孔的盖板,能加大盖板之下和盖板之上区域的气体交换速度,能更快的让混药杯内的气压均衡,让混药杯内外其他平衡。
[0130]第二实施例
[0131 ] 如图9所示,混药杯3与输液通道11分开设置,且位于输液软袋上下两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混药器与输液通道可以分离的设置在输液软袋同侧。此实施例中的混药器、输液通道及接口与实施例1中的混药器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混药器与输液通道11及由内盖1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