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5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包括具有将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灰尘分离为灰尘和空气的分离部、和将在该分离部分离出的灰尘蓄积起来的集尘部。
背景技术
以往的电动吸尘器,多为将检测出通过通风路径的灰尘的垃圾传感器设在手柄操作部的电动吸尘器(可以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322989号公报)。
本电动吸尘器是一种根据垃圾传感器检测出的垃圾量来控制电动鼓风机的吸尘器。
这种电动吸尘器,可通过垃圾传感器检测出通过通风路径的灰尘,根据流入电动鼓风机的电流来检测出集尘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满,即是否达到或已超过规定量。
但是,旋风式(惯性离心式)电动吸尘器,集尘部即使灰尘蓄积也不会引起吸引力减小,因此,存在流入电动鼓风机的电流不能判断集尘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超过规定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惯性离心式电动吸尘器也可以准确报知集尘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超过规定量,同时还可以报知通过通风路径的灰尘量的电动吸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其具有将从灰尘吸尘口吸入的灰尘分离为灰尘和空气的分离部、和将通过该部分离出的灰尘蓄积起来的集尘室部、向上述集尘室部内发光的发光装置、和接受穿过集尘室部内的光的受光装置、根据该受光装置的受光状态,判断通过上述吸尘口内的灰尘量/或测定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量的判断装置、以及显示该判断装置判断的灰尘量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和可与主体自由拆装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集尘容器具有使灰尘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电动鼓风机、将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上述的灰尘分离为灰尘和空气的灰尘分离部、以及蓄积在该灰尘分离部分离的灰尘的集尘室部,还设有向上述集尘室部内发光的发光装置、接受透过上述集尘室部内的光的受光装置、根据该受光装置的受光状态测定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的判断装置、以及设有根据该判断装置测定的测定量报知的报知装置。


图1所示为关于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透视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吸尘器主体构成的纵向截面图。
图3所示为卸掉集尘单元后的吸尘器主体透视图。
图4所示为集尘单元外观透视图。
图5所示为图4所示集尘单元的横向截面图。
图6所示为灰尘分离单元的外观透视图。
图7所示为集尘容器的外观透视图。
图8所示为从另一方向看图7的集尘容器透视图。
图9所示为卸掉盖体后的集尘容器透视图。
图10所示为从后方看集尘单元的透视图。
图11所示为卸掉集尘容器后的吸尘器主体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12所示为弹出机构和锁定装置的构成说明图。
图13所示为锁定解除装置的构成说明图。
图14所示为电动吸尘器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15所示为集尘容器被弹出时的弹出机构和锁定装置的说明图。
图16所示为集尘容器被弹出后的电动吸尘器说明图。
图17所示为集尘容器被锁定前的状态说明图。
图18所示为第2实施例中电动吸尘器的灰尘判断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图19所示为第2实施例中电动吸尘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0所示为显示第2实施例中其他例的灰尘判断装置的结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形态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第1实施例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0具有吸尘器主体11、一端可自由拆装地连接到该吸尘器主体11的接口11A上,另一端设有手柄操作管13的集尘管12、可自由拆装连接到手柄操作管13上的延长管14、以及可自由拆装地连接到延长管14头部的吸入口体15。手柄操作管13上设有操作部13A,该操作部13A设有停止下述电动鼓风机24驱动的切断开关13a和设定电动鼓风机24动力的强弱开关13b。此外,与操作部13A相邻接还设有显示通过通风路径的灰尘量的显示部(显示装置)17。
吸入口体15的底部设有未图示的形成抽吸灰尘的吸入开口(灰尘吸入口)的吸入室(未图示),该吸入室通过延长管14、集尘管12和接口11A与设在吸尘器主体11内的集尘单元50(参照图6)的吸入接口57a相连通。
吸尘器主体11具有主体箱20、安装在主体箱20内的集尘单元50(参照图4)和下述电动鼓风机24。
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箱20的前侧设有集尘单元室22,该集尘单元室22内安装有可自由拆装的下述灰尘分离单元400和集尘部单元410。
此外,主体箱20的后侧设有电动鼓风机24,该电动鼓风机24的前侧(图2中的右侧)设有带有前开口25B的圆筒状连接通风路径部25,前开口25B上装有密封构件27。连接通风路径部25的后壁25A上设有连接开口25b,该连接开口25b与电动鼓风机24的吸入开口24A相连通。
如图3所示,集尘单元室22中设有驱动齿轮Ga和转动该驱动齿轮的驱动电动机M1。集尘单元室22的前侧内壁22a处设置有发出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装置)D1。
此外,集尘单元室22内还设有弹出下述集尘部70的弹出机构(报知装置)1000(参照图11)。
集尘单元室22的上部设有开口23(参照图3),如图2所示,该开口23通过盖体21A、21B被关闭。
如图4和图5所示,集尘单元50具有灰尘分离单元400和集尘容器410。
灰尘分离单元400由灰尘分离部(惯性离心部)52、与灰尘分离部52一体的过滤部80和设于该过滤部80上部的盖体21A组成。
集尘部容器410由透明树脂制集尘部70和设于该集尘部70上部的盖体21B组成。
如图6所示,灰尘分离部52具有由外周壁53形成的圆筒状分离室部54、在该分离室54内沿分离室部54的轴线所设的大致呈圆锥形状的灰尘分离装置55、设在分离室部54右侧壁54A外侧的抽吸通风路径部56、和从吸入接口(灰尘吸入口)57a向分离部400引导空气的引导通风路径管57。灰尘分离单元400被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1的集尘单元室22内时,则吸入接口57a与吸尘器主体11的接口11A相连通。
如图5所示,分离室部54的外周壁53上部设有将从空气中分离出的灰尘导入集尘部70的导入开口53A。
此外,如图6所示,分离室部54的右侧壁54A处还设有圆形开口154A和扇形开口154B,开口154A上装有灰尘分离装置55,开口154B上装有过滤网NF2(未图示)。右侧壁54A还设有连接开口54Aa,该连接开口54Aa上连接有引导通风路径管57,分离室54和引导通风路径管57相连通。
灰尘分离装置55由多个网框55a和贴在该网框55a周围的过滤网NF1组成。并且,抽吸通风路径部56通过右侧壁54A的开口154A和过滤网NF1(参照图5)与分离室54内部相连通,通过右侧壁54A的开口154B的过滤网NF2(未图示)与分离室54内部相连通。
抽吸通风路径部56与下述过滤部80的收纳箱81内相连通并,通过设在其右侧壁部156(参照图5)上的连接开口56A与下述集尘箱部74的集尘室73相连通。
如图6的箭头所示,引导通风路径管57可使从分离室部54的连接开口54Aa被导入分离室部54内的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5和图7所示,集尘部70具有在上部在左右方向延伸的连通路径71的连通箱部72、和从本连通箱部72的右端向下延伸并形成蓄积灰尘的集尘室73的集尘箱部74。如图8所示,连通箱部72的底面72T的下面设有向下凸出的第1加强筋72R和向下延伸的第2加强筋72M,如图12所示,第2加强筋72M的下部设有向右凸出的嵌合部72Ma。
如图5和图8所示,连通箱部72的左侧下面设有开口72A,如图5所示,该开口72A与灰尘分离部52的导入开口53A连接在一起。此外,如图9所示,集尘箱部74的左侧壁部74A设有连接开口75,该连接开口75上装有过滤网NF3。
在该过滤网NF3的外侧,距过滤网NF3规定的间距位置处,盖板170被安装在集尘箱部74的外壁部。盖板170的下部设有开口170A(参照图8)。
如图5所示,盖板170的开口170A与抽吸通风路径部56的连接开口56A相连接。
此外,如图9所示,集尘箱部74的右侧面还设有开口76,该开口76处装有可自由开合的盖体77(参照图7)。如图8所示,盖体77可以轴部77J为轴转动开合。
并且,在装有灰尘分离单元400的吸尘器主体11的集尘单元室22上安装集尘容器410,如图5所示,灰尘分离部52的导入开口53A则被连接在集尘容器410的开口72A上,集尘容器410的盖板170的开口170A则被连接在灰尘分离单元400的抽吸通风路径部56的连接开口56A上。
如图10所示,过滤部80的后面设有开口并,还设有圆筒状的收纳箱81和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该收纳箱内的折褶式过滤体(二次过滤器)100。在收纳箱81的前壁部84的前面,一体形成有灰尘分离部52(参照图5和图6)。
如图5和图10所示,收纳箱81的前壁部84设有连接开口84A,该连接开口84A与抽吸通风路径部56(参照图5)相连接。并且,通过该连接开口84A,收纳箱81内与抽吸通风路径56相连通。
此外,前壁部84的连接开口84A的边缘部设有凸向折褶式过滤体100的凸部T(参照图2)。该凸起的头部可接触到下述折褶式过滤器104的折褶脊部。前壁部84的前面还设有受光二极管(受光装置第1受光部)D2(参照图6)。
如图10所示,折褶式过滤体100具有筒状框体101、设在该框体101的中心位置的轴部101A以及从该轴部形成放射状折褶的折褶式过滤器104。
如图2所示,前壁部84的轴84J被相对可自由旋转地插入轴部101A的轴孔101Aa中,使折褶式过滤体100在收纳箱81内可以轴84J为轴进行旋转。
框体101的后端面设有齿轮107,该齿轮107从收纳箱81处向外凸出,该齿轮107与吸尘器主体11的集尘单元室22的驱动齿轮Ga相咬合,依靠电动机M1的驱动,折褶式过滤体100在收纳箱81中旋转起来。
此外,在吸尘器主体11的集尘单元室22内安装灰尘分离单元400后,灰尘分离单元400的收纳箱81的后端面则通过密封构件27被接合在吸尘器主体11的连接通风路径部25的前开口25B上,收纳箱81内与电动鼓风机24的吸入开口24A通过连接通风路径部25被连通。
并且,图3所示的发光二极管D1发出的红外光在被投向安装在集尘单元室22上的灰尘分离单元400的集尘部70的集尘箱部74内并,沿着集尘室部73的垃圾清除线L1(参照图7)的水平透过集尘箱部74的内部。透过该集尘箱部74内部的红外光可射到灰尘分离单元400的前壁部84的受光二极管D2上。并由发光二极管D1和受光二极管D2组成灰尘判断装置1500(参照图5和图7)。
如图11所示,弹出机构(报知装置)1000由弹出集尘容器410的弹出机构1100、将集尘容器410固定在安装部位的锁定装置1200以及解除该锁定装置1200的锁定的解除装置1300组成。
弹出机构1100设在灰尘分离单元400的引导通风路径管57的上壁面,并可向上下延伸,同时,还具有断面为方形的筒状引导箱1101、在该引导箱1101内配置的可上下自由移动的移动板1102、以及被配置在引导箱1101内并对移动板1102向上施力的弹簧1103。依靠该弹簧1103的付施力,通过将移动板1102向上移动弹出集尘容器410。
引导箱1101的上端板1104上开有凹槽1105,与该凹槽1105连接后引导箱1101的侧壁1106上形成上下延伸的凹槽1107。
锁定装置1200具有可旋转地设在引导通风路径管57的外面且向上延伸的臂杆1201、和将该臂杆1201逆时针方向旋转施力的未图示的弹簧。如图12所示,在臂杆1201的上部设有与集尘部70的第2加强筋72M的嵌合部72Ma嵌合来锁定集尘容器410的止动爪1202。止动爪1202的上面形成圆弧状。依靠保险销1204,臂杆1201不能从图12所示位置逆时针方向旋转。
而且,将集尘容器410从吸尘器主体11的开口23推进集尘单元室22后,集尘容器410的集尘部70的第1加强筋进入引导箱1101的凹槽1105、1107,如图17所示,抵着弹簧1103的施力将移动板1102压下去。进一步将集尘容器410推进,如图12所示,臂杆1201的止动爪1202则与第2加强筋72M的嵌合部72Ma嵌合,锁定集尘容器410。
解除装置1300具有设在引导通风路径管57的上面,可前后方向(在图11中为左右方向)移动的活动组件1301、如图11和图13所示,设在吸尘器主体11的前部、配置在上部盖体11D下侧的电动机M2、以及设在该电动机M2的驱动轴上的臂杆组件1302。
如图11所示,活动组件1301具有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2个引导孔1303,该引导孔1303内插有设在引导通风路径管57上面的引导片1304。而且,引导片1304沿着引导孔1303进行相对移动,可前后引导活动组件1301。如图12所示,活动组件1301的后端与臂杆1201的止动爪1202的前部相对接。此外,活动组件1301的前端部还设有对接部1301A。
如图11所示,臂杆组件1302形成L字形,其前端部1302A与活动组件1301的对接部1301A相对接。设在臂杆组件1302后部的轴承部1302B安装在电动机M2的驱动轴M2a上。
而且,电动机M2驱动后,臂杆组件1302在图11中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活动组件1301被移至后方(图11中为右方)。由于活动组件1301被移至后方,臂杆1201的止动爪1202从集尘部70的第2加强筋72M的嵌合部72Ma脱离,集尘部70的锁定被解除。
图14为显示该电动吸尘器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在图14中,200为根据操作部13A的操作开关13a(参照图1)的操作或受光二极管的受光信号,控制电动鼓风机24和电动机M1、M2的控制装置(判断装置)。控制装置200根据受光二极管D2的受光状态,判断通过集尘部70的连通箱部72内的灰尘量,并显示在显示部17上。
而且,控制装置200根据受光二极管D2的受光量测定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量,该灰尘量达到垃圾清除线L1时,将驱动电动机M2,弹出集尘部70。
下面,就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的操作加以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将集尘单元50装在吸尘器主体11的集尘单元室22内,如图1所示,将集尘管12接在吸尘器主体11的连接口11A处,并通过延长管14将吸入口体15与手柄操作管13相连接。
并且,将未图示的电源插头与插座相连接,则控制装置200将使发光二极管D1发光。发光二极管D1所发出的红外光由受光二极管D2接受。
按下手柄操作管13的操作部13A的开关13b,则电动鼓风机24开始驱动。该电动鼓风机24驱动后,空气从电动鼓风机24的吸入开口24A被吸入,通过连接通风路径部25,负压对集尘单元50的收纳箱81内部产生作用,进而通过抽吸通风路径部56对集尘箱部74和灰尘分离部52的分离室部54产生作用。并且,此负压还通过引导通风路径管57对集尘管12、延长管14和吸入口体15产生作用,空气和灰尘同时从吸入口体15被抽吸进去。
该被抽吸进去的灰尘和空气通过延长管14和集尘管12被抽吸进集尘单元50的吸入接口57a。该被抽吸进吸入接口57a的灰尘和空气通过引导通风路径管57被导入灰尘分离部52的分离部室54内,在该分离部室54内在图6中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并且,通过该旋转,灰尘和空气依靠惯性被分离,空气通过灰尘分离装置55的过滤网NF1(参照图5)和开口154B的过滤网NF2(未图示),进而通过抽吸通风路径部56被抽吸进过滤部80的收纳箱81内。
另一方面,被分离的灰尘,依靠惯性力与部分空气同时通过分离室部54的导入开口53A被导入集尘部70的连通箱部72内。该被导入的灰尘和空气通过连通箱部72的连通路径71被抽吸进集尘室部73,灰尘被蓄积在集尘室部73内。
被抽吸进集尘室部73的空气,通过过滤网NF3和盖板170下部的开口170A被抽吸进抽吸通风路径部56,进而被抽吸进过滤部80的收纳箱81内。
被抽吸进收纳箱81内的空气通过折褶式过滤体100的折褶式过滤器104被抽吸进吸尘器主体11的连接通风路径部25,进而被抽吸进电动鼓风机24的吸入开口24A。
被抽吸进电动鼓风机24的吸入开口24A的空气通过电动鼓风机24内从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11的排气口20H被排出。
另一方面,当灰尘不断蓄积在集尘室部73时,由于灰尘不断遮住将由受光二极管D2接受的红外光,因此,受光二极管D2只能断断续续地接受红外光。并且,蓄积至集尘室部73内的灰尘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水平时,灰尘会一直遮住红外光,受光二极管D2将无法接受红外光。
控制装置200将根据受光二极管D2的受光状态,求出通过集尘部70的连通箱部72内的连通路径71的灰尘量,即通过吸入连接口(灰尘吸入口)57a内的灰尘量,并显示在手柄操作管13的显示部17。在此,根据规定时间内受光二极管D2被遮光的遮光时间的合计求出灰尘的通过量。即判断在规定时间内合计的遮光时间越长,灰尘的通过量就越多,其合计的遮光时间越短,灰尘的通过量就越少,并将其通过量显示在显示部17。
根据该显示部17显示的灰尘通过量,可知道打扫的被清扫面是否还很脏,即被清扫面是否还粘有灰尘。
并且,通过集尘部70的连通路径71的灰尘不断被蓄积在集尘室部73内,该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水平时,灰尘会一直遮住红外光,因此,受光二极管D2将无法接受红外光。
当受光二极管D2在规定的时间或超过规定时间连续不接受红外光时,控制装置200则判断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已达到规定量,即已达到垃圾清除L1的水平。也就是说控制装置200是根据受光二极管D2的受光测定集尘室部73中蓄积的灰尘量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像这样,由于是根据一个受光二极管D2的受光状态来判断通过集尘部70的连通路径71的灰尘量、和集尘室部73中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所以不需要设置各自专用的受光二极管,因此,可以提供价格低廉的电动吸尘器。
而且,当按下操作部13A的切断开关13a时,则控制装置200停止电动鼓风机24的驱动,并只在规定的时间驱动弹出机构1000的电动机M2。依靠该电动机M2的驱动,臂杆组件1302呈顺时针方向(在图11中)转动,活动组件1301从图12所示的位置向后方移动,将臂杆1201的止动爪1202向后按。这样,臂杆1201将抵抗未图示的弹簧的施力呈顺时针方向转动,臂杆201的止动爪1202从集尘部70的第2加强筋72M的嵌合部72Ma脱离,集尘容器410的锁定被解除。
该锁定被解除后,引导箱1101内的移动板1102随着弹簧1103的施力向上方移动,如图15所示,将第1加强筋72R与集尘容器410一起向上推。即如图16所示,弹出集尘容器410。集尘容器410弹出后,使用者就可以知道集尘容器410的集尘室部73内灰尘已蓄积到垃圾清除线L1(参照图7)的水平,可以迅速清理集尘室73内蓄积的灰尘,将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溢出之事防患于未然。
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量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水平时或其后,即使超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而操作部13A的切断开关13a没有被按下时,控制装置200在强制停止电动鼓风机24的驱动并,驱动电动机M2弹出集尘容器410。
因此,即使操作部13A的切断开关13a没有被按下,也可以将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溢出之事防患于未然。
但是,电动鼓风机24的驱动被停止时,电动机M1将在一定时间被驱动。依靠该电动机M1的驱动,驱动齿轮Ga开始旋转,带动折褶式过滤体100旋转。
该折褶式过滤体100的旋转,使灰尘分离单元400的前壁部84处的凸部T(参照图2)的尖部与折褶式过滤器104的折褶脊部相接触,将振动传递给折褶式过滤器104,抖落该折褶式过滤器104上附着的灰尘。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通过弹出集尘容器410来报知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已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水平,但不仅限于该种报知方式,例如,也可通过鸣响蜂鸣器,点亮指示灯等进行报知。
此外,在上述实例中,是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水平时报知,但也可将多个受光二极管上下配置,来测定集尘室73内蓄积的灰尘量,根据其蓄积量进行报知。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电动吸尘器是利用惯性分离灰尘的,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有用过滤器进行捕捉的类型、或灰尘不通过分离部而直接流入集尘室部73的类型。
第2实施例图18所示的是第2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灰尘判断装置1600的结构。
在图18中,1601为由向集尘部70的连通箱部72内和集尘室部73内发射红外光的发光二极管D1和投光镜DL1等组成的发光器,该发光器1601发出的红外光在透过虚线所示的范围并,沿着集尘室部73的垃圾清除线L1(参照图7)的水平透过集尘箱部74的内部。
1602为接受透过连通箱部72的红外光的受光器,该受光器1602由受光二极管(第1受光部)D3和集光镜DL3等组成。1603为接受透过集尘室部73内的红外光的受光器,该受光器1603由受光二极管(第2受光部)D4和集光镜DL4等组成。并且,受光器1602配置在与1603相比上流的一侧。
图19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电动吸尘器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图19中所示控制装置210根据受光器1602的受光状态,求出通过连通箱部72内的灰尘量,并显示在显示部17上。此外,控制装置210根据受光器1603的受光,判断集尘室部73内蓄积的灰尘量已达到垃圾清除线L1的位置时或其后,驱动电动机M2。
根据该第2实施例,灰尘即使蓄积至集尘室部73的垃圾清除线L1的位置,也可求出通过连通箱部72内的灰尘量,并且由于只设置了一个发光器1601,因此,灰尘判断装置1600是一种价格低廉的装置。
图20所示的是第2实施例的其他例的灰尘判断装置1610。在该实施例中,将受光器1602设计为利用通过连通箱部72内的灰尘接受反射的红外光的形式。根据该实施例,可以覆盖大面积测定通过连通箱部72内的灰尘。在该实施例中,受光器1602也配置在与1603相比上流的一侧。
根据该发明,即使为惯性分离式电动吸尘器,也可准确报知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是否达到或超过了规定的量,并可报知通过灰尘吸入口的灰尘量。
此外,依靠该发明,报知装置根据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的测定量进行报知,因此,可将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溢出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实施例而已,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具有将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灰尘分离为灰尘和空气的灰尘分离部、和蓄积在该灰尘分离部被分离的灰尘的集尘室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上述集尘室部内发光的发光装置、接受通过其集尘室部内的光的受光装置、根据该受光装置的受光状态来判断通过上述灰尘吸入口内的灰尘量/或测定上述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的判断装置、以及显示该判断装置判断的灰尘量的显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为判断通过上述灰尘吸入口内的灰尘量所设的第1受光部、和上述受光装置具有为检测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量所设的第2受光部,该第1受光部被设在与第2受光部相比上流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受光部接受通过灰尘所反射的反射光。
4.一种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和可与主体自由拆装的集尘容器,其特征在于,该集尘容器具有使灰尘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电动鼓风机、将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上述的灰尘分离为灰尘和空气的灰尘分离部、以及蓄积在该灰尘分离部分离的灰尘的集尘室部,还设有向上述集尘室部内发光的发光装置、接受透过上述集尘室部内的光的受光装置、根据该受光装置的受光状态测定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的判断装置、以及根据该判断装置测定的测定量进行报知的报知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报知装置弹出上述集尘容器进行报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超过规定量时,上述电动鼓风机的切断开关被打开时,上述报知装置进行报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上述集尘室部蓄积的灰尘超过规定量时,同时或在超过规定时间之后停止上述电动鼓风机的驱动,然后由上述报知装置进行报知。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即使为惯性分离式电动吸尘器,也可准确报知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是否超过了规定量,同时可报知通过灰尘吸入口的灰尘量的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包括将从灰尘吸入口吸入的灰尘分离成灰尘和空气的灰尘分离部、和在蓄积在该灰尘分离部被分离的灰尘的集尘室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上述集尘室部内发光的发光二极管(D1)、接受通过其集尘室部内的光的受光二极管(D2)、和根据该受光装置的受光状态来判断通过上述灰尘吸入口内的灰尘量/或测定上述集尘室部内蓄积的灰尘是否已达到规定的量的控制装置(200)、显示该控制装置(200)判断的灰尘量的显示部(17)、以及根据控制装置(200)测定的测定量进行报知的报知装置(1000)。
文档编号A47L5/12GK101036568SQ20071008675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4日
发明者铃木仁 申请人:东芝泰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