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玩具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998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玩具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行玩具马。
技术背景
目前常见的玩具马都只能在原地运动,例如儿童木马、摇摆马 等;可以前进运动的马则要附加能源,例如设置储电瓶、电池、外 接电源等,且成本高、制作复杂、使用范围窄。现在也出现不依靠 附加能源就能行走的自行玩具马,其由马头、马前肢、马后肢、马 蹬、支架、马身外壳、马尾、马鞍、仿声音响、杠杆系统、钢绳和 动、定滑轮组合而成,动、定滑轮通过钢绳与杠杆系统连接,杠杆 系统分别与马前肢、马后肢、马蹬、支架、马鞍连接,支架固定在 马身外壳内部,马头设置在支架上,马前肢和马后肢的底部均设有 滚轮,踏动马蹬,自行玩具马即可行走,但是由于杠杆系统、钢绳 和动、定滑轮的结构连接方式传动不平稳,使用时必需掌握熟练的 技巧,使用不方便,安全性差,不适合儿童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传动平 稳、使用方便的自行玩具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自行玩具马,它包括有马头装置、支架、前肢、后肢和马蹬,
4马头装置设置在支架上,前肢和后肢的底部均设有滚轮,它还包括 有马鞍支撑杆、连动架、驱动连接座、马蹬连杆和前肢连杆,驱动 连接座、支架、前肢和前肢连杆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一个四连 杆机构,驱动连接座、支架、后肢和连动架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 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其中马鞍支撑杆与驱动连接座的前部连接,连 动架、支架和前肢连杆分别铰接在驱动连接座的后部,马蹬连杆分 别与支架、连动架铰接,驱动连接座、支架、马蹬连杆和连动架之 间构成第三个四连杆机构,马蹬的顶部与马蹬连杆铰接。
所述马头装置的底部与前肢连接。
所述马鞍支撑杆与支架之间设有弹簧。
所述马蹬的两侧水平方向分别设有脚踏柱。
所述脚踏柱的一端与马蹬铰接,脚踏柱的铰接端设有托架,托 架固定在马蹬上。
所述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和第三个四连杆机构均为平行四连杆机构。
所述滚轮为单向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马头装置、支架、 前肢、后肢和马蹬,马头装置设置在支架上,前肢和后肢的底部均 设有滚轮,它还包括有马鞍支撑杆、连动架、驱动连接座、马蹬连 杆和前肢连杆,驱动连接座、支架、前肢和前肢连杆之间依次相互 铰接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座、支架、后肢和连动架之 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其中马鞍支撑杆与驱动连接座的前部连接,连动架、支架和前肢连杆分别铰接在驱动连接座 的后部,马蹬连杆分别与支架、连动架铰接,驱动连接座、支架、 马蹬连杆和连动架之间构成第三个四连杆机构,马蹬的顶部与马蹬 连杆铰接,马鞍固定在马鞍支撑杆上,当人体乘坐在马鞍上时,马 蹬不受力,人体重力作用在马鞍支撑杆上,马鞍支撑杆驱动驱动连 接座摆动,驱动连接座通过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带动后肢向后摆动, 同时驱动连接座通过第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前肢向前摆动,后肢向
后蹬地而前肢向前迈进,使得自行玩具马向前步进;当使用者的脚 踏在马蹬时,人体重力离开马鞍而施加在马蹬上,马蹬通过驱动马 蹬连杆摆动,马蹬连杆通过第三个四连杆机构带动驱动驱动连接座 反向摆动,从而使得前肢和后肢分别向后、前摆动,前肢蹬地而后 肢向前迈进,自行玩具马又向前步进,这样人体重力在马鞍和马蹬 之间不断交换,而自行玩具马则不断向前步进,本实用新型不需要 附加外界能源装置,只是利用人体重力,再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将人 体重力作用在自行玩具马上的位置不断进行交换,即可向前步进, 传动平稳、使用方便,且乘骑简单、乘骑时安全可靠;乘骑时与骑 马的要领、姿势相似,既能享受到骑驶的乐趣,又能够达到健身的 目的。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4,自行玩 具马,它包括有马头装置l、支架2、前肢3、后肢4、马蹬9、马鞍 支撑杆6、连动架7、驱动连接座8、马蹬连杆10和前肢连杆11, 马头装置1的底部与前肢3连接。前肢3和后肢4的底部均设有滚 轮5,滚轮5为单向轮,其只能向前滚动,不能向后滚动,使得自行 玩具马只能向前行进而不能后退。驱动连接座8、支架2、前肢3和 前肢连杆11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座 8、支架2、后肢4和连动架7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二个四连杆 机构,其中马鞍支撑杆6与驱动连接座8的前部连接,连动架7、支 架2和前肢连杆11分别铰接在驱动连接座8的后部,马鞍支撑杆6 用于驱动驱动连接座8摆动。马蹬连杆10分别与支架2、连动架7 铰接,驱动连接座8、支架2、马蹬连杆10和连动架7之间构成第 三个四连杆机构,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和第三个四连杆机构均为平行 四连杆机构,马蹬9的顶部与马蹬连杆10铰接,马蹬9用于驱动马 蹬连杆10摆动。马鞍支撑杆6与支架2之间设有弹簧12,弹簧12
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
马蹬9的两侧水平方向分别设有脚踏柱13,脚踏柱13的一端与 马蹬9铰接,脚踏柱13的铰接端设有托架14,托架14固定在马蹬 9上,不使用时可将脚踏柱13转动至竖直方向,以节省空间。
马鞍固定在马鞍支撑杆6上,当人体乘坐在马鞍上时,马蹬9不受力,人体重力作用在马鞍支撑杆6上,马鞍支撑杆6驱动驱动 连接座8摆动,驱动连接座8通过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带动后肢4向 后摆动,同时驱动连接座8通过第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前肢3向前 摆动,后肢4向后蹬地而前肢3向前迈进,使得自行玩具马向前步 进;当使用者的脚踏在马蹬9时,人体重力离开马鞍而施加在马蹬9 上,马蹬9通过驱动马蹬连杆10摆动,马蹬连杆10通过第三个四 连杆机构带动驱动驱动连接座8反向摆动,从而使得前肢3和后肢4 分别向后、前摆动,前肢3蹬地而后肢4向前迈进,自行玩具马又 向前步进,这样人体重力在马鞍和马蹬9之间不断交换,而自行玩 具马则不断向前步进,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附加外界能源装置,只是 利用人体重力,再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将人体重力作用在自行玩具马 上的位置不断进行交换,即可向前步进,且乘骑简单、乘骑时安全 可靠;乘骑时与骑马的要领、姿势相似,既能享受到骑驶的乐趣, 又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 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 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自行玩具马,它包括有马头装置(1)、支架(2)、前肢(3)、后肢(4)和马蹬(9),马头装置(1)设置在支架(2)上,前肢(3)和后肢(4)的底部均设有滚轮(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马鞍支撑杆(6)、连动架(7)、驱动连接座(8)、马蹬连杆(10)和前肢连杆(11),驱动连接座(8)、支架(2)、前肢(3)和前肢连杆(11)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座(8)、支架(2)、后肢(4)和连动架(7)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二个四连杆机构,其中马鞍支撑杆(6)与驱动连接座(8)的前部连接,连动架(7)、支架(2)和前肢连杆(11)分别铰接在驱动连接座(8)的后部,马蹬连杆(10)分别与支架(2)、连动架(7)铰接,驱动连接座(8)、支架(2)、马蹬连杆(10)和连动架(7)之间构成第三个四连杆机构,马蹬(9)的顶部与马蹬连杆(10)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头 装置(1)的底部与前肢(3)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鞍 支撑杆(6)与支架(2)之间设有弹簧(12)。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蹬 (9)的两侧水平方向分别设有脚踏柱(13)。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 柱(13)的一端与马蹬(9)铰接,脚踏柱(13)的铰接端设有托架(14),托架(14)固定在马蹬(9)上。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个四连杆机构和第三个四连杆机构均为平行四连杆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自行玩具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5)为单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行玩具马,它包括有马头装置、支架、前肢、后肢和马蹬,马头装置设置在支架上,前肢和后肢的底部均设有滚轮,它还包括有马鞍支撑杆、连动架、驱动连接座、马蹬连杆和前肢连杆,驱动连接座、支架、前肢和前肢连杆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座、支架、后肢和连动架之间依次相互铰接构成第二个四连杆机构,驱动连接座、支架、马蹬连杆和连动架之间构成第三个四连杆机构,马蹬的顶部与马蹬连杆铰接,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附加外界能源装置,只是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将人体重力作用在自行玩具马上的位置不断进行交换,即可向前步进,且乘骑简单、乘骑时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3G19/00GK201235213SQ200820050350
公开日2009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欧忠良, 陈靖华 申请人:王其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