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025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进行度量分析而准确判断出健身效果并给出指导意见的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是,由于工作时间以及城市体育设施等因素的限制,人们无法经常到大型体育场馆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因此,人们可以到健身房进行室内健身运动,室内健身运动占用较小的场地,而且进行的时间比传统体育运动更具有弹性,非常适合都市人。健身者只要依照健身教练的指导完成健身运动所规定的动作,就能获得有效的健身运动效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目前,到健身房进行健身运动需要用户花费一笔健身费用,而且健身时间受健身房营业时间的限制。在进行自体重无器械训练时,运动时的快慢节奏以及在何时需要坚持不动一段时间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运动效果,而运动者在自行锻炼时,往往在缺乏指导的同时,自行数秒会分散注意力而影响锻炼效果。在用体操方法进行自体重无器械训练时,我们认为衡量一次健身效果是否良好的标准,不仅在于运动的数量和动作的难度,还有动作完成的质量和密度,都会对运动质量形成影响。传统上用秒表和表格来记录运动和休息的间隔,以及对标准数量动作的完成时间来分析运动质量,更高级的还会对运动后的心率和乳酸分泌等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不是过于专业复杂,就是难以精确。运动者的健身效果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目前运动者健身遇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能够进行度量分析而准确判断出健身效果并给出指导意见,提升锻炼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所述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

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并发送给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

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并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

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并发送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其身份信息具体实施方式可为: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具体包括有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粘、脉搏、最大肌耐力和病史的数据,并与采集的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具体可为:通过移动终端识别和判断用户的健身动作标准程度,并记录标准动作时间、非标准动作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的数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具体可为:服务中心通过对记录的标准动作时间、非标准动作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用户的健身效果。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健身动作,再结合其体质数据对该健身动作的节奏进行调整,然后生成健身动作引导节奏。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服务中心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生成过程分析图表,根据过程分析图表生成更适合用户的健身运动指导意见。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健身运动指导意见包括:健身动作质量、健身运动时间和健身运动密度。

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所述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包括移动终 端、服务中心和以下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

节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

节奏引导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

记录分析模块,用于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

意见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记录分析模块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和判断用户的健身动作是否正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意见生成模块包括:图表模块,用于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生成过程分析图表。

本发明实施的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根据用户的想法来决定用户的健身动作,然后再结合用户的体质数据来生成该健身动作的引导节奏,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引导节奏,每个用户都能获得其最匹配的引导节奏;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并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通过对一次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的统计分析,测量当次健身效果,并给出指导意见,运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分析图表,并结合指导意见,找到最适于自身当前的运动密度,提升动作完成质量,形成最直观的交替运动概念,以提升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所述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

所述步骤S1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再采集用户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粘、脉搏、最大肌耐力和病史等体质数据与其身份信息进行关联。因不同的用户的体质不同,其所能承受的健身动作强度、时间和频率都不一样,因而需要详细了解每个用户的体质数据,并进行关联,以便为用户安排健身。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可包括:身份信息、个人喜好信息和健身历史记录。

步骤S2: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并发送给移动终端;

所述步骤S2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并发送给移动终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健身动作,再结合其身份信息对应的体质数据对该健身动作的节奏进行调整,然后生成健身动作引导节奏,并确定该健身动作需达到的目标,然后将引导节奏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发送给移动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健身动作的属性包括类型信息,该类型包括动态动作和静态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动态动作是指动作静止时间小于1.5 秒的动作,能够重复锻炼肌肉,例如重复30次的扩胸运动。静态动作是指动作静止时间大于3秒的动作,能够锻炼平衡力或耐力,例如双臂平举10秒、平踢腿10秒或扎马步30秒的动作。健身动作是一套简单的动作,因此能够扩大健身的受众群,同时使该健身运动能够随时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健身动作引导节奏可包括:健身动作、运动时间、频率和力度。

例如,某用户选择了俯卧撑作为健身动作,服务中心则根据用户的体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如该用户的身高体重和最大肌耐力,该适应多大强度的俯卧撑,用户还可设定目标,目标可在身体条件最大允许范围之内。如,该用户的体质数据只能适应一秒一次的俯卧撑,每个阶段只能做10次,期间休息10秒,他的身体强度最多只能忍受4个阶段的锻炼,则为该用户生成以下健身引导节奏:弯臂0.5秒、伸直0.5秒、弯臂0.5秒伸直0.5秒…循环10次,然后休息10秒,再弯臂0.5秒、伸直0.5秒、弯臂0.5秒伸直0.5秒…循环10次,再休息10秒,总计4次循环,循环完成后锻炼结束。

步骤S3: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

所述步骤S3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通过移动终端识别用户身份后,关联该用户身份对应的健身引导节奏,根据该健身引导节奏对用户的健身动作进行引导和提示。所述移动终端可为: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常用移动终端。

步骤S4: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并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

所述步骤S4通过移动终端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并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通过移动终端识别和判断用户的健身动作标准程度,并记录标准动作时间、非标准动作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的数据,将记录的数据发送给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通过对记录的标准动作时间、非标准动作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以获得用户的健身效果。

当健身者做出健身动作后,识别健身者的动作,并与预设的规则进行比对判断后进一步引导提示用户进行健身动作,目前,识别动作的技术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利用重力传感器识别健身者的动作。

一种具体方案为:重力传感器放置于健身者的手掌心位置,左手和右手均可,在本实施例设计的健身动作中,均为左右手对称的动作。重力传感器的输出值能够指示健身者动作的变化幅度。重力传感器利用了其内部的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体变形的特性。由于该变形会产生电压,只要计算出产生电压和所施加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加速度转化成电压输出。这里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通过重力传感器测量由于重力引起的加速度,可以计算出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分析动态加速度,可以分析出其移动的方式。例如,仿生学机器人能够通过重力传感器了解它现在所处的动作状态,爬山、走下坡、摔倒等。本步骤就是利用重力传感器的上述原理识别健身者的动作的。

以上方案只是对现有技术的举例,并不是对识别健身者动作的具体限定。

例如,某用户选择了俯卧撑作为健身动作,则根据用户的体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如该用户的身高体重和最大肌耐力,该适应多大强度的俯卧撑,用户还可设定目标,目标可在身体条件最大允许范围之内。如,该用户的体质数据只能适应一秒一次的俯卧撑,每个阶段只能做10次,期间休息10秒,他的身体强度最多只能忍受4个阶段的锻炼,则为该用户生成以下健身引导节奏:弯臂0.5秒、伸直0.5秒、弯臂0.5秒伸直0.5秒…循环10次,然后休息10秒,再弯臂0.5秒、伸直0.5秒、弯臂0.5秒伸直0.5秒…循环10次,再休息10秒,总计4次循环,循环完成后锻炼结束。在该用户进行俯卧撑锻炼时,识别用户的标准动作,并记录用户进行标准俯卧撑的次数、时间和休息间隔,记录用户非标准动作的时间、休息间隔,直至用户锻炼结束,然后根据记录的标准动作时间、休息间隔和非标准动作时间、休息间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用户此次健身的效果。

步骤S5: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并发送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所述步骤S5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并发送到移动终端进行显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为:服务中心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生成过程分析图表,根据过程分析图表生成更适合用户的健身运动指导意见,然后将指导意见、过程分析图表都发送给移动终端进行显示,方便用户进行查看。所述健身运动指导意见可包括以下要素:健身动作质量、健身运动时间和健身运动密度。用户可直观地根据过程分析图表看到此次健身的全部过程,健身动作质量完成度,健身运动时间达标与否,运动密度是否已达到最佳状态。则可根据此次健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下次健身时需要的达成的指导意见,方便用户找到最适于自身当前的运动密度,提升动作完成质量,形成最直观的交替运动概念,提升健身锻炼效果。

本发法实施例所述的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根据用户的想法来决定用户的健身动作,然后再结合用户的体质数据来生成该健身动作的引导节奏,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引导节奏,每个用户都能获得其最匹配的引导节奏;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并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通过对一次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的统计分析,测量当次健身效果,并给出指导意见,运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分析图表,并结合指导意见,找到最适于自身当前的运动密度,提升动作完成质量,形成最直观的交替运动概念,以提升锻炼效果。

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所述健身用度量分析系统包括移动终端、服务中心和以下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

节奏生成模块2,用于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

节奏引导模块3,用于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

记录分析模块4,用于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

意见生成模块5,用于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记录分析模块4包括:识别模块41,用于识别和判断用户的健身动作是否正确。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意见生成模块5包括:图表模块51,用于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生成过程分析图表。

本发明实施的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健身用度量分析方法通过通过移动终端采集用户的体质数据与身份信息,服务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身份信息及其体质数据生成引导节奏和目标,根据用户的想法来决定用户的健身动作,然后再结合用户的体质数据来生成该健身动作的引导节奏,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引导节奏,每个用户都能获得其最匹配的引导节奏;通过移动终端根据与用户身份相关联的引导节奏来引导用户完成动作,并记录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发送给服务中心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用户的健身效果,根据用户的健身效果生成指导意见,通过对一次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动作、运动时间和运动间隔休息时间的统计分析,测量当次健身效果,并给出指导意见,运动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分析图表,并结合指导意见,找到最适于自身当前的运动密度,提升动作完成质量,形成最直观的交替运动概念,以提升锻炼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