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仰卧起坐支架,尤其是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弹性仰卧起坐支架。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一项运动,市面上这项运动使用的专业器材仰卧起坐支架各式各样。现有仰卧起坐支架背板弧度单一,不能给人们带来灵活的体验,而且同一弧度的背板也不能适合所有人的锻炼需求。这是人们遇到的常见问题。综合考虑,根据人体背部运动结构,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可以对现有仰卧起坐支架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弹性仰卧起坐支架,从而使人们在运动时背部能有多种体验。
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弹性仰卧起坐支架,由垫板、弹性板、固定板、支杆、绊脚架、固定横杆、前支杆、后支杆、棉套、固定头、拉杆、滑槽、轴承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支杆上固定着两端套有棉套的绊脚架、固定横杆和前支杆,且绊脚架有两个,两个绊脚架位于固定横杆的两侧;所述固定板上端固定在固定横杆上,下端固定在后支杆上,且在固定板上端面两边上各有一个滑槽;所述固定头上有轴孔,固定头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头固定在固定板底端的侧面;所述弹性板位于固定板上方;所述拉杆固定在弹性板的两端面,且位于弹性板下端的拉杆两端位于固定头上的轴孔中,位于弹性板上端的拉杆的两端各安装着一个轴承,且轴承位于滑槽内;所述垫板位于弹性板上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板自然状态下呈弧形,施加压力,弹性板弧度改变。
进一步,所述垫板随着弹性板弧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们在使用仰卧起坐支架时的背部受力情况,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对仰卧起坐支架做进一步改进。安装的弹性板下端的拉杆两端安装在固定头上,安装在上端的拉杆两端安装可以滚动的轴承,使得弹性板上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人们坐在垫板上运动时,随着身体位置的变动,弹性板受力产生变化,进而弹性板的弯曲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垫板与人体背部形成互动,使人们背部受到更好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遵循人体工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板上部与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板下部与固定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垫板1、弹性板2、固定板3、支杆4、绊脚架5、固定横杆6、前支杆7、后支杆8、棉套9、固定头10、拉杆11、滑槽12、轴承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基于人体工学的弹性仰卧起坐支架,由垫板1、弹性板2、固定板3、支杆4、绊脚架5、固定横杆6、前支杆7、后支杆8、棉套9、固定头10、拉杆11、滑槽12、轴承13组成;其特征是所述支杆4上固定着两端套有棉套9的绊脚架5、固定横杆6和前支杆7,且绊脚架5有两个,两个绊脚架5位于固定横杆6的两侧;所述固定板3上端固定在固定横杆6上,下端固定在后支杆8上,且在固定板3上端面两边上各有一个滑槽12;所述固定头10上有轴孔,固定头10有两个,且两个固定头10固定在固定板3底端的侧面;所述弹性板2位于固定板3上方;所述拉杆11固定在弹性板2的两端面,且位于弹性板2下端的拉杆11两端位于固定头10上的轴孔中,位于弹性板2上端的拉杆11的两端各安装着一个轴承13,且轴承13位于滑槽12内;所述垫板1位于弹性板2上面。
进一步,所述弹性板2自然状态下呈弧形,施加压力,弹性板2弧度改变。
进一步,所述垫板1随着弹性板2弧度的变化而变化。
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们在使用仰卧起坐支架时的背部受力情况,并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对仰卧起坐支架做进一步改进。安装的弹性板2下端的拉杆11两端安装在固定头10上,安装在上端的拉杆11两端安装可以滚动的轴承13,使得弹性板2上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人们坐在垫板1上运动时,随着身体位置的变动,弹性板2受力产生变化,进而弹性板2的弯曲弧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垫板1与人体背部形成互动,使人们背部受到更好的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遵循人体工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