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与一种组合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积木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积木结构是一种透过堆叠、排列等方式拼凑出实物模型的玩具,透过手脑的应用可培养创造力及想象力,现有的积木的形状多变,故玩家可搭配组合不同形状的积木以组合出更加复杂的实体物品。
又,目前的积木通常具有一连接部及一卡合部,该连接部突出成形在积木顶面上的凸块结构,该卡合部为内凹成形在积木底面的凹槽结构,当结合多个积木时,使一积木的连接部卡固在另一积木的卡合部中,并以此方式进行积木的堆叠及排列。
然而,上述现有的积木单体及组合的结构系存有以下缺失:其一,由于现有积木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透过连接部与卡合部的结合,同时,即将一积木堆叠在另一积木上方,因此现有积木的组合仅限于单一方向的平面上,其组合的变化性受到限制,而无法呈现更多样化的外观。其二,现有的积木无论在组装或拆解时,皆须一块、一块地进行,因此有着费力、费时,而无法快速组拆的问题,同时,结构强度不佳,容易发生崩塌、松脱等情事。
因此,本申请创作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认为现有的积木结构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积木结构,其具有较佳组装自由度及组接结构强度,不仅能改善现有积木结构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能可以有效训练使用者空间的逻辑概念,以及提供作为组合家俱使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积木结构,其包含有:多个组接单元,其中心位置穿设有一中心通孔,且所述组接单元的外周侧沿径向间隔穿 设有多个组接孔,所述组接孔与该中心通孔相连通,又,每两组接孔的中心轴向间具有一夹角;及多个组接杆,其至少一端应插设于所述组接单元的组接孔,且所述组接杆的一端通过至少一组接孔及该中心通孔。
较佳地,其中所述组接单元设成圆盘体状,且该夹角的角度为45°,又,该中心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组接孔的孔径。
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多个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呈球体状,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外周侧穿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及六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该中心点,且每两第一连接孔间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而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中心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向间呈45°的夹角设置,又,每两该第二连接孔间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
较佳地,其中该第一连接块置设于该组接单元的中心通孔中,且所述组接杆的一端能穿设并通过该组接单元的至少一组接孔与该中心通孔,以及该第一连接块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孔或至少一第二连接孔。
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多个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呈矩形体状,且所述第二连接块穿设有至少一穿孔,该穿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心位置。
较佳地,其中至少一组接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连接块,而另一端连接该组接单元。
较佳地,其中包含有多个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呈三角形体状,且所述第三连接块穿设有至少一通孔,该通孔通过该第二连接块的中心位置。
较佳地,其中至少一组接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连接块,而另一端连接该组接单元。
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多个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呈球体状,且所述第四连接块穿设有二贯孔,所述贯孔分别通过该第四连接块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贯孔的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块透过至少一组接杆与该组接单元相连接。
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中心位置沿轴向穿设有一中心轴孔,且所述连接柱的外周侧间隔穿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分别通过该连接柱的中心位置,并与该贯孔相连通,所述连接柱透过至少一组接杆与该组接单元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积木结构,其主要藉由该中心通孔位于所述组接单元的中心位置,且搭配所述组接孔径向间隔穿设于所述组接单元的外周侧,同时所述组接孔与该中心通孔相连通,使所述组接单元与所述组接杆具多角度的组接设置;又,所述组接杆的另一端可组接该第一连接块或该第二连接块,同时,该第一连接块或该第二连接块能透过另一组接杆,进一步组接该组接单元、该第一连接块、该第二连接块、该第三连接块、该第四连接块或该连接柱,以形成组合积木的结构。藉此,使本实用新型的积木结构具有较佳组装自由度、组接结构强度及方便快速组拆,不仅能改善现有积木结构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能可以有效训练使用者空间的逻辑概念,以及提供作为组合家俱使用,藉以达到提供使用者较佳寓教于乐、多元变化性及组装便利的效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接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接单元另一态样的外观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接杆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连接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第四连接块的外观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柱的外观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 积木结构
10 组接单元
11 中心通孔
12 组接孔
20 组接杆
30 第一连接块
31 第一连接孔
32 第二连接孔
40 第二连接块
41 穿孔
50 第三连接块
51 通孔
60 第四连接块
61 贯孔
70 连接柱
71 中心轴孔
72 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接单元10及组接杆20的外观立体图,其揭露有一种积木结构100,该积木结构100包含有:
多个组接单元10,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中心位置穿设有一中心通孔11,且所述组接单元10的外周侧沿径向间隔穿设有多个组接孔12,所述组接孔12与该中心通孔11相连通,又,每两组接孔12的中心轴向间具有一夹角。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组接单元10设成圆盘体状,且该夹角的角度为45°,又,该中心通孔11的孔径大于所述组接孔12的孔径。
多个组接杆20,其至少一端应插设于所述组接单元10的组接孔12,且所述组接杆20的一端通过至少一组接孔12及该中心通孔11。
多个第一连接块30,请再继续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块30呈球体状,所述第一连接块30的外周侧穿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31及六个第二连接孔32,所述第一连接孔31及所述第二连接孔32通过该第一连接块30的中心点,且每两第一连接孔31间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而所述第二连接孔32的中心轴向与所述第一连接孔31的中心轴向间呈45°的夹角设置,又,每两该第二连接孔32间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块30可置设于该组接单元10的中心通孔11中,且所述组接杆20 的一端能穿设并通过该组接单元10的至少一组接孔12与该中心通孔11,以及该第一连接块30的至少一第一连接孔31或至少一第二连接孔32。
多个第二连接块40,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块40呈矩形体状,且所述第二连接块40的每一侧面中心位置处穿设有一穿孔41,所述穿孔4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块40的中心位置。于本实施例中,于组接状态时,该组接单元10可透过一组接杆20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连接块30。
多个第三连接块50,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所述第三连接块50呈三角形体状,且所述第三连接块50每一侧面中心位置处穿设有一通孔51,该通孔51通过该第二连接块40的中心位置。于本实施例中,于组接状态时,该组接单元10可透过一组接杆20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连接块30。
多个第四连接块60,请再配合参阅图8所示,所述第四连接块60呈球体状,且所述第四连接块60穿设有二贯孔61,所述贯孔61分别通过该第四连接块60的中心位置,且所述贯孔61的中心轴向的夹角呈直角设置,所述第四连接块60透过至少一组接杆20与该组接单元10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块60同样可置设于该组接单元10的中心通孔11中,且所述组接杆20的一端能穿设并通过该组接单元10的至少一组接孔12、该中心通孔11及该贯孔61。
多个连接柱70,请再配合参阅图9所示,所述连接柱70的中心位置沿轴向穿设有一中心轴孔71,且所述连接柱70的外周侧间隔穿设有多个插孔72,所述插孔72分别通过该连接柱70的中心位置,并与该中心轴孔71相连通,所述连接柱70透过至少一组接杆20与该组接单元10相连接,该组接杆20的一端可对应插设于该中心轴孔71或该插孔72。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继续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于组接状态时,使用者可利用所述组接单元10的中心通孔11可对应置设有该第一连接块30,而后利用所述组接杆20穿设于所述组接孔12,并进一步通过该第一连接块30的一第一连接孔31或一第二连接孔32,又,一组接杆20可穿设有多个组接单元10;而使用者透过上述的组接方式进一步组合成躺椅 的态样。藉此,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提供使用者排列、堆叠或组接等方式拼凑出实物模型的型态,更能提供使用者组合成可供做为家俱使用的型态,藉以达到较佳实用性与多元变化性的效用,另,上述图10的实施态样,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积木结构100实施态样,仅供作为一较佳家俱组合的型态之一。
请参阅图1至图9,而后再参阅图1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于组接状态时,使用者可利用所述组接单元10,并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块30、所述第二连接块40、所述第三连接块50及所述第四连接块60,而后进一步组设或套设于所述组接杆20及所述连接杆,藉以组合成如图11所示房屋型态的组合结构,而本实用新型不以图11的组合态样为限,仅供作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态样的范例其中之一。
更详而之,本实用新型的积木结构100具有较佳组装自由度、组接结构强度及方便快速组拆,不仅能改善现有积木结构100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能可以有效训练使用者空间的逻辑概念,以及提供作为组合家俱使用,藉以达到提供使用者较佳寓教于乐、多元变化性及组装便利的效用。
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积木结构100,其主要藉由该中心通孔11位于所述组接单元10的中心位置,且搭配所述组接孔12径向间隔穿设于所述组接单元10的外周侧,同时所述组接孔12与该中心通孔11相连通,使所述组接单元10与所述组接杆20具多角度的组接设置;又,所述组接杆20的另一端可组接该第一连接块30或该第二连接块40,同时,该第一连接块30或该第二连接块40能透过另一组接杆20,进一步组接该组接单元10、该第一连接块30、该第二连接块40、该第三连接块50、该第四连接块60或该连接柱70,以形成组合积木的结构。藉此,使本实用新型的积木结构100具有较佳组装自由度、组接结构强度及方便快速组拆,不仅能改善现有积木结构100长期存在的问题,同时更能可以有效训练使用者空间的逻辑概念,以及提供作为组合家俱使用,藉以达到提供使用者较佳寓教于乐、多元变化性及组装便利的效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因此,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