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63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但同时人们也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奋斗着,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长期缺乏锻炼,就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而上了年纪的人,则会筋萎缩,进而引发各种老年疾病。

因此,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筋骨的拉伸锻炼极为重要。现有的大多电动拉筋凳,价格昂贵、体积庞大且拆装麻烦,对于个人家庭来说使用起来也不方便。而锻炼者也会由于身高不同,导致锻炼者的脚与挡腿杆上的垫片不合适,过长或过短,导致舒适感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免拆卸安装,并且可以自由调节挡腿杆高度的电动拉筋凳,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其结构简单,通过遥控器或手机就可以轻松控制电动推杆来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其中:包括凳架、支架、电动推杆、挡腿杆、调节手轮、调节杆、靠垫、安装板、控制模块和横梁,所述的横梁固定安装在凳架上,所述的安装板左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凳架上,所述的安装板右端固定安装在横梁的底面上,所述的控制模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的控制模块由直流稳压电源、单片机、无线通讯模块和驱动器组成,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和驱动器都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所述的支架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的电动推杆右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的电动推杆左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挡腿杆上,所述的挡腿杆通过铰链与安装板连接,所述的调节杆上设有腰形槽,所述的调节杆里设有滑槽,所述的挡腿杆可在调节杆内的滑槽里滑动,所述的调节手轮安装在挡腿杆上的安装孔里且调节手轮紧压在调节杆上,所述的靠垫安装在调节杆上。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凳架采用木材组合安装而成。

上述的靠垫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上述的电动推杆通过控制模块可由手机或遥控器控制。

锻炼者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拉筋训练时,首先通过手机或遥控器控制推杆电机运动,推杆电机带动通过销轴连接的挡腿杆逆时针旋转90度,使挡腿杆处于水平位置,便于锻炼者坐上凳架,然后不同身高的锻炼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通过调节手轮来调节调节杆的高度,使脚掌与靠垫以最舒适地方式结合,靠垫为矩形泡沫,脚部接触后不会因为材质过硬而产生不适,且靠垫片面积大,不会因为体重过胖的锻炼者而不能完全垫住脚部,锻炼过程中舒适感较好。锻炼完成后,通过手机或遥控器控制推杆电机推杆电机的控制按钮,使挡腿杆处于水平位置,关闭电源,锻炼者就可以从凳架上下来了,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遥控器或手机就可以轻松控制电动推杆来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调节手轮可以任意调节调节杆高度,方便不同身高的人锻炼;挡腿杆上的靠垫采用柔性材料,面积大,锻炼舒适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凳架1、支架2、电动推杆3、挡腿杆4、调节手轮5、调节杆6、靠垫7、安装板8、控制模块9、直流稳压电源91、单片机92、无线通讯模块93、驱动器94、横梁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拉伸筋骨的装置,其中:包括凳架1、支架2、电动推杆3、挡腿杆4、调节手轮5、调节杆6、靠垫7、安装板8、控制模块9和横梁10,所述的横梁10固定安装在凳架1上,所述的安装板8左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凳架1上,所述的安装板8右端固定安装在横梁10的底面上,所述的控制模块9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上,所述的控制模块9由直流稳压电源91、单片机92、无线通讯模块93和驱动器94组成,所述的直流稳压电源91和驱动器94都与单片机92连接,所述的无线通讯模块93与单片机92相连,所述的支架2固定安装在安装板8上,所述的电动推杆3右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支架2上,所述的电动推杆3左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挡腿杆4上,所述的挡腿杆4通过铰链与安装板8连接,所述的调节杆6上设有腰形槽,所述的调节杆6里设有滑槽,所述的挡腿杆4可在调节杆6内的滑槽里滑动,所述的调节手轮5安装在挡腿杆4上的安装孔里且调节手轮5紧压在调节杆6上,所述的靠垫7安装在调节杆6上。

实施例中,凳架1采用木材组合安装而成。

实施例中,靠垫7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实施例中,电动推杆3通过控制模块9可由手机或遥控器控制。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