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24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身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锻炼。网球、羽毛球和排球都是借助球网进行的球类运动,在非正式比赛的场合中只需要提供一块空旷的场地,挂上球网即可进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网球、羽毛球和排球的球网高度都不相同,因此在搭建运动场地时需要针对运动项目配套的网球支架,带来了一些不便。另外,很多社区或者学校的室外开放场地往往只有支架,而没有球网。想要打球就要自备球网,目前的球网只是一张网,网的两端有用于将网悬挂在球网支架上的绳子,将绳子绑在球网支架上即可,但是球网收纳时容易缠绕在一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收纳工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球网,所述球网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有第一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空腔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有第二底座、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七支撑杆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空腔连通,所述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空腔内,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侧面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穿过第三固定孔并与所述第四固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顶端;

所述球网包括有筒体、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转轴和网体,所述筒体的上端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筒体内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固接在所述筒体内的上端面上,所述筒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通孔的中心轴线、第一轴承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承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转轴的底端固接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的内周面上,所述转轴的上端固接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的内周面上,所述转轴的顶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筒体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筒体的空腔连通,所述网体的相对的两端上分别固接有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所述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六支撑杆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筒体的下端开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内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转轴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转轴的空腔连通,所述第五支撑杆位于所述转轴的空腔内,所述网体穿过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支撑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所述第六支撑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七支撑杆和所述第六支撑杆上安装有互相配合使用的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顶端固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面上铰接有用于将所述筒体的空腔围成密闭空间的闭合门。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和闭合门上固接有配合使用的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面上固接有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还包括收纳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穿过三个高度不同的三个第一固定孔和三个第二固定孔,达到调整网体高度的目的,从而作为羽毛球、排球和网球的球网使用,方便快捷;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底座螺纹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二底座螺纹连接,筒体和第二支撑杆螺纹连接,组装拆卸均方便快捷,可以拆卸开来收纳,方便携带;通过转动转轴可以将网体一圈圈的缠绕在转轴上,从而将整个网体收纳在筒体内,既工整又方便携带。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网体处于最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网体处于最低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1的筒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1中筒体的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转轴;5.把手;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六支撑杆;9.闭合门;10.磁铁;11.提手;12.网体;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第三支撑杆;16.第四支撑杆;17.第七支撑杆;18.第一底座;19.第二底座;20.锁扣;21.第一固定孔;22.第三固定孔;23.第一固定件;24.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图6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包括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球网,所述球网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

第一支架包括有第一底座18、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和第一固定件23,第一支撑杆13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第一底座18上,第一支撑杆13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杆13为中空结构,第一支撑杆13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一固定孔21,第一固定孔21与第一支撑杆13的空腔连通,第二支撑杆14位于第一支撑杆13的空腔内,第二支撑杆14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未图示),第一固定件23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孔21并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支撑杆14固定在第一支撑杆13内,第二支撑杆14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第二支架包括有第二底座19、第三支撑杆15、第四支撑杆16、第七支撑杆17和第二固定件24,第三支撑杆15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第二底座19上,第三支撑杆15竖直设置,第三支撑杆15为中空结构,第三支撑杆15的侧面上设有三个第三固定孔22,第三固定孔22与第三支撑杆15的空腔连通,第四支撑杆16位于第三支撑杆15的空腔内,第四支撑杆16的侧面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未图示),第二固定件24的一端穿过第三固定孔22并与第四固定孔螺纹连接,从而将第四支撑杆16固定在第三支撑杆15内,第七支撑杆17底端设有外螺纹,第四支撑杆16的顶端设有内螺纹孔,第七支撑杆1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第四支撑杆16上的内螺纹孔内。通过第一固定件23和第二固定件24分别穿过三个高度不同的三个第一固定孔21和三个第三固定孔22,达到调整网体12高度的目的,从而作为羽毛球、排球和网球的球网使用,方便快捷;第一支撑杆13与第一底座18螺纹连接,第三支撑杆15与第二底座19螺纹连接,组装拆卸均方便快捷,可以拆卸开来收纳,方便携带。

球网包括有筒体1、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3、转轴4和网体12,筒体1的下端开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内螺纹孔,第二支撑杆1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内螺纹孔内,筒体1的上端为中空结构,第一轴承2的外圈固定在筒体1内的下端面上,第二轴承3的外圈固接在筒体1内的上端面上,筒体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筒体1的空腔连通,通孔的中心轴线、第一轴承2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承3的中心轴线重合,转轴4的底端固接在第一轴承2的内圈的内周面上,转轴4的上端固接在第二轴承3的内圈的内周面上,转轴4的顶端穿过通孔,转轴4的顶端固接有把手5,筒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与筒体1的空腔连通,转轴4为中空结构,转轴4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7,第二凹槽7与转轴4的空腔连通,网体12的相对的两端上分别固接有第五支撑杆(未图示)和第六支撑杆8,第五支撑杆和第六支撑杆8竖直设置,第五支撑杆位于转轴4的空腔内,第五支撑杆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7的宽度,网体12穿过第二凹槽7。第七支撑杆17和第六支撑杆8上安装有互相配合使用的锁扣20。第五支撑杆的宽度大于第二凹槽7的宽度,第六支撑杆8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6的宽度,可以避免第五支撑杆脱离转轴4的空腔,筒体1的下端开设有沿其高度方向的内螺纹孔,第二支撑杆1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内螺纹孔内。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支撑杆13安装在第一底座18上,将第三支撑杆15安装在第二底座19上,将第二支撑杆14和第四支撑杆16调整到所需高度,将筒体1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第二支撑杆14的顶端,拉动第六支撑杆8将网体12拉出筒体1,通过锁扣20将第六支撑杆8固定在第四支撑杆16上,即完成组装;使用完后,通过锁扣20将第六支撑杆8从第四支撑杆16上脱离,通过把手5转动转轴4,可以将球网一圈圈的缠绕在转轴4上,从而将整个球网收纳在筒体1内。

筒体1的侧面上铰接有用于将筒体1的空腔围成密闭空间的闭合门9,筒体1上和闭合门9上固接有配合使用的磁铁10,闭合门9可以防止网体12从第一凹槽6内脱落出来。

筒体1的侧面上固接有提手11,球场有支架缺少球网的情况下可以只携带筒体1,提手11方便携带。

便携式三合一球网架还包括收纳袋(未图示),不使用时可以将球网架拆卸开来存放在收纳袋内,方便携带和存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