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5529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康复用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康复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对于腿部受伤的病人来说,可以做为恢复锻炼用,可以逐渐恢复腿脚的力量,另外自行车做为一种锻炼方式,对广大体育爱好者来说,深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腿部受伤的病人为了恢复腿部的力量,需要经常做康复训练,现有的自行车对于腿部受伤的病人来说,锻炼不够方便,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大多为两轮,稳定性差,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自行车体积大,骑行重量重,不能随意调节骑行的腿部力量,由于骑行时自行车会动,因此在家里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康复用自行车,既可用于腿部受伤的病人做康复训练用,又可用于体育锻炼人士做体育锻炼用,既能在室外使用,也能在家里使用,结构稳定,因此使用更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康复用自行车,包括车架,在车架的前端穿设有转向架,在转向架的下端安装有一个前轮,在车架的后端旋转穿设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穿出车架后分别固套有一个后轮,其关键在于:在车架的后端还旋转穿设有配重轴,该配重轴的两端穿出车架后分别套有配重,在车架的中部还旋转安装有驱动轮,驱动轮的两端连接有踏板 机构,驱动轮通过第一链轮链条机构驱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后轮旋转,驱动轮还通过第二链轮链条机构驱动配重轴旋转,从而带动配重旋转;

在驱动轮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三凹槽,驱动轮通过第一凹槽可旋转地嵌设在车架上,第一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一主链轮旋转套设在第二凹槽内,第一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一从链轮固套设在转轴上,在驱动轮上设有用于锁定第一主链轮的第一锁止机构;

第二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二主链轮旋转套设在第三凹槽内,第二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二从链轮固套设在配重轴上,在驱动轮上设有第二锁止机构,用于将第二主链轮与驱动轮锁定;

在车架后端上部还设置有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用自行车结构简单,采用三轮车结构,增加自行车的稳定性,既可用于腿部受伤的病人做康复训练用,又可用于体育锻炼人士做体育锻炼用,当在户外使用时,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通过踏板机构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轮通过第一链轮链条机构带动后轮旋转;当第一锁止机构将第一主链轮锁定在驱动轮上时;第一主链轮随驱动轮一起旋转,当第一锁止机构没有将第一主链轮锁定在驱动轮上时;第一主链轮不随驱动轮一起旋转。

当在家里使用时,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通过踏板机构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轮通过第二链轮链条机构带动配重旋转;自行车不移动,因此可以在家里做锻炼使用;当第二锁止机构将第二主链轮锁定在驱动轮上时;第二主链轮随驱动轮一起旋转,当第二锁止机构没有将第二主链轮锁定在驱动轮上时;第二主链轮不随驱动轮一起旋转。

采用座椅对于病人来说比坐垫更舒适。

所述配重是偏心配重。

上述方案设置通过偏心配重可以给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腿部施加一种周期性的力量,更便于锻炼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的腿部肌肉。

所述配重包括重叠设置的至少两个配重块。配重可拆卸地套设在配重轴上。

由于腿部受伤的病人腿部力量要逐渐恢复,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逐渐增加负重,也可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来满足老人小孩的使用。

所述座椅的后方还设置有储物箱。

当在户外锻炼时,储物箱用于放置衣物、矿泉水、药品等物品。

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一螺栓,第一主链轮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相适应的第一螺孔,驱动轮的端面在对应第一螺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螺栓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螺栓,第二主链轮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螺栓相适应的第二螺孔,驱动轮的端面在对应第二螺孔位置设有与第二螺栓相适应的第二定位孔。

上述第一锁止机构的结构简单,第一螺栓用于将第一主链轮固定在驱动轮上随驱动轮一起旋转,当在家里使用时,将第一螺栓拆除,第一主链轮在驱动轮的第二凹槽内空转。当在户外使用时,将第一螺栓装上,固定住第一主链轮和驱动轮。

上述第二锁止机构的结构简单,第二螺栓用于将第二主链轮固定在驱动轮上随驱动轮一起旋转,当在户外使用时,将第二螺栓拆除,第二主链轮在驱动轮的第三凹槽内空转。当在家里使用时,将第二螺栓装上,固定住第二主链轮和驱动轮。

驱动轮通过第一凹槽卡在车架的通孔中旋转。

所述踏板机构包括踏板,该踏板通过连杆与驱动轮连接,所述连杆为伸缩杆。

通过将连杆设为伸缩杆,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腿部长度要求。便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

所述配重外还设置有罩壳,该罩壳固定在车架的侧面。

罩壳将旋转的配重罩住,保护使用者安全。

显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用自行车,既可用于腿部受伤的病人做康复训练用,又可用于体育锻炼人士做体育锻炼用,既能在室外使用,也能在家里使用,结构稳定,因此使用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康复用自行车,包括车架1,在车架1的前端穿设有转向架2,在转向架2的下端安装有一个前轮3,在车架1的后端旋转穿设有转轴4,该转轴4的两端穿出车架1后分别固套有一个后轮5,其关键在于:在车架1的后端还旋转穿设有配重轴6,该配重轴6的两端穿出车架1后分别套有配重7,在车架1的中部还旋转安装有驱动轮8,驱动轮8的两端连接有踏板机构9,驱动轮8通过第一链轮链条机构驱动转轴4旋转,从而带动后轮5旋转,驱动轮8还通过第二 链轮链条机构驱动配重轴6旋转,从而带动配重7旋转;

在驱动轮8的中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的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三凹槽,驱动轮8通过第一凹槽可旋转地嵌设在车架1上,第一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一主链轮10旋转套设在第二凹槽内,第一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一从链轮11固套设在转轴4上,在驱动轮8上设有用于锁定第一主链轮10的第一锁止机构;

第二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二主链轮12旋转套设在第三凹槽内,第二链轮链条机构的第二从链轮13固套设在配重轴6上,在驱动轮8上设有第二锁止机构,用于将第二主链轮12与驱动轮8锁定;

在车架1后端上部还设置有座椅14。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用自行车结构简单,采用三轮车结构,增加自行车的稳定性,既可用于腿部受伤的病人做康复训练用,又可用于体育锻炼人士做体育锻炼用,当在户外使用时,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通过踏板机构9带动驱动轮8旋转,驱动轮8通过第一链轮链条机构带动后轮5旋转;当第一锁止机构将第一主链轮10锁定在驱动轮8上时;第一主链轮10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当第一锁止机构没有将第一主链轮10锁定在驱动轮8上时;第一主链轮10不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

当在家里使用时,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通过踏板机构9带动驱动轮8旋转,驱动轮8通过第二链轮链条机构带动配重7旋转;自行车不移动,因此可以在家里做锻炼使用;当第二锁止机构将第二主链轮12锁定在驱动轮8上时;第二主链轮12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当第二锁止机构没有将第二主链轮12锁定在驱动轮8上时;第二主链轮10不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

采用座椅14对于病人来说比坐垫更舒适。

所述配重7是偏心配重。

上述方案设置通过偏心配重可以给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腿部施加一种周期性的力量,更便于锻炼病人或体育锻炼人士的腿部肌肉。

所述配重7包括重叠设置的至少两个配重块。配重7可拆卸地套设在配重轴6上。

由于腿部受伤的病人腿部力量要逐渐恢复,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逐渐增加负重,也可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来满足老人小孩的使用。

所述座椅14的后方还设置有储物箱15。

当在户外锻炼时,储物箱15用于放置衣物、矿泉水、药品等物品。

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第一螺栓16,第一主链轮10侧面设置有与第一螺栓16相适应的第一螺孔,驱动轮8的端面在对应第一螺孔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螺栓16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第二螺栓17,第二主链轮12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二螺栓17相适应的第二螺孔,驱动轮8的端面在对应第二螺孔位置设有与第二螺栓17相适应的第二定位孔。

上述第一锁止机构的结构简单,第一螺栓16用于将第一主链轮10固定在驱动轮8上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当在家里使用时,将第一螺栓16拆除,第一主链轮10在驱动轮8的第二凹槽内空转。当在户外使用时,将第一螺栓16装上。

上述第二锁止机构的结构简单,第二螺栓17用于将第二主链轮12固定在驱动轮8上随驱动轮8一起旋转,当在户外使用时,将第二螺栓17拆除,第二 主链轮12在驱动轮8的第三凹槽内空转。当在家里使用时,将第二螺栓17装上,第二主链轮12与驱动轮8一起旋转。

驱动轮8通过第一凹槽卡在车架1的通孔中旋转。

所述踏板机构9包括踏板91,该踏板91通过连杆92与驱动轮8连接,所述连杆92为伸缩杆。

通过将连杆92设为伸缩杆,可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人腿部长度要求。便使用者感觉更加舒适。

所述伸缩杆包括子杆和母杆,子杆滑动穿设于母杆内,在母杆上设置有一个固定通孔,在子杆上设置有与固定通孔滑动对应的通孔阵列,通过螺钉将固定通孔与其正对的一个子杆通孔固定住。

所述配重7外还设置有罩壳18,该罩壳18固定在车架1的侧面。

罩壳18将旋转的配重7罩住,保护使用者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用自行车,既可用于腿部受伤的病人做康复训练用,又可用于体育锻炼人士做体育锻炼用,既能在室外使用,也能在家里使用,结构稳定,因此使用更方便。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子,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改动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