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87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防震球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具体涉及一种防震球拍。



背景技术:

网球运动中,当需要大力击球或由于用力不当击球过猛时,球拍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导致手腕不适。

现有的网球拍防震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334230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减震网球拍,包括拍框、喉部和握柄,该喉部连接于拍框和握柄之间,所述握柄外具有一防震层,该防震层至少延伸至喉部并一体包住喉部的下端。所述防震层是用木粉/软木粉、树脂和发泡粉材料混合制作而成。该减震层可有效的阻隔击球时球拍由冲击产生的震荡,另外,由于减震层具有较强的吸震效果,可有效的吸收击球时与喉部接触的几根网线上产生的震动,使震动无法传递到使用者的手臂上,从而减轻了由于球拍的震动对使用者的伤害,保护了使用者的手臂。该种网球拍的设计并没有从震源着手消除震动,而是通过增加保护层的方式降低球拍的震动,由于需要考虑握持的舒适性,保护层的材质及厚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其防震效果极其有限。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是在网球拍甜区固定具有一弹性的避震器,当甜区击球时避震器依靠自身弹性形变会吸收部分网球线的形变,从而改变球拍的震动频率,降低震动。但由于球拍自身重力不宜过重,避震器过大会影响球拍的风阻,避震器过大又会影响球拍整体的受力平衡,严重影响使用。因此,通常避震器只有单个拍面的网格大小,其仅能影响甜区的一到两根网球线的形变,且影响范围非常微小,但对于高层次的选手而言,其对拍面受力平衡的破坏确实无法忽略的,因而,该种网球拍的避震效果也极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给出的防震球拍,旨在解决现有网球拍防震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性所给出的一种防震球拍,包括:拍框及拍柄,所述拍框线槽内设有与穿线孔相对应的防震装置,所述防震装置包括:

线管,所述线管用于穿线,所述线管端部由所述穿线孔穿过并凸出所述拍框内表面,所述线管上套有阻碍所述线管向所述穿线孔内部移动的弹簧;所述线管为石墨烯材质。

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旋设置于所述线管端部,用于控制所述线管的移动从而调节所述弹簧的形变量。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线管尾部设有用于抵押弹簧尾部及防止所述线管尾部进入拍框的第一限位件,所述弹簧端部抵在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线槽底部抵接。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还包括用于所述线管穿过所述拍框时将所述线管与拍框隔离开来的套管,所述套管嵌入到所述拍框中与所述拍框固定连接,所述线管可在所述套管内滑动。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套管尾部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弹簧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二限位件表面。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线管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旋钮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线管端部固定有减小网球线磨损的护套,所述护套为硬泡沫材质。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护套一端设有外径与所述线管内径相适配、用于塞入所述线管端部对接的接头。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穿线孔为一组,每组的两个线管的第一限位件之间通过桥板固定连接,所述桥板用于托起两个所述穿线孔之间的网球线。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拍柄设有形状与手指握紧后相契合的护套,所述护套为固化在所述拍柄表面的泡沫体,其表面设有磨砂层。

所述的防震球拍,其中,所述拍框为石墨烯材质。

本申请给公开的防震球拍,通过在穿线孔内设置可移动的线管,在拍面受到超过预设安全值的外力冲击时,通过线管的瞬间移动使得网球线整体向拍内收缩,从而卸掉拍面受到的冲击力,将网球线垂直于拍面的震动能量转化为平行于拍面,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网球线的振动频率,从震源上避免球拍产生较大的震动;该防震球拍的防震装置作用于每一跟网球线,因而,无论击球位置在拍面何处,均会起到极好的防震效果,对于刚刚学习网球的新人来讲,具有极大地帮助;同时,该防震装置还可以通过调节旋钮临时调节网球线的张力大小,配合调节旋钮及线管端部的刻度,既精确又快捷的实现网球线拉力的快速调节。石墨烯材质的拍框及防震装置,既能降低球拍整体的重量,又减小了线管与套管、网球线与线管之间的摩擦系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线管、套管及桥板尺寸与拍框比较,都是尺寸及其微小的部件,不影响网球拍的重量,而且防震装置所有零部件均与穿线孔空一一对应设置,因而均为沿着拍框一圈对称的结构,对球拍的平衡性无任何影响。且防震装置隐藏在线槽内,既不影响拍框整体的美观和整洁性,也不占用额外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网球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中A处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防震装置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震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防震装置与球拍架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震球拍,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拍框1及拍柄2,拍框1设有环绕其一圈的凹槽,构成用于开设穿线孔10的线槽3。线槽3内对应每个穿线孔10均设有防震装置。防震装置包括线管40,线管40端部穿过穿线孔10并由拍框1的内侧表面露出,线管40上套有弹簧41。线管40内部中空,用来穿网球线5,当网球线5牵引线管40向穿线孔10内(朝向拍面)移动时,线管40压缩弹簧41,从而产生阻碍线管40继续向穿线孔10内移动的回复力。线管40露出拍框1内部表面(临近拍面的一侧表面)的端部设有调节旋钮42,旋拧调节旋钮42半径大于穿线孔10,因而无法从穿线孔10内通过。

旋拧调节旋钮42即可控制线管40的伸缩,从而控制弹簧41的形变量。一方面,在拍面受到超过预设安全值的外力冲击时,通过线管的瞬间移动使得网球线整体向拍内收缩,从而卸掉拍面受到的冲击力,将网球线垂直于拍面的震动能量转化为平行于拍面,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网球线的振动频率,从震源上避免球拍产生较大的震动。另一方面,当拍面受到冲击,分散到网球线5上的拉力超过弹簧41的弹力时,网球线5会在受到冲击的瞬间拉动线管40向穿线孔10内部滑动,将球拍受到的瞬间冲量带来的反应时间加长,从而降低球拍受到的作用力,同时将一部分冲量转化为弹性势能及动量,从而化解掉球拍整体的震动。

为了准确的控制拍面受到冲击时,线管40发生移动的阀值,在网球拍拉线时,预先设置防震装置的弹簧41的弹力。本实施例中,将弹簧41的弹力设置为始终大于网球拍拉线时设定的张紧力,这样,球拍拉线时就不会影响到线管40,而击球时冲击力小于设定的阀值时,线管40也不会动作。由于弹簧41的弹力大于网球线5的张紧力,当旋松调节旋钮42时,弹簧41会推动线管40向穿线孔10外侧移动,从而拉紧网球线5,使得网球线5的张紧力增大,直至网球线5的张力与弹簧41的弹力相平衡;反之,向内侧旋拧调节旋钮42,线管40会朝向穿线孔10内侧移动,从而使得网球线10松弛。

具体地,如图2-图4所示,线管40的端部设有外螺纹400,调节旋钮42内表面设有与之相适配的内螺纹420,当拧紧调节旋钮42时,线管40就朝向穿线孔10内侧移动,从而压缩弹簧41,网线5向拍面内收缩,线管40端部突出调节旋钮42的部分就越多;反之,当旋松调节旋钮42时,线管40向穿线孔10外侧移动,网球线5逐渐张紧,线管40露出调节旋钮42的部分逐渐缩短。因此,该防震装置还具有临时调节网球线5张力的功能。

由于随着调节旋钮42的旋转,线管40端部露出调节旋钮42的部分长短随之变化,因而,在调节旋钮42表面还标有对应张紧力的微调刻度421,线管40端部设有粗调刻度(图中未示出),通过查看线管40端部的刻度可进行弹簧41预紧力的粗调,通过微调刻度421即可进行精调。微调刻度421与粗调刻度可通过实验和计算获得

由于线管40在穿线孔10内反复移动会摩擦拍框1,长期使用无疑会磨损拍框1。未解决该问题,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防震装置还包括用来将线管40与穿线孔10隔离开的套管43。套管43嵌入到穿线孔10中,其端部与拍框1内表面平齐,或部分凸出拍框1内表面。套管43与拍框1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焊接,或直接与拍框1一体成型,使之与穿线孔10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线管40从套管43中穿过穿线孔10,并可以在套管43内滑动,这样,线管40只会与套管43之间发生相对摩擦,而套管43与拍框1之间无任何摩擦。为了降低线管40与套管43之间的摩擦,以及减小球拍整体的重量,本实施例中的线管40,拍框1以及套管43均为石墨烯材料。

如图2-图4所示,线管40的尾部设有第一限位件401,第一限位件401呈圆盘状向四周延展,弹簧41尾部抵接在第一限位件401内表面,当线管40向穿线孔10内运动时,第一限位件401即可卡住弹簧41尾部将其压缩。由于弹簧41所用金属丝较细,弹簧41的尾端直接压在线槽3的表面会对线槽3底部造成极大的压强,为了避免其给拍框1造成损伤,套管43的尾端还设有第二限位件431,第二限位件431形状与第一限位件401相同,线槽3底部表面为平面,第二限位件431紧贴在线槽3底部。弹簧41的端部抵接在第二限位件431表面,弹簧41端部的压力直接作用在第二限位件431上,再通过第二限位件431作用在线槽43表面。但由于第二限位件431与线槽3之间为面接触,其接触面积远远大于弹簧41的端部,因而,相比弹簧41的端部而言,第二限位件431对线槽3表面的压强极大的减小,避免了对拍框1造成损伤。同时,第二限位件431也对套管3起到了一个限位作用,防止其由穿线孔10内脱出。其中,第一限位件401的外径大于套管43的内径,因而,线管40的尾部无法进入套管43,因而,第一限位件401对线管40起到了限位作用。

为了减小网线5与线管40端部出口处的摩擦,且降低二者碰撞带来的震动,在线管40的端部还设置有护套6。护套6为重量较轻且减震耐磨的硬泡沫材质,如图4所示,其与线管40对接的一侧设有用来塞入线管40内部的接头61。接头61的外径与线管40的内径相适配,其内径略大于网球线5,便于网球线5穿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拍柄2表面还设有与人体手掌握紧时内部形状相契合的护套21,护套21为固化在拍柄2表面的泡沫体,这样就避免了人工缠绕手胶的麻烦,同时不会出现胶套式的护套脱出的问题。护套21表面设有磨砂层,增强了握持感,避免球拍脱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前一实施例基础上加以改进,实施例一中,若相邻的两个穿线孔10为一组,则每组中则有两个线管40。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一组中的两个线管40的第一限位件401之间通过桥板402固定连接,桥板402与两侧的第一限位件401一体成型。每组的两个线管40之间的网球线5由桥板402表面经过,为不影响线管40的轴向运动,桥板402设置为与线槽3地面相平行的弧形。通过桥板402托举网球线5,使得网球线5仅与第一限位件401边缘处接触变为与整个桥板402接触,从而增加了网球线5的受力面积,降低了网球线5接触处的压强,从而避免了由于局部接触导致的网球线5容易损坏的隐患。同时,桥板402将两个线管40固定连接,有助于网球线5到线管40之间力的传递,使得线管40的轴向受力和移动更为敏感,增强了球拍的避震效果。

网球线5拉紧时对线管40会施加一个向一起靠拢的拉力,从而使得线管40对套管43进行挤压,这样线管40在套管43中移动时的摩擦力就会增大,既降低了线管40轴向移动的灵敏度,又会加速器材的磨损。而桥板402的将两个线管40固定称为整体,消除了相互靠拢的力,从而降低了线管40与套管4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线管40移动更为顺畅,并降低了器材的磨损,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桥板402的弧长根据穿线孔10之间的距离而定,不同款式和型号的球拍搭配对应的防震装置即可。

为不受线槽3内穿线孔10总数为奇数或偶数的影响,线槽3内的穿线孔10为奇数时,允许存在一个如实施例一中线管40,或还可以设置一组由三个相邻的穿线孔10,相邻的三个线管40之间通过两个桥板402连接。

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仅以网球拍为例,其他同类球拍同样使用本申请,由于其原理完全相同,再次不做穷举。

本申请给公开的防震球拍,通过在穿线孔内设置可移动的线管,在拍面受到超过预设安全值的外力冲击时,通过线管的瞬间移动使得网球线整体向拍内收缩,从而卸掉拍面受到的冲击力,将网球线垂直于拍面的震动能量转化为平行于拍面,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网球线的振动频率,从震源上避免球拍产生较大的震动;该防震球拍的防震装置作用于每一跟网球线,因而,无论击球位置在拍面何处,均会起到极好的防震效果,对于刚刚学习网球的新人来讲,具有极大地帮助;同时,该防震装置还可以通过调节旋钮临时调节网球线的张力大小,配合调节旋钮及线管端部的刻度,既精确又快捷的实现网球线拉力的快速调节。石墨烯材质的拍框及防震装置,既能降低球拍整体的重量,又减小了线管与套管、网球线与线管之间的摩擦系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线管、套管及桥板尺寸与拍框比较,都是尺寸及其微小的部件,几乎不影响网球拍的重量,而且防震装置所有零部件均与穿线孔空一一对应设置,因而均为沿着拍框一圈对称的结构,对球拍的平衡性无任何影响。且防震装置隐藏在线槽内,既不影响拍框整体的美观和整洁性,也不占用额外空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例如,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球拍应用在羽毛球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