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震功能的曲棍球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87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具有吸震功能的曲棍球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曲棍球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曲棍球杆。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曲棍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以其技巧性高、刺激性强等特点吸引着众多爱好者。

目前,传统的曲棍球杆主要有木质实心结构和金属材质或是复合材质之空心结构两大类,其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均包括有供击球的打击部、供人手握持的握持部。在击球时,球体给曲棍球杆的反作用力完全作用在前述打击部上,所产生的震动沿传导至握持部,对使用者手心造成的震动感也较强,令使用者感觉不舒适,极易产生疲劳酸痛的感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曲棍球杆,其有效的解决了因击球时产生的震动而让使用者产生酸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吸震功能的曲棍球杆,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打击部和握持部,该打击部和握持部均为复合碳纤维材质,握持部中空形成有一空腔,其中,所述握持部包括有前段和后段,该前段与后段之间通过一吸震体固定连接,该吸震体的外壁露出握持部的外壁,吸震体的内壁露出空腔的内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震体为弹性吸震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震体靠近打击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震体为喇叭形状,前述前段的后端面为外锥面,后段的前端面为内锥面,外锥面插入内锥面中,该吸震体夹设于内锥面和外锥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震体与握持部为一体成型连接或者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握持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夹设有吸震体,吸震体的外壁露出打击部的外壁,吸震体的内壁露出空腔的内壁,吸震体将打击部击打球时产生的震感大大的吸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击球时产生的震动,解决了手臂因震动产生的酸痛的问题,使用起来更舒适。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打击部 20、握持部

201、空腔 21、前端

22、后端 30、吸震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打击部10和握持部20。

该打击部10和握持部20依次连接,打击部10和握持部20均为复合碳纤维材质,握持部20中空形成有一空腔201。

该握持部20包括有前段21和后段22,该前段21与后段22之间通过一吸震体30固定连接,该吸震体30的外壁露出握持部20的外壁,吸震体30的内壁露出空腔201的内壁,吸震体30与握持部20为一体成型连接或者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吸震体30靠近打击部10。

在本实施例中,吸震体30为喇叭形状,前述前段21的后端面为外锥面,后段22的前端面为内锥面,外锥面插入内锥面中,该吸震体30夹设于内锥面和外锥面之间,吸震体30为弹性吸震材料,吸震体30将打击部10击打球时产生的震感大大的吸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击球时产生的震动,解决了手臂因震动产生的酸痛的问题,使用起来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握持部的前端和后端之间夹设有吸震体,吸震体的外壁露出打击部的外壁,吸震体的内壁露出空腔的内壁,吸震体将打击部击打球时产生的震感大大的吸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击球时产生的震动,解决了手臂因震动产生的酸痛的问题,使用起来更舒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