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22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一纤维片的被揉成一丝线,并利用一锭子以供该丝线作一缠绕动作,该纤维片与该丝线之间形成有一抱合区域,其包含一输送机构,一系圈环,一钢领以及一定线装置的导纱装置。藉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纱装置,即能使被揉成的丝线上的毛羽数量大幅减少。
普通纺纱厂常见的细纱纺织机,一般都是以瑞士或西德厂商所制造的机台最为翘楚,亦为大部分的纺织厂所乐于采用,而在纺纱(Spinning)过程中,于精纺工程的精纺机所用的纤维片原料本身有长纤及短纤之分,如美国或埃及生产的棉花纤维长度可达30~50公分,但巴基斯坦所出产的棉花纤维就只有25~30公分,有的还更短,只有10~15公分。请参阅


图1所示,当纤维片被梳开之后,即经过一前罗拉(Rollers)10,继而被揉成一丝线(纱干)11,前罗拉10为一种上下旋转方向相反的双滚轮。此时将会有一块纺纱三角形的抱合区域(牵伸区)12形成,又经一钢丝圈17与一铁圈状的钢领18间的绕取作用而产生振动,易将牵伸区12的纤维束中无法握持或抱合的短纤维加以振离或振出纱干11。
由于抱合区域12的缩小不易,因而许多该被振离的短纤维就形成未抱合部分13,而在丝线11的主体外暴露,也就是纺纱业界中所称“胚纱毛羽13”的产生来源。胚纱毛羽13对于先染后织的平织布(图中未示出),于其布面上易造成污染的假性棉结(Neps),而对于针织布亦容易产生布面污染,于印染布面时,将影响其吸色效果。
有些机台制造商会将下滚轮14制作成中空,以形成一气道15,并开设复数个小孔道16,用来吸走短纤,吸气的方向则如向左的箭头(←)所示。如此虽然能够有效地减少毛羽13的数量,但是仍难免会有浪费短纤之虞。更何况一般的机台制造商都不愿意执行单纯的更换下滚轮14动作,反而要求纺织厂必须重新购买整台机器,遂造成原机台无法继续利用,实在让使用者觉得非常的不划算。
如何改善上述更换整组机台的问题,以求纺织厂商能够用最低的成本来处理短纤所造成的毛羽过多的困扰,经设计者进行一番思虑后,终于获得一种导纱装置,除了有效弥补在先制程的缺陷之外,亦能使得短纤的利用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纱装置,其是利用在揉线结构上装设一定线装置,以使纤维片与丝线间的抱合区域得以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纱装置,其运用定线装置上的一轮盘,使其能固定在空气中摇晃的丝线,可提高胚纱于下游平(梭)织与针织布面的品质。
本案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纱装置,其使用轮盘来有效地抱合短纤,而能大幅度降低精纺工程中丝线上的胚纱毛羽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导纱装置,其应用于一纤维片的被揉成一丝线,并利用一锭子以供该丝线作一缠绕动作,该纤维片与该丝线之间形成有一抱合区域,其特征在于抱合区域包括一输送机构,其是用以输送该纤维片至该抱合区域;一系圈环,其位于该输送机构下方,是用以维系该丝线于该系圈环内移动;一钢领,其位于该锭子外侧,系用以牵制该丝线进行该缠绕动作;以及一定线装置,其装设于该输送机构及该钢领之间,是用以固定该丝线的一行进位置,以缩小该纤维片与该丝线间的该抱合区域。
一种导纱装置,其应用于一纤维片的被揉成一丝线,并利用一锭子以供该丝线作一缠绕动作,该纤维片与该丝线之间系形成有一抱合区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输送机构,其输送该纤维片至该抱合区域;一金属圈,其位于该锭子外侧,该金属圈牵制该丝线进行缠绕动作;以及一定线装置,其装设于该输送机构及该钢领之间,定线装置固定该丝线的一行进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抱合区域为一纺纱三角区,输送机构具有一双滚轮以夹住该纤维片,该定线装置为一飞轮导纱器,其具有一轮盘,该丝线在该轮盘上滑动,该轮盘具有一定纱槽并设有一轴承,该轴承被固定在一轴心上。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轮盘具有一防止空气中灰尘卡住的平整侧面及一凸出侧面。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定线装置还包括有一锁固该轮盘的该轴心在一金属片上的螺帽,以及一容纳该丝线的导纱钩。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定线装置是被装设在一导纱钩座上,该螺帽设有一半球状结构。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轮盘为一铝制材质,并经过一阳极处理,而达到HV1,800~2,000之间。
前述的导纱装置,其中所述金属圈是为一钢领,且该结构还包括一维系该丝线于该系圈环内移动的系圈环,位于该输送机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结构,确实能利用一定线装置的定位效果,而使丝线的抱合区域能有效地缩小,并具有实质减少毛羽数量的特色,可以提高精纺工序的产品品质。并且在定线结构上所运用的轮盘模式结构,能作为一有效的抱合短纤的辅助器,足以减少毛羽数量,而极适合工业上的生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导纱装置,其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在先技术的纺织机将纤维片揉成一丝线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纱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导纱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定线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定线装置的组合完成的立体示意图。主要部件的符号10双滚轮 11丝线12抱合区域13未抱合部分14下滚轮 15气道16小孔道 17钢丝圈18钢领20导纱装置21纤维片22丝线23锭子24抱合区域25输送机构26系圈环 27钢领28定线装置281导纱钩282导纱钩座 29轮盘
291定纱槽30轴心31平整侧面32凸出侧面33螺帽34金属片 35半球状结构40第一侧 41上侧42第二侧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纱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显示出一种导纱装置20,其应用于一纤维片21的被揉成一丝线(纱束)22,并利用一锭子23以供丝线22作一缠绕动作,纤维片21与丝线22之间形成有一抱合区域24(如图3所示),该抱合区域24包含一输送机构25,其是用以输送纤维片21至抱合区域24,一系圈环26,位于输送机构25下方,是用以维系该丝线22于系圈环26内移动,一钢领27,位于锭子23外侧,是用以牵制丝线22进行该缠绕动作,以及一定线装置28,装设于输送机构25及钢领27之间,是用以固定丝线22的一行进位置,以缩小纤维片21与丝线22间的抱合区域24。
抱合区域24为一纺纱三角区24,输送机构25具有二组双滚轮25,以夹住纤维片21,且定线装置28为一飞轮导纱器(Ferry Guider)28,其具有一轮盘29,以供丝线22在该轮盘上进行一滑动,此时轮盘29本身的凹槽即为一定纱槽291(请见图3),而轮盘29即利用一轴承(Bearing,装设在轮盘29内,图中未示出)而被固定在图3所示的一轴心30上。又在图3中的轮盘29是具有一平整侧面31(亦即轴心处无任何孔洞),及一凸出侧面32,以防止空气中灰尘卡在如图4所示的轴心30的一第一侧40及一上侧41。定线装置28更可以包括一螺帽33,以锁固定轮盘29的轴心30在一金属片34上,以及一导纱钩281,以容纳丝线22。
本实用新型是配合远东纺织湖口纺八厂合作的需求而开发的装置,将定线装置28架装于图2所示精纺机的一导纱钩座282上,将前罗拉输出的纱束22经本实用新型的飞轮导纱器28而导入该导纱钩281内,用以缩小纺纱三角区24并降低纤维(纱)束22合成时的振动,进而能降低图2中胚纱毛羽13的产生。且螺帽33具有一半球状结构35,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卡在轴心30的一第二侧42(如图4的虚线所示)。定线装置28所用的轮盘29是为一铝制材质,并经过一阳极处理,而达到HV1,800~2,000之间。经反复实验而得知,本实用新型所能降低每10米中3毫米(3mm/10m)的毛羽数是为原有的50%以上,效果相当突出。故本实用新型能将短维抱合起来,如此大可以用低级棉纤维来制成高级品质的丝线,既可减少浪费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提高所制成的纱棉产品的单纱强度,以免断线,对于后序工序(如染色等)均有莫大的助益。
又按照一主要技术的观点来看,本实用新型一种导纱装置20,其应用于一纤维片21的被揉成一丝线22,并利用一锭子23以供丝线22作一缠绕动作,纤维片21与丝线22之间形成有一抱合区域24,其包括一输送机构25,是用以输送纤维片21至抱合区域24,一金属圈(如钢领27或钢圈等),位于锭子23外侧,是用以牵制丝线22进行缠绕动作,以及一定线装置28装设于输送机构25及该金属圈之间,是用以固定丝线22的一行进位置,以缩小纤维片21与丝线间的抱合区域24。此时的导纱装置的金属圈是可以为一钢领27,且其更包含一系圈环26,位于输送机构25下方,用以维系丝线22于系圈环26内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能以一新颖的设计,藉由导纱装置,使得纤维片与丝线间的抱合区域得以明显缩小,可提高精纺工程的产品品质。并且在定线结构上所运用的轮盘模式,能作为一有效的抱合短纤的辅助器,足以减少毛羽数量,而极适合工业上的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输送机构;一系圈环,其位于该输送机构下方;一钢领,其位于锭子外侧;一定线装置,其装设于该输送机构及该钢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机构具有一双滚轮,该定线装置为一飞轮导纱器,其具有一轮盘,该轮盘具有一定纱槽并设有一轴承,该轴承被固定在一轴心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具有平整侧面及一凸出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线装置还包括有一锁固该轮盘的该轴心在一金属片上的螺帽,以及一容纳该丝线的导纱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线装置是被装设在一导纱钩座上,该螺帽设有一半球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为一铝制材质。
专利摘要一种导纱装置,其应用于一纤维片的被揉成一丝线,并利用一锭子以供丝线作一缠绕动作,纤维片与丝线之间形成有一抱合区域,其包含一输送机构,是用以输送纤维片至抱合区域,一系圈环,位于输送机构下方,是用以维系丝线于系圈环内移动,一钢领位于锭子外侧,用以牵制丝线进行缠绕动作以及一定线装置,装设于输送机构及钢领之间,是用以固定丝线的一行进位置,以缩小纤维片与丝线间的抱合区域。即能使被揉成的丝线上的毛羽数量大幅减少。
文档编号D01H13/00GK2481730SQ0121864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均雄 申请人:陈均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