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磨洗涤工艺期间抑制再沉积或回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01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石磨洗涤工艺期间抑制再沉积或回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粗斜棉布织物的石磨洗涤期间,用于减轻或防止纺织材料上染料的回染,特别是粗斜棉布上靛蓝的回染,且尤其是粗斜棉布口袋部分的回染的组合物和方法。
用纤维素酶或常规洗涤工艺处理后,从粗斜棉布材料上去除的染料可引起在粗斜棉布材料上的“回染”或“再沉积”,如蓝线的再着色和白线的蓝染,导致蓝线和白线间的对比减小。为了去除染料,粗斜棉布生产商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使其在强烈洗涤条件下的皂洗工艺中某些部分再变白。对完工的粗斜棉布产品,强烈洗涤条件引起颜色改变或褪色问题。另外,在接下来的皂洗工艺中不得不使用另外的水。
对染料的再沉积或回染问题也已提出通过在石磨洗涤期间向纤维素酶洗涤剂中添加抗再沉积化学品如表面活性剂或其它试剂而进行。也尝试了使用对粗斜棉布具较小比活性的不同纤维素酶。WO-A-9407983描述了使用纤维素酶来防止粗斜棉布的回染。WO-A-9429426和WO-A-9325655描述了用再沉积纤维素酶组合物以及添加作为单独使用再沉积纤维素酶的改良的蛋白酶处理来抑制回染。
虽然这些方法旨在解决染料在粗斜棉布材料上的回染或再沉积问题,仍可对它们进行改良。尤其是,染料在粗斜棉布材料的口袋部分的回染或再沉积是一个问题。
这种处理降低了即使在使用较少的水时发生回染(染料在织物上的再沉积)的危险。对释放的染料物质的酶法处理可减少达到织物满意质量所需的工艺过程时间及能量和水量,且减轻了废水的颜色。
本发明方法可导致洗涤次数的减少,因此提高了生产率并减少了对水和化学品(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消耗。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织物或纺织品回染的方法,其包括将织物或纺织品与包含有效量脂解酶(EC 3.1.1)的组合物接触。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包含脂解酶和纤维素酶的石磨洗涤组合物。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减轻织物或纺织品回染的组合物的用途。发明的详细公开对石磨洗涤的粗斜棉布在纤维素酶处理期间添加有效量的脂解酶显示出回染水平的降低,尤其是降低口袋部分的回染。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欲用酶法石磨洗涤的粗斜棉布与包含足够量的减轻回染的脂解酶的组合物接触,以降低如口袋部分的蓝染。
添加的脂解酶量除其它因素外,还取决于在石磨洗涤工艺中所用的纤维素酶的纯度和量、接触时间、石磨洗涤期间所去除的染料量、纤维素酶的活性、石磨洗涤工艺的pH和温度、产品的配方等。
欲添加的组合物还可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多种佐剂,如表面活性剂。也可如所希望的那样将其它材料与组合物合用,其它材料包括石头、填料、溶剂、缓冲剂、pH控制剂、酶活化剂、助洗剂、酶稳定剂、其它抗沉积剂等。组合物可制剂为固体产品、颗粒产品或为液体产品。
可将脂解酶添加至用于石磨洗涤工艺的包含纤维素酶的组合物中,或将脂解酶直接添加至石磨洗涤缸中,或直接添加至接下来的漂洗工艺。脂解酶也可添加至用于洗涤目的的组合物中,因此减轻或抑制洗涤工艺过程中所除去的染料的回染。
织物本发明的方法通常是应用于织物。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织物包括如由聚酯、尼龙等人造纤维制备的织物或纺织品,以及纤维素织物或纺织品。
术语“纤维素织物或纺织品”指任一类型的由含纤维素的材料制备的织物,特别是编织物,其中所述含纤维素的材料含有例如来自木浆和棉花的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呈现在织物上的纤维素或纤维素衍生物的主要部分通常上浆,其中纱线(一般为经纱)在编织前已上浆。在本上下文中,术语“织物”也包括服装和其它类型的已加工织物。纤维素织物的实例为棉花;纤维胶(人造丝);莱奥塞尔(lyocell);纤维胶、棉花或莱奥塞尔与其它纤维如聚酯的各种混合物;纤维胶/棉花混合物、莱奥塞尔/棉花混合物、纤维胶/羊毛混合物、莱奥塞尔/羊毛混合物、棉花/羊毛混合物;亚麻(亚麻制品)、苎麻和其它基于纤维素纤维的织物,包括纤维素类纤维与其它纤维如羊毛、聚酰胺、丙烯酸和聚酯纤维的各种混合物,如纤维胶/棉花/聚酯混合物、羊毛/棉花/聚酯混合物、亚麻/棉花混合物等。织物也可仅包括人造纤维,如聚酯纤维。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应用于含纤维素的织物,如棉花、纤维胶、人造丝、苎麻、亚麻或它们的混合物,或这些纤维中的任一种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物。特别是,织物可为粗斜棉布。织物可用固定在制梭板的还原染料如靛蓝、直接染料如Direct Red 185、硫化染料如Sulfur Green 6,或活性染料染色至织物表面。在本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织物为染靛蓝的粗斜棉布,包括由其制备的衣服。
在一个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进行本发明方法的织物由疏水纤维如聚酰胺纤维(诸如尼龙、丙烯酸纤维、维尼纶)和聚酯纤维制备。如上所提及的,可由不同纤维的混合物制备织物。特别考虑的是聚酯或聚酯/棉花混合物,它们是用作服装特别是染色的棉腹或粗斜棉布牛仔裤口袋部分的材料。
酶可使用任一羧酸酯水解酶进行本发明的酶催化工艺过程,其中所述酶尤其是脂解酶和/或任一生物聚酯水解酶。此类酶为熟知的并在文献中被定义,参见例如Borgstrm B和Brockman HL(编辑);脂肪酶(Lipases);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1984,和Kolattukudy P E;植物生物化学(The Biochemistry of Plants),Academic Press Inc.,1980 4 624-631。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脂解酶分类在E.C.3.1.1中,并包括真脂肪酶、酯酶、磷脂酶和溶血磷脂酶。更具体地,脂解酶可为如EC 3.1.1.3,EC3.1.1.23和/或EC 3.1.1.26分类的脂肪酶、如EC 3.1.1.1,EC 3.1.1.2,EC3.1.1.6,EC 3.1.1.7和/或EC 3.1.1.8分类的酯酶、如EC 3.1.1.4和/或EC3.1.1.32分类的磷脂酶、如EC 3.1.1.5分类的溶血磷脂酶和如EC 3.1.1.74分类的角质分解酶。
脂解酶优选地为微生物来源,尤其是为细菌、真菌或酵母来源。
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用的脂解酶为来自犁头霉属(Absidia)的菌株,特别是为Absidia blakesleena和伞枝犁头霉(Absidiacorymbifera),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的菌株,特别是为解毒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iophag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菌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菌株,特别是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ola),曲霉属(Aspergillus)的菌株,特别是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无色杆菌属的菌株,特别是为解毒无色杆菌,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的菌株,特别是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菌株,特别是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僵菌属(Beauveria)的菌株,环丝菌属(Brochothrix)的菌株,特别是Brochothrix thermosohata,假丝酵母属的菌株,特别是Candida cylindracea(皱落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Candidaparalipolytica,Candida tsukubaensis,Candida auriculariae,土生假丝酵母(Candida humicola),叶生假丝酵母(Cadida foliarum),Candidacylindracea(皱落假丝酵母)和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色杆菌属(Chromobacter)的菌株,特别是Chromobacter viscosum,鬼伞属(Coprinus)的菌株,特别是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ius),链孢属(Fusarium)的菌株,特别是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Fusarium solani pisi和大刀粉红镰孢(Fusariumroseum culmorum),地霉属(Geotricum)的菌株,特别是潘氏地霉(Geotricum penicillatum),汉逊酵母属(Hansenula)的菌株,特别是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腐质霉属(Humicola)的菌株,特别是Humicola brevispora,Humicula lanuginosa,Humicola brevis var.thermoidea和Humicola insolens,Hyphozyma的菌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菌株,特别是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绿僵菌属(Metarhizium)的菌株,毛霉属(Mucor)的菌株,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的菌株,青霉属(Penicillium)的菌株,特别是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菌株,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alcaligenes),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又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嗜麦芽假单胞菌(Pseudomonasmaltophilia),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Pseudomonasmephitica lipolytica,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antari,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Pseudomonaswisconsinensis,丝核菌属(Rhizoctonia)的菌株,特别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毛霉属(Rhizomucor)的菌株,特别是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根霉属(Rhizopus)的菌株,特别是日本根霉(Rhizopus japonicus),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和结节根霉(Rhizopus nodosus),红冬孢酵母属(Rhodosporidium)的菌株,特别是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红酵母属(Rhodotorula)的菌株,特别是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掷孢酵母属(Sporobolomyces)的菌株,特别是Sporobolomyces shibatanus,Thermomyces的菌株,特别是Thermomyces lanuginosus(以前称为Humicola lanuginosa),Thiarosporella的菌株,特别是Thiarosporellaphaseolina,木霉属(Trichoderma)的菌株,特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和/或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的菌株。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用的脂解酶来自曲霉属的菌株,来自无色杆菌属的菌株,来自芽孢杆菌属的菌株,来自假丝酵母属的菌株,来自色杆菌属的菌株,来自镰孢属的菌株,来自腐质霉属的菌株,来自Hyphozyma的菌株,来自假单胞菌属的菌株,来自根毛霉属的菌株,来自根霉属的菌株,来自Thermomyces的菌株。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用的脂解酶来自短小芽孢杆菌菌株,来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菌株,来自Candida cylindracea的菌株,来自南极假丝酵母的菌株,特别是脂解酶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如WO88/02775所述获得),来自Humicola insolens的菌株,来自Hyphozyma的菌株,来自洋葱假单胞菌的菌株或Thermomyces lanuginosus的菌株。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生物聚酯水解酶包括酯酶和聚羟基烷酸酯解聚酶,特别是聚-3-羟基烷酸酯解聚酶。实际上,酯酶为脂解酶和生物聚酯水解酶。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酯酶为角质分解酶或木栓质分解酶。同样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角质分解酶为可分解角质的酶,参见如Lin T S和Kolattukudy P E,细菌学杂志(J.Bacteriol.)1978 133(2)942-951,木栓质分解酶为可分解木栓质的酶,参见如Kolattukudy P E,科学(Science)1980 208 990-1000;Lin T S和Kolattukudy P E,Physio.Plant Pathol.198017 1-15和植物生物化学(The Biochemistry of Plants),Academic Press,1980第4卷,624-634,且聚-3-羟基烷酸酯解聚酶为可分解聚-3-羟基烷酸酯的酶,参见如Foster等,FEMS Microbiol.Lett.1994 118 279-282。角质分解酶例如不同于经典的脂肪酶,因为在三丁精底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没有观察到可测定的活性。另外,认为角质分解酶属于丝氨酸酯酶类。
生物聚酯水解酶优选地为微生物来源,尤其是为细菌、真菌或酵母来源。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生物聚酯水解酶来自曲霉属的菌株,特别是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来自链格孢属的菌株,特别是芸苔链格孢,来自链孢属的菌株,特别是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pisi,大刀粉红镰孢或接骨木粉红镰孢(Fusarium roseum sambucium),来自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um)的菌株,特别是麦根腐长蠕孢(Helminthosporumsativum),来自腐质霉属的菌株,特别是Humicola insolens,来自假单胞菌属的菌株,特别是门多萨假单胞菌或恶臭假单胞菌,来自丝核菌属的菌株,特别是立枯丝核菌,来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菌株,特别是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或来自Ulocladium的菌株,特别是Ulocladium consortiale。在一个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生物聚酯水解酶为来自Humicola insolens的菌株,尤其是Humicola insolens DSM 1800菌株的角质分解酶。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聚-3-羟基烷酸酯解聚酶来自产碱菌属(Alcaligenes)的菌株,特别是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来自芽孢杆菌属的菌株,特别是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来自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的菌株,特别是Comamonas testosteroni,来自青霉属的菌株,特别是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来自假单胞菌属的菌株,特别是荧光假单胞菌,勒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lemoignei)和食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leovorans),或来自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的菌株,特别是深红红螺菌(Thodospirillum rubrum)。
易于得到的市售脂肪酶的具体实例包括Lipolase(WO 98/35026)LipolaseTMUltra,Lipozyme,Palatase,Novozym435,Lecitase(均可从Novozymes A/S得到)。
其它脂肪酶的实例为LumafastTM,来自Genencor Int.Inc.的门多萨假单胞菌(Ps.Mendocina)脂肪酶;LipomaxTM,来自Gist Brocades/GenencorInt.Inc.的类产碱假单胞菌(Ps.Pseudoalcaligenes)脂肪酶;来自Unilever的腐皮镰孢脂肪酶(角质分解酶);来自Solvay酶公司的芽孢杆菌属某些种(Bacillus sp.)的脂肪酶。其它脂肪酶可从其它公司得到。
工艺条件当为粗斜棉布织物(尤其是染靛蓝的粗斜棉布)时,本发明的工艺可与用纤维素酶(和任选地用浮石)的处理同时进行,以便通过形成局部颜色强度的差异而产生所需的旧的外观,如在American dye stuff reporter,90年9月,D.Kochavi,T.Videbaek和D.Cedroni,在酶法石磨洗涤中优化工艺条件(Optimizing processing conditions in enzymatic stone washing)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工艺也可与酶法去上浆,即通过α-淀粉酶去除淀粉浆同时进行。在进一步的方面,工艺为常规的洗涤工艺,其中将本发明的酶添加至常规的去污剂组合物。
可在常规条件下,在通常用于石磨洗涤的洗衣机如全自动洗衣机脱水机中进行本发明的工艺。本发明的酶应以有效量添加。术语“有效量”是指与不应用本发明的酶时的回染作用相比较,该量足以减轻回染。一般条件为温度40-60℃且pH4.5-7.5。但该工艺条件必须根据所用酶的特性而选择。它们通常在20-100℃,pH4.5-10.5的范围内,一般为30-90℃,pH4.5-7.5,尤其是40-60℃,pH4.5-6.5。任选地,可使用常规的添加剂,如缓冲剂、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和/或非离子的)和/或聚合物(如PVP、聚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酰胺)。
材料和方法酶角质分解酶A(根据US5,827,719来自Humicola Insolens的角质分解酶变体)。
角质分解酶B(根据US5,827,719来自Humicola Insolens的角质分解酶变体)。
Denimax362S(可从Novozymes A/S得到)。
Lipolase(可从Novozymes A/S得到)。
LipolaseTMUltra(可从Novozymes A/S得到)。
CellusoftL(可从Novozymes A/S得到)。
脂解活性可用三丁精作为底物测定脂解活性。该方法是基于酶对三丁精的水解作用,并以碱消耗量作为时间的函数。
一个脂肪酶单位(LU)定义为在标准条件下(即30.0℃;pH7.0;用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且用三丁精作为底物)每分钟释放1mmol可滴定丁酸的酶量(1KLU=1000LU)。
较详细描述该分析方法的文件夹AF 95/5可向Novozymes A/S,Denmark索取,该文件夹在此处引用作为参考。
纤维素溶解活性纤维素溶解活性可用内葡聚糖酶单位(EGU)测定,在pH6.0时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底物。
制备含34.0g/l CMC(Hercules 7LFD)在0.1M磷酸盐缓冲液,pH6.0中的底物溶液。待分析的酶样品溶于同一缓冲液。混合5ml底物溶液和0.15ml酶溶液,并转移至振动粘度计(如法国Sofraser的MIVI),于40℃热稳定30分钟。
一个EGU定义为在这些条件下,将粘性降低至一半的酶量。应调节酶样品的量,使在反应混合物中提供0.01-0.02EGU/ml。最高标准(archstandard)定义为880EGU/g。
纤维素溶解活性也可用内纤维素酶单位(ECU)测定,测定酶降低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粘性的能力。
ECU测试通过测量样品降低羧甲基纤维素(CMC)溶液粘度的能力,对存在于样品中的催化活性的量进行定量。该测试在40℃;pH7.5;0.1M磷酸盐缓冲液;时间30分钟;使用了用于降低CMC Hercules 7LFD底物粘性的相对酶标准品;酶浓度为约0.15ECU/ml。最高标准定义为8200ECU/g。
颜色测定按照厂商的说明书使用Nippon Denshoku的分光光度计(SE 2000)通过颜色间隔协调性L*a*b*(CIELAB-系统)的变化来评估染色性,其中所述分光光度计符合JIS Z8722,ASTM E308,ASTM E313和ASTM D1925,其中照例L*给出从0至100等级的白/黑变化,且L*的降低意味着黑色的增加(白色的减少),L*的增加意味着白色的增加(黑色的减少)。
a*给出红/绿变化,且a*的降低意味着绿色的增加(红色的减少),a*的增加意味着红色的增加(绿色的减少)。
b*给出蓝/黄变化,且b*的降低意味着蓝色的增加(黄色的减少),b*的增加意味着黄色的增加(蓝色的减少)(参阅WO 96/12846 NOVO)。
以L*a*b*颜色间隔操作Nippon Denshoku分光光度计(SE 2000)。光源为D65标准光。用于评估的软件为ColorMate Version 4.05。依照基于JIS Z-8722的光谱法,该仪器的照明和光接收条件为0-45°,并用白片和黑片校准。每一结果为4次测定的平均值。测定不用酶和介质漂洗的织物,并计算协调度L*a*b*,用作参照。然后对样品每一L*,a*,b*的协调度计算为每一样品的测量平均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异。
在下列实施例中对本发明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些实施例无论如何也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角质分解酶A和Endolase之间抗回染作用的比较通过用典型洗涤剂洗涤粗斜棉布制备靛蓝溶液。典型洗涤剂的组成如下磷酸二氢钠6.2g/20L柠檬酸钠5.8g/20LNovasol P2.4g/20LCarezyme 1000L(可从Novozymes A/S得到)2.8g/20L洗涤条件如下温度55℃洗涤时间120分钟酶典型洗涤剂酶剂量1g/L洗涤液去离子水(3°dH)/20L粗斜棉布Kurabo KD511洗浴比率1∶20洗衣机Wascator(FOM71MP-Lab.)分别用角质分解酶A和纤维素酶(Denimax362S)洗涤在如上制备的靛蓝溶液(pH=6.5)中的聚酯和聚酯/棉花样品(10cm×10cm)。洗涤条件为温度55℃洗涤时间60分钟洗涤液靛蓝溶液(pH=6.5)酶角质分解酶A和Endolase(Novozym613,3090ECU/g)酶剂量0,1,3,5,10mg酶蛋白/L样品聚酯,聚酯/棉花样品大小10cm×10cm洗浴比率(聚酯×2,聚酯/棉花×2)/LT-O-M120转/分钟结果表1.角质分解酶A和Endolase之间抗回染作用的比较(L*值)
*1起始的酶蛋白质上述结果显示角质分解酶与纤维素酶相比,前者对聚酯和聚酯/棉花具有显著的抗回染效果。纤维素酶对织物样品未显示任何抗回染作用。
实施例2角质分解酶A和B以及Lipolase的抗回染作用在去离子水中用Denimax362S洗涤粗斜棉布制备靛蓝溶液。条件如下温度55℃洗涤时间120分钟酶Denimax362S酶剂量1g/L洗涤液去离子水(3°dH)/20L
粗斜棉布Kurabo KD511洗浴比率1∶20洗衣机Wasicator(FOM71MP-Lab)分别用角质分解酶和Lipolase100L(可从Novozymes A/S得到)洗涤在如上制备的靛蓝溶液(pH=6.5)中的聚酯和聚酯/棉花样品(10cm×10cm)。洗涤条件为温度55℃洗涤时间60分钟洗涤液靛蓝溶液(pH=6.5)酶角质分解酶A和B以及Lipolase100L,EX型酶剂量0,10,30,50mg酶蛋白/L(表2)和0,1,3,5mg酶蛋白/L(表3)样品聚酯和聚酯/棉花样品大小10cm×10cm洗浴比率(聚酯×2,聚酯/棉花×2)/LT-O-M120转/分钟结果表2.酶对聚酯和聚酯/棉花的抗回染作用(L*值)
*1起始的酶蛋白质表3.低酶剂量角质分解酶的抗回染作用(L*值)
上述结果显示了角质分解酶和Lipolase对聚酯和聚酯/棉花的抗回染作用。
实施例3角质分解酶和脂肪酶在酸性pH条件下的抗回染作用在去离子水中用CellusoftL洗涤粗斜棉布制备靛蓝溶液。条件如下温度55℃洗涤时间120分钟酶CellusoftL酶剂量1g/L缓冲液1M醋酸盐缓冲液(pH=4.8)/100ml/20L洗涤液去离子水(3°dH)/20L粗斜棉布Kurabo KD511洗浴比率1∶20洗衣机Wasicator(FOM71MP-Lab.)分别用角质分解酶A和B,Lipolase和LipolaseTMUltra洗涤在如上制备的靛蓝溶液(pH=5)中的聚酯和聚酯/棉花样品(10cm×10cm)。洗涤条件为温度55℃洗涤时间60分钟洗涤液靛蓝溶液(pH=5)酶角质分解酶A和B,Lipolase和LipolaseTMUltra酶剂量0,10,30,50和100mg酶蛋白/L(表4)以及0,10和30mg酶蛋白/L(表5)样品聚酯,聚酯/棉花样品大小10cm×10cm洗浴比率(聚酯×2,聚酯/棉花×2)/LT-O-M120转/分钟结果表4.角质分解酶A和B的抗回染作用(L*值)
*1酶蛋白结果表5. 角质分解酶A和B,Lipolase和LipolaseTMUltra的抗回染作用(L*值)
上述结果显示角质分解酶和脂肪酶对聚酯和聚酯/棉花在酸性pH下的抗回染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减轻织物或纺织品回染的方法,其包括将织物或纺织品与包含有效量脂解酶(EC 3.1.1)的组合物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酶为生物聚酯水解酶。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酶为角质分解酶(EC 3.1.1.74),优选地来自Humicola insolens的菌株。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织物或纺织品由疏水纤维制成。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织物或纺织品为聚酯或聚酯/棉花,优选地为染靛蓝的粗斜棉布的聚酯或聚酯/棉花部分。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酶量为每升组合物中有1-100mg酶蛋白。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中pH为4.5-7.5,且温度为40-60℃。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的方法,用于同时减轻回染并形成局部的颜色变化,其中组合物还包含纤维素酶和/或浮石。
9.石磨洗涤组合物,其包含脂解酶和纤维素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组合物,其还包含表面活性剂。
11.根据权利要求9-10的组合物,其中脂解酶为生物聚酯水解酶,优选地为角质分解酶(EC 3.1.1.74)。
12.根据权利要求9-11的组合物的用途,其用于降低织物或纺织品的回染。
全文摘要
在粗斜棉布织物或服装的石磨洗涤期间,往往会发生蓝色再沉淀于粗斜棉布或其它部分如口袋部分。本发明涉及在石磨洗涤工艺期间通过应用脂解酶,优选地应用角质分解酶来抑制回染或再沉淀,从而避免蓝色再沉淀于织物或服装。
文档编号D06M16/00GK1432058SQ01810443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日
发明者N·宇山, K·大门 申请人:诺和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