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33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机械,是一种解决纺纱三角区问题的气动集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细纱机在加捻卷绕过程中形成的纺纱三角区,其形状对纱线的强度、表面特征具有很大影响。在纺纱纱段上的断头大都发生在加捻三角区,三角区最外边的纤维不能纺入纱线中而形成毛羽或飞花,降低了纱线质量,影响了织物加工和品质,甚至无法达到纱线的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纺纱三角区问题,提供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能有效地减少三角区,控制纤维流向,避免纱线形成毛羽缺陷,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对现有环锭细纱机牵伸结构不做改变,仅在其头罗拉的前方,增设一套气动集束装置。它由传动机构、斜槽吸管、网格圈以及套圈张紧机构组成。传动机构的支架一端固定在头罗拉轴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一根装有滚轮的传动轴,头罗拉轴端和所述的传动轴端分别装有与齿形链条啮合传动的小齿轮,整个支架和细纱机的摇架连接。所述的滚轮结构和头罗拉相同,斜槽吸管安装在滚轮的下方,斜槽吸管在斜槽口部位外套网格圈。工作时,滚轮压在吸管上,与网格圈接触,靠摩擦带动网格圈沿吸管斜槽口部位移动。为了使网格圈与吸管之间接触松紧适当,在吸管的侧面设置弹簧张紧机构。为了使吸管内呈负压、在吸管的下面设有抽气管接口,与抽气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斜槽吸管呈负压,斜槽口部位外套网格圈并有与三罗拉同步的传动机构以及网格圈张紧机构,因此,装置可有效地控制喂入的纤维在牵伸过程中能让边缘上易形成毛羽的纤维融合,集束到纱线的主体当中去,使成纱结构优越,其纱线具有以下优点少毛羽、无毛羽;强度高、耐磨,拉伸性能优良;纱质手感柔软、细腻;织物品质高;可去除为减少毛羽所需的特定工序如烧毛;印花加工和提花织物的图案更清晰。
本实用新型由于没有改变原细纱机牵引结构,仅仅是增加一套简单装置,可方便地与原有设备配套,因此,不仅适合于新机采用,又适宜对老设备的改造,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图1是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动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斜槽吸管和网格圈以及张紧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包括现有环锭细纱机的三罗拉牵伸机构11,是在其头罗拉1的前方增设由传动机构、斜槽吸管7、网格圈8以及套圈张紧机构9组成的一套气动集束装置。传动机构的支架3和纺纱机的摇架12连接,其下方的一端固定在头罗拉轴2的中部,另一端铰接一根传动轴6,传动轴6上对称装有两个滚轮5,滚轮的结构和头罗拉1相同,传动轴6的两端和头罗拉轴2的两端分别装有与齿形链条4啮合传动的小齿轮14。斜槽吸管7安装在滚轮5的下方,吸管7的上面开有斜槽口13,斜槽吸管7在斜槽口13部位外套网格圈8,工作时,滚轮5压在吸管7上,与网格圈8接触,网格圈8与吸管7之间增设弹簧式张紧机构9,吸管7的下面设有与抽气系统连通的接口10。
权利要求1.一种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包括三罗拉牵伸机构(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是由安装在头罗拉(1)前方的传动机构、与传动机构的滚轮(5)接触的斜槽吸管(7)、套装在吸管外的网格圈(8)以及套圈张紧机构(9)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由上部连接在细纱机摇架(12)上,下部一端固定在头罗拉轴(2)的中间,另一端铰接一根传动轴(6)的支架(3),安装在头罗拉轴(2)和传动轴(6)轴端的小齿轮(14),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齿形链条(4)以及安装在传动轴(6)上的滚轮(5)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槽吸管(7)在其下面设有连接抽气系统的接口(1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槽吸管(7),是在其上面开有斜槽口(13)。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格圈(8)是套装在吸管(7)的斜槽口(13)的部位,并用弹簧式张紧机构(9)张紧。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集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5)其结构与头罗拉(1)相同。
专利摘要环锭细纱机的气动集束装置,涉及纺纱机械。现有细纱机在加捻卷绕过程中形成的纺纱三角区,影响纱线的强度和表面特征。为了减少纺纱三角区,提高纱线质量,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构的头罗拉的前面,增设由传动机构、斜槽吸管、网格圈以及套圈张紧机构组成的气动集束装置,可有效地控制喂入的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使边缘上的纤维融合、集束到纱的主体当中,避免纱线形成毛羽缺陷,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文档编号D01H5/00GK2534203SQ02208618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8日
发明者陈破平, 王志勇 申请人:榆次市沪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